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安思危

于安思危[yú ān sī wēi]的意思及解释,包括于安思危的拼音、近义词、反义词、用法、解释、出处等。

于安思危的拼音

于安思危 yú ān sī wēi

于安思危的意思及解释

成语解释于:处于;思:想。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成语出处《战国策 楚策四》:“臣闻之《春秋》,于安思危,危则虑安。”
成语简拼yasw
成语注音ㄧㄩˊ ㄢ ㄙㄧ ㄨㄟ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自勉
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近 义 词居安思危

成语于安思危的相关内容

于安思危,于治忧乱

于安思危于治忧乱的意思

潜骸窜影:骸:形骸;窜:伏匿。躲藏起来不露面

诱秦诓楚:战国时张仪劝导秦国以连衡破合从,以诡诈手段欺骗楚国背齐向秦。后遂因以“诱秦诓楚”表示挑拨离间。

熏莸不同器:熏莸:香草和臭草。比喻好和坏不能共处。

出入将相:犹出将入相。

令不虚行:指制定的法令必须切实执行。

成语【于安思危】由四言堂汉语课堂编辑整理,最后修订时间:2025-02-13 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