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杼之惑[tóu zhù zhī huò]的意思及解释,包括投杼之惑的拼音、近义词、反义词、用法、解释、出处等。
投杼之惑的拼音
投杼之惑的意思及解释
成语解释 | 投杼:抛下织布的梭子;惑:疑心。比喻没有事实依据的谣言所造成的疑虑 |
---|---|
成语出处 | 《梁书·侯景传》:“当是不逞之人,曲为口端之说,遂怀市虎之疑,乃致投杼之惑耳。” |
常用程度 | 一般成语 |
感情色彩 | 中性成语 |
成语用法 | 作宾语;指谣言 |
成语结构 | 偏正式成语 |
产生年代 | 古代成语 |
近 义 词 | 投杼之疑 |
成语故事 |
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个与大思想家曾参同名的人在外杀了人,有好事者跑到曾参的母亲那里说:“曾参杀了人。”曾母回答说:“我儿不会杀人。”照常织布。没多久又有人跑来误传曾参杀了人,这时曾母害怕,就投杼逾墙而离开 |
成语投杼之惑的相关内容
虎狼之国:像虎和狼一样凶猛的国家。比喻侵略成性的国家
贵不期骄:谓显贵的人尽管不希望自己染上骄恣专横的习气,但它仍然在不知不觉中滋长起来了。语本《书·周官》:“位不期骄,禄不期侈。”孔传:“贵不与骄期
登锋陷阵:冲锋陷阵。形容作战英勇。
文房四艺:指琴、棋、书、画。
通前彻后:从开头到结尾。全部,整个。
成语【投杼之惑】由四言堂汉语课堂编辑整理,最后修订时间:2025-02-14 14:43
- 上一篇:投杼之疑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