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毕业设计论文范文(精选3篇)

一世相伴论文网 2023-08-11 23:42

计算机毕业设计论文范文篇1

由于诸多现实问题,使得当下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环节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基础知识的整体把握不够,缺乏系统的科研训练

科研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不足,知识串联和综合技能应用能力欠缺。多数软件功能不完善,论文写作内容空洞,重点不突出,格式不规范。

2.多数学生认为毕业设计时间安排不合理,项目不能在充裕的时间内完成,加之学生外出找工作、考研、实习与毕业设计

时间部分重叠,毕业生关注重心转移,学生普遍忽视了毕业设计,真正用在毕业设计上的时间大大缩水。项目进度偏慢,难以实现预期的毕业设计效果。

3.学生在认识上存在误区,思想上不重视

近年来,受高校扩招和教育产业化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在思想上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一些学生认为毕业设计只要能合格就行,从而忽视毕业设计环节,甚至有的同学认为从网上下载代码和论文就可以过关或者直接把上一届同学的毕业成果拿来上交,加之毕业设计过程中监管不力,使得抄袭现象时有发生。

4.毕业设计的题目具有局限性,选题不合理,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

目前,绝大多数设计(论文)题目由指导教师给定,并非根据学生个人兴趣、爱好和特点来选定,学生往往只是按教师的指导查阅部分资料,然后根据教师的设计或方法完成后续工作,因而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缺乏学生本人的创新性思考。

5.指导老师倾向放宽要求,毕业答辩流于形式

因为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的教学和科研任务重,造成教师在毕业设计的投入上力不从心。另外教师不希望看到学生因毕业设计(论文)不合格而影响就业,所以对毕业设计(论文)的答辩检查就相对放松,没有严格要求,几乎没有学生因毕业设计质量不合格而推迟毕业,这无形中致使学生对此项教学环节不够重视。加之学校在制度上对答辩的监督不够,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管理,造成了答辩过程流于形式,未达到真正的检验目的。

二、构建基于CDIO工程理念的毕业设计模式

为了解决毕业设计环节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缩小企业用人要求与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之间的差距,更好地实现工程教育改革目标,以CDIO能力培养为导向,按照构思、设计、实施、运行4个环节进行计算机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保证毕业设计改革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1.结合工程需求,明确设计任务,构思实施方案

改变目前的“导师命题-学生选题”毕业设计模式,充分强调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毕业设计题目的确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毕业设计题目的设置应具有一定的工程性、实践性和创新性。一方面题目应反映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体现出计算机专业的工程背景的特点,结合学生本科阶段学习的主要课程。学生可以根据他们在企业实习中发现的工程实际问题进行研究,也可以根据企业工程师或校内指导教师的相关科研项目进行研究。选择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明确工程背景的题目作为毕业设计题目,选题源于生产实际现场,其目的在于培养和加强学生的综合工程能力。毕业论文选题过程采取项目申报、立项的形式进行,学生打算参加哪个项目,小组成员要共同协作写出项目申请书。确定具有应用价值和明确工程背景的题目作为毕业设计题目,不但可以提高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学生胜任未来相关技术岗位工作。学生在明确设计任务后,构思实施方案,同时指导教师要对方案进行审核,让学生修改完善。方案确定后要进行任务分解,制订相应的工作进度。

2.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倡导团队合作,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学生在相关课程的学习中已经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设计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而分析和设计是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过程中的关键过程。因此,该阶段的任务是集中完成具体的设计,即描述实现设计的计划、需求、流程以及算法。计算机软件的设计不仅仅是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等基本过程,还需要确定系统中功能模块的范围、定义和功能设计等细节。由于课题小组成员各自分工不同,需要团队成员经常沟通、讨论。遇到困难问题,团队成员应该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遵从CDIO工程理念,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知识。设计阶段应完成系统的体系架构、功能模块的划分、接口的规范设计、开发工具的使用说明等任务,并提交相关设计说明书等资料。

3.加强过程监控,利用校企联合的形式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项目的实现、运作实现阶段

即把设计的内容转化为实际的软、硬件系统,包括编码、调试、测试等过程。在编码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养成好的开发习惯,保证代码的结构化、可读性和可移植性;及时进行模块测试,写出测试计划,提交测试分析报告。此外,这一阶段教师还要做好毕业设计评估工作中对毕业设计工作的中期检查,完成中期报告。除了阐述设计思路、工作原理、关键技术外,教师还要参照任务书检查已完成的任务、尚需完成的任务、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等,同时对毕业设计工作进度给予评价。教师通过中期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督促学生按任务书中的要求和时间进度完成工作。中国的工科高校大多是关门办学,缺乏与产业和社会的沟通互动,这样的工程教育难以满足产业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于实践和生产。为了加强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学校要考虑学生就业实际,促进校企合作,探索“走出去”(送学生到企业实习)和“请进来”(聘请岗位一线人员为指导教师)相结合的新路子。企业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和就业的机会,学生在实习阶段可一边学习,一边进行毕业设计和论文的撰写。现在大部分学校都采用“3+1”的教学模式,即学生在学校进行3年的理论学习加1年的实践学习。学生在第七学期就到实习企业,熟悉工作环境,适应岗位需求,尽快胜任工作。另外,通过聘请企业的工程师担任毕业设计的副导师,对学生进行工程实战的培训,从工程师的宝贵经验中得到启示。通过对企业的管理程序、生产流程等方面的研究,提高了学生的工程素养、业务技术和社交能力。

4.制定科学的的评价体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评价标准是实施CDIO的关键,根据CDIO工程理念对学生的要求,对毕业设计教学的评价应从专业技术知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4个方面进行,通过制订多元化、多层次、可供组合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标准与指标,实现科学合理的评价模式。评价不能像传统评价模式,只集中在毕业设计答辩环节,应该体现在毕业设计的多个方面,贯穿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突出阶段性的特点。引人CDIO模型后,评价的功能应由侧重成绩“优差”转向侧重包括品德、兴趣、特长、能力等学生的个性特点,力求知识与能力的协调统一,突出对学生的工程意识建立、工程实践能力和产业经验的评价。完善的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和健全的规章制度是提升毕业设计质量的保障和必要条件。首先,学校通过制定统一的规章制度,在管理者、指导教师和学生中形成工作规范和约束机制。这些规章制度要包括毕业设计基本要求、过程管理和监控等具体内容,明确对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基本要求,规范毕业设计过程中任务书、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报告和论文的格式。学校要结合专业特点,组织相关专家制定合理的开题、毕业设计质量评分标准、答辩程序及考核工作条例等,并依据毕业设计工作流程建立网络化管理、实时跟踪过程管理,使整个毕业环节的过程管理有章可循。其次,学校要成立专门的毕业设计工作委员会并聘请经验丰富的退休教授成立学院毕业设计督导组,通过抽查措施形成监督机制,对毕业过程每个阶段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各阶段检查的主要内容如下:前期检查学生的选题是否合理,审查任务书填写是否规范,落实学生的开题工作情况,了解课题研究所需的条件是否具备;中期主要检查学生执行情况、毕业设计的记录情况、毕业设计的工作进度及毕业设计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后期主要检查毕业设计任务完成的情况,审查各阶段提交的文档是否完整规范,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是否合理。通过毕业设计督导组评价、学生对设计毕业工作的反馈等机制,将毕业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效果的提高落到实处。通过各种教学奖励、学生综合测评等措施形成激励机制。按照不同阶段不同权重进行全面考核评价,对学生以及指导教师分别进行表扬、奖励,这样可激励广大师生更为重视毕业设计。

三、结束语

毕业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训练,本文在面对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CDIO工程理念为导向,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按照构思、设计、实施、运行4个环节进行计算机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同时加大对毕业设计过程的监督和检查力度,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的质量。

计算机毕业设计论文范文篇2

我院在毕业综合训练中加入专业基础知识模块。根据我院实际专业设置,专业基础知识模块包含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训练、常用软件等三个方面的内容,见表格2所示,涵盖了几乎所有的专业基础知识,在这个时候对基础知识进行强化,为即将开展的项目设计提供理论支撑。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不同方向和专业它们的基础知识是基本相似的,很多学校的培养计划都是要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精专业的学生,也就是让学生能适应现在对人才综合的需要,这也是计算机专业的一个特点。

二、项目设计

为了保证选题的质量,题目的收集上形式采取两个方法。一方面,放假前公布题目,让学生预选,题目数量要保证每人一题,个别难度较大、工作量较多的项目可2人一组,但要分开模块,杜绝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忙、能者多劳的现象;另一方面,学生有一定的自由权,如果对公布的题目不感兴趣,可以通过假期的思考和查阅资料自己准备题目,开学两周内找有意向的指导教师协商确定选题。指导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课题进行方案指导和设计把关,指导他们选择正确的设计进程、方法,提醒实现项目的重点和设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启发他们的创新意识,鼓励大胆尝试新的设计思路,肯定他们在设计过程中有特色、新颖的地方。在项目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要让学生养成随时记录的习惯,从系统的需求分析、流程图的绘制、程序的编写、系统调试都要有详细的记录并随时整理,为后期项目设计说明书的撰写提供依据。

三、成绩考核

在考核上要制定严格的考核纪律,量化考核标准,对每个模块如表格3所示分配权重,并对应制定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最后根据每个模块的得分按权重计算总成绩,其中答辩的得分见表4所示。计算机专业考核结束后指导教师填写如表格5所示的毕业综合训练成绩表。五、小结毕业设计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大练兵,是大学教育中至关重要的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实训,需要我们对毕业设计进行多元化的教学改革,通过毕业综合训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方位多角度的锻炼和提高。经过近两年的改革和实践摸索,毕业综合训练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夯实了专业基础,也提高了项目设计的质量,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计算机毕业设计论文范文篇3

关键词:毕业论文;计算机教学;人才培养

1概述

本科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教学环节,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也是国家教委对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水平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1]。对计算机专业来说,它更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对训练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来看,特别是对三类普通高等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由于起点低,基础比较薄弱,本科生的毕业设计普遍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没有达到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目的。

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设计实践性很强,除了选理论课题的学生之外,其他课题要求学生不仅要写出论文,一般还要做出一个软件或硬件的系统。现在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大体可以分为:理论、软件和硬件。实际上学生的毕业设计多是做软件或硬件的,做理论的不多,即使做理论也要求结合实际问题来进行编程验证。设计涉及的方面一般有:网页设计;网页编程;平面设计;动画设计;网络设计、搭建、调试和维护;网络安全;单片机及自动控制等。

以上涉及的设计工作就是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的能力,包括软件开发方法、算法设计、

数据库设计、程序编写、程序调试等。最后要求学生对所做系统的开发过程进行总结,写出一篇毕业论文。论文中除了过程的叙述之外,还要对系统的特点和关键技术进行论述,而论述的要好,需要对系统有深刻的理解,另外还有恰当的表达方法和一定的语言功底。学生从查资料到选题,再到查资料、做系统、做论文,是一个非常系统的过程。如何通过这样的系统训练来真正达到毕业设计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需要学校、指导教师和学生自己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毕业设计的选题具有局限性

每年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多是与上一届大同小异,指导教师一般认为学生科研能力有限,不让学生参与自己的课题。比如学生做管理系统的居多,医院药房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等。学生之所以选这些系统来做,也是因为这些系统的实现从技术上来讲其实是大同小异的,系统的实现方法在许多计算机书籍中可以找到,类似的源代码在网上也很容易找到,已经成型的论文也颇多,到时候学生可以把界面一换,就成了自己做的系统,把别人的论文稍加修改就成了自己的论文。

作者简介:乔孟丽(1974-),女,山东泰安人,临沂师范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技术、教育管理。

2.2学生所做的多数软件功能不完善

学生一般是按照参考资料上给的实例,实现功能并调试的,其功能是很不完善的,并没有按照软件工程的步骤对问题进行调研,写出需求分析进而对系统进行设计。比如说人事管理系统,只是简单做几个页面,包括管理员和普通用户权限的划分,添加员工,删除员工,查找员工等几个简单的功能,其实用性较差。程序调试也只限于代码是否正确,功能能否实现,对功能的可扩展性,系统的安全性考虑的很少。

2.3论文写作内容空洞,重点不突出

论文从目录看,一般都主要由开发工具介绍、数据库设计、整体设计、详细设计等组成。摘要和前言在内容上重复比较多,英文摘要多是语法不通或不专业的词汇,原因是学生为了省事,用在线翻译或请英语专业的人翻译。论文各部分不符合科研论文的规范[2]。在具体介绍系统时,不能重点写出该系统的特点在哪里,是如何实现的,关键的技术和原理是什么。比如在进行数据库设计时没有突出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与通常的设计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优点,有什么不足;在表述系统具体实现时,用于论述的语言很少,多是靠粘贴代码充篇幅;结论部分不会写,多是写的自己开发系统的感想;语言表达缺乏科学性,在用词上不够准确;另外,有些学生的论文的格式不规范,用Word排版不过关,图表使用不当或不规范,没有充分结合图表来说明问题。

3问题原因分析

3.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由于近年来本科学生的扩招和教育产业化,特别是对于三类本科院校来说,教学质量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由于扩招,势必导致生源素质的起点下降,同时又由于教育的产业化,使得本科生由以前的小班上课变成现在的大教室学习,其学习质量必然要受到影响。指导毕业论文的教师任务很重,每个教师要比以前指导更多的学生。另外,网络上的资源日益丰富,,售卖本科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网站屡见不鲜,更有甚者还提供售后服务,满足学生的一系列要求,而且价格相对比较便宜,学生往往为了省事直接抄袭、让别人或买一个做好的设计和论文了事。

3.2指导教师的选择不当和责任感不强

学院一般是给每个老师分几个学生带毕业设计,学生在选题的时候一般是根据自己的兴趣专长或难易程度来选,比如学生对比较熟,就想用开发工具来开发系统,但是其指导教师并不一定对十分熟悉,这就不能不影响后续对学生程序编写调试时的指导。另外,指导教师往往忙于上课或搞科研,如果学校对教师的指导过程不予以监控,指导教师毕业设计指导的报酬又很低,学生又忙着找工作和考公务员等,诸多原因就造成了学生不主动联系老师、老师忙着也不找学生,对学生的指导不够,到最后老师只是在设计质量和论文写作上把把关。

3.3学生平时的实验训练和知识掌握不够扎实

要想做好毕业设计和论文,既要系统地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宽的知识面并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功底。比如说用做一个动态网站,起码要有软件工程、数据库、平面设计、程序设计与调试的知识。要想写好论文,还要有较好的汉语和英语的语言基础、语言表达能力和Word排版基础。这些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要靠平时的积累,不是单单靠毕业设计那一学期获得的。

3.4答辩流于形式,把关不严

由于本科生数量过多,答辩任务很重,而最后一学期的学生还要做其它的事情,比如找工作,考公务员或参加一些社会证书培训等,加之学校在制度上对答辩的监督不够,导致答辩的时候,老师把关不严[3]。这势必造成学生的侥幸心理,觉得不好好做毕业设计也能通过。

4对策

4.1功夫做在平时,夯实毕业设计的基础

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一般先是专业基础课,再是专业课,教师在教授学生基础课时,就应该注意与后续课的联系和为科研训练服务。比如在讲Word排版的时候,就应该讲到如何对论文排版,给出一篇没有排版的论文,让学生按照既定的格式排版。因为论文排版要涉及到Word的一些较高级的操作,如分页符、分节符、页脚内容不一致等操作。这些操作在一般的文章中是用不到的。在专业英语教学时,让学生学会如何翻译论文的英文摘要。对于专业课的教学,平时就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上软件工程课时,让学生选课题,进行调研,写出需求分析报告等。通过平时就布置一些大的作业和小论文让学生做,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其科研兴趣和端正的科研态度。

4.2加强思想教育,集中进行必要的指导

在让学生做毕业设计之前,一般的做法是学院下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让学生自己看,而学生往往对毕业设计不重视,不仔细看。在毕业设计前,应集中向学生讲清楚毕业设计的意义、毕业设计的评价方法、毕业设计的基本过程和研究方法等,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对毕业设计进行概要的认识,也减轻了指导老师分别给自己学生讲解的麻烦。

4.3设计过程监控,改革评价体系

通常学院对教师的指导过程没有详细的要求,学生毕业设计的成绩也只是根据最后设计成果、论文和答辩的好坏评定。至于学生在整个毕业设计期间所作的工作并没有进行全面的评价和监控[4]。如果学生不是自己做的毕业设计,又在答辩前熟悉了别人给设计的东西,单从答辩环节有时很难看出。一般院校的毕业设计时间安排为十周左右,对于学生查资料,选题,写开题报告,毕业设计到最后论文的完成,这个过程应该设立考评制度,如要求学生写出阅读文献的报

告,要求学生运用对现有的文献资料快速地、大量地阅读、比较。在浏览中勤做笔录,随时记下资料的纲目,记下资料中对自己影响最深刻的观点、论据、论证方法等,记下脑海中涌现的点滴体会。对学生开题报告的质量、需求分析报告的质量、系统设计报告的质量和中期检查的结果也列入毕业设计评价之内。这种过程监控实际上既对学生加强了管理,也加强了指导教师对学生指导的力度。

4.4加强制度建设,为质量提供保障

在指导教师的设立上要力求合理,针对学生的不同选题,可以适当对指导教师进行调整,保证指导质量。学院从制度上对毕业设计进行严格检查,与教师教学评价挂钩,不仅检查最终的毕业设计结果,还要从学生调研、选题直到毕业设计和论文完成的过程进行监控。另外,为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应该提高指导教师指导毕业设计的报酬,并对于选题新颖,毕业设计质量高的学生和指导老师予以奖励。对于参与毕业设计答辩的老师要进行监控,明确其各自的职责,严格把关,对于达不到要求的学生,对抄袭、买卖设计或论文的学生进行严肃处理,在制度上纠正不良的学风。

5结束语

毕业设计(论文)是一项综合性的训练,要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首先要围绕培养目标,在大学前三年就下手,让学生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程序编制、程序调试等实践能力,这是根治毕业设计水平不高的根本所在,另外在制度上对学生和指导教师实施过程监控,是使学生顺利较好地完成毕业设计任务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辉. 高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指导[M].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5.

[2] 曹禧修. 新本科院校毕业论文写作之症候分析[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175-176.

[3] 朱玲. 提高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路径[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2):140-142.

版权声明:本文为一世相伴论文网(www.14380.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