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乎者也

之乎者也的意思及解释,包括成语之乎者也的拼音、解释、出处、用法等。

之乎者也的拼音

之乎者也怎么读:[zhī hū zhě yě]

之乎者也 zhī hū zhě yě

之乎者也的意思及解释

古代汉语中常用的四个助词。原指浅近的字眼或文章;现多指用文言字眼作文说话;也借指文言文。

成语“之乎者也”分开解释

之的意思

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

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

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

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

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乎的意思

1.表示疑问或反问,跟“吗”相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表示选择的疑问,跟“呢”相同:然乎?否乎?

3.表示揣度,跟“吧”相同:成败兴亡之机,其在斯乎?

4.表示祈使,跟“吧”相同:长铗归来乎!

5.动词后缀,作用跟“于”相同:在乎。无须乎。出乎意料。合乎规律。超乎寻常。

6.形容词或副词后缀:巍巍乎。郁郁乎。迥乎不同。确乎重要。

7.跟“啊”相同:天乎!

者的意思

1.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形容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强者。老者。作者。读者。胜利者。未渡者。卖柑者。符合标准者。

2.用在某某工作、某某主义后面,表示从事某项工作或信仰某个主义的人:文艺工作者。共产主义者。

3.用在“二、三”等数词和“前、后”等方位词后面,指上文所说的事物:前者。后者。二者必居其一。两者缺一不可。

4.用在词、词组、分句后面表示停顿:风者,空气流动而成。

5.用在句尾表示希望或命令的语气(多见于早期白话):路上小心在意者!

6.姓。

7.指示代词。义同“这”(多见于早期白话):者番。者边。

也的意思

1.表示判断或解释的语气:孔子,鲁人也。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2.表示疑问或反诘的语气:何也?。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表示句中的停顿: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

4.姓。

5.表示同样:水库可以灌溉、发电,也可以养鱼。

6.单用或叠用,强调两事并列或对待:他会英语,也会法语。游客里面也有坐车的,也有步行的。

7.叠用,表示无论这样或那样,结果都相同:你去我也去,你不去我也去。他左想也不是,右想也不是。

8.用在转折或让步的句子里(常跟上文的“虽然、即使”等呼应),隐含结果相同的意思:虽然雨下得很大,他也来了。即使你不说,我也知道(你说了,我知道;你不说,我也同样知道)。

9.表示委婉:你也得对人宽容点儿嘛。这事儿也只好如此了。

10.表示强调(有时跟上文的“连”字呼应):七八岁的孩子也学会电脑了。连爷爷也乐得合不拢嘴。

之乎者也的出处

宋 文莹《湘山野录》中卷:“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之乎者也的用法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之乎者也的相关话题

之乎者也什么意思

之乎者也罗大佑

翠绕珠围:翠:翡翠;绕:围绕;珠:珍珠;围:包围。形容富家女子的华丽装饰,也比喻随从侍女很多

高牙大纛:三代军队里的大旗。指军中的旗帜。比喻声势显赫。

暮鼓晨钟:寺庙中早晚报时的钟鼓之声。比喻令人警觉醒悟的学说或言论。形容僧尼那样寂寞单调的生活。

不言而信:旧指君子不用说什么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

焚琴煮鹤:把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成语【之乎者也】由四言堂编辑整理,最后修订时间:2024-04-12 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