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论文范文(精选3篇)

一世相伴论文网 2023-08-12 00:22

礼仪论文篇1

1、游乐宴

1.1场景分析此时的布局已非用餐时的围桌团座形式,而是以酒令官为中心环绕排列,以方便游戏的进行。此外,除了主客座次有别外,众姐妹座次也按本家与外姓分开入座,而非视为一体随意混坐。而李纨、凤姐作为媳妇辈并无座位,只能位列纱橱之后,随时待命并管着众丫鬟。同样采用围坐式的还有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等在宁府会芳园赏梅的场景。此时王熙凤和李纨同样未能入席。与此不同的是在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中,描述的贾母、薛姨妈、宝钗、黛玉、宝玉等众人在藕香榭游园、吃螃蟹的场景(图七)。由于该游乐宴参与人数众多,并没有采取围坐的形式而是分了几桌。值得注意的是众丫环也入了座,虽然是在外廊,但也多少打破了俗礼,可见游乐宴本身的随性。

1.2游乐宴发生的场所区位对于游乐宴而言,饮食本身不再是重点,主要是人与人的交流和人对景物的观赏需求。因此游乐宴饮的地点相对变化较多,一般依据游乐的主题和景观的不同,阁、亭、谢、坞都可能出现。因此,地点通常在园内而非正房,与轴线无关。

2、节庆宴

2.1场景分析节庆中的宴饮是家人团聚的重要时刻。由于人数多,宴饮等级高,故座次的重要性更易得到体现。比如尤氏、李纨、凤姐、贾蓉之妻与宝钗、李纹、李绮、岫烟、迎春姊妹等虽为同辈,但因血缘亲疏而非同席,分两边而坐。但同时也要注意到该场景中的特殊现象:宝琴、湘云、黛玉、宝玉四人为贾母喜爱的小辈,贾母邀为同席。虽然贾母身体不适,单设了短榻、高几,但却仍把自己这一席放在榻旁,几个小辈也以果品侍奉(每一馔一果来,先捧与贾母看了,喜则留在小桌上尝一尝,仍撤了放在他四人席上,只算他四人是跟着贾母坐)。可见由于节日喜庆气氛的影响,座次会根据长辈或是位重者的喜好发生调整。受长辈宠爱的小辈往往受邀陪长辈坐主桌,以示孝道。(表三、图九)同样在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迷贾政悲谶语”中描绘了贾母、贾政、宝玉等在贾母上房庆元宵赏灯猜灯谜的场景(图十)。主桌上贾政陪侍贾母以尽孝道,而贾母所宠爱的宝玉被邀为同席,同样表达晚辈对长辈的孝敬。可见节庆宴作为以团聚为目的的宴饮,一般会将礼制中的“孝”作为首先强调的主题。

2.2节庆宴发生的场所区位中国的节日多数以团聚为主题,并伴有各种祭祖或表达孝道的仪式。特别是大户人家,节庆时的排场会比较大,因此往往会将节庆宴设在正房或长辈上房。这样一方面方便长辈回房休息,另一方面也是方便整个府里的亲戚聚集。此外位处轴线也方便各种节日活动的展开。

3、庆生宴

3.1场景分析表四:庆生宴主要场景选例生日庆祝是以寿星为主的,而该场景中由于皆是平辈,且关系亲密,所以座次影响不大。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众丫鬟与众姐妹感情亲近,所以不分主仆皆得以上席入座,这是很难得一见的。事实上多数情况下庆生宴还是有长辈在场的。如在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迷贾政悲谶语”中,提到了贾母、薛姨妈、宝钗、黛玉、宝玉等众人在贾母上房为宝钗过生日的场景。长辈与寿星同坐主座。

3.2庆生宴发生的场所区位庆生宴根据寿星不同以及有无长辈在场,地点上会有明显区别:平辈之间自己过生日相对随意,选择在园内进行,地点由组织者提议,不固定。而若是由贾母组织的有一定规模的庆生宴,则会在贾母的正房或是上房进行,此时从空间区位上而言就变得更为正式了。

4、日常饮食

4.1场景分析相对于正式宴饮的浓墨重彩,原文对日常饮食场景描写笔墨较少,在此举三例进行简要分析。在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秦鲸卿夭逝黄泉路”中,提到了贾琏、凤姐、赵嬷嬷、平儿在凤姐房内吃晚饭的场景。从人物关系上看,贾琏与凤姐为夫妻,是主子;平儿、赵嬷嬷为下人。但赵嬷嬷又为贾琏的奶娘,对贾琏有养育之恩。所以在座次上,作为日常饮食贾琏与凤姐夫妻对坐,并不分主次。乳母赵嬷嬷来后,贾琏凤姐让其上炕是出于孝道与感恩,而赵嬷嬷执意不肯则是出于主仆之分(图十五)。一般的日常饮食场景主要为小范围的团聚或者是晚辈陪长辈共同用餐。如在第二十四回“醉金刚轻财尚义侠痴女儿遗帕惹相思”中,提到了邢夫人、宝玉、迎春、惜春、探春在邢夫人房中吃晚饭的场景(图十六);又如在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中,提到了王夫人、宝玉、迎春、惜春、探春、宝钗等在王夫人房中吃晚饭的场景,二者都是长辈坐在主位,其余晚辈以围坐的形式陪长辈用餐,既展现了孝道,又体现出亲情的维系

4.2日常饮食发生的场所区位日常的饮食一般在各自的房间中解决,子女有时候会在长辈房中吃饭,以示孝道。而长辈的房间多数在轴线上,相应显出几分正式。媳妇辈很少在长辈房中就餐,而一般是在各自的正房炕边就餐,此时餐饮变得较为随意。总体而言,房间地点并无明确的限制与规定。

二、宴饮空间的流变

1.功能独立性的凸显在中国传统建筑典型平面(如四合院)中,“餐厅”这一功能空间几乎从未被明确设置或是单独列出过。宴饮活动依需求可以在不同性质的空间中开展。而事实上,传统建筑对房间的定义与命名几乎与使用功能没有直接关系,很多房间都兼具多种使用的可能性。到了现代,人们的居住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人的功能主体性得到认同,功能需求成为住宅形式组织和空间序列变化的内在动力。住宅平面往往强调不同功能的组合,并且以之命名房间)。有研究甚至指出中国现代住宅完全是西方现代建筑运动的产物,与传统居住建筑并无瓜葛,且这种形式经过本土范围内近几十年的消化吸收,已被国人所普遍接受。加之普通住宅的竖向化发展和受面积限制,传统的宅院模式变成如今的有宅无院、宅院分离,更无论宅院、宅园的直接关系了。没有了院与园,自然没有了游乐宴等宴饮活动的展开,几乎屏蔽了居家举行大型宴会的可能性。因此,一般而言人们会把对于礼仪性要求较高的宴会活动放在酒店等社会性经营场所举行,而家庭内部日常餐饮等礼仪性要求低、气氛随意的宴饮活动才会在住宅中发生。

2.文化伦理的淡化吃饭作为日常交流、情感联系的载体,在生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由座次所体现出的礼制等级、身份地位的观念也仍然有所延续,特别是在大型聚会或正式宴请时,座次的观念仍然发挥着支配性作用。虽然有时桌椅摆放由数张小桌椅变为大圆桌,看似将所有人不分地位的安坐在了一起,但仍然有诸多座次排序的讲究以表达礼的秩序。另一方面,紧凑明晰的现代生活方式减弱了传统生活中对空间含混性与多意性的追求,取而代之的是功能使用的明确性与空间归属关系。这一方面确立了宴饮本身在居家生活中的地位,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大大减弱了餐饮空间位置的可变性及其所带来的生活情趣。伴随中国传统氏族社会的瓦解,家庭规模与组织模式发生了改变,大家族式的家庭组织模式已经被以核心家庭为代表的家庭细胞单元所取代,单个家庭规模和人数减小,血缘的凝聚力被削弱,受计生、户籍等制度的影响,这种变化至今还在延续着。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传统礼制与人伦的淡化,虽然减轻了繁琐的礼俗桎梏,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某种维系社会关系的纽带,而这作为宴饮空间流变的原因和背景,则更有深思的必要。如能引起某种思考,则正是本文抛砖引玉的用意了。

礼仪论文篇2

技工学校主要是为社会培养适应岗位需要的各种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学校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在教育教学上仅仅把礼仪课程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必修课,而像机电、机加、焊工、汽修、数控等专业,就只作为选修课。在我们学校有的专业就根本不开设礼仪课,仅是在学生进行顶岗实习之前,突击性地对学生进行几节课的礼仪相关知识的培训,效果自然可想而知了。所以,当学生进人实习企业时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有的学生不懂得尊重领导和同事,处理不好人际关系,遇到一点挫折,就给带队老师打电话要回来;有的学生无视企业的规章制度,迟到旷工;有的学生甚至不打招呼就私自离开企业;这种种表现就是忽略了对学生在校期间的礼仪教育造成的。

2技校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2.1学会尊重他人,提升个人素质

我们学校的学生大多年龄在十五、六岁,思想比较活跃,行为习惯没有养成,部分学生不懂得尊重别人。在学校经常会看到,课堂上老师在上面认真地讲课,有的学生却在下面玩手机或睡觉;在自习课上,随意乱换位置、大声喧哗,根本不顾忌其他同学的感受;在餐厅就餐时,随意插队、甚至乱倒剩饭菜等各种不文明的现象。通过礼仪教育,能够规范和约束学生行为,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真正地做到遵守礼仪规范,提升个人素质。

2.2塑造个人形象,增强学生自信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作为90后的学生们,很多都喜欢标新一100立异,追求个性。所以,常会在校园里看到,染着各色头发、理着怪异发型的男生和穿着短裙、高跟鞋、化着浓妆的女生,他们根本不顾忌学校的规章制度及他人的眼光,甚至推崇“我的穿着我做主”。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就可以从仪容、仪表、仪态三个方面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做到仪容自然得体、仪表干净整洁、仪态端庄大方,从而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增强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自信。

2.3强化语言修养,提高交际能力

网络的发达使得90后的学生们相比之前的人们更早地接触到网络,他们可以认识很多现实中很少会接触到的东西、人物以及表达方式,通过虚拟的世界发表个人的状态,发泄自己的情绪,让网络上的朋友关注到他们。有的同学甚至沉迷于网络世界,他们会觉得现实中的交流更为费力和拘束,不愿与人交流。而有的学生则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女生喜欢发出很“唠”的声音,男生则会出口成“脏”或来一些“无厘头”的搞笑方式。通过礼仪教育,可以规范学生用语,提倡礼貌用语,强化语言修养,从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2.4加强道德修养,悟守职业道德

在如花的年龄,学生们跨人了技工学校,开始了人生一个最美好的时期。这一时期,是学习专业知识和掌握职业技能的关键时期,更是为踏人社会开始将来绚丽多彩的职业生涯做全面准备的重要时期。通过系统的礼仪教育,可以让学生们明白什么是尊重和关爱,什么是礼让和诚信,什么是做人做事的底线,什么是对家庭、他人和社会的义务与责任。加强了学生的道德修养,使学生们真正体会到遵纪守法、明礼诚信、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的道德内涵,这样才能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让学生们悟守职业道德,为将来踏人社会成为一名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作好准备。孔子日:“不学礼,无以立。”对个人而言,礼仪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对社会而言,礼仪是用以沟通思想、交流感情、表达心意、促进了解的一种形式,是社会交往中不可缺少的润滑剂和联系纽带。积极对技校学生开展礼仪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也可为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

礼仪论文篇3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帮的美称,礼仪教育是当今儿童成长的必修课。礼仪修为是一个人品行的基石,这对一个人今后的发展意义重大。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可塑性极强,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礼仪教育应当以情感教育以及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并贯穿于幼儿的各项生活活动之中。幼儿的心智发展不够完全,辨别是非能力较差,所以礼仪课程渗透到幼儿教育的每个环节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礼仪习惯能够塑造幼儿的性格,对幼儿将来的成长意义重大。礼仪教育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必修课程,3~6岁是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抓住这个时间对幼儿进行教育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幼儿健康成长。

然而现如今,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现在绝大多数幼儿都是独生子女,部分家长由于溺爱,忽略了对他们的礼仪教育,在加之社会环境复杂,使幼儿潜移默化收到外界的影响。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礼仪课程渗透到幼儿教育的每个环节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幼儿礼仪教育方面的目标就是将礼仪课程渗入到幼儿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使幼儿能够在幼儿园老师的教导之下学习良好的礼仪习惯。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的认知水平发展水平不同,因此我们必须因材施教,为处在不同阶段的幼儿制定不同的教育计划。但无论是制定何种计划,首先应当制定一个总体目标,然后将其转化为具体分立的项目。举例来说,若按照年龄大小的划分,可分为小班中班以及大班的礼仪教育。在小班的礼仪教育中,我们所要做的是让幼儿初步了解礼仪习惯,对礼仪习惯有一个大致的认知;在中班的礼仪教育中,我们所有做的就是让幼儿学习基本的礼仪知识,并结合生活实际对礼仪习惯有进一步的了解;在大班的礼仪教育中,我们所要做的是让幼儿养成基本的礼仪习惯,让礼仪习惯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为了了解礼仪课程目前在幼儿教育中的各项举措以及它们的现实意义,我们决定开展这次调研,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分析论证,得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对今后在幼儿教育中的礼仪课程进行指导规范。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国内外的不少研究表明:在个体的发展中,某些行为的习得有一个关键期,期间个体处在一种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言传身教,这也是幼儿的学习方法,对于模仿能力极强的幼儿来说,身教有时候会优于言传。家长以及老师是幼儿在他们这个年龄段接触到的最多的成熟人群。很多人在幼儿时期都有过崇拜家长或者老师的经历,一个良好的榜样的激励作用往往胜过很多空洞的理论。家长老师们在日常待人接物的时候注重礼仪会给幼儿们带来非常好的影响,这种学习是潜移默化的,往往在无意中我们就会发现幼儿学会了很多我们未曾教过的东西,而这些都是最实用的。

教师们在幼儿礼仪的学习在可以创造一个良好的情景进行渲染教育。在幼儿园的氛围中,幼儿可以接触多位老师以及很多年龄相仿的幼儿,在这种环境中,幼儿可以塑造自身的性格。在集体生活环境中,幼儿要学会谦让理解合作等。幼儿们的学习兴趣高并且学习能力强,若是能够在一个良好的情境中学习,便更能够加强幼儿的礼仪学习。这是我们幼儿园在幼儿礼仪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学前期幼儿,可塑性强,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因而也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行为要求的理想时期,更是礼仪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老师们在课堂教育的时候可以将课本中的小故事让幼儿们表演成小话剧,幼儿们不仅能够获得乐趣,还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会到礼仪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家庭和幼儿园时幼儿成长的主要场所,也是幼儿们礼仪学习的根据地。若只靠单方面的努力很难让幼儿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只有在家庭和幼儿园两方面的努力之下,才能更有效地养成幼儿的礼仪习惯,将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学习的各个过程当中。我们幼儿园秉承的思想是实时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地反映幼儿们在幼儿园中的学习生活情况,为幼儿们营造一个最好的氛围,家园融合,达到最优效果。对幼儿进行礼仪启蒙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目前幼儿园的礼仪课程教育氛围研究

根据我多年教学管理的实践,很多幼儿在刚进入幼儿园的时候总是哭闹,但是经历过几个星期的幼儿园生活就会变得很懂事,懂得和同龄的幼儿进行交流合作,在这样一个良好的氛围中,幼儿们不自觉地就学会了礼节习惯。在我们的调查研究中,首先了解幼儿们礼仪课程教育氛围,这样能够让我们对幼儿园的礼仪课程有更深一步的了解,也为下一步的行动制定了计划以及指导方针。

(二)礼仪在幼儿日常生活中的研究

礼仪来源于生活也回归于生活,让礼仪课程渗透到幼儿课程的每个环节最关键的一步就是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幼儿园的教育与中小学不同的是更为灵活,幼儿们不是呆板地听老师讲授课程,而是在跟多时候把课堂学习与游戏交流结合起来。定期的开展礼仪教育以及礼仪活动,让幼儿们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会礼仪习惯,这种学习不仅充满乐趣,而且会使幼儿们记忆深刻。在具体的实施方面,可以采取升国旗仪式行注目礼,中午用餐学会就餐礼仪,伙伴们以及老师之间的交流礼仪用语等等,也可以开展礼仪比赛的活动,使幼儿们自觉地把礼仪习惯自觉地融入生活之中。在日常生活中的调查取证更有说服力度,也更有助于我们进行分析得出最后的结论。

(三)在重大节日时幼儿礼仪的教育研究

现在的节日丰富多彩,而这其中都包含了很多传统文化以及礼仪习惯。比如父亲节或者母亲节的时候给幼儿们布置任务回去给父母一份小礼物或者小心意;在国庆节的时候教会幼儿们爱祖国爱人民,了解我国的传统礼仪,在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时都可以开展相应的活动对幼儿进行适当的礼仪教育,礼仪课程渗透到了幼儿课程的每个环节。在我们的调查研究中,如果能够了解到在重大节日时幼儿礼仪的教育,能够使我们对于这一课题有更深的理解。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了解现在礼仪课程在幼儿教育的发展以及现状

只有了解了礼仪课程在幼儿教育的发展以及现状才能够针对实际问题才去相应的研究对策。了解在现在情况下礼仪课程在幼儿教育中的各项举措。可以为下一步分析他们的优缺点以及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做出铺垫。

(二)分析现在礼仪课程在幼儿教育中具体举措的优缺点

了解了礼仪课程在幼儿教育的发展以及现状之后,我们应当学会分析他们的优缺点,这是做一个社会类调研必备的素质。也是我们调研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目标。

(三)针对礼仪课程的具体举措提出相应的意见建议

一切的调研最终还要回归实际,这是我们调研的终极目标,在整理汇总完成各项数据之后,我们应当通过科学的分析手段得出我们相应的结论,并且提出合适的意见建议。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观察法

1、做大略调查和试探性观察。我们要做的首先是了解幼儿园的基本情况,这也是我们已经完成的工作。了解了基本情况,能够使我们正确地观察整个过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首先应当大致了解学校的基本情况,包括老师的工作情况、学生的情况、有关的环境和条件等等。这可以通过跟老师和校领导人谈话,查阅一些有关的材料,如教案、教学日记、学生作业等,以及听课等方式进行

2、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中心。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考虑弄清楚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材料和条件,然后作明确的规定。我们观察的目的是礼仪课程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具体举措,确定了这个中心,我们就能够更好的进行调查研究。

3、确定观察对象。我们观察的总体范围是幼儿园的全体师生,确定的个案对象是从每个班级随机抽取若干老师以及学生进行观察,保证我们的调查结果准确且有说服力。我们观察的具体项目是老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幼儿的礼仪学习情况。

(二)调查法

调查法包括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了解事实情况、分析情况、认真研究,得出结论,寻找解决办法或进一步研究的方案。我们的调查目的是了解礼仪课程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具体举措,先通过抽样得出观察的样本,然后进行访问调查。由于幼儿园中幼儿群体的特殊性,我们主要采取与幼儿聊天的形式观察幼儿们已经具备的礼仪习惯。在对老师的取样方面,我们采取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并设置一些开放性地命题来获得更多信息。在获得抽样调查的结果后,我们将进行汇总分析,最终作为我们结论得出的关键依据。

(三)教育实验法

在这种方法中,我们选取若干个年龄性格等相似的幼儿分作若干组,每组若干人。在每一分组中,再去不同的礼仪教育举措,通过观察幼儿们对于礼仪知识的接受程度来分析每个举措的优缺点以及具体操作模式。

(四)个案研究法

在这种研究方法中,我们选取有代表性的3到5个幼儿进行个案研究,首先了解这几个儿童的基本情况,然后追踪调查,把他们的问题当做典型进行深入研究,由此举一反三,得出结论。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

在此阶段进行理论学习,对幼儿园的幼儿教育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形成调查方案。集中课题组成员重点学习这一点,进一步提高将来进行研究的水平。

(二)初步调查、探索阶段

在幼儿园内实行实地的调查和数据采集,在调查、采集数据之后,做好对比分析完成调查报告阶段性论文。

(三)初步实践阶段

根据初步调查探索阶段得出的结论提出建设性地意见,并且在幼儿园中进行相应的实践,用来检验之前所得结论的正确性。在这一步骤中,完成实验论文。

(四)完善实践阶段

在初步实践阶段完成后,对所得结论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并且实施到幼儿园上,使我们的调研拥有实际效应。完成这一段工作时辅以阶段性论文。

(五)结题总结阶段

在以上几个阶段都完成的后,整理所有的课题资料,撰写最终成果论文,做好结题的申请准备工作,最后进行结题鉴定。

七、课题组成员及条件分析

课题组成员由我们幼儿园的园长以及几位经验丰富的老师担任。课题组成员均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并且这一课题受到老师以及幼儿家长的广泛认可,在其具体实施阶段有很高的可行性。

八、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一)学年学校研学活动报告

本次调查研究的结论将在年度的学校研学活动报告形式进行展示。我们将首先在调研小组内部进行分析研讨,根据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汇总,最后选取一到两个深入点进行进一步的交流,最后完成我们小组的学年学校研学活动报告。

(二)照片集、问卷集、感想集

在我们的调查调研活动中我们将采集大量的照片问卷以及感想,最后将这些资料整理成册形成照片集问卷集以及感想集。在制作照片集的时候会选取我们在调研过程中的典型场景,比如我们在与幼儿以及老师的交流过程中留下的记录。

(三)展板集中展示

在我们的调研结束之后也会采取制作展板的形式展示我们的成果。展板的制作要做到图文并茂,以照片为主,结论为辅,以展板墙的形式呈现给大家,能够让更多没有参与调研的老师了解到我们的收获,能够对他们今后的教育教学产生一定的指引作用。

(四)科研论文展示

科技论文的展示也是我们成果展示的一个重要形式,我们将根据调研所得的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完成有说服力的科研论文并予以发表,将我们的调研成果分享给更多人。

以上是我们拟定的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在具体的实施过程当中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九、预期调研结果

版权声明:本文为一世相伴论文网(www.14380.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