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来攘往

熙来攘往的意思及解释,包括成语熙来攘往的拼音、解释、出处、用法等。

熙来攘往的拼音

熙来攘往怎么读:[xī lái rǎng wǎng]

熙来攘往 xī lái rǎng wǎng

熙来攘往的意思及解释

熙、攘:喧闹、纷乱的样子。人来人往;喧闹纷杂。

成语“熙来攘往”分开解释

熙的意思

1.光明。

2.欢喜;和乐:熙熙。

3.兴旺。

4.通“禧(xǐ)”。福。

来的意思

1.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跟“去”相对):来往。来宾。来信。从县里来了几个干部。

2.(问题、事情等)发生;来到:问题来了。开春以后,农忙来了。

3.做某个动作(代替意义更具体的动词):胡来。来一盘棋。来一场篮球比赛。你歇歇,让我来。何必来这一套?

4.趋向动词。跟“得”或“不”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他们俩很谈得来。这个歌我唱不来。

5.用在另一动词前面,表示要做某件事:你来念一遍。大家来想办法。

6.用在另一动词或动词结构后面,表示来做某件事:我们贺喜来了。他回家探亲来了。

7.用在动词结构(或介词结构)与动词(或动词结构)之间,表示前者是方摘了一个荷叶来当雨伞。你又能用什么理由来说服他呢?

8.来着:这话我多会儿说来?

9.未来的:来年。来日方长。

10.姓。

11.诗歌、熟语、叫卖声里用作衬字:正月里来是新春。不愁吃来不愁穿。黑白桑葚来大樱桃。

12.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朝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把锄头拿来。各条战线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

13.用在动词后,表示结果:信笔写来。一觉醒来。说来话长。看来今年超产没有问题。想来你是早有准备的了。

攘的意思

1.抢夺;侵犯;窃取:攘夺。

2.排除:攘除。攘敌(抵御敌人)。

3.捋起(衣袖):攘臂。

往的意思

1.去:徒步前往。

2.向;朝:往东。往何处去?

3.过去的:往日。

熙来攘往的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只见这弄堂里面,熙来攘往,毂击肩摩;那出进的轿子,更觉络绎不绝。”

熙来攘往的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多拥挤

熙来攘往的相关话题

熙熙攘往怎么读

熙熙攘攘人来人往是什么意思

酒酣耳热:酣:酒喝得痛快。酒喝得正痛快;耳朵发热。形容酒兴正浓。

箕风毕雨:古传月亮经过箕星时风多,经过毕星时雨多。指官吏施政应顺应民情

鬼出电入:比喻变化巧妙迅速,不易捉摸。

枯木朽株:朽:腐烂。株:露出地面的树桩。枯朽的树木。比喻老弱无用的人或衰微的力量。

海角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或彼此相隔极远。

成语【熙来攘往】由四言堂编辑整理,最后修订时间:2024-04-12 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