跋前踬后

跋前踬后[bá qián zhì hòu]的意思及解释,包括跋前踬后的拼音、近义词、反义词、用法、解释、出处等。

跋前踬后的拼音

跋前踬后 bá qián zhì hòu

跋前踬后的意思及解释

成语解释跋:踩;踬:被绊倒。本指狼向前进就踩住了自己的颈肉,向后退又会被自己的尾巴绊倒。比喻进退两难。
成语出处唐 韩愈《昌黎集 进学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成语繁体跋前躓后
成语简拼bqzh
成语注音ㄅㄚˊ ㄑㄧㄢˊ ㄓㄧˋ ㄏㄡˋ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比喻进退两难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近 义 词进退维谷、进退两难、左右为难
成语例子无事之时,望影藏匿,跋前踬后,日不聊生。(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续录》)
英语翻译nonplus <be caught in a dilemma; encounter obstacles ahead and behind>

成语跋前踬后的相关内容

跋前踬后意思是什么

跋前踬后动辄得咎翻译

大开大合:形容文思跌荡,放得开,收得拢。

惩前毖后:惩:警戒:毖:谨慎;小心。吸取过去失败的教训;以后小心;不致重犯错误。

耳鬓斯磨:鬓:面颊两旁近耳的头发;厮:互相。形容亲密相处的情景(多指小儿女)。

负德辜恩:辜负了别人对自己的恩德。

敢怒敢言:敢于愤怒,又敢于说出来。

成语【跋前踬后】由四言堂汉语课堂编辑整理,最后修订时间:2025-02-08 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