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不胜辞

理不胜辞的意思及解释,包括成语理不胜辞的拼音、解释、出处、用法等。

理不胜辞的拼音

理不胜辞怎么读:[lǐ bù shèng cí]

理不胜辞 lǐ bù shèng cí

理不胜辞的意思及解释

道理不能胜过文辞。指由于不善于推理立论,尽管文辞丰富多彩,道理并不充分。

成语“理不胜辞”分开解释

理的意思

1.物质组织的条纹;纹理:木理。肌理。条理。

2.道理;事理:合理。理屈。理当如此。

3.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理科。数理化。

4.管理;办理:处理。理财。当家理事。

5.整理;使整齐:理发。理一理书籍。

6.对别人的言语行动表示态度;表示意见(多用于否定式):路上碰见了,谁也没理谁。置之不理。

7.姓。

不的意思

[bù]

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

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

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

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

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

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

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

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

[fǒu]

相当于“否”

胜的意思

[shèng]

1.胜利(跟“负、败”相对):打胜仗。取胜。

2.打败(别人):以少胜多。战胜敌人。

3.比另一个优越(后面常带“于、过”等):事实胜于雄辩。实际行动胜过空洞的言辞。

4.优美的(景物、境界等):胜景。胜境。引人入胜。

5.姓。

6.(旧读shēng)能够承担或承受:胜任。不胜。

7.古代戴在头上的一种首饰:方胜。

[shēng]

肽的旧称。

辞的意思

1.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

2.言语文词:辞令。修辞。

3.告别:辞行。

4.不接受;请求离去:辞谢。辞职。

5.解雇:辞退。他被老板辞了。

6.躲避;推托:万死不辞。不辞辛苦。

理不胜辞的出处

成语解释道理不能胜过文辞。指由于不善于推理立论,尽管文辞丰富多彩,道理并不充分。
成语繁体理不勝辭
成语简拼lbsc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说话、文章等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当代成语
近 义 词理不胜词
成语例子写议论文并不一定要求强调理不胜辞

理不胜辞的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说话、文章等

理不胜辞的相关话题

理不胜辞啥意思

理不胜辞的心理测试答案

高文典策:见“高文典册”。

夜长梦多:比喻时间拖久了;事情就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

金口木舌: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槁苏暍醒:使枯槁者复苏,使中暑者苏醒。形容苦难者得救,重获生机。

擂鼓筛锣:擂鼓:急击鼓。筛锣:敲锣。敲锣打鼓。形容大声吵闹。也比喻竭力把事情夸大。

成语【理不胜辞】由四言堂编辑整理,最后修订时间:2024-04-12 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