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论文篇1
混凝土入场前的拌制控制为了保障拌制控制质量,在材料入场前,必须对各种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对于不达标的施工材料,杜绝进入施工现场。在拌制施工中,根据水利水电施工要求,严格控制好混凝土拌制,在减水剂称量后再对其进行封装。在这过程中,混凝土施工配料作为整个工程质量的基础性环节,必须对其严格控制。石骨料、砂含水率变化以及称量不准确作为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当施工配合比发生变换时,对砂石比、水灰比以及浆骨比理论性配合比也有重要作用,从而对建筑材料混凝土流动性、粘聚性、强度以及密实程度造成影响。在混凝土施工材料汇集中,一旦缺乏混合料以及外加剂,必须按照石子、水泥、砂的施工顺序进行上料斗施工;当建筑施工中,外加剂为干粉状外加剂时,施工顺序依次变为石子、外加剂、水泥以及砂子,并且让混凝土拌制时间始终高于混凝土搅拌规定的最小时间。当水利水电建筑施工满足施工标准时,拌合物是验收一致、搅拌均匀的物体,同时还具有良好的保水、粘聚以及流动特性;当混凝土施工不满足要求时,必须离析具体特征,在找出施工原因的同时,对其进行调整。在这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控制杂物、尺寸性颗粒以及土块造成的不良影响;从而在混凝土振荡密实的过程中,避免过振、漏振造成的不良影响,尤其是内模的跑浆以及漏振现象。在拌制控制中,原材料称量的允许偏差通常是粗细骨料的3%左右,掺合料的2%左右;当施工遇到含水率有明显变化的雨天时,必须及时调整骨料、水用量,通过增加含水率检测次数,让每月检测量始终在1次以上,混凝土间歇、浇筑、运输时间始终满足初凝时间。
2水利水电建筑中混凝土温度控制以及施工养护
2.1水利水电建筑中混凝土温度控制水利水电施工效益的保证对施工企业至关重要,因此,在施工中要避免出现裂缝对施工质量进行影响。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施工环境以及施工要求对骨料的级配进行改变,同时,在混合料拌制过程中要添加必要的添加剂,对水泥的含量进行控制。利用混凝土水对浇筑温度进行冷却,在温度比较高的施工环境下,可以对浇筑的厚度进行减小,同时,利用浇筑层对其进行散热。在对混凝土冷却水管进行埋设时,可以利用冷水进行降温,但是在气温发生变化时,要对表层进行保温处理,避免因为混凝土的梯度变化对混凝土的表层起到不良的影响。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中会出现很多的因素对施工进行限制,因此,对施工工序一定要进行合理科学的安排,避免因为高差、基础起伏等问题对其造成影响。在对混凝土表层性能进行改善时,对养护的功效以及抗裂缝能力也要进行提高,对表面可能出现的干缩情况要进行及时的处理,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进行保证。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混凝土非常有可能出现贯穿性裂缝,在这种情况下对整体性能也要进行保证。在混凝土施工中,对施工条件要进行掌握,同时,对模板的周转效率也要进行提高,做到及时拆模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在温度比较高,而且应力比较低的情况下,施工质量和施工时间、温度变化等都没有直接的关系,而是和钢的线胀系数有关,在温度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内应力也会出现一定的变化。
2.2混凝土施工养护在水利水电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的养护通常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同时,在养护过程中也是能够对施工效益以及施工质量都能进行控制的重要手段。在养护方面,要根据水泥的品种、气候条件等因素对养护的时间进行明确。在养护方面可以利用自然养护的方法,或者是利用包裹塑膜、喷涂薄膜的方式,让混凝土表面可以保证足够的湿润,同时,养护的时间要在浇筑完成后的12到18小时间进行,养护的时间要控制在21到28天,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养护目的。在整个过程中,对不同的养护方法使用效益以及适用区域进行检验,要针对不同的施工情况,同时,按照自然养护方法对其进行养护。在施工中遇到天气干燥、炎热的情况,在脱模以后也要进行必要的养护,养护的周期也要控制在21到28天,养护工作要由专人来进行,避免气候条件对施工质量进行影响。
3结束语
在水利水电施工中,混凝土作为施工的重要阶段,对整个施工的成本以及建筑安全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施工中,要想对施工质量以及施工效益进行控制,对混凝土的控制要点、温度控制以及养护工作都要进行重视,避免施工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施工质量受到影响。在施工中也可以对先进的施工技术以及施工经验进行借鉴,提高施工的水平,保证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受到影响。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论文篇2
关键词:水利水电 建筑工程 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V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1(b)-0064-02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下,水利水电行业正处在稳定、持续发展阶段。对此,为了提升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就一定要合理应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另外,施工技术应该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融合,深入研究理论,然后依据实践工作经验,科学应用在施工技术全部层面,掌握施工技术的重要因素。尽管国内水利水电建筑施工技术取得进步,可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因而,需进一步探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1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关键性
从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自身而言,其是一项环保工程,不但满足我国可持续战略发展原则,还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应用可加快国家发展与建设的步伐,并加速社会进步。而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时,水利水电施工是工程项目的基础,直接影响工程施工周期,并且关系到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质量。同时,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之前,施工方案与施工工艺等贯穿各个施工环节,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应用年限,如果指定的施工方案与施工工艺不能满足工程需求,就会导致施工建设时发生各种问题,从而影响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质量。为了能够确保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可以正常实施,在施工时就必须高度重视施工技术,加强施工技术监督与管理,合理协调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各个施工环节,从而加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总体质量。
2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
2.1 土坝防渗技术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中土库经常会发生跌窝与渗水等问题,甚至还会造成水库渗漏,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若是技术工作人员难以准确发现水库存在的问题,或是并未及时应用修补手段,就可能造成水库坍塌,发生安全事故,因而需要采用加固技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技术工作人员应该定期针对土库实施巡检,如果发现问题,必须及时采用土库加固技术,防止土库发生变形和渗漏等问题,加强水库安全性与稳定性。而在土库坝体的灌浆之前,技术工作人员应该针对土库总体状况实施检查,并结合具体实践状况完成灌浆,而主排孔应依据坝体轴线设置,同时副排孔应在坝体轴线相应正前方距离150 cm左右。另外,需要把两个排孔进行分开设置,一般需要保证距离在3~5 m区间,进而确保灌浆顺利实施,有效加强土坝牢固性,提高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质量。
2.2 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
在处理导流问题过程中,往往应用围堰技术。对于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而言,若是施工场处在河流上游,应该在干燥与土体稳定岸坡进行水工建筑施工,此时通常会应用围堰技术,把水体合理引向预定下游位置,进而发挥疏导河流的功能。因此,水利水电枢纽工程进行施工时,一定要综合分析施工场地相关气温条件与地质结构及水文特点等,若是流水量相对偏小或是枯水季节,可有效降低施工导流作业难度和作业量,进而提升生产效率,减小施工成本。对于施工导流而言,需严格根据国内有关规范与标准,综合考虑河流处在1年之内的周期性变化,合理编排组织施工活动,对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制定详细的导流措施与设计方案,具体划分导流时段,主要以河流周期进展作为主要内容,加强施工进度的管控。通常情况下,如果施工场地条件与自然条件较好,可采用分期围堰导流。针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项目中增设的围堰。其目的是为水利水电枢纽建筑工程结构的施工建设奠定基础,而水利水电枢纽建筑的结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该先进行水工模型试验,通过结构物安全性和稳定性及围堰性能等实施验证,然后科学规划与设计围堰结构,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航运排水难度和压力,确保围堰可以充分发挥作用。
2.3 大面积混泥土施工碾压技术
混凝土碾压技术作为一项运用大面积碾压实现各种混凝土成分有效融合,同时完成工程浇筑的现代工艺。近些年,国内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施工规模不断扩大,促进了大面积混凝土施工碾压技术的大量应用,展现良好发展趋势。大面积混凝土的施工碾压技术是其他普通技术难以取代的,利用大面积混凝土碾压技术可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且大面积碾压技术的作业流程简单,投入较少,具有良好的施工效果,普遍运用在多种大体积与大面积施工工程项目中。除此之外,大面积混凝土碾压技术与一般混凝土技术相比较而言,大面积混凝土碾压技术自身具体与土坝填充相类似的技术,其碾压土层表面相对平整,土坝的掉落几率低。此技术还可应用在干硬的混凝土材料中,利用薄层辅助,可确保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项目顺利施工。与普通混凝土材料进行比较,其主要应用石骨料和混凝胶原料等相关物质,存在的差异为所有材料之间的搭配比例不同,其中大面积混凝土的施工碾压技术一般选择较为粘稠的搭配比例,进而确保混凝土可以进行坚实碾压处理。对此,调配大面积混凝土的施工材料过程中,一般利用含砂率偏小,骨料直径偏小,水泥含量低的材料,而且还需要掺入大比例粉煤灰,满足粘稠度要求,从而保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项目的正常施工。现阶段,大面积混凝土的施工碾压技术运用的材料包含3种,主要为砂卵石掺入规定比例水泥混凝土和贫碾压混凝土物质及掺入高粉煤灰混凝土。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时,技术人员必须依据当地具体状况,合理选取混凝土材料,从而保证大面积混凝土碾压技术功能的充分发挥,加强工程施工质量。
2.4 水工混凝土外加剂
混凝土外加剂大量应用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需求,还为混凝土技术不断发展的需求。目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主要应用材料为混凝土,而混凝土外加剂又是混凝土的第五种构成材料,其具有作用大和用途广及效益高等特点。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外加剂的种类较多,如加强表面强度混凝土外加剂,提高混凝土变形性能添加剂,改进新拌混凝土相应流变性质添加剂等。
2.5 坝体填筑施工技术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时,坝体施工技术十分关键,由于坝体表面采用流水施工作业方式,此种状况下,使坝体填筑技术广泛运用。在流水施工作业之后,应该实施卸料与平斜作业,对此一定要保证施工工业与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各个相关部门必须综合考虑岗位任务。同时坝体填筑也要依据相关方案严格施工,并在施工之前完成准备工作,铺料与碾压进行前,必须合理划分坝面区域,才可实施碾压工作。除此之外,坝体填筑施工时,一定要确保存在热量,因而为了避免热量快速流失,工作人员应该依据施工方案针对填筑材料具体时间完成科学规划,同时加强控制,确保坝体热量,提高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效率。
3 结语
近些年,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对水、电等相关能源需求提出严格要求,为了可以在最大限度上确保居民日常生产、生活需求,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技术,基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建设适宜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要求的水利水电工程。另外,因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关系到水利水电项目的实践应用效率,所以为了最大程度上提升水利水电建筑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关工程负责人还需加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技术管理,采用科学、合理方案,依据当地具体状况进行建设,同时引入世界现代化工艺,掌握施工技术关键点,保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 于晶涛.探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及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110.
[2] 李晓娟.浅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及其中存在的问题[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4):141.
[3] 阙进彬,惠世前,马社堂.泗南江水电站堆石坝混凝土面板防裂技术[C]//南方十三省(区、市)水力发电学会秘书长会议论文集.2010.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论文篇3
关键词:运行机制 专业带头人 骨干教师 兼职教师 双师素质教师 教学团队
校企合作,加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双送”、“双挂”工程,即送青年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送教师到高校深造;选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选企业技术人员来校挂职。突破现有体制,建设 以“双师型”教学团队为重点, 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专业教研室为载体,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动态组合、团结合作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一、建立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运行机制
制订和完善[“双师素质”教师培养认定办法]、[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选拔和管理办法]、[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办法]、[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等项制度,为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的优秀教学团队提供制度保障。
制订和完善[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管理规定]、[校企合作企业职工培训管理办法]等项制度,为校企合作教师培养、培训和企业职工培训、继续教育提供保障。
依托企业技术研发平台和学院人力资源优势,与企业合作开发新产品、解决生产技术难题,为使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工作顺利实施,要完善和制订[校企共同开展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管理办法]、[校企合作社会服务项目管理办法]、[校企合作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等项制度。
制订和完善[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办法]、[教师学时津贴发放办法]、[教师职称评聘办法]、[兼职教师课时津贴发放办法]、[校企合作技术服务奖励办法]、[校企合作奖励基金管理办法]、[企业专业带头人、兼职教师教学与科研工作奖励办法]等项制度,鼓励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极参与企业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鼓励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到学院担任专业带头人和兼职教师,参与学院的专业建设、课程改革。
二、专业带头人培养和聘用
在副高以上职称的骨干教师中进行遴选,通过国外学习、国内培训、生产现场锻炼等途径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从水利水电建筑企业中聘请1名专业对口、知名度高、实践经验丰富、富有创新精神的行业领军人物或企业技术专家作为兼职专业带头人,把握行业发展动态,紧密联系企业,开展技术讲座,参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指导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指导课程建设。
校内专业带头人具体培养措施如下:①到德国等国外对口院校或企业学习高职办学模式、课程体系开发和先进的职教经验;②到国内职业教育领先院校进行培训,学习高职办学模式、先进的职教经验、课程体系开发与课程建设;到国内专业对口的知名院校学习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方法,提高科研能力;③由校企合作工作站具体负责校内专业带头人每年到合作企业锻炼,参加生产实践,提高实践技能,学习新工艺、新技术,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研究开发课程体系。
兼职专业带头人在国内进行职业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培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规划专业发展,从事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以及实训基地建设等工作。
通过多种途径的培养,校内专业带头人具有较高的专业组织、教学及课程设计能力,并获得工程师资格,能够指导骨干教师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并在核心期刊,带领整个教学团队进行专业改革与建设,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兼职专业带头人有较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能够与校内专业带头人一起组织领导教学团队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开发、课程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
三、骨干教师选拔和培养
校内选拔具备讲师(或具有硕士学位)(以上)职称的优秀教师作为骨干教师,熟悉该专业最新技术状况和发展动态,有较强的课程开发、动手实践、技术研发、教学改革与创新等能力,能够培养青年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参加自治区级科研项目或自治区级(以上)精品课建设,主持1到2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从校外兼职教师中选拔具备工程师、技师(以上)职称的技术专家、能工巧匠为兼职骨干教师,能从事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指导并培养校内青年教师实践技能,参加专业建设、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等工作。
具体培养措施如下:校内骨干教师①到国外专业对口、教育水平较先进的高职院校进行培训,学习高职办学模式和先进的职教经验;②到国内职业教育领先院校学习高职办学模式和先进的职教经验,以及高职职业课程体系开发与课程建设;到国内专业对口院校进修,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提高科研能力;③由校企合作工作站具体负责,定期到内蒙古黄河工程局股份有限公司、富凯龙水利水电集团等合作施工企业顶岗实践;承担企业技术服务项目。学习新工艺、新技术,参与企业技术革新或项目开发。校外兼职骨干教师参加校内举办的职业教育培训或讲座、学术讲座或学术交流,与校内专任教师共同开发课程等。
通过多种途径的培养,使骨干教师能够协助专业带头人完成专业建设和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等任务;承担专业生产性实训教学工作;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相关的论文,带动青年教师,为本专业建设发挥骨干作用。
四、兼职教师的聘用
兼职教师应具备较强的技术研发、技术革新及设备操作能力,能进行教学及实习实训指导工作。从水利水电建筑企业择优挑选,建成由50名企业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组成的动态兼职教师资源库,保证兼职教师的整体质量。建设期内从兼职教师资源库中聘用相对稳定的30名实践经验丰富、精通水利水电施工技术和生产流程的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落实学院[兼职教师聘用与管理办法],定期对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业绩进行考核,以确定是否继续聘用。考核结果为优秀的兼职教师,根据学院有关兼职教师的基本任职标准和奖励办法,给予奖励,提高其待遇。在兼职教师上岗前,由专任教师对其进行职业道德及教育理论等科目培训,使其具备高校教师应有的职业素质;加强高职教育理论学习,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兼职教师实践能力强的优势,使其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和教研教改活动,承担实习、实训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参与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负责对专任教师实践能力进行培养。计划将指导学生实施完整工程建设项目、顶岗实习指导任务、讲授专业核心课程[水工建筑结构]、[典型水利工程]、[水利工程测量]、[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和[水利水电工程造价与招投标]的任务均由兼职教师承担,使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程学时比例超过50%。
五、双师素质教师培养
对已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加大下企业锻炼的力度,继续进行保鲜培养。针对尚未具备双师素质的青年教师,通过企业实践和专业技能培训以及参与项目建设等途径,使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
具体培养措施如下:①到国内职业教育领先的高职院校培训1次以上,及时了解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行业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②由校企合作工作站具体负责,到校企合作施工企业进行2个月的专业实践训练,使其具备在企业从事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技术工作的实践技能;③参加全国各项专业技能大赛,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④参加专业技能等级认证培训;⑤参加实训基地、实训室建设。
六、教学团队建设
以专业建设为平台,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骨干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为中坚力量,力争打造一支师德优良、业务过硬、规模稳定、专兼结合、“双师”结构合理的自治区级教学团队。
版权声明:本文为一世相伴论文网(www.14380.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上一篇:毕业论文提纲格式范文(精选3篇)
- 下一篇:中国传统文化结课论文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