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宰相

山中宰相[shān zhōng zǎi xiàng]的意思及解释,包括山中宰相的拼音、近义词、反义词、用法、解释、出处等。

山中宰相的拼音

山中宰相 shān zhōng zǎi xiàng

山中宰相的意思及解释

成语解释南朝梁时陶弘景,隐居茅山,屡聘不出,梁武帝常向他请教国家大事,人们称他为“山中宰相”。比喻隐居的高贤。
成语出处《南史·陶弘景传》:“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成语简拼szzx
成语注音ㄕㄢ ㄓㄨㄙ ㄗㄞˇ ㄒㄧㄤˋ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例子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24回:“在家丰衣足食,肥马轻裘,紫蟹黄鸡,山肴海味,称不得是个山中宰相!”

成语山中宰相的相关内容

为非作歹:做种种坏事。为:做;歹:指坏事。

整纷剔蠹:谓整治纷乱,清除弊害。

两道三科:说三道四,花言巧语。

无法无天:法:法纪;天:天理。旧指不顾国法和天理;任意干坏事。现多形容违法乱纪;不受管束。

铸木镂冰:谓约束树木(使其按人为的形态生长),刻镂冰块(使其成某种精致的工艺品)。比喻经办毫无成效的事情。

成语【山中宰相】由四言堂汉语课堂编辑整理,最后修订时间:2025-02-14 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