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科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

一世相伴论文网 2023-08-11 05:51

科学科学论文篇1

科学课上,由于教师对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缺乏了解,导致探究的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与年龄特点。同时,学生探究能力低,教师指导跟不上,学生在整个探究过程显得无从下手,不能深入实践,致使探究活动变成了走过场,失去了探究的真正意义。

二、课堂习惯未养成

良好的习惯使人受益终生。但在科学课堂上,尤其是探究活动中,学生常常是一进入实验室,注意力便被实验材料吸引,对于教师的导入环节等内容不屑一顾。活动中,学生倾听不认真,观察不细致,记录不详细,交流不用心。教师还要花大部分时间组织课堂纪律,从而导致课堂效率较低。

三、活动不能全员参与

学生的探究活动往往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性格差异以及探究能力等方面的因素,真正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的学生少。小组活动中,只有个别学生能够全程参与探究活动,成为小组探究活动的主力,其他学生则成了旁观者,甚至不闻不问,严重影响了课堂效率。

四、探究不深入

探究活动之初,由于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学生往往准备得不充分,缺乏有根据的猜想与假设,不能认真思考并制定研究方案,组员之间也缺乏沟通与交流,不能进行思维的碰撞。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只是机械地动手操作,却没有动脑思考,至于自己的探究目的是什么,观察到了哪些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根本说不清楚,只停留在探究的表面。我认为,导致学生在科学探究学习中低效的因素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受学生的主观因素影响。一直以来,尤其在农村,学生在主观意识里,科学是副科,学习好坏无关紧要,所以将学习的主要精力集中在语数外三个学科上,导致各学科发展不均衡。第二,科学教材成为学生科学探究学习唯一的信息源,有些课本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单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第三,农村教师师资力量匮乏,缺少专职教师,大多数语、数、科由班主任一人担任,没有时间静下心来钻研教材。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的指导缺乏策略,表现为多灌输验证,少启发探讨;多指责压抑,少宽容引导;多包办限制,少激励创新。

五、激发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科学教师必须把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作为首要任务,因此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抓住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探究热情。这就要求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加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设计各种新颖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课堂活动。这样,学生才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去学习、去探究,从而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关注探究过程

科学探究重在过程。有效探究是要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到快乐,并有一定的收获。科学探究过程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为主,因此我们必须要有明确的探究目标和精细的小组分工,责任到人,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有事可做,都有表现的机会,都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全程参与,适时引导,真正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排除不必要的干扰因素,保证合作探究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

七、科学评价

科学的评价能够如实地反映学生的成长发展历程,对于课堂学习的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评价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口头和肢体语言的评价。对于学生的回答及课堂表现,教师要及时做出评价,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话语,都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第二,有形的精神奖励。如通过评选“小发明家”“小科学家”“创新小能手”等活动,让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第三,量化评价。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进行量化评价,如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思维能力、组织能力等,将评价贯穿于科学教学的全过程,灵活运用,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八、结语

总之,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是科学教师教学中需要面对的、又必须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广大科学教师在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和完善,让我们在整体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关注学生的探究活动过程,作好适时、合理、科学的评价,让科学课堂教学真正做到高效,让科学教学实现真正的“科学”。

科学科学论文篇2

科学论文是对科学领域的现象进行研究并描述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章,它记载科学工作者探索未知的过程,反映科研工作的水平和价值,也是科学家之间进行学术交流的文字记录。

医学的任务在于认识疾病,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寻找防治疾病的有效措施,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医学科学论文是医学工作者在医学科学实验或临床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总结。

一、医学论文的性质、特征和要求

科学论文的特征是由科学研究的性质所决定。科学研究的本质是创造和无止境地探索未知的过程。

它的显著特征是①系统性②客观性③继承和创造性

医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问题的提出—假说的形成—假说的验证—现象事实资料的收集分析—结论的得出—形成科学论文

论文的形成也是科学研究基本程序的描述、概括和反映。

论文的特征是:1、高度的科学性

2、严密的逻辑性

3、语言文字的准确、客观、概括性

4、理论性(由感性上升至理性)

5、规范性

二、医学论文的类别

1、按专业性质分:

医学论文:A、基础医学论文(方法、结果、讨论(结论))

B、临床医学论文(临床经验体会、临床总结报告、专题研究总结、新技术新方法报道、病例分析、病例报告、病案讨论)

2、按研究性质分:A、探索性研究

B、发展性研究

3、按科研手段分:A、调查性研究课题

B、观察性研究课题

C、实验性研究课题

D、总结经验性研究课题

E、整理资料性研究课题

4、按功用分:A、学术论文

B、学位论文:学士论文5000~10000字,反映作者学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硕士论文1~5万字

博士论文>5万字

硕士论文的要求:

①反映著者专一专业的知识广度和深度

②反映著者已能独立从事该专业的研究工作

③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新见解

④对该专业的学术水平的提高有推动作用

博士论文的要求:

①对某学科某领域有深入广博的学识

②能对某学科提出创造性的见解

③对该学科的研究水平有重大突破和重要推动作用

④能独立选择具有创造力的研究方向,并能开辟新的研究领域

三、医学科学论文的体裁

1、论著性

2、学术讨论性

3、综述性

4、交流性

5、评论性

四、医学科学论文的评估

1、内容的独创性

2、资料的正确性

3、结果的确证性创新、求是、达理

4、成果的应用性

5、文章的可读性

五、医学论文的基本格式和规范要求

㈠标题(题目)

要求:1、能揭示论文精髓(研究目的、对象、指标、效果)

2、简明、醒目、新颖、准确、生动、富有吸引力

3、<20个字,尽量不设副标题,需要时用破折号分开

4、缩写和原形不宜同时出现。10以下用汉字,11以上用阿拉伯数字(十二指肠除外)

㈡署名

作用:1、成果的归属

2、文责的归属

要求:1、单位左侧,姓名右侧

2、个人成果属个人姓名,集体成果按贡献大小排序

3、著者工作单位一般只列出单一作者,余可作脚注

4、确认他人帮助可用致谢

㈢目录:对长篇论文而言,起提供作用,供读者了解论文内容梗概及各论点之间的联系。

㈣提要(摘要)

要求:1、字数250~500字左右

2、内容包括:本课题的研究原由、目的、范围和重要性;研究内容和方法;突出成果和成果的价值和意义;阐明结论(结论的提出有三次:提要、前言、讨论)通过阅读提要可获得本文的概念、论点、准确数据和基本结论

3、文字简明扼要,独立完整

4、忠实原文,不加评论,不与其它研究工作对比关键词:不超过5个,列于摘要之后

㈤引言(前言、导言、序论)是论文的开头、总纲,扼要点破论文的主要内容

要求:1、内容包括:论文的主题、目的和范围、课题研究的背景和起点,阐明本课题希望解决的问题及意义

2、防止“夜郎自大”和“过度谦虚”

㈥材料与方法是论文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说明试验和观察所使用的材料方法、研究过程、测试方法,以便重复验证和估计其可靠性。

要求:内容包括:实验装置、实验方法、实验和观察所用的材料和研究的基本过程,可借助图表、实物照片来表示。

㈦结果——主要陈述实验和观察到的事实结果

要求:1、客观、可靠、准确

2、不要主观臆测,任意取舍

3、主要是摆事实,不必分析评论、评价

4、必要是用统计图表、实物照片帮助陈述事实结果

㈧讨论—根据“结果”提供的事实,探讨主题的一种研究方式

内容要求:1、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判断,估计结果的正确性,评价其意义,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

2、与前人的工作联系起来,比较其异同,解释其因果关系或提出自己观点和建议。

3、指出结果的理论意义及大小,应用价值如何

4、实验过程有何经验教训,尚待解决的问题及今后进一步研究方向。

5、引用文献要注明出处,避免与自己的结果混为一谈。

6、避免主观臆测,自圆其说。对结果进行深入广泛的分析和综合,提高对结果的认识,为结论提供理论依据。

㈨结论(小结)说明论文阐述的主要发现所能说明的理论认识,是全文的概括和总结。

要求:1、同研究目的保持一致与前面提出的问题前后呼应

2、把讨论分析得出的认识,以简明扼要的论点形成表达出来,结论应能概括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和结果

3、讨论中引用和涉及的材料只作旁证,不能作为结论的依据

4、要客观科学准确简练地使用文字,避免笼统,过宽过窄的断言

㈩致谢

[十一]参考文献——列在论文末尾’’用温哥华格式

1、期刊参考文献格式:

著者文题刊名出版年卷(期)及页码

孔详彬伪石蒜碱抗癌作用原理的探讨癌症1988;2(3):144~145HuthE.Newformsforreferences.BrMedJ1979;1(6):1697-8

2、图书参考文献格式:

著者书名版次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页码

齐顺贞主编实用外科诊疗技术第1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2:1741DavenportHW.Adigestofdigestion.2nded.Chicago:YearBookMedicalPublishers’’1978:123-5

[十二]附录

1、实验中获得的大量第一手资料由于正文篇幅关系无法列入,又有旁证价值

2、论文已完成后,发现有新材料或遗漏材料必须补充

[十三]外文摘要及英文关键词

1、英文文题

2、作者姓名和单位

3、摘要内容

4、关键词:应写中文关键词对应,每个词之间用分号隔

科学科学论文篇3

八大领域分别是:(1)植物种植领域。让学生自己在学校的生态馆大棚中,去亲手种植蔬菜,体验蔬菜种植的过程,结合科学课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培养亲近大自然的情感。(2)动物养殖领域。让学生在学校生态馆的动物培养池中,自己动手养殖金鱼、鲤鱼、蚕等动物,观察它们的成长过程,了解动物的成长历程,完善自己的知识链。(3)物理力学领域。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各种力学模型和游戏。如搓制纸绳,在科学课了解纸的植物纤维韧性的基础上,初步探索力学的奥秘,通过动手实践,实现一张报纸搓制的纸绳能拖动一百千克重物的目标。(4)化学实验领域。让学生利用活动课上的化学试验箱,了解500余个简单的化学实验,知道液体变颜色的奥秘,知道在铁上镀锌的方法,学会制作液体电池等等,争取设计出属于自己的实验,做出新的产品。(5)电学制作领域。让学生通过太阳能电池板的光电转化特性,制作各项利用太阳能的电子产品,如太阳能竞速小车、太阳能音乐贺卡等。在校外辅导员的大力协助下,我曾经辅导学生参与制作风光互补智能发电系统和全自动太阳能红绿灯的制作过程。(6)磁学利用领域。让学生利用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制作简单的科技作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科技比赛。如制作磁悬浮乒乓球、磁吸纽扣等。(7)木工设计领域。让学生利用学校木工活动室中的科技操作台,认识各种木工工具,亲手操作各种木工器械,动手制作承重木梁、框架等各类木工作品。(8)模型制作领域。让学生利用各种资源,通过学习简单的空气动力学原理,设计制作橡皮筋弹射式航空模型,体会航空模型的奥妙。通过这八大领域的动手探究,将科学课上所学的理论常识应用于动手实践中,既有了丰富的探究体验,又在动手制作、操作、竞赛中提升了自己的认知水平。

二、分学科

在小学阶段开设的各类学科中,进行各学科间的科学教育的渗透整合,达到学科教学和科学教育相辅相成、共同提升的目的。在学校开设的十余门课程中,积极挖掘教材中的科学因素,有机渗透科学理念,在注重学科差异性教学的基础上,适时根据教学内容用科学探究的方式方法,采用感知质疑的问题模式、动手操作模式、小组合作模式等,进行学科间科学教育的渗透整合。如在语文课上,我们采用科学课中常见的教学模式“感知——质疑——探索——延伸”。在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生质疑或教师提出重点疑问,抓住实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通过学生的积极互动以科学的研究态度积极地辨析,运用观察法、比较法、讨论法、实验法等进行实践,让学生到更广阔的科学天地里不断探寻、验证。如课文[新型玻璃](你还能想象或设计怎样的玻璃)、[曹冲称象](还有什么好办法?)、[乌鸦喝水](还可怎样能喝到水?)、[跳水](船长的办法最好吗?)、[詹天佑](自己用泥土做一个隧道进行开凿,设计“人”字形铁路)、[捞铁牛](你还有什么办法?)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各学科刻意培养的学生素养,提升科学课堂的教学水平。在各学科都在进行科学教育的渗透整合下,科学课的教学因此大受裨益,学生的科学素养大大提升。语文课让学生们练习了严谨的科学现象的描述能力,让学生们在科学实验之后能够用语文的标准来完成实验现象的描述,在进行植物种子的种植过程中,写出好的观察日记等;美术课渗透了科学教育的意识后,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绘画水平,使学生们在描绘科学实验的草图时更加准确,而且开发了科学思维,使学生们的想象力更丰富,能从多个角度完成图纸绘制,并用科学的语言加以解释。在各学科相互渗透整合的过程中,我们做到了学科教学和科学教育相辅相成、共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了提高,学生能在各学科中感受科学学习的乐趣,形成了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三、分级别

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学领域的活动,以参观学习、竞赛的形式,在学习竞争中达到科学教育的目的。参观学习、参加竞赛,利用各级资源丰富学生的认知,参加各级比赛开阔自己的眼界,在交流中提高,真正达到站在科技发展的最前沿,关注最新的科技发现与发明成果。在学校内部,举行八大领域及活动场馆的展示活动,举行科学类型的竞赛活动,让这些活动成为常规活动。(1)平时举行的科技作品征集评选活动及多次科技实践节等活动,广大学生制作和撰写、绘制了大量的科技作品和科技小论文、科幻画、科技手抄报等等,展示各学科科学教育的整合成果。(2)依托节日活动,进行成果的集中展示和竞赛活动。例如学校每年的科普节、六一儿童节,组织科学成果展。八大活动领域中学生们平时的小发明、小制作;植物种植、动物养殖领域的成果,如芹菜、橘子、槟榔等植物,金鱼、蚕、蚕茧、蚕丝等动物领域的成果;进行科普知识竞赛、船模竞赛、木梁承重设计等比赛。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推出各类科学小明星,评选出优秀作品,用荣誉肯定学生的努力,用荣誉推动学生下一步的努力。走出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各种科学学习和科学竞赛活动,培养科学小明星,用“明星效应”带动更多的学生发展。我们连续多次组织学生参加青少年全国创新大赛、全国DI大赛,省级“争当小实验家”的科技实验竞赛、航海模型大赛,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受益匪浅,在获得荣誉的同时,也充分调动了身边同学的研究积极性,产生了良好的人才带动效应。总之,随着小学科学开放性教育方法的研究,“三分”教育方法的逐步推进,学生们收获很多,科学素养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版权声明:本文为一世相伴论文网(www.14380.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