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务管理论文篇1
目前,水务管理局建设资金管理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和不足,其中包括规划不当、预算不严、项目管理力度缺乏、资金管理力度弱化等,而出现的具体问题则包括有建设资金申请和运用流程不规范、建设资金预算策划编制出现问题、财务报表编制不精准、地方配额资金输送不及时、合同协议管理滞后、资产与账目移交错位等问题。例如,采购记录不明确,并没有把准确的及时的把所有的采购目录记录起来,进而进行的各类的财务报表编制均会发生错误,使管理层无法把握建设资金的流向,更加无法确保资金的安全。从政策机制角度而言,水务管理局中工程策划部门、财务部门和行业部门互不关联,各自为政,每个部门都有相对应的管理机制。这样的管理模式并不能为水务管理局建设资金管理带来一系列的规模制度保障,这样不仅无法保障建设资金分配和使用程序的规范性,还为建设资金管理带来混乱。再加上水务管理局中现有的基建管理体系并不完善,也不健全,不但缺乏整齐划一的管理流程,某些制度还相应落后,无法满足建设资金管理日益增长的要求。例如,如果水利管理局中的各类部门的职责和工作范畴均不明确,将会使各类任务的重复工作和资金重复使用,导致水利工程项目的各项成本的上升,不仅浪费了水利工程的建设资金,还造成了国建资金的损失。
二、强化水务管理局建设资金的管理力度
其一,水务管理局管理层应深入研究和分析相关于水务管理局财务管理机制和财务经济政策等法律法规等知识内容,并对财务人员进行再培训,选用专业性较强且建设资金管理观念较强的财务人员,把建设资金管理观念贯彻于每个工作人员中,在水务管理局内部形成建设资金管理的氛围,让财务管理制度能够得到真正的落实,为建设资金的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其二,对水务管理局内部的资金运行程序进行规范,严格按照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按照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等制度对水务管理局的财务管理机制的运行工序进行规范和统一,使其建设资金的申请、使用、分配等工序都能按照某一规律进行,使各项繁琐的工序能够井井有条,从而避免了财务数据产生混乱的局面发生。例如,一个严谨的采购工序的施行,才能确保进行资金管理分析所用的财务数据的正确性,才能确保资金的安全性。
其三,完善水务管理局财务管理机制。财务管理机制是进行建设资金管理的载体,只有先进的财务管理机制才能对建设资金管理提供平台,才能更好的规范水务管理局内部工作人员的工作范畴和职责范围,才能明确工作人员的责任,把责任落实到个人。因此,必须要不断的对水务管理局的财务管理机制进行全面的完善和健全,在设立财务管理部门的同时,还可以设立工程管理部、工程治安值勤部、质量监督项目组和各施工和监理单位等部门,让这些部门共同合作,相互扶持,共同为水务管理局的财务管理尽一份力。
其四,设立建设工程施工过程的监管机制。建设工程的质量也从侧面间接的影响着资金的使用和分配,只有质量上乘的工程才能避免工程后续的超预算投资成本的状况出现。因此,设立建设工程施工过程的监管机制则显得十分重要,必须要让项目法人能够对建设资金进行统一的安排和管理,工程承包单位能够做到严谨的自控措施,控制机制能够对工程建设进行严格的监控和对财务数据进行认真的审查和核对,对工程材料、施工现场、施工人员等因素进行严谨的监管和控制,从而能够保障建设工程的质量。
三、总结
总而言之,水务管理局中的水利工程建设在我国进行基建的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不仅影响了国民的生活水平,还影响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而对水务管理局建设资金进行管理则是水利工程建设的核心重点。因此,对水利建设工程进行成本的控制,尽可能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率则显得十分重要。
水务管理论文篇2
一般而言,完善的水利档案管理制度必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档案室的管理需要和限制
对于档案室应当做到,始终保持档案室的整洁和卫生状况,防止因为火灾,潮湿,尘土,强光照射,高温,虫害和鼠患以及盗窃等形成的对档案原件的损坏。档案室内部应当严格禁止对于其他物件的存放,做到一室一用。同时,管理人员要注意出入时要将档案室的电子设备全部关闭,同时注意关门落锁。
2.档案室的档案保密准则
如果工作人员要进入档案室,必须携带相关的证件和身份资格证明,通过审查后,到指定的钥匙存放地点取出要查阅的档案所在档案室的钥匙;如果是内部文件,必须出示上级批注以及该工作与档案的密切关系证明。
3.档案室的借阅准则
一般情况下,档案室的资料查阅要在管理人员的监督下进行,只能阅读有批准资格的档案部分,不得外借。不准对任何档案进行毁损和复制。如有需要将档案外带或复制,必须经过上级批准。
4.档案的鉴定和销毁
工作人员应当根据相关准则和规章制度,定期对档案进行鉴定,如发现过期档案应该按时进行登记造册,向上级打销毁报告,批准后进行销毁。毁损过程仍然要注意确保保密,不使档案外泄。这样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能够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水务建设时时刻刻有据可查,且所查内容真实可信,工作内容不会泄漏。这对水务档案的管理人员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首先,管理人员应当意识到农村水务档案管理对于村民生活的密切关系和重要作用,强化保密意识和服务意识。更新观念,从而实现水务档案管理的多层次管理和制度的严格遵守。其次,要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巧进行培训,保证其能够对档案进行定期审查和养护。同时充分提高其对信息的驾驭能力和道德意识,从而防止监守自盗的情况发生。
二、水务档案管理与其它技术部门的密切配合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保障
水务档案管理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水利建设的准备和改进工作的支持,其和工程管理部门,其他技术人员,甚至是上级部门的配合程度都会极大的影响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因此,应当从以下角度加强水务管理部门和他人的配合工作:
1.水务档案管理部门与工程管理部门的配合
水利工程属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的一种,因此水务档案管理部门应当服从于工程管理部门。在工程计划开始施行之后,确定本档案管理部门的的管理范围和归档标准。在工程的图纸完善和审查时积极参与,从档案管理的角度提出对专业资料格式和内容的具体意见,做好保障工作。工程预验收的时候,档案室的管理人员应当参与进去,通过信息审核系统,查看文件材料数据的真实性,工程项目的完善性,资料整理的规范性,从而确保各单位竣工档案的编制合理合格,施工职责划分明确。检出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档案管理人员应当立即向工程管理部门汇报,要求按照标准进行整改,以便整体工程的归档能够达到预期要求。
2.水务档案管理部门与技术部门的配合
在一个完善的水利工程中,档案人员主要负责归档的制度制定和审核,而技术人员则是形成该档案的中坚力量。水利工程的特殊性导致其档案的形成过程中需要大量技术人员的参与,档案内容包括了较多的专业名词,对于不熟悉该项目的人来讲往往难以理解,更难审核。因此,档案管理人员要充分学习水利工程的基础知识,在审核过程中通过对技术人员的询问确保理解的正确性和审查的规范性不因专业难度而受到影响。对于技术人员来说,往往对于档案的格式不甚了解,则应该配合档案管理人员的要求,保证水利工程档案的完整和准确。
3.水务档案管理部门与建设单位的配合
档案工作人员的任务之一就是拟定档案的建立标准和管理规范。这一点必须与建设单位的要求相互配合,帮助其一起制定技术文件的编制要求,争取做到不重不漏,相互依仗。保证档案管理符合水务建设单位的后期要求。同时这也可以确保档案的规范制定和后期审核符合建设单位的基本情况。
4.水务档案管理部门与上级部门的配合
在税务档案管理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协调,这离不开上级部门的支持。只有遇到问题及时向上级部门进行反应,在可控范围内对问题进行解决,防止其最终影响整个工程的完工。同时,一些新出台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内容都需要上级部门及时反馈给水务档案管理部门对其进行更新和完善。因此,主动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对水务档案管理部门极为重要。
三、水务档案管理的创新意识是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效率的基础
当今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对于水务档案管理的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完善的档案信息库,是当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加强信息的硬件基础建设和软件使用
必要的硬件基础设施是现代化档案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何保证资金利用的合理性,设备使用的正确性,软件购买的高效性以及后期培训的必要性,是水务档案管理的新的内容。
2.加强水务档案数据库的建设
为了将水务信息进行更好的分析和共享,需要建立数据库。首先要对档案室中的档案进行数字化,通过扫描技术等实现从纸质档案到电子档案的转化。通过数据结构的建立和完善,保证信息的查询和分享愈发便利。
3.培养新型档案管理人才
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和创新意识需要高素质高能力的档案管理人才。通过对其的业务知识培训和基本信息技术的使用培训,才能充分应对水务档案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信息化要求。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对制度的完善,和其他部门的配合以及信息化的应用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何充分保证这三个方面的水务档案管理的科学合理性,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保障和基础。
水务管理论文篇3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是政府自身建设的首要任务/7 欧阳坚
政府架构与运行机制研究:经验与启示/10 张成福 李丹婷 李昊城
城市政府业务重组的原理与方法/19 李卫东 徐晓林
加强政府机关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对策建议/23 宏江
论行政公文规范化管理的发展历程及现实选择/25 于健慧 刘梅
从“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迈向“省直管县行政改革” 安徽省直管县财政改革的调查与思考/28 石亚军 施正文
试析行政法领域的思想解放及其走向/34 余红
论侵权责任法规定行政侵权责任的必要性/37 白丽云 谭恩惠
我国经济执法的重心应当上移/40 韩志红 陈爽
网络诱致突发事件:概念、特征和处置/45 刘杰 梁荣 张砥
论政府冲突管理能力的强化/50 褚松燕
群体性事件与领导干部应对能力建设论析/54 肖文涛 林辉
行政公平的基本含义和内在意蕴/59 周庆国
试论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逻辑进路/63 张增田 苏星星
我国公务员培训模式选择的交易成本理论分析/67 马秀玲
公共部门的宽带薪酬:比较与前瞻/71 吴木銮
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激励制度与科学发展/77 王有强 卢大鹏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取向研究/82 王枝茂
长株潭试验区管理机构设置研究/85 湖南省公共管理研究基地
政府决策视阈下的高校服务保障探究/89 彭怀祖
高校加强行政管理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思考/92 沈召前
美国联邦政府公务员绩效管理的原点 谈美国联邦政府公务员的绩效计划/96 胡晓东
浅谈国际行政科学领域的学术论文规范 以[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为例/100 王满船
职、责、质、值/102 夏书章
“马上就办”二十周年感言/103 毛伟
行政听证的政治逻辑架构 基于商谈理论的视角/105 岳成浩 薛冰
政府预算的科学性与软约束 基于中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实证分析/110 刘叔申
从任务型自治到民主合作型治理 基于上海市社区调研的分析/116 陈朋
信息管理体制与地方政府创新 以山西地税“两个操作示范”改革为例/121 王巧玲
张文寿同志逝世/128
“基层行政管理创新暨 桃源模式 解析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115
“公共管理与地方政府创新研讨会”获奖论文评选结果揭晓/44
中央国家机关大力开展“强素质、做表率”读书活动强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102
和谐社会中的社会性别平等 “第三届社会性别与公共管理论坛”综述/124 梁洨洁 张再生
[中国地方政府规模与结构评价蓝皮书2008]评析/126 马敬仁
世博主题/106 夏书章
科技人才创新行为评价体系设计研究/107 张相林
公益性科研院所科研人员激励因素的实证研究/112 宋歆炜
转型期我国政府低效率现象的组织内部原因――基于公务员组织认同影响作用角度的调查分析/116 王彦斌
转型社会“制度性风险”治理的理论演进及其路径选择/120 张玉
山东省城乡结合部社区建设调查/124 张俊侯小伏龚宗俊张舒平
・关于批准接纳姜爱林等18名同志为个人会员的通知/71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召开专业分会工作座谈会/106
・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发文要求加强行政管理研究/127
・简政强镇事权改革暨经济发达镇行政体制改革论坛在广州召开/61
・对行政生活哲学意蕴的探幽――评[行政哲学研究]/128 宋汝冰朱逢春
・2010年5月31日至6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昆明市考察。这是6月1日,李克强在昆明西山区白鱼居委会禄海新村田间考察小水利设施和春耕生产情况。新华社供稿
这是6月1日,李克强在昆明西山区白鱼居委会禄海新村田间考察小水利设施和春耕生产情况。
重视人才发展既要宏观更要具体 本刊编辑部
创刊25周年纪念专栏
知行并进再铸辉煌――纪念[中国行政管理]创刊25周年/7 王澜明
书贺中国行政管理杂志创刊二十五周年/8 夏书章
我的行政学情结/9 应松年
发挥优势再创佳绩/10 王安
热点聚焦
网络参与与政府治理创新之思考/11 顾丽梅
基于惩治腐败有效性模型的网络监督研究/15 杜治洲
网络监督的理性分析/18 王蓓蓓
网络参与对公共政策公信力提升的影响分析/21 漆国生王琳
探索与争鸣
建立良性医患关系尚需体制突破――基于“徐宝宝事件”的个案研究/24 童文莹
公共决策监控机制:特点、问题与对策/29 周业柱
行政与法制
试论行政处罚实施权运行模式的确定/32 喻喧
“钓鱼式”行政执法成因及防范对策探析――以上海市 “钓鱼式”行政执法案件为例/35 缪国书张洛丹
行政哲学
幸福尊严的公共服务视角解读/38 张瑾
政府执行力提升的路径选择/42 于秀琴李军蔺雪春
公共管理
机构:原理、绩效与未来/46 谭康林
中国公共行政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发展之关系――从行政效能、行政方法与技术视角所作的一项分析/52 施雪华黄建洪
“双向互动”视角下的公共服务方式创新――中国经验的总结/57 薛立强杨书文
应急管理
突发事件应急社会动员机制研究/62 郝晓宁薄涛
论社会力量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及其完善――以2009年部分城市应对暴雪灾害为例/67 王光星许尧刘亚丽
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及处置原则/70 王东
公共经济
水资源管理中的公众参与研究――以农业用水管理为例/72 刘红梅王克强郑策
新时期外商直接投资的问题与对策/77 王保国宋湛
人力资源
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80 郭庆松
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性研究:以上海市信息产业为例/84 高子平
电子政务
政府流程再造:研究趋势与前沿问题/88 叶勇
我国行政信息管理理论研究现状与前景/92 谭芝灵郭敏
地方政府
地方善治及其分权化改革的制度设计模式/95 张毅郑俊田
志愿失灵及其校正中的政府责任/99 孙婷
他山之石
国外政府跨部门合作机制的探索与研究/102 孙迎春为实施“十二五”规划作充分准备 本刊编辑部
构建面向公共服务的电子政务体系:理论逻辑和实践指向/7 孙宇
基于项目成熟度评估的电子政务决策模型/11 张宇航 刘伊生
网络舆情的传播规律与网民行为:一个实证研究/16 曾润喜 徐晓林
在新的发展进程中续写华章/21 余兴安
行政管理工作者的精神家园/22 何颖
乘风破浪扬帆济海/23 刘建平
民族地区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定位与调适/24 李俊清
我国信访制度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审视/29 倪宇洁
行政成本定义重构:基于本基金分流理论的视角/34 高文亮 乔万敏
以政策支持推进转企事业单位改革研究/37 贾凌民 曹胜
农业灾害管理中的政府责任及其战略安排/41 曹海林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中的政府作用研究/45 邓泽宏 何应龙
政策执行理论视域下的执行性腐败及其治理/49 刘兆鑫
我国公共教育政策执行:影响因素、问题和路径选择/53 李孔珍
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分类处置流程研究/58 王辉 杨林秀
城市商业安全的构造与运行机制分析/63 佘廉 李涛
金融危机的成因分析与解决之道/69 汪泰雨
转型期规制官员俘获问题及其防治策略/72 蒋硕亮
区域公共管理视域下的整体性治理:跨界治理的一个分析框架/77 高建华
我国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及改进路径/82 陈曦
构建海峡都市圈的战略思考/86 陈俊星
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两种表现及民间组织应对的研究/90 严新明 童星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府支持体系研究/94 田松青
西方发达国家政府购买社会公共服务的经验和教训/98 张汝立 陈书洁
美国州际区域应急管理协作:经验及其借鉴/103 吕志奎 朱正威
说中山装/110 夏书章
从管理哲学看我国管理学的反思与接轨/111 刘芳 吴欢伟
政府绩效评价周期及其实证检验/117 郑方辉 覃事灿
从农村标准化学校建设看政府公共服务供给/121 葛红林
谋求公共行政发展的新动力――国际行政科学学会第28届年会情况简述/123麻宝斌 高小平 沈荣华
后危机时代的政府角色――来自“第五届中美公共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观点/125陈振明 陈志青
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研究中心贺[中国行政管理]创刊25周年/21
浙江大学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研究中心成立/81
贵阳市城市水务市场化改革取得突破/110
山西将在今年十一月底前全省督察煤矿关闭整顿情况/124
[党政领导人才素质标准与开发战略]出版/33
努力形成对政府工作有较高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 本刊编辑部
深化认识突出重点 进一步加强中央国家机关政务公开工作/7 马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
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专版
践行宗旨务实重行 扎实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10 吴玉珩
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调研思考/13 石亚军
“4S”:改革开放以来城市政府职能系统定位的新发展/15 李琪
关于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究的几点认识/17 王浦劬
科学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理论与实践创新——研讨会暨第20届年会综述/20 郭锐
以立法推进监管体制改革/23 陈伟
论我国行政程序法的立法动因、结构与准则/26 李俊斌
政府绩效管理地方立法探析——兼评[哈尔滨市政府绩效管理条例]立法特色/29 单国俊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正向激励的路径依赖/32 徐刚
三城市政府绩效评估指标权重差异比较/37 王鲁捷 陆伟丽
“行政区经济”概念再探讨/42 刘小康
政策工具创新:从强制到许可——以当代中国城市户口迁移制为例/48 王清 王磊
浅论中国政府管理业务流程再造/52 何翔舟
公共服务中的公众参与能力探析/56 漆国生
社会保障与政府责任——以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为例/59 金海和 李利
我国城市水务业PPP模式中的政府规制研究/63 周阳
构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后评价机制研究/67 任旭 刘延平
公开选拔干部制度的制度变迁与发展趋势/70 梁丽芝 韦朝毅
关于教育权利冲突的制度伦理思考/75 董新良 安彩红
应急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及政策激励分析/80 唐林霞 邹积亮
国外公共部门应急管理培训体系的初步比较/84 周玲 彭宗超 薛文军
我国县级政府行政监督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89 尤光付
地方环境监管困境解释——政治激励与财政约束假说/93 张凌云 齐晔
灾害救助中的NGO参与及其管理——以汶川地震和台湾9·21大地震为例/98 林闽钢 战建华
非营利组织:政府应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境的路径选择/104 邹治 陈万明
二十世纪后期西方国家的政治性逃税及其治理模式/108 郭剑鸣
国情教育/112 夏书章
服务型政府与政府机构改革:一个公共物品的集体供给理论/113 朱旭峰
公共领域合作的初始条件和发展变量——一个定性研究/118 谢新水
如何在“新农保”政策实施中保障农村妇女权益——基于四川省的调查研究/124 谭琳
切实加强农业社团建设与作用发挥/126 梁田庚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重点课题及招标课题/41
·[2009公共管理国际会议论文集]获ISI Proceedings检索/55
版权声明:本文为一世相伴论文网(www.14380.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上一篇:评审职称论文范文(精选3篇)
- 下一篇:劳动教育论文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