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语怪

子不语怪[zǐ bú yǔ guài]的意思及解释,包括子不语怪的拼音、近义词、反义词、用法、解释、出处等。

子不语怪的拼音

子不语怪 zǐ bú yǔ guài

子不语怪的意思及解释

成语解释子:孔子;语:谈论。指不谈怪异一类事情
成语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成语繁体子不語恠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例子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四卷:“然虽如此,又道是子不语怪,且搁过一阵。”

成语子不语怪的相关内容

子不语怪力乱神什么意思

子不语怪力乱神,非不信也,敬鬼神而远之

献曝之忱:献:贡献之意;曝:晒太阳。比喻以物品或意见献之于人,所表达的自谦之意。

逢场竿木:喻偶尔凑凑热闹的人。语本《五灯会元·南岳让禅师法嗣·江西马祖道一禅师》:“竿木随身,逢场作戏。”

苦心竭力:竭:尽。费尽心思,使出了全部力量

专权跋扈:跋扈:霸道,不讲理。专断蛮横,蛮不讲理

计上心来:计谋涌上心头

成语【子不语怪】由四言堂汉语课堂编辑整理,最后修订时间:2025-02-14 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