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论文范文篇1
关键词:学年论文;选题要求
一
每学年写一篇学术论文,逐步培养好学生的科研能力,为将来顺利完成毕业论文打好基础。撰写学年论文要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
写论文和一般的考试、考查不同:它不是全面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锻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科学研究,创造性地分析、解决问题,并能准确表述自己的研究成果。做好这一工作,对于巩固、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发挥创造精神,都有重要意义。
对于学年论文,每个学校、各个专业执行的情况不同。教育部规定的是先要写学年论文,逐步积累经验以后,在毕业的时候撰写毕业论文就不会成为一件太难的事了。但是有很多学校没有把学年论文当作是一个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途径或工具。那么,临近毕业的时候,学生还不知道毕业论文该怎样去写。当然还是有相当一部分高等院校,特别是重点院校是很注重学年论文的撰写的,因为只有训练学年论文的写作才能顺理成章的过渡到毕业论文的写作。
每一门学科从授课到最后的考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实际上就是在训练一学期或一学年论文的写作。因为任课老师都是从自己的课程的角度出发,给大家考一点知识题,再考一个论述题。有经验的老师是可以很好的利用论述题来训练学生写论文的。有一部分学校这样做了,但还有部分学校没有将其提到日程上来。
二
学术论文的类型不一,要求有浅有深。下面只就选题方面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
选题,就是确定研究的对象和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问题提得不明确,或提得不适当,都难于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选题的要求是:
1.标的明确
标的,就是问题的指向性或针对性。初学写论文的同学,题目往往提得太大,譬如[论儿童文学][关于工资改革][唐诗的艺术成就][郭沫若的创作道路],等等。这些题目看起来可写的内容很多,其实问题太大,初学者很难写好。作者在提出问题时,如果实际上还处于知之甚少、心中无数的状态,或者虽有接触,但还不曾好好思考,尚未明确究竟应该着重研究、解决什么问题,就不宜冒然早定题目。如果把上述题目从实际出发修改一下,如[为“童心说”一辩][关于工资和物价挂钩问题的三点意见][唐人绝句的意象美][也谈〈女神〉与泛神论]之类,相比一下就可看出,尽管前后两组相应题目间的研究对象并没有改变,但后者的目标显然比前者更明确,更具体,也更符合由浅入深、从小到大的学习过程。一般说,应在对于研究对象已经进行过一番必要的调查研究,掌握了较丰富的资料,经过一定的思考和分析,明确值得深讨的问题所在后,才确定论文的题目。写学术论文事前应有尽可能充分的准备,和临时命题作文的要求是很不相同的。
2.富有意义
论题的意义或价值,可以从问题本身的性质和作者所能做的工作这两方面来看。
就问题本身来说,所谓有价值,就是对于有关学科的发展具有理论上的建设意义,或是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为此,应该经常密切关注和自己专业或研究志趣有关学科的发展新动向、研究新成果,努力提高自己的历史使命感和科学献身精神,立志做一个思想敏锐、勇于开拓的科研新兵。对于那些别人已经谈得很多的问题,或涉事琐细、意义不大的问题,至少暂时可不必去花费精力。
就作者所能做的工作而言,大体上又有两种类型:一是要创造性地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解决别人尚未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这种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研究工作自然是最有价值的。另一种工作是,虽然没有多少新的突破,但能对前人已经取得的成果进行搜集、整理、综合、介绍,使自己明白过去研究的情况,也为别人提供方便;或是汇集不同论点,指出争论的焦点,以便使自己和别人都可借此知道何处用力可能将这一研究工作继续推向前进。这种工作同样也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3.难易适中
论题的难和易,自然是相对的。总的原则是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打个简单的比方,就是宜于以那些必须跳一跳才能摘下来的果实为目标。
具体一点说,选题时要善于扬长避短。资料准备比较丰富、平时思考得已经较多,也特别感觉兴趣的,可先加考虑。习作学术论文,宜在学习过程中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对某一问题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研究资料以后,才来进行。
学年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 高校英语专业 学年论文 写作特点
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日益频繁,大学生的英语水平的逐年提高,作为大学生的初步学术训练,在我国英语专业大学生中开设学年论文是很有必要的。然而,学年论文虽然在英美国家大学早已是常规科目,但在我国毕竟才刚刚起步,所以,对于这门课程的一些重大问题,诸如本课程的性质、特点等,尚不十分明确,有必要作一番深入的探究,从而使这门课更加富有建设意义。
先来看看中国大学英语专业学年论文的性质,这其中包括论文题材范围、论题的选择、篇幅的大小等问题。众所周知,我国英语专业的归属,按教育部颁布的通用教学大纲,属于外国语言文学类,因此,它所研究的范围,应该是外国语言文学。更加确切地说,应该是英语国家的文学文本,从更加广泛的意义上说,不仅仅是文学,还可以是对文化、翻译和语言学的研究,这种范围的考虑,基本和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是一致的。
方向虽然一致,但是论文的字数、题目却有较大的不同。考虑到做学年论文的学生还处于大三阶段,他们的语言与知识与毕业生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应该将题目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字数也不宜过多,一般1000字左右较为适宜。此外,论文所选的研究对象不能太复杂,一般只选择一篇英语短篇小说、一首短诗、一个翻译问题或一个语言文化问题进行讨论问题。从研究的角度来看,研究的话题选择一般也不能非常复杂和深入,而是对于一种对课程中所涉及的某个问题作较为仔细的分析而已。例如,不能写“论[警察与赞美诗]的艺术创新”,而最好写“论[警察与赞美诗]的幽默特点”,不能写“论[雪夜林边人独立]的哲理深度”,而最好写“论[雪夜林边人独立]的作者的踌躇”,等等。
目前,中外一些研究者对于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如有的研究者认为:“论文的题目不宜太大,论述的问题不求过深,篇幅也不宜太长。”(杜兴梅,06:8)对此董华等人也持同样的看法(董华,2000:6)。有外国的学者指出:“主题论文(这里即指‘学年论文’――笔者按)通常作为一门课程的主要部分,用论文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完成。它不要求学生用课程以外的研究资料,实验室的实验结果,问卷分析。它与正式的研究论文有所不同。它通常只是一种要求学生进行有创意性思考或评价性训练的论文。以英语课程的主题论文为例,它可能要求学生对一篇课文,一篇短篇小说的写作进行仔细研究,或者仅仅是对一些课外阅读的总结。(The thesis paper is usually a paper assigned as a major part of the course requirement.If it does not require the use of outside sources,laboratory experimentation,or questionnaire analysis,then it does not a research paper.It is,then,generally a paper that may require a student to do some original thinking or evaluation.In English,for instance,it might be the close study of a text or the writing of a short story or simply a summary of some outside reading.)(德蒂鲍尔姆:6:2005)”
以上是确定了学年论文的性质,紧接着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就是作为中国大学英语专业学年论文,究竟有什么特点呢?虽然在一些外国写作教科书里,我们可以看到较为明确的关于学年论文的写作指导、步骤分析、专题研究、理论探讨,等等,但那毕竟是为英美学生而作的,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英美学生的语言表述、背景文化知识而量身定做的,如果将其照搬到我国的英语专业课堂肯定行不通。所以,应该结合中国学生的写作特点来考虑问题。那么,中国学生的写作特点有哪些内在因素呢?
笔者认为,最大的特点是思维方式问题。当学生下笔做任何一篇文章(其中当然包括学年论文)的时候,他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从总的思路出发该怎么写。根据笔者对学生的观察,中国学生总是喜欢先从各个方面去讨论问题,然后再在文章的末尾(多是最后一段)进行归纳总结,在思维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归纳法”。这体现在篇章结构上,就是不在文章的开头摆出文章的主题句而在文章的结尾营造主题句。笔者曾布置学生做一篇题为“论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的幽默特点”的文章,发现80%的学生在文章最后出现主题。国内外英语研究者对此都有所研究,如Matalene(1995),Scollon(1991),Connor(1996)和胡文仲等人都证实,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在文章的开头是蜻蜓点水,一直在外面团团转,迟迟不肯进入主题,观点要到结尾才明朗。王希墨等(1993:63)也对此作了量化的研究。陈建平(2001)对中国大学生的作文的语篇模式的调查结果更加强有力地证明了学生作文的惯用思维模式,如下表所示:
中国学生在写学年论文的另一个思维特点是缺乏方法,或称为模式单一。根据林燕平(2006)等在其专著[英美文学教育研究]的研究,中国大学生用英语欣赏、撰写英语论文时,至少应该掌握四个方面的研究方法:一是作家研究系统,包括如精神分析研究法、原型分析研究法等方法;二是作品研究系统,包括形式主义研究法、新批评研究法、结构主义研究法等;三是读者研究系统,包括解释学研究法、接受美学研究法;四是社会历史研究系统。这些方法显然是搞文学研究所必须的,正如杨自俭(24:1994)所指出的:“方法论的水平是人的理论思维能力的体现,因此应把方法论建设的过程当作培养理论思维能力的过程,不应只当作单纯学习研究方法来看待。”然而,中国大学生写文章之前对上述方法几乎一无所知,所以提起笔来根本谈不上什么方法,只是抒发随意所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有些学生也知道一些社会历史研究系统的知识,但运用起来总是以这个方法的皮毛做文章,即机械呆板地用所谓的社会变化来剖析作品人物。正是由于这些特点,也可以说是贫乏,因此,大学生的小论文不能够称为论文,这样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学年论文是对于大学生进行初步学术训练的这个重要目的。
中国学生在写学年论文还有一个特点,即不懂得应该引用本行业的业内人士,如专家教授、文学研究者、文学批评家等的研究成果,他们往往以为引用一些名人名言就可以了,殊不知这是非常错误的。毛荣贵(1997:23)的研究证实:“许多中国学生的文章充满了陈词滥调和陈旧的引语,中国学校还在教这一套,在美国人看来,这是非常可怕的习惯。(Many Chinese students fill their essays with so many clichés and shopworn quotes that I am beginning to think that the patterns of the Imperial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 essays are still taught in Chinese schools.To the American reader,this habit is atrocious!)”有的学生即使引用了业内人士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在英特网上下载后却往往不加以注明,即不懂得通过以论文注释的格式来表明自己文章的出处来源,以为像中国人引用孔子、孟子、唐诗宋词那样,不注明人家也自然明白。这种做法,其实也从本质上同做论文的核心思想背道而驰,因为做论文是在搞科学研究,不注明文献的来源出处,往小了说说是在否定自己的科研过程和论文的学术性,往大了讲是一种不道德的剽窃行为。
总之,由于上述学年论文的性质和中国学生做论文的这些特点,高校教师应该在制定教学大纲、编撰教材和确定教学方法的时候对症下药,因势利导地教授学生,而不是一味照搬英美学年论文那一套,或对于学生做一些不切合实际的要求,从而避免降低教学效率,不能真正实现英美文化教育的重要目的的失误。
参考文献:
[1]杜兴梅.学术论文写作.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
[2]德蒂鲍尔姆.怎样写主题论文.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1.
[3]董华.大学毕业论文写作指导.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3.
[3]蔡基刚.英汉写作修辞对比.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4]林燕平.英美文学教育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5]杨自俭.英汉语比较研究.湖南科技出版社,1994.
学年论文范文篇3
【关键词】学年论文;培养模式;社会工作
在文献研究时发现目前大部分的研究都集中在毕业论文写作方面,且研究颇为深刻,或者只是集中在选题上,对学年论文的探索研究十分少,那对社会工作本科专业的学年论文研究就更缺乏了。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解剖了学年论文实施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此在摘要中已简述,并就学年论文选题、文献研读、研究设计、资料收集、论文撰写和实训深入探索,望能给大家寻找一条有效、顺利实施学年论文的道路。
一、学年论文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学年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社会工作本科专业学年论文的撰写与指导是依据专业教学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或分组选题,设计社会研究方案,实地开展资料收集,并在整理和分析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完成调查报告或研究论文。从人才培养的要求来说,其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问题调查与研究能力,运用资料与文字表达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深刻认识到这一重要性并开展培养计划。
目前,很多高校的社会工作专业已经开始了本科生学年论文培养,但是很多部门、师生都没有充分认识到学年论文的重要性,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部分高校学年论文实施的相关部门布置仓促,未能给师生留余充分的准备时间,只要按期收稿,不计学年论文质量和实施效果。
第二,一些院校老师仅把学年论文写作当成一次课程作业,要求过低,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这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第三,大部分学生也趁着将其作为一次课外假期作业,出现学年论文写作内容雷同、平泛、松散,如:(1)学生大面积的“百度粘贴”;(2)论文泛泛而谈,没有真正深入主题,论据不足,缺乏说服力;(3)论文结构松散,主题性不明,脉络不正确,没有具体的结论和写作目的等。论文选题更是缺乏深度、创新性和实用性,如某同学学年论文选题“浅谈中国应试教育”,首先,乍一看选题挺大的,细究到底是谈中国应试教育的好还是坏,还是别的什么方面,没说清楚;其次,中国应试教育近几年一直受到批判,显然,这个题目选的毫无新意,更不提创新点了;最后,谈中国应试教育最终将论点落在哪里呢,从题目完全看不出。
(二)学年论文定位不明确,力度把握不当
在实际的论文实施过程中,由于学年论文发展时间短且实践少,部分指导老师对学年论文的概念意义欠缺深虑,导致在指导学生时模糊不清,应付了事。另外,在较短时间的学年论文写作中,学生易出现选题太具体,过于专业,无法继续写下去,如一同学学年论文写“参与式治理在陌生人社区普遍运用的探索研究”,在此说明参与式治理是社区管理的创新之举,目前发展尚不成熟,只在少数地区的少数社区开展,也是很多专业社工师和老师学习的内容,那么一个初学者能将其“研究”到什么程度可想而知。或者选题过于宽泛而夸夸其谈,如某学生写“公务员热与大学生就业”,就简单围绕公务员热的原因和大学生就业的现状泛泛而谈等,以上这些都深深影响到学生完成学年论文的质量,与最初的期望背道而驰。
学年论文的正确定位要讲究“中庸”,简单说就是学生要把生活实际与所学专业相互联系,符合自己所处的专业水平,实事求是,既不能将其看作专业的学术性论文,又不能将其看作简单的论文实践作业。当然这个定位不是绝对的,要求老师视教学进展和学生学习情况来定,学生自己也要视自身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来定,最主要目的就是让每个学生的学年论文实践达到最佳效果。
(三)学年论文与毕业论文的衔接不明
学年论文的设计是为学生更好地完成毕业论基础的,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是同一教学环节(论文教学环节)中的相继而又相隔的两部分。要实现学年论文与毕业论文很好的衔接,当前最紧急的任务还是深刻认识到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之间的正确关系,即前者是后者的平时操练与准备,要使两者紧密接轨。其次,师生都严格要求学年论文的撰写,选取具有深入研究意义的题目,使得毕业论文选题可以在学年论文的基础上进行深化,能够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学生的工作量也减轻了。
(四)没有形成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培养模式
社会工作本科专业本身还处在不断发展完善中,尚未形成完备的学年论文管理制度,如没有建立相应的学年论文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对学年论文写作过程的抄袭问题缺乏应对机制、没有统一的训论文管理规定等。故应形成一整套学年论文管理方法和培养模式。
从2010年开始,社会工作教研室开始进行本科生学年论文培养,已经初步形成一定的管理制度,并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在管理制度建设方面,社会工作教研室十分重视学生学年论文的写作,形成一系列规定,比如,学年写作时间、指导教师安排、写作规范等。在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方面,教研室把学生学年论文写作当作一次重要的检验理论知识学习的机会。在学年论文写作过程中,强调社会工作专业特色,要求学生注重社会调查和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的实际运用,比如到社区进行调研,参与社工服务机构的日常项目。虽然该教研室已经具备开展学年论文培养的一定经验,但在培养制度建设、培养模式总结和相关理论探讨方面仍然不够。
二、社会工作本科专业学年论文培养实践
(一)选题:既量力而行而又尽力而为
选题是论文写作的首要并且是最重要的环节。一般来说,限于本科学生的研究能力。题目的研究的范畴过于广泛或过于专业,将很难驾驭,故要求选题时要量力而行,选取一个具体适中且具有实践性的论文社会问题进行研究是合适的,更重要的是,具有实践性的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则经常存在,这样选择的实用性就很强,可行性大,在论文写作的初始阶段可保证论文的质量。
同时选题要尽力而为,学生要具有足够的自信和动力,老师也要积极鼓励让学生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和运用综合知识才能激发潜在的创造力和动力。在论文的选题时运用创造性思维,让论文有新意,有吸引力。尽自己最大可能为论文选择题材。
(二)文献研读:明、甄、敬
学生在开始学年论文写作之前往往并未深度阅读相关资料,另外学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有限,有学术价值的新资料较少,学生们也较少关注学术期刊,所以在知识储备和信息支持方面相对薄弱,必须进行大量文献研读,否则在论文正式展开写作阶段会感到资源不足、证据不充分,使自己力不从心,难以推进。
老师应组织或指导学生阅读与自己研究课题相关的论文,尤其重点介绍社会工作文献和社会文摘等检索期刊,让学生甄选出比较好的论文加以参考;进行文献研读不仅可以了解自己所选课题的研究程度也可以更进一步研究将其补充完善,敬重他人研究成果。简而言之,文献研读要做到明了、甄选、敬重。
文献研读可为文献综述做基础,学年论文对学生的学术性要求低于毕业论文,对于一些研究较为深刻、成果突出的课题,学生再拿出来进行研究时,可进行一个完善的文献综述,并指出自己的研究亮点会给论文添色。
(三)研究设计:准备充分,不断修炼
学生在文献研读一周左右要开始下一步的研究设计,此应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出课题的研究目标、方案和方法。其中包括调研材料拟用到的工具等。然后师生一起讨论实施方案,并且根据具体条件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正补充,达到研究设计的目的。
(四)资料收集:全、准、精
学生根据研究设计,利用调研工具,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的调研。做到资料收集,在资料收集全过程中,学生要敏锐捕捉收集大量有用的材料信息,做到随调随录,收集全面;其次,面对复杂的材料,学生要善于归纳处理,与命题关系紧密相关的,需在论文中详细阐述的要保准,关系不大的要舍得去除;最后,资料收集过程中要做到语句精炼、明了,表意清楚无歧义。
(五)论文撰写: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经过上述的准备就到最后且最重要的论文撰写环节了,写出提纲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已得资料数据进行分析、进本逻辑构架进行组织。在建立了论文写作的提纲之后,对整个篇章结构进行谋划,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论、文献、致谢等重要部分,从而形成初稿。最后是定稿,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论文符合格式规范,这个格式规范是外在的、强制性的,学生要具备应用主要的文字处理、排版编辑的能力。这样下来,一篇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格式规范的高质量学年论文就形成了。
三、做好社会工作本科专业学年论文的实训
整个学年实训应分为三阶段:讲座阶段、论文写作阶段、论文反馈阶段。做好三阶段的实训对应对学年论文实施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和顺利完成上述实践有指导意义。下面详细表述:
(一)讲座阶段
专业教师就选题、文献研读、研究设计和论文写作等知识点开展讲座,教导学生必要的基础知识,加深学生对学年论文的写作认识,提高学生的学年论文写作能力,为学年论文的实际写作奠定基础。
(二)论文写作阶段
本阶段采用导师负责制,以双向选择方式确定指导教师和写作小组,这要注意合理控制每个导师带领的学生个数,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导师辅导的质量和满足学生的相关写作需求,当然论文写作主要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同时指导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的论文调研、写作任务,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年论文。
(三)论文反馈阶段
本阶段由专业教师挑选出学生学年论文写作中具有普遍性、典型性的现象或问题,以讲座和讨论的形式,向学生进行反馈,学生也可向老师反映自己在学年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写作困惑,在这个反馈的过程中让学生在比较和总结中进一步加深对学年论文的理解,提高认识,为下期写作打好基础,最终为毕业论文写作奠基。
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必须加强老师对学生的督导,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增加研究方案设计、调查的实际开展等环节,单独列分,多方评定考核;也可因材施教、可根据社会关注问题的重心的变化进行调整调查研究内容。将整个实训落实到位,扎实推进。
四、结语
学年论文的写作,学生可根据教师的研究方向与课题,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题目,具体题目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社会工作本科专业的专业要求和人才培养都需要加强学生的论文写作功底,学年论文的实施为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大有裨益,故在此呼吁:重视学年论文写作的培养,建立并完善相关一系列的制度、管理办法,让学年论文实施规范、有效。
参考文献
[1] 刘海啸.学年论文、毕业论文指导探讨[J].教学研究, 2005,28(6):532-534.
[2] 翟云会.浅谈高校学年论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1(11):543.
[3] 刘正远.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32(3):301-307.
[4] 泰国际,郭义.法学本科专业学年论文写作规范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8(1):63-65.
[5] 宋瑞娟.与二本院校本科生谈学年论文的书写[J].科教文汇,2012,07(下旬刊):40-41.
基金项目:本文为重庆科技学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社会工作专业导师制实施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244)的阶段性成果。
版权声明:本文为一世相伴论文网(www.14380.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上一篇:微观经济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
- 下一篇:plc技术论文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