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谐辞给

口谐辞给的意思及解释,包括成语口谐辞给的拼音、解释、出处、用法等。

口谐辞给的拼音

口谐辞给怎么读:[kǒu xié cí gěi]

口谐辞给 kǒu xié cí gěi

口谐辞给的意思及解释

谓言辞诙谐敏捷。

成语“口谐辞给”分开解释

口的意思

1.嘴。

2.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海口。

3.特指港口。也特指长城的关口:转口。出口转内销。口外。古北口。

4.行业;系统;专业方向:对口支援。文教口。专业不对口。

5.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儿。瓶子口儿。

6.指人口:户口。拖家带口。

7.指口味:口重。

8.破裂的地方:裂口。疮口。

9.刀剑等的锋刃:刀卷口了。

10.骡、马、驴等的年龄(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这匹马六岁口。

11.量词。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猪。两口缸。

谐的意思

1.和谐:谐音。谐调。

2.(事情)商量好;办妥(多指跟别人打交道的事情):事谐之后,即可动身。

3.诙谐:谐谑。谐戏。亦庄亦谐。

辞的意思

1.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

2.言语文词:辞令。修辞。

3.告别:辞行。

4.不接受;请求离去:辞谢。辞职。

5.解雇:辞退。他被老板辞了。

6.躲避;推托:万死不辞。不辞辛苦。

给的意思

[gěi]

1.交付,送与:给以。送给。献给。

2.把动作或态度加到对方:给他一顿批评。

3.替,为:给大家帮忙。

4.被,表示遭受:房子给火烧掉了。

5.把,将:请你随手给门送上。

[jǐ]

1.供应:供给。补给。给养。自给自足。

2.富裕,充足:家给人足。

口谐辞给的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东方朔传》:“上以朔口谐辞给,好作问之。”

口谐辞给的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口谐辞给的相关话题

口谐辞给成语接龙下句是什么

口谐辞给的意思

愧天怍人:怍:惭愧。对天对人,都感到惭愧。指做了亏心事无脸见人。

不劣方头:劣:不好;方头:俗指不通时宜为方头。不以不通时宜为不好。形容人性格倔强、顽固。

肉山脯林:积肉如山,列脯如林。原是夏桀生活芒淫的故事,后比喻宴会的奢侈。

祸首罪魁:首:头目;魁:首领。犯罪作恶的首罪者。

闺英闱秀:大户人家的才貌娇好的女子

成语【口谐辞给】由四言堂编辑整理,最后修订时间:2024-04-1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