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

一世相伴论文网 2023-08-31 09:29

应用化学论文篇1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应用化学;实践;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9-0097-02

一、引言

应用化学专业[1,2]是分属于化学工程与技术(国家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是一门着力于培养具备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具有化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学科。

黄山学院应用化学专业作为工学专业,自成立起就以应用型为导向,以到企业就业为引导,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校中的产学研结合主要体现在于:科研合作及教学合作方面。对于科研合作方面,主要是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及转让等;对于教学方面来讲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共同研究确立未来企业用人需求,针对相关需求,共同制定出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并结合企业特长及专业所需,共建实训实践基地;(2)在教学内容中结合企业产品及工艺技术,注重渗透新科学、新技术、新工艺的介绍;(3)是在教学方式上要加强针对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如实践技能的锻炼;(4)在教学过程中要由校内向校外,由教室向生产现场延伸,采用以校内实训实践为主,校外实训实践为辅的方式进行;(5)是在教学效果上要通过嫁接、转化、推广和应用新科技、新工艺,培养出一大批能熟练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3]

因此,为了改善培养的学生不适应社会需求及进一步培养锻炼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增加对应用化学专业的辅助教育,与相关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不仅仅是停留在科研层面,要通过恰当的衔接,将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训练[4,5]。

二、产学研联动的举措

自2010年起,黄山学院应用化学专业在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有显著影响的实验实训环节如毕业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所采取的措施如下:

(一)加强产学研联动,促进校内共建实习基地建设

为了加强学生校内实训实践能力的培养,黄山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通过与产学研合作企业的交流,决定共建应用化学专业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这也是学校和企业携手的一次全新尝试。产学研共建校内实习基地可以营造一个企业运作环境,让学生就业之前了解企业运作规律、熟悉企业运作流程、具备实际的动手操作和决策能力,以便走出校门后立即与市场接轨。建设方式一般为学校投资实习中心场地、部分硬件设施、部分系统软件等,并负责实习基地的运营和管理;由企业投资部分硬件设施、部分系统软件、实习资料、企业案例等。通过校内共建实习基地,可以实现学校、学生与企业的三赢模式。对于学校来说,可以引入企业先进的技术及管理经验进行复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实习基地的市场化运作、案例教学等多方面都可为学校教学提供切实的支持。对于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来讲,在与企业共建的实习基地中进行学习,可以提前了解并掌握该企业的产品及发展动态,不仅提前开拓了视野,锻炼了自己的实践创新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在相关企业实现就业。对于企业来说,人才培养有赖于稳定、有序、成熟的育人机制,学校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合作,有利于选拔出更加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

(二)加强产学研联动,促进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为了保持学生的毕业见习及毕业实习能够顺利进行,从黄山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层面,着力于实习教育基地的建设,对于应用化学专业来讲,主要立足于黄山当地的多家精细化工企业为主,如永佳基团的相关企业如黄山华惠科技有限公司、艾仕得华佳化工有限公司、黄山永新股份有限公司、黄山新力油墨有限公司等、其他公司如安徽恒远化工有限公司、黄山向荣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主要围绕着粉末涂料原料如聚酯树脂、环氧树脂、固化剂等、印刷软包装材料方向为主,长期建立稳定的实习关系,约定相关实习基地企业的负责人,根据各个企业的实习内容共同修订见习及实习大纲;并在后续见习及实习的过程中,企业选派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包括理论全流程讲解培训、现场各个环节参观讲解等,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该产业的过程。同时,校外实习基地主要承担着应用化学专业的毕业见习、毕业实习的完成,学生在学校教师及企业技术人员的带领下,深入企业一线一定的时间,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学习相结合,不断开拓学生视野,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三)加强产学研联动、推动毕业论文及设计工作

毕业论文及设计是本科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

环节。毕业论文及设计能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力的培养。应用化学专业将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相结合,适当向工程设计倾斜,鼓励学生进行工程设计类选题,采取一人一题,独立完成的方式进行。黄山学院应用化学专业教师结合与校外企业的产学研课题进行毕业论文选题,使学生在毕业论文内容选择方面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相关行业及产品,从而学习企业对产品的制备及检测方法,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及创新能力;同时,为了进一步扩大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在产学研合作的企业里面,就学生毕业论文及设计方面与企业技术人员达成毕业论文选题意向,企业技术人员在应用化学专业毕业论文开展征题工作的时候,根据企业技术研发及工艺改进的需要,可以给出相关的毕业论文题目,针对毕业设计类的课题,注重学生的就业方向与相关企业进行联合培养,尤其是在工程设计课题方面,鼓励学生进入企业,指导教师为企业技术人员,在企业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采用毕业论文全程在企业完成的方式进行,并按照应用化学专业教研室对毕业论文时间节点的要求完成各部分内容,如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毕业答辩等,这部分学生通过毕业论文的实验实践环节,可以更进一步的认识企业的产品及工艺要求,锻炼了自身的实践实验技能及创新能力,为后面到相关企业就业及更好的适应企业打下了基础。同时,对于已经签约企业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充分认识企业的环节,对于企业来说,在此期间,可以对学生进行提前培训,缩短就业适应期,通过实质性的完成项目内容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

三、产学研联动的效果

经过近些年的巩固与发展,在产学研联动项目的牵引下,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产学研合作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将相对封闭的教育环境变成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学生在这些环节如毕业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及设计环节更好的认识和运用知识,使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实践技能得到提升。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在实践环节的加强及与企业联合培养,专业实践技能更强,且所学技能与市场能够紧密结合,培养质量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很大改善,应用型技术得到加强和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为后续就业打下了基础,较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近几年应用化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普遍收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二)双能型师资进一步加强

对于应用化学专业培养来讲,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保障。应用化学专业教师通过多年来产学研联动实践环节的参与,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实践应用能力,同时与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与地方产业的横向课题也明显增加,只有教师真正的走进企业,才能在教学中将学生真正的带出课堂,保障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升。

四、结束语

加强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采用产学研联动的方式进一步加强与企业合作,联合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任重而道远,我们将及时总结并采用多种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技术能力,使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得到充分锻炼,成为基础知识扎实,实验技能出众,实践创新能力强的群体。

参考文献:

[1]魏子栋,魏锡文,黎学明,杨明莉.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03,9(6):169-170.

[2]李杰,王俊,李翠勤,王鉴,张荣明.应用化学专业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3):261-262.

[3]霍冀川,雷洪,梁晓峰,叶旭.整合优势资源构建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学生创新力培养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14,(11):53-55.

[4]周燕,高印寒,金魏等.产学研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5):5-7.

应用化学论文篇2

关键词:应用化学 本科毕业论文 质量保障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3(b)-0149-02

Abstract:Letterpress aimed at the existed problems of applied chemistry undergraduate thesis in our university. From reinforced student cognition the thesis’s significance, Made sure student made out the thesis’s subject, sufficiency exertion the teacher’s guidance effect, reinforced the thesis’s metaphase inspect and the thesis’s quality controlled by the thesis process. In this paper, exploration safeguard of the applied chemistry undergraduate thesis quality.

Key Words:Applied chemistry; Undergraduate thesis; Quality safeguard

本科毕业论文是学生在校期间最后一个综合实践性环节,毕业论文是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课题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阶段;毕业论文质量的好坏,是评价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培养具有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2]。因此,加强学生毕业论文的教学环节,提高应用化学专业毕业论文质量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3]。该文针对该校应用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中所存在的问题,初步探讨了保障应用化学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措施。

1 该校应用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

该校应用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这一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1 毕业论文选题随意性、不科学,存在两极分化现象

主要表现在有的选题偏离学生所学的基本知识,只是把科研项目简单地分解为学生的毕业论文课题,由此造成一些学生完成毕业课题的难度过大,从而很难保证论文质量;另外有的则选题过于随意,毕业课题只是专业综合实验的简单延伸,由此造成毕业论文内容不充实,过于简单,有此造成一些学生的论文质量不高。

1.2 一些学生对待毕业论文的态度存在偏差

毕业论文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进行各种基本实践能力的综合训练。在选题确定后,学生应根据所选课题按时按质完成选题所确定的课题内容:包括查阅、综合和分析各种相关的文献资料、研究设计相关研究方法并进行化学实验,同时根据实验研究所得的数据及时地进行分析与处理、撰写论文等。但一些学生对毕业论文的态度存在偏差,认为毕业论文环节只不过是走走形式过过场,认真对待与马虎了事都能正常毕业,由此造成一些学生对待论文的态度不端正,个别学生甚至出现拼凑相关实验数据现象,导致毕业论文质量从根本上得不到保证。

1.3 一些带教导师对指导毕业论文的观念存在偏差

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观念是否正确,以及其对毕业论文教学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质量。有的导师对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不够重视,在指导过程中,忽视对本科毕业论文的相关要求,放弃了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个别教师同时指导多名学生,由此导致教师不能全面关注学生的论文进展情况,很难做到对学生进行全面详细的指导和及时对学生的研究方案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影响其指导的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2 保障应用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索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几年来我们从加强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认识、论文选题要求、中期检查、论文四表填写要求、论文撰写要求、毕业答辩要求等多个环节进行探索,以保障该校应用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这一教学实践环节的质量。

2.1 切实做好学生论文选题工作

该校应用化学专业都有传统的导师制制度,许多学生从大三开始加入教师的科研课题,在导师的指导下从事一定的科研工作;另一些学生申请有学生科研课题。由此,毕业论文的选题工作就从此切入点着手,尽可能使学生的毕业论文研究课题与导师制及学生自己的科研课题相结合,这不仅符合学生对毕业论文研究课题的兴趣,同时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更好地做好毕业论文,为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打好基础;对于其他毕业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在明确导师后,结合导师的科研方向,由导师列出难易程度适当的相关研究课题,让学生自主从中选择毕业论文课题,以激发学生做毕业论文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从而保证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质量。此举通过填写及检查学生的“论文选题登记表”来尽可能减免学生在毕业论文选题过程中出现的随意性、不科学的现象。

2.2 重视加强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

从大三起,通过专业负责人对学生进行毕业环节的教学内容重要性的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毕业论文教学环节是高校学生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其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能力训练与培养的重要环节,又能有效提高其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使学生对毕业论文环节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介绍各专业教师的科研方向,利用专业导师制制度,让学生针对自己对某个科研方向的兴趣选择导师,以尽早介入导师部分科研工作。使其尽早学习如何正确选题,如何查阅文献资料,如何设计实验,如何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和如何解决实验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为做好毕业论文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

2.3 充分发挥教师在毕业论文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在毕业论文过程中,切实做好导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是保障学生论文质量的前提。当前很多导师所指导的研究生也部分协助导师参与本科学生的论文指导工作,因此,指导教师可以利用每周和研究生交流的时间,规定本科学生也参与每周的面对面的交流,交流期间导师不仅要和学生探讨毕业论文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及时指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还应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帮助调整学生的不良状况,促使学生较好地完成毕业论文,真正发挥指导教师的指导作用。此举我们通过由学生填写“导师指导记录表(学生、导师双方签字认可)”来体现教师在论文期间指导学生的真实情况,从而督促教师能更好地做好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

2.4 加强毕业论文的中期检查和过程监控

严格遵守学校教务处、学院相关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监控与管理制度,切实做好学生毕业论文的实践教学环节。具体如下。

(1)在导师指导下,学生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或由导师列出相关研究课题,在充分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后填写好论文选题登记表,包括:选题意义及国内外发展简况,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手段及步骤,主要参考文献,研究时间进度安排等;经导师检查签字及专业负责人审查通过并签字后,学生方可进入实验研究。

(2)导师须经常关心及指导学生的论文课题研究,对论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建议及解决方法;同时学生须填写好导师指导记录表并双方签字认可。

(3)校教务处、学院及专业组织相关专家对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进展情况进行中期检查,内容包括论文选题登记表、导师指导记录表、论文进展程度、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计划;同时检查学生论文是否每人一题,学生之间是否存在重题现象;每个导师指导的学生数是否小于6人等(严格规定一个导师最多指导6名学生)。

(4)学生论文答辩,毕业论文经过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审查合格后,学生才能进入答辩,答辩时规定指导教师不能参加自己所指导的学生答辩,答辩结束后,答辩教师必须填写好学生答辩记录表并签字。

2.5 充分利用重点实验室及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为本科毕业论文服务

充分利用教育部资源化学及上海市稀土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市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的资源。让本科学生在毕业论文时期能利用其良好的实验条件及实验仪器设备,获取有效的与论文相关的表征数据,以保证论文完成的质量。

3 结语

本科毕业论文是大学本科教学过程中最后一个综合实践性环节,其完成的质量是对毕业生综合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能力的一次综合考查,也是对毕业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课题综合设计能力等进行科学综合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加强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做好学生论文的选题工作,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毕业论文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及加强毕业论文的中期检查和过程监控力度,对于保障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无疑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冯茹森,张太亮,马喜平.具有油气特色的应用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3):131-132.

[2] 刘卫兵,陈翠,张庆.提高应用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2):125.

应用化学论文篇3

压缩四大化学基础课学时,合理配置先修后继顺序河南大学原有的应用化学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模块和化学专业基本相同。四大化学及其实验课时充足,基础非常扎实。但是,由于课时太多及先修顺序问题使得后续专业方向课程及专业选修课程的学习压力较大。造成第六学期和第七学期学生课业繁重,影响其考研、找工作及实践课程的学习;另外,专业课程完全地偏于理科,达不到理工结合,也缺乏特色。四大化学课程中存在的重复交叉内容,也很有必要进行删减、理顺。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也发行了相关指导草案,使得在保障四大化学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压缩学时成为可能。压缩四大化学学时,依照无机、分析、有机、物化的合理顺序依次排课,并在前四学期内完成全部教学,给后续以四大化学为基础的应用化学专业课程提供时间和空间。如无机化学及实验的学时压缩为54+36,在第一学期完成全部教学。分析化学及实验压缩为36+36学时,第二学期开课。同时,增设[仪器分析及实验]课程,共72学时,其中讲授36学时,实验36学时。这主要是因为目前仪器分析在工业生产和科研中广泛应用,要求必须加强此课程。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都为108学时,分为(一)和(二)分别提前到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开课,相应实验和课程同学期开设,并在第五学期前完成全部四大化学基础课程。

增设必要工科基础课程,夯实工科基础应用化学专业兼具理科和工科的特点,需要有坚实的化学基础理论还需要兼具必要的化工基础理论。原有的[化工基础及实验]是为非工科化学类专业开设的基础课程,已远远不能适应目前应用化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因此,必须采用化工基础理论课程[化工原理及实验]取代原有的化工基础及实验课程。[化工原理]是以四大化学为前修课程的一门化工基础理论课程。开设学时设定为72+36学时,分别在第四学期和第五学期开课。[化工原理实验]课程设置36学时,第五学期开课。此外,工科学生的培养,尤其是化工方向,离不开相应的电子电工学基础以及工程制图或化工制图等方向的课程。在保证数学、物理等学科基础平台课程的基础上,必须在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中增设[电子电工学及实验]和[工程制图]课程及金工实习环节。[电子电工学及实验]设置共72学时,其中36学时讲授,36学时实验,第三学期开课。[工程制图]设置为54学时,第三学期完成课程教学。金工实习2周,第五学期进行。

开设宽口径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应用化学还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学科。从全国重点高校的应用化学专业培养方案来看,各个高校的专业课程体系特色模块差异较大,但是都体现自己的科研特色。例如北大,具有核药物化学、辐射化学和辐射高分子、超分子化学与材料、新能源与材料和核环境化学5个特色研究方向,并开设应用辐射化学、应用放射化学等方面的选修课程。因此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必须和学科科研特色结合起来,开设相关课程。根据自身学科科研特色以及师资力量,我们设置3类可供选择的专业选修课程:偏向理学的应用化学方向模块课程、偏向工科的专业方向模块以及高分子材料方向模块。此外,根据目前我院教师们的学术专长、特色研究方向和未来发展趋势,开设了应用化学前沿讲座、日用化学品、阻燃技术,农药化学、高分子助剂及应用、染料化工与助剂、催化原理、精细化学品开发与设计等选修课程,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分享老师们研发产品的经验、教训以及研发思路。

以大论文为抓手,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型综合人才的重要环节。在强化基础课程实验专业实验金工实习,工厂见习和顶岗实习毕业论文多层次课内实践教学体系[2]的基础上,我们采用以毕业论文环节为抓手,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论文是本科生人才培养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对于保证人才质量、与人才市场对接是至关重要的。针对目前毕业论文环节设置不合理,时间短,任务重,监管不严的问题,我们采取大论文措施改革毕业论文环节,通过延长时间,注重过程,加强监管,使其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大论文之大主要体现在:思想意识上对毕业论文重视程度的提高;毕业论文要求的拔高;毕业论文时间的增加;毕业环节和专业课程的关联与衔接更加密切;学生能力培养也更加综合、立体等方面。首先,毕业论文开始时间提前到第五学期,在学生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完之后,即对学生开展毕业论文要求的教育,同时结合学院教师科研特色开展专业研究方向介绍,开阔学生视野,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研究领域、研究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双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课题和指导老师。然后根据课题,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使学生有目的地选修必要的专业选修课程,为进入课题研究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结合第五学期设置的文献检索课程和专业英语课程,在相关课程教师和课题指导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围绕自选课题进行相关文献信息的检索,和专业文献的阅读与翻译,相应考核成绩分别记录为文献检索及专业英语的课程成绩。第六到第八学期,学生进入实验室,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题的初步探索。并在课题老师的指导下继续选择必要的专业课程进行学习。这个过程中,实施论文中期检查回报和毕业答辩的监管。严格管理程序,设置必要的奖励机制和淘汰机制,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热情。

增加学生选课自由度,逐步实现自我规划,自我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的源动力。并且传统的理学精英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大众化教育的现念相悖,也不符合社会和人才市场的需求,使得一些不擅长逻辑思维的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培养了众多远大于社会需求的研究型人才,而社会和经济建设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得不到满足。进入大学第五学期以后,学生已经具备了必要的应用化学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必要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修专业课程,实现个性化教育[3]。因此,必须增加选修课比例,扩大选修课程范围,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留有充分的空间,使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得到充分地、健康地发展。表1是河南大学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表。我们在专业选修课程模块设置了大量可供选择的课程,这些课程可以分为三类,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要,增大了学生选课的自由度,也使得学生的自我规划,自我培养成为可能。选修课程的学分从原来的12学分提高到36.5学分,选修课程总比例达30.1%。当然,为避免个别学生的盲目性,选修过程是和前述毕业论文实践环节相结合的,在论文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结合学生的兴趣进行的选择。此外,我们还采用积极支持低年级学生自由选择参与的开放实验、创新实验以及高年级大学生的课程设计大赛等课外科研创新活动。注重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实践教学活动形成有机的整体,以全方位立体的教育模式实现教育目的。

版权声明:本文为一世相伴论文网(www.14380.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