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不两立

誓不两立[shì bù liǎng lì]的意思及解释,包括誓不两立的拼音、近义词、反义词、用法、解释、出处等。

誓不两立的拼音

誓不两立 shì bù liǎng lì

誓不两立的意思及解释

成语解释发誓不跟敌人并存。形容双方仇恨极深。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4回:“瑜曰:'吾与老贼誓不两立!'孔明曰:'事须三思,免致后悔。'”
成语繁体誓不兩立
成语简拼sbll
成语注音ㄕㄧˋ ㄅㄨˋ ㄌㄧㄤˇ ㄌㄧ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动宾式;作谓语;指不能同时存在
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辨形誓,不能写作“事”。
成语辨析见“势不两立”(891页)。
近 义 词不共戴天、你死我活
反 义 词情投意合、亲密无间、同流合污
成语例子萧干《未带地图的旅人》:“它同民主自由、同个人幸福并不互相排斥、誓不两立。”
英语翻译swear not to coexist with another
其他语言<德>einander spinnefeind sein <todfeinde sein>

成语誓不两立的相关内容

誓不两立和势不两立

誓不两立的意思

完好无缺:完:完整。完完整整,没有欠缺。

柔而不犯:犯:侵犯。指性情柔和,但不容侵犯。

抽钉拔楔:抽:拔出;楔:楔子。抽去钉子,拔出木楔。比喻彻底解决问题

党邪丑正:犹言党邪陷正。

知足无求:人知道满足就不会有过多的贪求

成语【誓不两立】由四言堂汉语课堂编辑整理,最后修订时间:2025-02-15 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