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而不和

倡而不和的意思及解释,包括成语倡而不和的拼音、解释、出处、用法等。

倡而不和的拼音

倡而不和怎么读:[chàng ér bù hè]

倡而不和 chàng ér bù hè

倡而不和的意思及解释

倡:同“唱”。和:响应。领唱无人应和。形容有人领导,但无人响应的冷清局面。

成语“倡而不和”分开解释

倡的意思

[chàng]

带头发动;首先提出:提倡。倡议。

[chāng]

1.古指歌舞艺人:倡优。

2.妓女。今作娼。

3.同“猖”。

而的意思

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

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

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

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

5.姓。

不的意思

[bù]

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

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

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

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

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

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

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

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

[fǒu]

相当于“否”

和的意思

[hé]

1.平和;和缓:温和。柔和。和颜悦色。

2.和谐;和睦:和衷共济。弟兄不和。

3.结束战争或争执:讲和。媾和。军阀之间一会儿打,一会儿和,弄得百姓不得安生。

4.(下棋或赛球)不分胜负:和棋。和局。末了一盘和了。

5.姓。

6.连带:和盘托出。和衣而卧(不脱衣服睡觉)。

7.引进相关或比较的对象:他和大家讲他过去的经历。柜台正和我一样高。

8.表示联合;跟;与:工人和农民都是国家的主人。

9.加法运算中,一个数加上另一个数所得的数,如6+4=10中,10是和。也叫和数。

10.指日本:和服。

[hè]

1.和谐地跟着唱:曲高和寡。一唱百和。

2.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做诗词:奉和一首。

[huò]

1.粉状或粒状物掺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使成较稀的东西:和药。藕粉里和点儿糖。

2.用于洗东西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衣裳已经洗了三和。二和药。

[huó]

在粉状物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黏性:和面。和泥。和点儿水泥把窟窿堵上。

[hú]

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倡而不和的出处

汉·刘安《淮南子·缪称训》:“倡而不和,意而不戴。”

倡而不和的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交往等

倡而不和的相关话题

倡而不和的意思

倡而不和造句

长虑顾后:虑:思考;顾:回头看。从长远考虑问题。

藏污纳垢:污、垢:肮脏的东西。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

鞍马劳困:指长途跋涉或战斗中备尝困乏。

安常守分:分:本分,自己分内的。习惯于平稳的生活,安守本分。

才高运蹇:蹇:不顺利。才学很高,但命运不好,无法施展才华。含怀才不遇之意。

成语【倡而不和】由四言堂编辑整理,最后修订时间:2024-03-18 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