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壶击缺[tuò hú jī quē]的意思及解释,包括唾壶击缺的拼音、近义词、反义词、用法、解释、出处等。
唾壶击缺的拼音
唾壶击缺的意思及解释
成语解释 | 亦作“唾壶敲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王处仲(王敦)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后以“唾壶击缺”或“唾壶敲缺”形容心情忧愤或感情激昂。 |
---|---|
成语出处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王处仲(王敦)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
成语繁体 | 唾壺撃缺 |
成语简拼 | thjq |
成语注音 | ㄊㄨㄛˋ ㄏㄨˊ ㄐㄧ ㄑㄩㄝ |
感情色彩 | 中性成语 |
成语用法 | 作宾语、定语;指对文学作品的高度赞赏 |
成语结构 | 主谓式成语 |
产生年代 | 近代成语 |
近 义 词 | 唾壶敲缺、唾壶击碎 |
英语翻译 | knock a spittoon to pieces |
成语故事 |
晋朝时期,大将军王敦对时局十分关切,常忧国忧民,每次喝完酒后总是吟咏曹操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一边吟咏一边用如意敲打唾壶,壶口都给敲破了 |
成语唾壶击缺的相关内容
唾壶击缺的意思
唾壶击缺什么意思
循规遵矩:循:遵守;规、矩:定方圆的标准工具,借指行为的准则。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
大智大勇:指非凡的才智和勇气。
移根接叶:喻指牵引媒介。
胡越同舟:犹言吴越同舟。谓关系疏远者,同处危难则相互救助。语本宋苏轼《大臣论下》:“故曰同舟而遇风,则胡越可使相救如左右手。”
楚尾吴头:古豫章一带位于楚地下游,吴地上游,如首尾相衔接,故称“楚尾吴头”。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地方。
成语【唾壶击缺】由四言堂汉语课堂编辑整理,最后修订时间:2025-02-13 10:38
- 上一篇:屯毛不辨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