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而不淈

虚而不淈[xū ér bú gǔ]的意思及解释,包括虚而不淈的拼音、近义词、反义词、用法、解释、出处等。

虚而不淈的拼音

虚而不淈 xū ér bú gǔ

虚而不淈的意思及解释

成语解释虚:空;淈:枯竭。比喻越虚心求知,知识就会越渊博
成语出处春秋·楚·李耳《老子》第五章:“天地之间,其犹橐蘥乎,虚而不淈,动而愈出。”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虚而不淈的相关内容

虚而不淈,动而愈出

虚而不淈什么意思

安如泰山:安:安稳;泰山:我国著名的高山;在山东省。像泰山一样稳固;形容事物十分稳固;不可动摇。

研桑心计:研:计研,一名计然,春秋时越国范蠡的老师,善经商;桑:桑弘羊,汉武帝时的御史大夫,长于理财。形容善于经商致富。

屈指可数:扳着手指就可以数清楚。

齐心一致:众人心齐,一致向一个目标

学不沾洽:沾洽:雨水沾足,渊博。学识不够渊博

成语【虚而不淈】由四言堂汉语课堂编辑整理,最后修订时间:2025-02-15 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