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案而起

拍案而起[pāi àn ér qǐ]的意思及解释,包括拍案而起的拼音、近义词、反义词、用法、解释、出处等。

拍案而起的拼音

拍案而起 pāi àn ér qǐ

拍案而起的意思及解释

成语解释案:几案;桌子。拍着桌子愤然而立。形容极度愤怒。有时也形容对反动势力的不屈服。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6回:“半氏大怒,拍案而起。”
成语简拼paeq
成语注音ㄆㄞ ㄢˋ ㄦˊ ㄑㄧˇ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形容非常愤慨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而,不能读作“ěr”。
成语辨形案,不能写作“按”。
近 义 词义愤填膺、忿然作色
反 义 词悠然自得、泰然处之、心平气和
成语例子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
英语翻译pound the table and stand up
俄语翻译ударить по столу от возмущения и подняться

成语拍案而起的相关内容

拍案而起是什么意思

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

冠盖往来:冠:礼帽;盖:车蓬;冠盖:借指官吏。指官吏们经常来往

挠曲枉直:指矫正曲直

武爵武任:依据战功的大小给以爵位和官职。

负罪引慝:谓引咎自责。

行不苟合:谓做事有主见,不随便附和别人。

成语【拍案而起】由四言堂汉语课堂编辑整理,最后修订时间:2025-02-14 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