拄笏看山

拄笏看山[zhǔ hù kàn shān]的意思及解释,包括拄笏看山的拼音、近义词、反义词、用法、解释、出处等。

拄笏看山的拼音

拄笏看山 zhǔ hù kàn shān

拄笏看山的意思及解释

成语解释拄:支撑;笏: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着的手版。旧时比喻在官有高致。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王子猷作桓车骑参军,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版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
成语简拼zhks
成语注音ㄓㄨˇ ㄏㄨˋ ㄎㄢˋ ㄕㄢ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指悠然自得的样子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近 义 词拄笏西山
成语例子输与清闲阳朔令,朝朝拄笏饱看山。(清 黄遵宪《岁暮怀人诗》)

成语拄笏看山的相关内容

拄笏看山的典故

拄笏看山什么意思

好佚恶劳:见“好逸恶劳”。

数见不鲜:数:屡次;鲜:新杀的禽兽,引伸为新鲜。本指对于常来之客,就不宰杀禽兽招待。后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

痴云腻雨:痴:入迷。形容男女痴迷于情爱

白面书生:白面:形容白净;书生:念书人。①形容年纪轻、知识浅薄、阅历不深的读书人。②也泛指相貌姣好、白净的年轻读书人。

胆粗气壮:形容胆大气盛,无所畏惧。

成语【拄笏看山】由四言堂汉语课堂编辑整理,最后修订时间:2025-02-14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