觳觫伏罪

觳觫伏罪[hú sù fú zuì]的意思及解释,包括觳觫伏罪的拼音、近义词、反义词、用法、解释、出处等。

觳觫伏罪的拼音

觳觫伏罪 hú sù fú zuì

觳觫伏罪的意思及解释

成语解释觳觫:恐惧得发抖的样子。指惶恐认罪
成语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上》:“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成语繁体觳觫伏辠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认罪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例子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2回:“公子宋随班行礼,全无觳觫伏罪之语。”

成语觳觫伏罪的相关内容

觳觫伏罪是什么动物

觳觫伏罪是什么生肖

毫末之差:指由于微小的失误而造成巨大的差错

齐驱并进:同“齐头并进”。

高文典策:见“高文典册”。

内紧外松:指政策的收紧与放宽或指人的心情,即内心紧张,态度镇静

花攒锦聚:形容五色缤纷、繁盛艳丽的景象。同“花攒锦簇”。

成语【觳觫伏罪】由四言堂汉语课堂编辑整理,最后修订时间:2025-02-15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