毙而后已

毙而后已[bì ér hòu yǐ]的意思及解释,包括毙而后已的拼音、近义词、反义词、用法、解释、出处等。

毙而后已的拼音

毙而后已 bì ér hòu yǐ

毙而后已的意思及解释

成语解释毙:倒下,死亡。指努力工作或为某一目的奋斗终生,至死才罢休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表记》:“乡道而行,中道而废,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俯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
成语繁体斃而后已
成语简拼behy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紧缩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近 义 词死而后已
成语例子公尔忘私,毙而后已,是岂寻常所可及哉!★明·田汝成《阿寄传》
英语翻译until one's dying day <to the end of one's days>

成语毙而后已的相关内容

毙而后已的毙

毙而后已是什么意思

卷旗息鼓:犹偃旗息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鸠工庀材:庀:准备;具备。招集工匠;准备材料。

猴年马月:猴、马:十二生肖之一。泛指无可指望的未来岁月。也作“驴年马月”、“牛年马月”。

豁目开襟:豁目:开阔眼界;襟:襟怀,胸怀。极目远视,开阔胸襟

高才大德:高才:有杰出的才能。大德:有极高尚的品德。才能和品德都很好。

成语【毙而后已】由四言堂汉语课堂编辑整理,最后修订时间:2025-02-14 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