莼羹鲈脍

莼羹鲈脍的意思及解释,包括成语莼羹鲈脍的拼音、解释、出处、用法等。

莼羹鲈脍的拼音

莼羹鲈脍怎么读:[chún gēng lú kuài]

莼羹鲈脍 chún gēng lú kuài

莼羹鲈脍的意思及解释

莼:莼菜;脍:切得很细的肉。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

成语“莼羹鲈脍”分开解释

莼的意思

多年生水草,叶子椭圆形,浮在水面,茎上和叶的背面有黏液,花暗红色。嫩叶可以吃。

羹的意思

用蒸、煮等方法烹制的糊状或带浓汁的食品:鸡蛋羹。

鲈的意思

鲈鱼,体侧扁,上部青灰色,下部灰白色,背部和背鳍有黑斑,口大,下颌突出。性凶猛,吃鱼虾等。生活在近海,秋末到河口产卵。

脍的意思

1.切得很细的鱼或肉。

2.把鱼、肉切成薄片:脍鲤。

莼羹鲈脍的出处

《晋书 文苑传 张翰》:“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

莼羹鲈脍的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指思乡辞官

莼羹鲈脍的相关话题

莼羹鲈脍是什么意思

莼羹鲈脍读音

比类从事:比:比照。其它类似的情况按照这种精神办理。

跋扈自恣:形容为所欲为,无所忌惮。

捕风捉影:原指做事像风和影子一样难以捕捉。后比喻说话做事没有确凿可靠的根据。

不即不离:即:靠近;离:疏远。既不亲近也不疏远。本是佛教用语;后用来指对待别人的态度不太接近;也不太疏远。也用来表示差不离、不离谱(儿)。

不痴不聋:人不傻,耳朵也不聋。常与“不成姑公”连用,意为不故作痴呆,不装聋作哑,就不能当阿婆阿公。形容长辈要宽宏大量。

成语【莼羹鲈脍】由四言堂编辑整理,最后修订时间:2024-03-18 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