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颜进谏

犯颜进谏[fàn yán jìn jiàn]的意思及解释,包括犯颜进谏的拼音、近义词、反义词、用法、解释、出处等。

犯颜进谏的拼音

犯颜进谏 fàn yán jìn jiàn

犯颜进谏的意思及解释

成语解释犯颜:冒犯君主或尊长的颜面;谏:以直言规劝。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而极力规劝
成语出处《旧唐书·魏征传》:“征状貌不逾中人,而素有胆智,每犯颜进谏,虽逢王赫斯怒,神色不移。”
成语繁体犯顔進諫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敢于说真话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近 义 词犯颜极谏、犯颜苦谏、犯颜敢谏

成语犯颜进谏的相关内容

是时太子右庶子孔颖达每犯颜进谏

犯颜进谏什么意思

纷纷攘攘:纷纷:众多;攘攘:杂乱的样子。众多且杂乱。形容人群杂乱。

千端万绪:形容事情杂,头绪多。

盛暑祁寒:祁:大。炎热的夏天,严寒的冬季。形容气候条件恶劣的时节

股肱心膂:股:大腿;肱: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心膂:亲信。指辅佐帝王的重臣。比喻得力助手与亲信

知无不言:凡是知道的没有不说的(言:说话)。形容发表意见毫无保留。

成语【犯颜进谏】由四言堂汉语课堂编辑整理,最后修订时间:2025-02-14 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