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前忽后

瞻前忽后[zhān qián hū hòu]的意思及解释,包括瞻前忽后的拼音、近义词、反义词、用法、解释、出处等。

瞻前忽后的拼音

瞻前忽后 zhān qián hū hòu

瞻前忽后的意思及解释

成语解释瞻:视,望。形容难以捉摸
成语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子罕》:“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成语注音ㄓㄢ ㄑㄧㄢˊ ㄏㄨ ㄏㄡˋ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例子明·唐顺之《答王遵岩》:“然以为有物,则何睹何闻;以为无物,则参前倚衡。瞻前忽后,非胸中不挂世间一物,则不能见得此物。”

成语瞻前忽后的相关内容

瞻前忽后什么意思

瞻前忽后残局

三汤五割:见“三汤两割”。

能伸能缩:能够伸缩自如

奋袂攘襟:奋袂:挥袖;攘襟:撩起衣襟。挥袖攘襟站起。形容愤恨或激动

花攒锦聚:形容五色缤纷、繁盛艳丽的景象。同“花攒锦簇”。

标新取异:标:检举;异:特别的。提出新的见解,表示与众不同,有创见

成语【瞻前忽后】由四言堂汉语课堂编辑整理,最后修订时间:2025-02-12 1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