攘往熙来的意思及解释,包括成语攘往熙来的拼音、解释、出处、用法等。
攘往熙来的拼音
攘往熙来怎么读:[rǎng wǎng xī lái]
攘往熙来的意思及解释
形容人来人往,喧闹纷杂。
成语“攘往熙来”分开解释
攘的意思
1.抢夺;侵犯;窃取:攘夺。
2.排除:攘除。攘敌(抵御敌人)。
3.捋起(衣袖):攘臂。
往的意思
1.去:徒步前往。
2.向;朝:往东。往何处去?
3.过去的:往日。
熙的意思
1.光明。
2.欢喜;和乐:熙熙。
3.兴旺。
4.通“禧(xǐ)”。福。
来的意思
1.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跟“去”相对):来往。来宾。来信。从县里来了几个干部。
2.(问题、事情等)发生;来到:问题来了。开春以后,农忙来了。
3.做某个动作(代替意义更具体的动词):胡来。来一盘棋。来一场篮球比赛。你歇歇,让我来。何必来这一套?
4.趋向动词。跟“得”或“不”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他们俩很谈得来。这个歌我唱不来。
5.用在另一动词前面,表示要做某件事:你来念一遍。大家来想办法。
6.用在另一动词或动词结构后面,表示来做某件事:我们贺喜来了。他回家探亲来了。
7.用在动词结构(或介词结构)与动词(或动词结构)之间,表示前者是方摘了一个荷叶来当雨伞。你又能用什么理由来说服他呢?
8.来着:这话我多会儿说来?
9.未来的:来年。来日方长。
10.姓。
11.诗歌、熟语、叫卖声里用作衬字:正月里来是新春。不愁吃来不愁穿。黑白桑葚来大樱桃。
12.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朝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把锄头拿来。各条战线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
13.用在动词后,表示结果:信笔写来。一觉醒来。说来话长。看来今年超产没有问题。想来你是早有准备的了。
攘往熙来的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攘往熙来的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非常热闹拥挤
攘往熙来的相关话题
熙往攘来的意思
熙攘往来的意思
布帛菽粟:帛:丝织品;菽:豆类;粟:小米,泛指粮食。指生活必需品。比喻极平常而又不可缺少的东西。
超前绝后:谓超越前人,以后也无一可相比。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绝后光前”李善注引《晋起居注·安帝诏》曰:“元功盛德,超前绝后。”《野叟曝
云谲波诡:谲:变化多端;诡:奇异。原来形容房屋结构富于变化;像云彩和波浪那样千姿百态。
东零西散:形容零落分散。
戴玄履黄:犹戴天履地。
成语【攘往熙来】由四言堂编辑整理,最后修订时间:2024-04-12 22:01
- 上一篇:攘外安内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