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途知返

迷途知返[mí tú zhī fǎn]的意思及解释,包括迷途知返的拼音、近义词、反义词、用法、解释、出处等。

迷途知返的拼音

迷途知返 mí tú zhī fǎn

迷途知返的意思及解释

成语解释迷途:迷失道路;返:回来。迷失了道路;知道后改到正路上来。比喻犯了错误后;知道改正。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袁术传》:“以身试祸,岂不痛哉!若迷而知返,尚可以免。”
成语简拼mtzf
成语注音ㄇㄧˊ ㄊㄨˊ ㄓㄧ ㄈㄢˇ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返,不能读作“fán”。
近 义 词悬崖勒马
反 义 词执迷不悟
成语例子夫迷途知返,往哲是也。(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英语翻译return to the correct path
俄语翻译осознать свои заблуждения и вернуться на правильный путь
其他语言<德>seinen irrweg erkennen und umkehren <sich zum bessern bekehren>
成语故事
  晋代大诗人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是非常有名的。虽然其家世代为官,但他八岁丧父,十二岁丧母,家境非常贫寒。而陶渊明人穷志不短,勤奋读书。后来,他在叔父的引荐下成为彭泽(今属江西)县令。然而,陶渊明本性热爱自然,上任没几天便思念故土,想辞官归去。他觉得,出来当官只是为了糊口,可衣食无忧之后却由于所做之事违反了内心本意,非常痛苦。不久,陶渊明的妹妹在武昌(今河北鄂城)去世。他想立刻去吊唁,于是辞去了官职。就这样,陶渊明仅当了八十多天的官就又过上了田园生活。又据记载,陶渊明是因不肯屈从于郡里派来的一个盛气凌人的督邮,才交出官印,隐居田园的。陶渊明隐居后,便写下了《归去来兮辞》,也就是成语迷途知返的出处。在这篇赋的序中,他总结了自己走过的生活道路,认识到过去虽已无可挽回,但未来的事还来得及弥补。意思是出来当官已错,现在归隐还来得及。自己确实迷失了道路,好在虽迷了路但还知道回来。他的许多田园诗正是在此之后创作出来的。

成语迷途知返的相关内容

迷途知返是什么意思

迷途知返,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高

盗跖之物:跖:人名,传说是先秦时起义军领袖,封建社会称之为盗跖,代指坏人;物:物品。指盗贼抢劫来的东西。

暮来朝去:暮:傍晚;朝:早晨。清晨过去黄昏来临。形容时光流逝

福不徒来:徒:徒然。幸福之事不会无故到来

酒后无德:指醉酒之后胡言乱语或行为出路。

始终一贯:自始至终都一样

成语【迷途知返】由四言堂汉语课堂编辑整理,最后修订时间:2025-02-14 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