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惊扰

自相惊扰[zì xiāng jīng rǎo]的意思及解释,包括自相惊扰的拼音、近义词、反义词、用法、解释、出处等。

自相惊扰的拼音

自相惊扰 zì xiāng jīng rǎo

自相惊扰的意思及解释

成语解释自己人互相惊吓不安。
成语出处《左传·昭公七年》:“郑人相惊以伯有,曰:‘伯有至矣。’则皆走,不知所往。”
成语繁体自相驚擾
成语简拼zxjr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含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相,不能读作“xiànɡ”。
近 义 词惊魂未定、惊慌失措
反 义 词泰然处之、泰然自若、满不在乎
成语例子空袭警报响时,一定要镇静沉着,听从指挥,切勿自相惊扰。
英语翻译alarm one's own group
成语谜语自己吓自己

成语自相惊扰的相关内容

自相惊扰是成语吗

自相惊扰打一数字

唱筹量沙:把沙当做米,计量时高呼数字。比喻以假象安定军心,迷惑敌人

博学宏才:博:广博;学:学问;宏:广大;才:才能。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逗留不进:逗留:停滞不前。停顿不前

面朋口友:谓非真诚相交的朋友。

饮至策勋:饮至:古代诸侯朝、会、盟、伐后去宗庙饮酒;策勋:计功。指庆功

成语【自相惊扰】由四言堂汉语课堂编辑整理,最后修订时间:2025-02-13 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