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痂成癖

嗜痂成癖[shì jiā chéng pǐ]的意思及解释,包括嗜痂成癖的拼音、近义词、反义词、用法、解释、出处等。

嗜痂成癖的拼音

嗜痂成癖 shì jiā chéng pǐ

嗜痂成癖的意思及解释

成语解释嗜:爱好;痂:疮口表面的硬壳。形容怪癖的嗜好
成语出处《南史·刘穆之传》:“邕性嗜食疮痂,以为味似鳆鱼。”
成语注音ㄕㄧˋ ㄐㄧㄚ ㄔㄥˊ ㄆㄧˇ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形容怪癖的嗜好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近 义 词嗜痂之癖
成语例子郭沫若《新陈代谢》:“或说出一番民主的意义出来,那未免近于嗜痂成癖了。”
英语翻译have an uncommonly low taste
成语故事
传说古代东莞人刘邕有吃人身上的疮疤痂的爱好,他觉得吃起来像吃鳆鱼一样的味道。有一次他去拜访孟灵休。孟灵休先患炙疮,疮痂落在床,刘邕拿来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吓得孟灵休立即劝阻他不要这样

成语嗜痂成癖的相关内容

嗜痂成癖是什么意思

嗜痂成癖的拼音

杜门晦迹:晦:隐匿。关上门,隐匿自己的踪迹。指隐居起来,不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踪迹或动态。

枯木逢春:枯:枯萎;木:树木;逢:遇上。枯树遇上春天又有了生机。比喻经历挫折又获得生机。

疲癃残疾:疲癃:年老多病。老弱病残

调唇弄舌:见“调唇弄舌”。

装聋装哑:假装聋哑。指故意不理睬,只当不知道

成语【嗜痂成癖】由四言堂汉语课堂编辑整理,最后修订时间:2025-02-13 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