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足而居

鼎足而居[dǐng zú ér jū]的意思及解释,包括鼎足而居的拼音、近义词、反义词、用法、解释、出处等。

鼎足而居的拼音

鼎足而居 dǐng zú ér jū

鼎足而居的意思及解释

成语解释像鼎的三足分立那样。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成语简拼dzej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近 义 词鼎足而立
成语故事
公元前203年,汉将韩信灭了齐国,被刘邦封为齐王,韩信的谋士蒯通分析天下形势后认为韩信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劝他不要跟随刘邦自立为王,可以与楚汉三分天下,跟随刘邦最多也只能封为诸侯。韩信不听蒯通的意见,最后被吕后诱杀

成语鼎足而居的相关内容

鼎足而居的鼎是什么意思

鼎足而居的意思

涤瑕荡秽:涤:清除;瑕:玉上的斑点;荡:清除;秽:肮脏。指清除旧的恶习。

粪堆上长灵芝:灵芝:菌类植物,古人以为吃了可以长生。比喻在卑下的环境中产生出高贵的东西

颊上添毫:颊:面颊;毫:毫毛。给人画像时在脸上添上几根毫毛。比喻文章经润色后更加精采。

权重秩卑:权力大官品低。

成败荣枯:荣枯:茂盛和枯萎。成功和失败,茂盛和枯萎。指世事的变迁

成语【鼎足而居】由四言堂汉语课堂编辑整理,最后修订时间:2025-02-14 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