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衢大邑

通衢大邑的意思及解释,包括成语通衢大邑的拼音、解释、出处、用法等。

通衢大邑的拼音

通衢大邑怎么读:[tōng qú dà yì]

通衢大邑 tōng qú dà yì

通衢大邑的意思及解释

同“通都大邑”。

成语“通衢大邑”分开解释

通的意思

[tōng]

1.没有堵塞,可以穿过:管子是通的。山洞快要打通了。这个主意行得通。

2.用工具戳,使不堵塞:用通条通炉子。

3.有路达到:四通八达。火车直通北京。

4.连接;相来往:沟通。串通。私通。通商。互通有无。

5.传达;使知道:通知。通报。通个电话。

6.了解;懂得:通晓。精通业务。粗通文墨。不通人情。他通三国文字。

7.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日本通。万事通。

8.通顺:文章写得不通。

9.普通;一般:通常。通病。通例。通称。

10.姓。

[tòng]

用于动作:打了三通鼓。挨了一通儿说。

衢的意思

四通八达的大路:通衢。

大的意思

[dà]

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2.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

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

5.年长,排行第一:老大。

6.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

7.时间更远:大前年。

8.〔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9.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

[dài]

1.〔大夫〕医生(“夫”读轻声)。

2.〔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

[tài]

1.古同“太”。

2.古同“泰”。

邑的意思

1.泛指城市:通都大邑。

2.县。

通衢大邑的出处

清·王瑬《钞币议》:“又令通衢大邑设立官局,民以他省钞至者,验明准其换本省钞行用。”

通衢大邑的用法

作宾语;泛指大城市

通衢大邑的相关话题

龟年鹤算:见“龟年鹤寿”。

死心塌地:死心:不变心;塌地:指心里塌实。原指心里塌实;不再做别的打算。现形容主意已定;决不改变或心甘情愿。

百折千回:形容经过种种曲折和纡回。

重足累息:同“重足屏气”。

煎胶续弦:比喻交情密切或再续旧情。

成语【通衢大邑】由四言堂编辑整理,最后修订时间:2024-04-13 2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