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忽不乐

忽忽不乐[hū hū bù lè]的意思及解释,包括忽忽不乐的拼音、近义词、反义词、用法、解释、出处等。

忽忽不乐的拼音

忽忽不乐 hū hū bù lè

忽忽不乐的意思及解释

成语解释忽忽:心中空虚恍惚的情态。形容若有所失而不高兴的样子。
成语出处《史记 梁孝王世家》:“三十五年冬,复朝。上疏欲留,上弗许。归国,意勿勿不乐。”
成语繁体忽忽不樂
成语简拼hhbl
成语注音ㄏㄨ ㄏㄨ ㄅㄨˋ ㄌㄜˋ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失意的样子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近 义 词闷闷不乐
反 义 词兴高采烈
成语例子秦少游谪古藤,意忽忽不乐。(宋 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五)
英语翻译downhearted <be in low spirits>

成语忽忽不乐的相关内容

忽忽不乐的意思

忽忽不乐造句

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协:合。

成败得失:得:得利。失:失利。成功与失败,得到的与丢掉的。

村歌社舞:指民间歌舞。

绷扒吊拷:古代的一种刑罚。强行脱去衣服,捆绑并吊起来拷打。绷:捆绑。扒:脱掉。

挂羊头卖狗肉:比喻以好的名义做幌子,实际上名不副实或做坏事

成语【忽忽不乐】由四言堂汉语课堂编辑整理,最后修订时间:2025-02-11 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