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shí miàn mái fú]的意思及解释,包括十面埋伏的拼音、近义词、反义词、用法、解释、出处等。

十面埋伏的拼音

十面埋伏 shí miàn mái fú

十面埋伏的意思及解释

成语解释意思是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
成语出处《前汉书平话》中卷:“会天下诸侯,困羽九重山前,信定十面埋伏。”
成语繁体十靣埋伏
成语简拼smmf
成语注音ㄕㄧˊ ㄇㄧㄢˋ ㄇㄞˊ ㄈㄨ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近 义 词四面楚歌
成语例子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九章:“十面埋伏,我预先布置好啦。”
英语翻译ambush on all sides
成语故事
楚汉相争时期,汉王刘邦重用淮阴人韩信,先后活捉魏王豹、赵王歇、燕王藏荼、齐王田广。他被刘邦封为齐王后率30万大军和彭越的军队会师,把项羽围困在垓下,他采取十面埋伏的战术,逼使项羽在乌江自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成语十面埋伏的相关内容

泥猪疥狗:比喻卑贱或粗鄙的人。

念兹在兹:念:思念;记念;兹:此;这个。念念不忘某件事。

左思右想:形容反复思考。

绵力薄材:力量小,没有什么才能

龟龙鳞凤:传统上用来象征高寿、尊贵、吉祥的四种动物。比喻身处高位德盖四海的人。

成语【十面埋伏】由四言堂汉语课堂编辑整理,最后修订时间:2025-02-14 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