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

一世相伴论文网 2023-08-12 02:46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篇1

根据我国2000年出台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教学大纲])的规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应该用英语撰写三千至五千个单词的毕业论文,不仅“要求文字通顺、思路清晰、内容充实”,而且要有“独立见解和创新意识”。毕业论文本应该是检验学生学业成绩的标尺,更是学生展示其学术能力、表达思想的平台。但是,对于教师来说,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日益成为挑战性很强的工作,因为毕业论文问题重重,集中暴露了学生学习的弱点,也反映了教学和管理方面的薄弱。

首先,学生的毕业论文中频繁出现语法错误。究其原因,很多高校教师没有把语法讲解作为讲课重点,或者即使教师强调了语法,学生也没有充分重视。第二,学生论文中逻辑混乱,常常出现循环论证、自相矛盾等逻辑错误。条理不清,论据不足。第三,论文缺少批判性。学生往往擅长介绍某个学派或者学者的观点,却并没有提出自己对于研究对象的评价;即使有所评价,也大多是赞誉,不进行理性的审视和批判。第四,学生所写的论文题目大多是老生常谈,新意匮乏;内容陈旧,行文刻板。可见,有些毕业论文没有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提出“独立见解和创新意识”的要求。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很多。从主观上讲,有的学生对于毕业论文的写作重视不够,写作态度不认真。从客观上讲,课程设置亟待改进。虽然[教学大纲]规定“我们要有意识地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融合在英语专业技能、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课程的教学中”,但是,高校几乎没有专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课程。例如,高校的英语专业并不开设逻辑课程,也不开设数学、几何等自然科学方面的课程,更没有其他训练思维的课程,这是造成文科学生的逻辑思维不发达的重要原因。[教学大纲]明确建议开设英语国家概况、英国社会与文化、美国社会与文化、西方文化入门、希腊和罗马神话、[圣经]、西方文明史等课程,但是,实际上很多高校的英语专业并没有全面开设这些课程;即使开设了其中的一些课程,也大多是从历史的角度介绍史实,缺乏从哲学的深度研究人文思想和探究思维本质。

所以,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不强,创新性思维更得不到培养。另外,有的高校没有开设专门的论文写作课程,致使学生不了解论文写作的规范和方法。所以,从根本上讲,论文写作的问题暴露了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的薄弱,特别表现在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等方面。笔者认为,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进行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教学和研究最重要的思维方式,三者缺一不可。其中,逻辑思维是基础,是批判和创造的工具。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的发展和升华。对于这三种思维的有效运用是提高英语论文写作的有效途径。

二、逻辑思维训练

人类具有逻辑思维的能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人都进行严密的逻辑思维。研究逻辑思维的逻辑学作为一门学科由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创立,支配着西方的逻辑观。逻辑学可以分为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亚里士多德创立的逻辑学后来被归为形式逻辑,特别典型的是三段论。形式逻辑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至今已经比较完备,是逻辑学的主体部分。“形式逻辑是关于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同时也研究一些认识现实的简单的逻辑方法。”①P8形式逻辑是一种理性认识形式,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也就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包括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形式逻辑非常重要。亚里士多德将其系统论述逻辑法则的著作称为[工具论],意思是逻辑是认识的工具。近代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批判了亚里士多德基于其形而上学的逻辑体系,而把归纳逻辑视为进行科学研究和认识的工具,为自己的著作命名[新工具],与[工具论]形成鲜明对比。形式逻辑不仅是认识客观世界的工具,而且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更是揭露错误、进行批评的有力工具。在西方,自从古希腊时代以来,逻辑学一直在学术界备受重视。柏拉图学园禁止不懂几何者入内,强调了逻辑的重要性。在中世纪,西方学校普遍讲授的七门课程(“七艺”)中首推“逻辑学”,其它为语法、修辞、算术、音乐、几何、天文。至今,逻辑学也是西方高等院校的重要课程,不仅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而且是进行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逻辑学并不是西方的专利。中国古代即有逻辑学,当时称为名辩学,印度的古代逻辑学称为因明,又称佛家逻辑。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我国古代的逻辑学并没有得到充分发展,所以现代的逻辑学大多遵照西方的逻辑学。这也可以算作我国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如西方的一个深层原因,然而,更直接的原因在于教育管理和课程设置。目前,高校中开设逻辑课程的专业大多仅限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哲学院系,在外语类院校开设此课程的几乎没有。由于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大多从事教学、科研和商务工作,这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所以,逻辑思维的培养直接关系到英语人才培养的成败,而衡量英语人才的标准之一就是毕业论文写作的质量。一篇好的论文应该是思想、逻辑和文采三者的统一。思想性是论文的精髓,逻辑是保证论文的思想性、准确性的重要工具。

文采是在思想和逻辑的基础上将论文在美学上得以升华的体现。在论文写作中,逻辑具体体现在概念明确,判断恰当,使用概念和判断进行推理时符合逻辑规律。推理包括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主要体现在论证过程中。如果论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逻辑上有缺陷,整个论证就是无效的。英语专业毕业论文中出现的首要问题就是逻辑错误众多,集中表现为推理错误,包括以偏概全、偷换概念、自相矛盾、循环论证、转移论题、倒置因果等。例如,论据对于论点的支撑缺乏逻辑性,甚至互相矛盾。此外,学生论文的另一常见逻辑错误在于缺乏一致性和连贯性。一致性要求每一个段落只表达一个中心思想,每个章节只论述一个主题,所有章节都围绕着一个论题展开论证。但是,学生往往在一个章节中论述多个主题,而且前后矛盾。连贯性需要论文运用各种语言技巧将各个句子和段落进行有效衔接,使得语句、段落之间形成清晰的逻辑关系,从而明确地表达作者的观点。学生经常在论文中忽略语句、段落之间的连贯性,堆砌斧凿的痕迹明显,反映出其思维混乱。为了解决毕业论文中存在的诸多逻辑问题,提高论文质量,首先,学校应该开设形式逻辑课,系统地讲授逻辑知识。第二,教师应该在不同的专业课程中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适当传授逻辑知识。第三,教师应该在写作课上适当普及逻辑知识,加强旨在提高逻辑能力的写作练习。第三,教师加强英语语法操练,增强学生的语感,避免语法错误。第四,教师介绍英语与汉语在逻辑上的主要不同点,引导学生提高英语表达能力,避免中式英语。

三、批判性思维训练

批判性思维的定义很多,比较著名的是由迈克·斯克里文和理查德·保罗在1987年的第八届批判性思维与教育改革国际会议上提出的,即“批判性思维是积极地、巧妙地构想、应用、分析、综合以及/或者评估来自或者产生于观察、经验、反思、推理、或者交流之信息的理智控制过程,这是信念和行动的向导。”②理查德·保罗教授目前是卓越的批判性思维全国委员会的主席。在写作课上,特别是在毕业论文写作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评性思维非常重要。我国高校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最常见的错误是只介绍相关理论和理论家的观点,缺乏对他人观点的评价,更缺少批判性。例如,在“文献综述”部分,仅仅列出已经出现的相关成果,没有进行评价;在论证过程中,只是介绍相关思想家的观点,缺乏批判。归根结底,这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尊敬前辈,敬畏权威,学者不敢提出否定意见,而且中国传统思维模式中缺乏追根溯源的求证精神,所以批判性思维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在西方,批判性思维自古希腊时代开始,具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促使了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论文写作中运用批判性思维实际上是两个过程:先“破”后“立”。首先是对于论文研究对象和前辈学者的结论的怀疑、质疑,也就是对其进行分析、推断、解释、评价,以便发现其错误和有待改进之处。然后,重要的是能够雄辩有力、全面鲜明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提供充分的论据加以推理、证明,以便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不仅对于已经进行的研究进行批判或者借鉴,而且对自己的研究进行评价,提出将来进一步研究的空间所在。

那么,学生对于前人观点的分析、批判能力从何而来呢?从后天教育的角度讲,批判性思维能力主要来自学生接受课堂教育以及在课余时间的知识积累。长期以来,批判性思维薄弱一直是英语专业学生的通病。对此,学界已经有明确的呼声,例如黄源深教授的论文“思辨缺席”③和“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论———‘思辨缺席’”④反映出,从20世纪末至今的十几年中,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薄弱的现象没有得到改进,专业课程设置依然有不甚合理之处。笔者认为,英语专业学生的主要知识盲点是中国和西方的思想文化,特别是哲学思想。虽然英语专业普遍开始英美文化课程,但是,并没有从哲学角度进行讲授,也鲜有涉及思维方式。

所以,高校应该打破人文学科在不同专业之间的森严壁垒,扭转外国语言文学专业与其他文史哲学科之间互不联系的局面,多开设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哲学、西方哲学这样的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深度,特别注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目前,有少数外语院校已经意识到英语专业并不应该仅仅传授外语语言技能,而是应该全面传授前沿性的西方语言文学、西方思想文化知识,提高思维方式培养。例如,目前北京外国语大学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西方思想方面的课程;天津外国语大学为英语专业研究生讲授西方思想文化课程,着重于传授西方思想和思维方式。为了增强英语专业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论文写作水平,教师应该在写作课教学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多角度分析问题等理性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提出某一个论题,先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在小组内采取交际法,让每个小组就此论题展开讨论之后提出尽可能多的不同见解。然后,采取师生互动的方式。每组组长代表小组发言,教师进行质疑,其他同学也可以回应,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批判思维。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科研工作,启发学生进行科研,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科研兴趣,从而提出创新性的观点。

四、创造性思维训练

创造性思维往往是神秘莫测,引人遐想。对于什么是创造性,也是众说纷纭。中世纪的德意志神学家马丁·路德认为“创造就是总做新事情”,强调创造是一种行为。现今,约翰·阿代尔认为“创造性是心灵和精神的能力,使我们表面上从无创造出一些有用的、有序的、美丽的或者重要的东西。”⑤P8这里的“创造”主要指心灵所具有的分析、综合和评价的能力。创造性思维与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的关系比较复杂,不能一概而论。有的创造性思维基于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即在批判性思维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创新而独特的观点。批判和创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没有批判就没有创造,而没有创造的批判也是无益的。戴维斯-西弗(Davis-Seaver)就认为“它(批判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过程的一部分,创造性思维分析并评估创造过程产生的结果的适当性和逻辑性。”⑥P9-10创造性思维在生活和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都非常重要,其价值不一而足,在论文写作中也是如此。创造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既有相同之处,也有重大区别。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英语论文写作过程中,应该注意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创造与批判的相同之处在于,都追求真理,实事求是,采取科学的方法论,不畏权威,不拘泥于教条,旨在产生新的观点和思想。而不同之处在于,批判着重于对前人成果的否定和修正,而创新虽然也研究前辈的成果,但着重于创造新事物。因此,在写作中,批判精神体现于注重对前辈成果的分析、评价、修改和补充。而创新性思维体现于大胆地列出自己新颖的研究方法、设想、过程和结果,采取开放的思想,以广纳百川的胸襟进行科学研究。另外,有很多类型的创造性属于非逻辑思维,类似于钱学森提出的形象(直感)思维、灵感(顿悟)思维(另一思维形式是逻辑思维)。⑦P16-17这些非逻辑思维,例如意象、想象、直觉等在论文写作的构思中也起到很大的作用。例如,人们熟知意象在诗歌创作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在论文写作中,意象是比喻、拟人、举隅法等多种修辞方法的来源。想象力是人的心灵将观念进行排列、组合甚至从无中进行创造的重要能力。直觉思维可以是理性的,也可以是感性的,其来源不为人的理性所知,却是创造性的重要源泉。为了培养学生在论文写作中的创造性,首先,高校应该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四十条规定,“尊重学术自由,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⑧这是高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权利,也是义务。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只有尊重学术自由,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也就是德国哲学家康德所说的作为目的的人,而不是作为手段的人。只有尊重学术自由,才能使教师和学生追求真理,各抒己见,激发创造性思维,保证写作中的创新性。只有尊重学术自由,才能使师生踊跃地发表创新性成果,形成良性互动和竞争的氛围,从而促进学术进步和社会繁荣。

激发学生在论文写作中的创造性思维有赖于教师采取合理的授课方式和指导。第一,教师应该采取学生讨论、师生互动的授课方式,营造相互尊重、平等交流的教学环境,这有助于学生克服教师权威产生的心理障碍,从而发挥创造潜能。第二,教师在授课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的知识是创造性的源泉。第三,教师在课堂鼓励学生进行开放式的、发散的、多元的思考方式,打破僵化的思维模式,正如瓦基勒(Vakil)指出,寻求“刻板规则和固定解释”⑨的思维模式有时并不恰当。第四,教师在写作课中应该强调论文中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尤其是借助对比、对照、引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方法,使论文富有感染力,色彩斑斓。即使是论文中的论证,也可以适当地使用富于感情的形象化的语言,简练却又有力地阐明自己的观点。论文应该长短相宜,避免冗长,正如[庄子]所言:“凫胫虽短,续之则悲;鹤胫虽长,断之则哀。”深入浅出,切忌矫揉造作,佶屈聱牙。第五,鼓励学生接触大自然,从生活经验中汲取创作的灵感。

五、结语

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根本问题之一在于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合理。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思维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促进高校英语专业的发展。加强思维训练任重而道远,需要各级教育管理部门、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以期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篇2

毕业论文一直被认为是检验和展示毕业生专业学习成果的手段之一。高职学生的毕业论文是体现高职高专特色的、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针对高职院校应用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撰写,国内学者做了一定的研究。吴思锋[1]分析了高职商务类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现状,对毕业项目设计的主要内容、实施要求、考核办法等进行了论述,并对其在高职商务类专业中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探讨。杨志康[2]提出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对学生所学专业综合知识进行全面考核,改革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刘敏[3]指出对毕业设计选题、模式、评价等方面的创新研究进行了阐述,提出毕业设计的撰写应该综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陈蓓[4]分析了高职应用英语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现状、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洪琳[5]认为必须建立多方位立体化的监控体系,才能促进毕业综合设计质量的提高。冯秀红[6]认为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论文)创新模式。张红、肖文萍[7]认为高职毕业考核应由学术性转变为应用性。

2.高职应用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现状

吴思锋[1]对商务英语毕业生的论文选题做过调查:在360个选题中,但与商务英语有关的只有230题,占63.89%,与商务英语专业能力培养相关的不到10题,占2.78%;几乎所有的选题都是理论性,且缺乏新意。应用英语专业的专业设置一般是英语专业与某一具体职业相结合。学生在大学的基础阶段以英语的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的训练为主。经过基础阶段的学习之后,学生逐渐接触到某一职业领域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以国际商务贸易为职业方向的英语专业教学重点主要放在帮助学生掌握国贸实务、外贸单证、报关、报检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以酒店商务为方向的英语专业则放在培养学生前厅、餐厅、客房等部门的酒店业务操作技能方面。虽然学生在毕业论文撰写之前已经学习了[商务英语]或[酒店英语]等以职业为背景的英语课程,但是在撰写毕业设计的时候,学生往往避开职业话题。尽管现在国家加大了应用性英语研究生的培养力度,但是目前相当一部分高职英语教师在本科或研究生阶段所学的专业为英语语言文学,研究的方向一般理论性较强,因此,有些教师喜欢指导中西方文化比较、跨文化交际研究、文学研究、语言研究、语言教学研究等毕业设计。

3.高职应用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创新思路

3.1论文选题依据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职业教育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高职应用英语专业学生毕业前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论文选题应该与学生所学的专业及将来从事的职业密切相关。

3.1.1就业岗位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往往对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素质要求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一般来说,一门专业的设置并非随心所欲,而是建立在对市场、行业,以及相关高校等多方面进行缜密调研的基础之上的。在确定了某一专业针对的行业之后,必须对相关的岗位群进行分析。通过认真分析具体岗位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技能要求后确定某一专业毕业生的培养规格与目标。一个专业每门课程的设置都以培养学生具体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目标。毕业论文属于一门课程,具有一定的学分,必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必须与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就业岗位和毕业生职业素质与技能要求是关键的内容。下面我将分别以应用英语专业(国际商务贸易方向)及应用英语专业(酒店商务方向)为例进行说明。

我曾经对常州市及周边城市从事外贸业务的140家企业进行过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共100家企业需要外贸业务员,占62.12%;其次是商务行政助理,共25家企业对此类岗位有需求,占15.52%;需求商务贸易口译/笔译类人才的企业最少,共14家,占8.69%;其他类岗位占13.67%。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商务行政助理、商务贸易口译/笔译、外贸业务员为应用英语专业(国际商务贸易)专业的主要三大岗位,占毕业生从事岗位的86.33%。我曾经对常州及周边21家酒店进行了调研。调查发现,在应用英语专业(酒店商务方向)学生目前从事的岗位中,酒店管理人员(前厅、客房、餐饮)所占比例最高,为26.56%,其次为服务员(前厅、客房、餐厅、康乐),占25%,再次为酒店行政业务人员,占23.44%。由此可见,酒店前厅、客房、餐饮三个部门的岗位应该为该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

3.1.2毕业生素质、技能要求

应用英语专业(国际商务贸易方向)的毕业生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良好的社会交际能力和商务沟通能力、较强的团队意识与创新意识。能懂得贸易流程与实务操作、营销知识与策略、消费心理学、互联网知识、行业知识。能进行单证制作、报关报检实务操作,了解贸易活动中的国际经济政策、法规等。应用英语专业(酒店商务方向)的毕业生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良好的社会交际能力和商务沟通能力、较强的团队意识与创新意识。具有良好的语音语调,流利运用酒店服务用语。能够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会操作办公自动化设备,具有较强的英语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酒店商务运作能力。

3.2选题举例

为了通过毕业论文的撰写提高应用英语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可以跟学生一起确定实践性较强、范围较小的题目,学生只有通过实际调查或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撰写论文的第一手资料。如国际商务贸易向可以写“常州大学城商务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现状分析及建议”、“?摇?摇?摇?摇?摇(江苏省某一城市)地板行业的外贸出口现状及措施(问卷调查+分析)”、“?摇?摇?摇?摇?摇(江苏省某一城市)机械制造业出口现状及对策(问卷调查+分析)”、“常州恐龙园的运作现状与策略”、“?摇?摇?摇?摇?摇(江苏省某一城市)大型超市的促销策略”等。酒店商务方向的学生可以写“常州市酒店业员工流动率过高现象研究——以**酒店为例”、“嬉戏谷开元度假村SWOT分析”等。

3.3指导方式

为了写出理论联系实际的毕业论文,最好将毕业论文的撰写安排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进行。学生通过实践,对自己从事的职业岗位有了亲身体验,写出的论文能够避免纸上谈兵。高职教育的关键和重中之重是校企合作。在论文撰写期间,可以采取校内专业教师与企业工作人员对学生共同执导。企业工作人员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校内专业教师具有丰富的论文和写作指导经验,以及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这两类教师的共同指导能够提高论文撰写的质量及学生的职业技能。

3.4质量监控

3.4.1杜绝抄袭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学生由于所学课程与自身水平的限制,为了顺利毕业,只好抄袭他人学术论文,造成毕业论文(设计)水平低下[8]。为了杜绝学生抄袭论文的不良风气,指导教师特别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布置论文撰写任务之前,通过学术界的一些事例说明抄袭论文的危害。第二,把好选题关。对于学生报上来的题目,指导教师要严格把关,对于那些经常的题目要毫不留情地让学生更换,建议学生写一些范围较小的题目。题目范围缩小,网络上类似或完全一样的文章几率相对会减少。

3.4.2撰写进度

毕业论文任务下达之初明确地向学生说明选题、开题报告、提纲、初稿、二稿的具体时间。由于毕业论文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进行,论文的指导方式与一般课程大不相同。一些学生往往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认为论文只是形式,只要其他课程通过就行了。由于学生已在顶岗实习,从某一种意义上讲,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因此没有以前那样宽裕的学习时间。学生因一时疏忽耽误了论文的撰写或敷衍了事不顾质量,导致不能正常毕业,这种情况时有发生。指导教师应该加大对学生论文撰写进度实施的跟踪,对于不太自觉的学生,不可完全听之任之,要多做思想工作,毕竟学生刚刚走出校门,社会经验不足,需要老师在思想上开导。

3.4.3语言质量

应用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通常用英语撰写。由于英汉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学生在撰写论文时往往会犯很多的语言错误,尤其是语法和词语搭配上的错误。在指导论文的过程中,教师要严格把关,一方面通过不断地修改,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会得到不断提高,另一方面,能够确保论文的语言质量。

4.结语

毕业论文撰写是高职应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只有结合毕业生今后从事的就业岗位及需要掌握的职业技能,才能确定切实可行的论文题目。通过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从业人员的共同指导,创新立体的毕业论文指导方式。为了确保论文的进度与质量,指导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过程性考核,在思想上和专业上对学生耐心指导。

参考文献:

[1]吴思锋.高职商务类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新模式研究——以应用英语专业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0,(10):27-29.

[2]杨志康.对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与形式多元化的探索[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2):50-51.

[3]刘敏.高职应用英语专业毕业设计的创新探讨[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105-107.

[4]陈蓓.高职应用英语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分析及创新探索——以南通职业大学应用英语专业为例[J].高职教育,2011,(5):178-179.

[5]洪琳.高职院校应用英语毕业设计监控体系研究[J].华章,2012,(28):272-273.

[6]冯秀红.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毕业论文改革探讨——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76-78.

[7]张红、肖文萍.浅议高职院校英语类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改革[J].科技与企业,2011,(8):208-211.

[8]王占九.以培养实践能力为特色的高职毕业论文(设计)范式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9,(3):178-179.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篇3

关键词: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错误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3-007-01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是对英语专业学生大学四年来专业知识的掌握、科学研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一项综合检测。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对毕业论文提出的要求,毕业论文应用英文撰写,长度为3000至5000个单词,文字通顺,思路清晰,内容充实,强调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表达独立见解。由此可见,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对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科学研究方式以及治学态度都有较高的要求。但是,部分学生由于英语语言知识有限,或者缺乏严谨的治学态度,导致不能按要求完成论文,且论文写作水平不高。本文试图从论文内容、语言表达以及格式规范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和防止上述错误出现,并给论文指导老师一些提示,在指导论文过程中关注学生论文中的常见错误,进一步指导学生思考和改进错误。

一、论文内容方面的问题

1、选题过大、过泛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主体主要有文学、语言学、教育学以及翻译四个方向。由于学生在本科阶段主要接触到的是相关领域的基础课程,并没有进一步的深入学习和研究,因此在选择论文题目时会出现选题过大、过泛或者过于陈旧的问题。例如“黑人英语的特点”,这是一个过于宽泛的选题,文章应该缩小范围,有所侧重。因此学生在选题前要充分准备,使论题既要有理论意义,又要有现实意义,同时还具有创新性以及独创性。这就要求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和参考文献资料,了解相关领域的知识,并于指导老师交换意见,最终确定题目。

2、摘要没有起到概括全文的作用

摘要的目的是为文献内容提供梗概,通过简明、确切地记熟文章的重要内容为科研检索带来便利的短文。因此,论文摘要的内容应该包括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结果这三个要素。但是有的同学的摘要内容过于简单没有完整地概括整篇论文,或者对于背景知识进行过多地介绍,对论文要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研究的结论以及意义都没有准确地概括。

3、论述不够充分、全面

由于本科阶段的学术写作训练较少,很多学生在论文论述过程中会出现诸多问题。例如,在一篇讨论黑人英语特点的论文中,学生列出相关例子之后,只是简短地概括了例句的语言特点,并未进一步深究形成这些语言特点的原因。这是因为在选题时力求做大、做全。但是写作前没有周详计划,写作时没有充分收集数据资料,导致写作时虎头蛇尾,论述不够充分和全面,使论文重点无法突出。

二、语言表达方面的问题

1、细节问题不够重视

英语专业四年级学生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已经打下了坚实的语言基础。然而,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却常常忽视一些细小的问题。(1)冠词“the,a/an”的混用。学生常常混用二者或者在不需要冠词的时候使用冠词。(2)“which/that”的使用。比如,先行词指代不明而引起歧义。(3)“such as”和“etc”的使用。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这两个词非常熟悉,然而却常常误用。“such as”的意思为“例如”,代表下面举例说明,而且例子并未完全列出。“etc”是指“等等”有省略后面项的功能。学生常出现将两者一起使用的现象。

诸如此类的问题在论文中还有很多,本文就不一一赘述了。究其原因,并不是学生未能掌握这些知识,而是写作过程中不够严谨常常忽视这些细节问题而造成的。

2、句子不够简洁

论文写作与平时学生接受的写作训练不同,需要用语言组织信息来表达复杂的学术思想。因此,学术写作中常会出现长句,复合句,复杂句以及符合居于复合句相结合的句型。由于学生有时无法理清逻辑关系,分清主从,导致句子出现多余的名词和动词,多余的修饰语,同义堆叠,重复指称等现象,使文章给读者理解论文意图带来困难。

3、句子缺乏统一性、连贯性

学术论文写作强调句子内部及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与逻辑关系。如果将两个完全不同的思想置于同一个句子中,以并列关系和从属关系表示,则破坏了句子的统一性和连贯性。又如作者毫无目的地从一个观点转向另一个观点,也会破坏句子的统一和连贯。因此在写作时应该仔细推敲,分清句子的主从关系,通过修改或添加句子成分,理顺句子中的各种关系,同时善于使用逻辑关系词,使论文观点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三、格式规范方面的问题

英文写作与中文写作在格式规范方面有诸多不同,且符号系统也不尽相同。例如逗号的使用,学生常混淆逗号的用法,将若干个独立的句子用逗号连接起来。参考文献标注的使用则是另一个学生常出错的地方。常用的参考文献标注体系有MLA(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和APP(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两种。若没有特别要求采用哪一种,都应保证注释前后一致,这既是学术写作专业性的体现又是严谨治学态度的体现。

本文通过分析英语专业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阶段出现的诸多问题,目的是让学生提高这方面的认识并发现自己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在写作过程中重视并加以改正,在完成毕业论文的同时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学术水平。对于指导老师来说,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反思在指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疏忽,针对学生的典型问题展开指导工作,帮助学生充实专业知识,提升研究能力。

参考文献:

[1] 丁往道.英语写作手册[M].外语教学与教育出版社,2012.

[2]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M]. 北京:外语教学与教育出版社,2000.

[3] Pinkham.J.The Teacher’s Guide to Chinglish[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7

版权声明:本文为一世相伴论文网(www.14380.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