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护理专业论文范文篇1
[论文摘要]本文从老年护理的社会需求出发,多方面全面分析当前开设老年护理专业、培养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指出开设老年护理专业前景广阔。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已进入老龄化阶段,为应对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社会上将会出现大量的老年服务机构,需要培养大量的从事老年护理的专业人才。开设老年护理专业教育是社会所需,将大有发展前景。
1老龄化社会到来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6年12月12日发表了[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白皮书说:“20世纪末,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已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进入新世纪后,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2005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1.44亿,占总人口比例达11%,并正在以年均高于3%的速度增长,2051年将达到4.37亿最大值。”此外,老龄人口的增长存在着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明显快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上海在1979年最早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1]。
2养老工程因社会需求建立和壮大
随着城市家庭结构模式呈现的“四、二、一”倒金字塔形,即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赡养两对老人,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日趋削弱[1]。老年人的赡养逐渐由家庭转到养老机构。为满足养老的需要,民政部研究制定老年服务的标准:如[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设置的基本标准]、[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服务标准]、[老年人护理分级标准]等。据2004年底民政部门的统计,我国已有38593家养老机构,其中:国办收养性社会福利机构3454家,集体收养性社会福利机构33736家,民办养老机构1403家。
目前的养老机构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各种养老服务机构急需进一步增加。2006年12月15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中国老龄协会会长李本公做客强国论坛,以“老龄工作与和谐社会建设”为题与网友在线交流,此次访谈由强国论坛、中国政府新闻、民政部网站联合举办。交流中李本公说,根据全国较大规模调查的数据表明,我国在目前1.44亿老年人口中,大约有3250万有不同程度的养老需求,有5%明确提出要进养老机构,而且这种需求越来越高。但是目前专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设施严重不足。按照我国老年人口5%入住养老机构,需要700多万张床位。目前各种养老机构中,拥有的养老床位仅是149万张,所以缺口非常大。现在我们已经有的养老服务机构,还存在着护理专业人员数量缺乏,护理人员总体素质偏低,难以满足广大老年人多种养老服务的需求,使得供求矛盾非常突出。
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养老工程将伴随社会需求迅速建立起来,同时产生十万计的老年护理岗位群。根据预测,随着老年服务机构的增多,老年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将有较大的就业市场。
3老年护理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目前我国医院中护理人员配置就很缺乏[3],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和养老模式的变化,各种形式的养老机构迅速增加,老年服务人才的需求随之增加,从事老年事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也随之突显出来,其中包括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的护士。目前的养老机构内,老年护理存在两大问题:一是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护士数量少,工作量大;二是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护士没有经过专门的老年护理专业教育,其知识和技能满足不了老年护理的需要。
上海是我国目前老年人口比例最高的城市,老年护理事业发展较早,对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具有先导意义。为此,笔者到上海进行调查,上海总人口180万左右,其中老年人口占20%左右,这些老年人分布在福利性养老机构、老年护理院、医院老年病房和家庭内,需要住院治疗的老年人达十几万人。
上海目前养老机构主要两类,一类是民政系统开办的福利性养老机构,称为福利院。在上海2005年就有474家,床位数49529张。福利院对老人实行医、护、养全方位服务,按照老人生活能力和需求实行等级护理。根据有关调查,79.1%的老年人有一项或一项以上的慢性病[2],需要接受医疗护理。此类养老机构内均设有医务室,配备一定数量的医务人员,但护士配备数量少,且没有接受老年护理的专门教育,按照护理人员床位比,显示出护理专业人员严重缺乏。另一类是卫生系统开办的为老年人服务的医疗机构,称为护理院,这是上海卫生系统近年开办的一种医疗功能很强的养老机构,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这类养老机构的数量和养老床位迅速的增长。仅奉贤区老年护理床位达到2800张,且床位爆满,供不应求。医院内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护士是由原有的护士转型而来,没有经过专门的老年护理教育,且护士数量少。有的医院120张老年护理床位仅配有8名护士,24h轮流值班,护理工作极为繁忙。老年护士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4国内老年护理专业教育尚属空白
目前我国从本科到中职各层次护理专业教育中还没有开设专门的老年护理专业,对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尚属空白。虽然从90年代以来卫生部对护理专业的课程结构做了调整,增加了[老年护理学]课程,但只是使学生粗浅地了解老年护理知识,不能使学生完整地掌握老年护理必须的知识和技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老年服务业的飞速发展以及老年患者护理的复杂性呼唤越来越多的受过专业训练的护士。
5国家重视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
我国政府对老龄问题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已经提到议事日程。2006年2月9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指出要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要加快培养老年医学、护理学、营养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要有计划地在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
6老年护理专业教育前景广阔
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421”家庭结构形成和“空巢家庭”的增多,使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受到冲击。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老人健康及医疗护理需求,各种养老机构,如福利院及老年护理院等应运而生,赡养老人由家庭模式向机构养老模式的转化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需求的迫切程度在日益加重。从上海的老年事业发展,推测我国的老龄化社会到来,各种形式的养老机构将是我国未来很庞大的社会工程体系,从事老年护理的专业人员将是一支很庞大的社会岗位群体。任何一项专业教育如果没有广阔的用人市场,该专业教育就没有前途。老年护理专业教育根据社会需要而诞生,并拥有广阔的用人市场,该专业教育将大有发展前途。培养合格的老年护理人才,积极应对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满足老龄社会的护理人才需求,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化前珍,郭明贤.老年护理与康复[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
[2]陈茜,张晓君,杨荣.老年护理——最具挑战性专业[J].医药杂志,2003,24(2):66-67.
老年护理专业论文范文篇2
1.1老年护理人才梯队的遴选程序
采取个人自荐和科室推荐相结合的方法。科室根据各层次人才的遴选条件,择优推荐,填写医院老年护理人才培养对象推荐表,并附相关材料,上报护理部。
1.2护理部审核
由护理部对申报人条件进行审核,老年护理专业委员会组织理论考试,根据各层次人才的遴选条件,确定老年护理人才梯队名单。最后,公示无异议后,正式启动医院老年护理人才梯队培养计划。我院共有1847名护理人员,选取了126名人员列入老年护理人才梯队培养计划。其中后备人才78名,中青年护理骨干42名,高级老年护理人才6名。职称:护士及护师84名,主管护师36名,副主任护师及主任护师6名。
1.3老年护理人才梯队的培养目标
通过老年护理人才梯队培养制度的实施,在护理队伍中选拔一批在老年专科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和护理管理上综合发展的老年护理人才,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专业性强、素质高的护、教、研老年护理专业人才梯队;培养和引领团队、增强集体凝聚力和荣誉感,提升科室内涵质量,并致力于老年护理研究,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管理人才;培养能参与医院医疗、医技、护理、药剂等学术探讨,参与或承担老年护理相关课题研究的科研与教学人才。
1.4老年护理人才梯队的培养
1.4.1后备人才
(1)培养目标:能够准确评估老年人活动能力和环境,掌握必需的基础知识和技术,具有适应医疗发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老年人及家属提供个性化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为老年患者提供个体化护理。(2)培养内容及方法:以老年护理核心能力为导向,理论培训以个案护理、床边交接班、疾病讲堂等方式进行培训,鼓励其独立完成护理工作,并予以反馈和正向指导。老年护理技能培训主要包括老年人安全护理、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用药护理、喂食法、叩背祛痰法、卧床老年人床上擦浴与洗头、便秘的处理、预防跌倒的护理措施等。培训方式有课堂讲解与多媒体演示、模拟练习、现场操作展示、通过网络平台自学等。每月第1周与第3周的周五进行培训,每次1~2h,每人次培训30学时。由高级老年护理人才及科室主任根据所在科室老年患者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授课。
1.4.2中青年护理骨干
(1)培养目标:熟练掌握相关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具备应急能力;能够对护理员及其他人员进行专业指导,完成对护理对象的评估、制订护理计划和方案、进行健康教育等工作。(2)培养内容及方法:培养方式包括参加医院组织的老年业务讲座,并作为授课人对后备人才进行授课,外出进修学习,每人3个月,每人至少参加1次老年专题研讨班。理论培训内容包括机体老化的理论,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征,老年人各系统常见疾病的护理(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感官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人文知识与技能等,共30学时。技能培训采取情境模拟训练的方式,以提高应急服务能力为主,在急救操作中,引导护理人员独立思考不同的救护措施以及科学分工和配合,培养综合急救能力。
1.4.3高级老年护理人才
(1)培养目标:具备丰富的知识结构及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能够以整体责任制护理模式处理老年人的复杂问题,提供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高级专业护理服务;协助护理人员在医院、养老院或社区卫生机构之间建立联系。(2)培养方式:培训周期为1年,培养方式如下。①依托国内外学术交流平台,每年参加至少3次国内老年医学相关专业学术交流;②开展老年护理领域的科学研究;③承担院内老年患者疑难护理问题的会诊;④每季度到老年护理院进行调研。
1.5老年护理人才梯队的培训质量评价
成立考核评价小组,考核小组由5名人员组成,包括2名护理部主任和3名科护士长。考核评价小组负责全面监督和考核老年护理人才梯队培训计划的制订与实施情况。通过查看相关材料(包括制度、计划、原始记录等),评价培训和管理工作是否落实到位;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理论考试、技能操作考核、现场答辩等方式,评价接受培训的护理人员是否达到培训目标。
1.6效果评价
1.6.1护理人员的科研成果
比较培养前、后,老年护理人才梯队成员发表老年护理相关的论文、课题立项、出版书籍、申请专利的数量。
1.6.2护理人员的理论与技能考核成绩
由考核评价小组建立老年护理理论知识与技能考核题库,后备人才与中青年护理骨干以相关基础知识为主,高级老年护理人才以前沿知识为主。①理论考核:每个层级的理论知识考题设立难易程度相当的2份试卷,分别用于培训前和培训后的知识考核。每份试卷均包括100题,全部为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满分100分。②技能考核:编写老年护理技能操作题库,每名护士按规定时间到护理操作室抽签考核老年护理技能,参考护理操作流程及统一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满分100分。
2结果
培训前,老年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为(76.2±4.5)分,培训后为(87.6±5.6)分,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78,P<0.001)。
3讨论
3.1老年人才梯队建设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我院开展的老年护理人才梯队建设,分为后备人才、中青年护理骨干及老年护理专家3个层次,对不同层次的人员设置不同的培养目标、培训重点和培训方式,弥补了在职护士在老年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不足,由表2可见,老年护理人才梯队人员老年护理知识和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培训前(P<0.001),且老年护理相关的论文、课题立项、专利等科研成果增多,为开展老年科研、提高老年专科护理质量奠定了基础。在老年护理人才梯队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中,通过多样化的培训方式,激发了各层次人员对老年护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促进临床护士护理观念转变,促进临床护理向专科护理发展,使老年护理工作系统化、程序化、专科化,护理技能规范化、标准化、专科化,体现了临床护理服务必须充分体现专科特色这一优质护理服务的要求。护理人员老年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提高有助于确保他们在临床工作中及时发现老年患者因多病共存、一病多症等特点引起的复杂的病情变化,为老年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从而降低护理风险。
3.2老年护理人才梯队建设提高了老年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在老年护理人才梯队建设中,除了注重对老年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外,还注重对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培训。通过举办读书报告会、观看录像[为自己工作]、学习南丁格尔精神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等形式的活动,增强了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和软技能,促使他们更好地落实健康教育和人文关怀,从而拉近老年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距离,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和满意度。结果显示,培训后,老年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由(76.2±4.5)分提升至(87.6±5.6)分(P<0.001)。
4小结
老年护理人才梯队建设有效提高了护理人员老年护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护理人员在老年护理知识与技能方面的不足,提高了老年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目前我国的老年护理尚处于探索阶段,护理同仁应共同努力和研究,探索提高护理人员老年护理能力的途径,以及不同层次老年护理人才培训的课程设置和培训方法,根据社会需求,培养技能型、应用型老年护理人才,促进我国老年护理专业的健康发展。
老年护理专业论文范文篇3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行业间合作紧密。“2011计划”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根本出发点,旨在提高高校综合实力,加强高校内涵建设,培育出一批在国家尖端领域,区域经济发展有杰出贡献的攻关人才,增强综合国力。更是高校改革契机,突破以往传统人才培养思路,成都医学院抓住这一改革创新契机,于2013年挂牌老年医学与照护人才培训中心,在全国首开“老年照护”专业,开始培养照护人才。凭借协同创新中心平台,充分利用协同高校教育资源,协同企业实践平台与市场需求,实现了高校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学科水平来培养人才到由市场调节的过渡,落实校企多元联合培养模式。现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健康与养老形势严峻,老年医学人才紧缺,结合这一国情与老年健康特性,以老年医学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老年照护人才培养层面开设老年心理学、老年护理学等课程,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另外协同中心还启动了天回校区部级养老示范基地的建设,首创医养结合模式,老年照护人才培养与老年医学科学研究有机结合。
2协同创新中心为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成都医学院抓住此次“2011计划”机遇,通过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努力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开展老年护理人才培养,可以说是学校人才培养又一里程碑。基于协同创新中心的老年照护人才培养计划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结合多方力量共同完成。在政策层面,2011计划是继“985工程”,“211工程”之后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第三大工程,由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实施,以国家政策为导向,对于需要政策的创新中心,政府给予政策上的倾斜,这无疑是在为创新中心建设添瓦加砾,保证护理人才培养工作顺利开展;在社会层面,中心举社会之力联合攻关,积极接纳社会企业捐资,保证资金有效运转,增加老年照护人才培养投入,提高培养质量;在专业层面,协同创新中心下设的附属养老机构、老年病医院以及附属医院等单位,能够为护理专业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充分结合,提升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也为学生开拓了一定的就业岗位,减少后顾之忧。
3协同创新中心提高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2011计划”强调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通过协同中心平台建设与体制创新,提升高校科研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推进以老年健康为主要方向的科学研究,成都医学院与协同单位联合组建了四川特色养老与老年健康社会支持系统研究团队和老年病研究协同攻关研究团队。这两个团队以研究解决老年健康问题与老年共患病为出发点。除老年医学与养老领域专家参与研究外,学生凭借大学生开放性创新实验项目参与到科研项目中,通过老年医疗•康复示范中心、成都医学院附属“夕阳红”医院等学习实践基地,老年照护方向的学生很自然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探索研究老年问题。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提高操作技能,提升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创新思维,增强综合素质。培育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滞后,远远满足不了养老与老年健康的实际需求,老年医学发展跟不上老龄化进程加快速度。尤其是老年照护人才的短缺以及现有老年照护人才质量不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老年事业的发展。有调查发现,现目前从事老年照护的临床人员中绝大部分是迫于生活的需要或是个人爱好,并未通过正规培训学习。只能为老人提供简单的日常生活服务,无法提供专业的医疗卫生服务与照护。学校借助“四川协同创新中心”之力开先河,在全国高校率先开设护理学(老年照护方向)专业,力争结合学校自身办学经验,整合协同高效与协同企业联合培养,探索解决老年护理人才培养难题,将老年照护人才培养正规化、专业化,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为老年养老与健康事业做贡献。
4结语
2011计划是高校教育改革,提升高校科学研究水平的契机和桥梁。谁把握了此次机遇,谁就掌握了制胜权。成都医学院把握此次提升机遇,牵头成立了四川养老与老年健康协同创新中心,开展老年医学联合攻关项目研究,开设老年照护专业培养照护人才,不断革新人才培养思路,探索老年医学研究,在探索中前进,解决老年难题。
版权声明:本文为一世相伴论文网(www.14380.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上一篇:人工智能论文范文(精选3篇)
- 下一篇:护理心理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