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蛇

螳螂捕蛇[táng láng bǔ shé]的意思及解释,包括螳螂捕蛇的拼音、近义词、反义词、用法、解释、出处等。

螳螂捕蛇的拼音

螳螂捕蛇 táng láng bǔ shé

螳螂捕蛇的意思及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只要方法得当,敢于斗争,以弱制强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螳螂捕蛇》:“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久之,蛇竟死。”
成语繁体螳蜋捕虵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以弱制强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例子螳螂捕蛇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成语故事
古时张某在山崖边路过,见一条碗口粗的大蛇在树丛中摆来摆去,尾巴把树枝都打断了,他仔细观察,一只小螳螂爬在巨蛇的头顶上,用一对刺刀般锋利的前腿抓着蛇的脑袋不放,任凭大蛇折腾也不松开,后来大蛇居然死去

成语螳螂捕蛇的相关内容

螳螂捕蛇文言文翻译

螳螂捕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尺籍伍符:指记载军令、军功的簿籍和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的守则。

振穷恤寡:救济贫穷和无依靠的人。

跼高蹐厚:本指蜷曲不敢伸展。后常指小心谨慎,惶惧不安。同“局高天,蹐厚地”。

温良恭俭让: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悠悠扬扬:形容声音高低起伏、持续和谐或事物慢节奏运动

成语【螳螂捕蛇】由四言堂汉语课堂编辑整理,最后修订时间:2025-02-13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