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评审意见范文(精选3篇)

一世相伴论文网 2023-08-12 05:18

论文评审意见篇1

作者简介:顾越桦(1976-),女,浙江理工大学研究生部研究生培养管理科科长,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研究生教育管理研究,(E-mail)。

摘要:探索了包括有针对性地确定参加“双盲”评审的学位论文,实行追加评审和复审制度,采取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评审要求等一系列措施,以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工作。同时,在推行有关措施的实践基础上,对将来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工作的完善作了进一步思考。

关键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管理;盲审不变

中图分类号:G64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2)01-0033-04

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双盲”评审(以下简称“盲审”)是指将隐去研究生及其导师姓名和相关信息的学位论文送往其他高校的同行专家进行评阅,学位论文评阅意见返回时不公开评审专家的姓名,在学位论文评阅中做到研究生及其导师和评审专家双方互不知晓。当前研究生培养单位为有效保障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在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普遍推行研究生学位论文盲审制度,以尽可能客观地评审学位论文,以期帮助和提高研究生及其导师的学位论文质量意识。为做好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管理工作,浙江理工大学研究生部已连续多年对全校所有研究生学位论文在申请答辩前实行“双盲”评审,在取得良好成效的同时,也发现了现行“双盲”评审措施的不足之处,就此对“双盲”评审工作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思考,研究并完善有关措施。

一、现行“双盲”评审措施的积极性和不利性

(一)有关积极性的分析

1.促使研究生和导师进一步注重学位论文质量的提高

实行全部学位论文“双盲”评审,有利于提高评阅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能较为有效地排除评审中非学术因素的干扰,督促研究生和导师在学位论文撰写过程中提高重视程度,认真做好学位论文。近年来,学校学位论文质量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在省教育厅每年组织的全省各高校学位论文抽检中,均名列前茅。

2.促进学术交流和学术水平的提高

在没有非学术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大多数评审专家会对送审论文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提出看法和建议。同时,评审专家通常对该学科专业和研究领域有深入研究,他们的评阅意见和结果往往可信度较高,有利于学位论文的后续修改和完善,对研究生和导师来说是一种有益的学术交流和学习方式。

3.为有关培养管理工作提供参照依据

研究生管理部门通过对历年评审结果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中的普遍问题和不同学科专业中存在的不同问题,从而在培养管理过程中有针对性地研究落实有关管理措施,提高培养管理工作的成效。

(二)有关不利性的分析

1.工作量和经济成本大幅增加

随着研究生培养规模的扩大,每年授予学位人数在不断增加,同时“双盲”评审是学位论文答辩前一个重要的质量保障环节,因此,相应地研究生管理部门每年邮寄送审论文的工作量和开展评审工作的经济成本随之大幅增加。

2.部分评审结果不尽合理

由于受评审专家学术观点认识、评审时间和工作量、评审态度,以及管理部门选择评审专家的科学性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评审会出现少部分不合情理的现象。比如:有的学位论文不同专家评审意见差别较大,有的评审结论的好差与实际不符,影响了“双盲”评审工作的成效。

从研究生学位论文“双盲”评审措施的积极意义看,实行“双盲”评审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强化学术意识、规范学术道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双盲”评审实践中反映出的一些不足之处,说明有必要研究完善现行“双盲”评审工作,做到在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既能提高“双盲”评审工作效率,又能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从而有效保障学位论文质量。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在多方调研的基础上,从2009年下学期开始改革了原来推行的全部研究生学位论文实行“双盲”评审的制度,在考虑既保证学位论文质量,减少繁杂工作量的基础上,作了完善研究生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工作的实践

探索。

二、完善研究生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工作实践的有关内容

(一)有针对性地确定参加“双盲”评审的学位论文

近年来,研究生教育规模快速发展,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开展全面“双盲”评审的工作量和经济成本的压力也不断增加。同时,通过对多年开展全面“双盲”评审工作实践的总结分析,研究生管理部门对全校各学科专业的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状况已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基于对上述两种情况的分析,改革了全面“双盲”评审制度,除所有博士学位论文必须参加“双盲”评审外,研究生管理部门根据各学科专业的研究生培养情况和历年“双盲”评审成绩记录,把应届毕业研究生学位论文分为必须参加盲审、重点抽检和随机抽检三类,重点抽检比率一般要高于随机抽检比率,具体比率在每年的盲审实施方案中进行确定。划分三类参审方式的主要依据为:(1)学科专业历年研究生学位论文“双盲”评审成绩。例如,某一学科专业前一届研究生学位论文“双盲”评审一次通过率在学校排名偏后的本次所有毕业生的学位论文属于必须参加盲审,前一届研究生学位论文盲审一次通过率在学校排名居中的本次毕业研究生学位论文属于重点抽检。(2)学科专业的培养水平。例如,新增列学位点的第一届毕业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必须参加盲审,新增学位点的第二届毕业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属于重点抽检。(3)导师指导学位论文的水平。例如,连续两届研究生学位论文均出现一次盲审没有通过的情况,其导师所指导的所有毕业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必须参加盲审,在前一届研究生学位论文出现一次盲审没有通过的情况,其导师所指导的学位论文属于重点抽检。(4)学位论文的撰写时间。例如,申请提前或延期毕业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必须参加盲审。(5)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的学习表现。例如,在学术活动、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和预答辩等培养环节中不能顺利通过的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必须参加盲审。(6)抽检概率。凡连续两年没有抽检到学位论文盲审的导师所指导的毕业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至少有一篇要参加盲审。

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在制定了划分参审方式依据后,把不属于必须参加盲审和重点抽检范围的研究生学位论文列为随机抽检名单,在送“双盲”评审当天同时公布随机抽检和重点抽检名单中被抽取的研究生姓名,从而有效地避免过早公布抽中研究生姓名而使有些未抽中盲审的研究生产生不再认真撰写学位论文的意识。这种有针对性地确定参加“双盲”评审学位论文的改革措施试行后,全校师生普遍认为虽然减少了送审论文的总数,但是并没有放松对学位论文撰写工作的管理。“双盲”评审对学位论文质量继续发挥着重要的监督和保障作用。

(二)实行追加评审和复审制度

在学位论文“双盲”评审的具体实践中,常会出现两种较普遍的有异议的情况。一种是不同专家对同一份学位论文评分差距悬殊现象,另一种是研究生及其导师不认同“双盲”评审结果,认为专家评阅存在偏差。出现这两种情况有多种原因,如不同评审专家有时主观评审标准不一致,各评审专家对论文内容的熟悉程度有差异,评审专家有时因评审工作量较大而力不从心等,这些因素均会直接影响到论文评审的科学性。

针对学位论文“双盲”评审中出现的有异议情况,采取了追加评审和复审的制度。(1)追加评审制度。对于同一份学位论文出现不同评审专家评分存在显著差距的情况,研究生管理部门对该学位论文进行追加评审。实行追加评审可以对一定范围内存在显著差距的评分进行较为理性的判断,获得较为合理的评审意见。(2)复审制度。对于研究生及其导师不认同“双盲”评审结果的情况,研究生管理部门允许研究生按规定程序提出复审。首先由研究生向学院学位分委员会申请复审,学院学位分委员会再组织有关专家对该学位论文及其盲审意见进行评议,如果不认同其盲审结果,则同意该研究生向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提出复审。同时,研究生管理部门要求向学校提出复审的时间期限为研究生收到盲审结果后的一周之内,这样尽可能避免研究生有宽松的时间来修改学位论文,以保证复审的科学性。建立复审机制有利于保证“双盲”评审工作的公正性和规范性,保证学位论文质量。

(三)采取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评审要求

为保证学位论文“双盲”评审意见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根据多年开展“双盲”评审的工作经验总结,对评审意见的表述采取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要求评审专家给出的评阅意见包括文字评价和指标评分。文字评价有利于评审专家全面评价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指出学位论文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从而使学位论文作者对自己的学位论文有具体认识和改进方向。指标评价可促使评审专家细致评定学位论文的各主要方面,有利于送审单位和学位论文作者对学位论文进行横向比较和分析研究。

为进一步保证评审意见的客观公正性,对评阅意见书中文字评价和指标评分都分别进行了规范和细化。在文字评价部分,要求评审专家对学位论文的学术评语包括选题意义、文献资料的掌握、研究方法的使用、论文创新成果内容、写作规范化和逻辑性等要点作评价,尽可能地避免出现文字评价过于笼统和模糊的情况。在指标评分部分,从选题与综述、研究方法、写作水平、成果创新性等方面设计一级指标,并根据不同一级指标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地位,分别加上不同的权重系数,再在各一级指标下设计二级指标。这种细化的评价指标有利于专家在评审时有据可依,作出细致、合理的评定,从而对学位论文作者撰写和修改论文进行方向性指导。有规范地开展定性和定量评价评审相结合的实践表明,该举措不仅可以引导评审专家书写评审意见,而且有利于学位论文作者做好论文的后续修改工作。

在完善研究生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工作的有关措施后,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减轻了繁杂的送审工作量,另一方面努力做到保证“双盲”评审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得到了研究生和导师的普遍认可。

三、完善研究生“双盲”评审工作的思考

(一)探索学位论文的网上评阅

当前,多数研究生培养单位采用邮寄学位论文的方式开展送审工作,这样无论是全体学位论文参加盲审,还是有重点地抽取学位论文进行送审,都不可避免一定量的人力、物力和评审周期。基于这种现状,目前已有高校开始借助计算机和网络的技术支持,开始研究并试行学位论文的网上评阅。学位论文网上评阅研究的操作思路是送审单位将学位论文电子文档通过网络方式传递给评阅专家,评阅专家在规定时间内直接将评审结果通过网络提交给送审单位,或者送审单位将学位论文电子文档通过网络方式上传给评阅专家所在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再由对方研究生管理部门将学位论文下传给有关评阅专家,评阅专家评审完后将评阅结果提交给所在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然后评阅专家所在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统一向送审单位上传评阅结果。在网上评阅系统开发完善后,通过网络传递方式开展学位论文的“双盲”评审工作,必然有利于节省大量的繁杂的事务工作,减少经济成本的支出,并且可以及时采集有关评审数据,对评审数据进行系统分析,进一步做好学位论文的质量管理工作。

(二)健全对评审专家的选聘工作

目前,学位论文送审到评审单位后,通常由该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根据论文研究方向选聘有关评审专家进行评审,不少送审单位一般不直接参与评审专家的选择。其实评审专家作为评阅的主体,选聘合适的评审专家更有利于获取更为客观和准确的评审意见。随着“双盲”评审工作的深入开展,一些研究生培养单位已开始探索建立评审专家库,委托有关单位根据学科专业或研究方向聘请相关专家进入本单位评审专家库,编制送审专家库的自动选择系统,在此基础上结合计算机应用技术对评审专家的多次评阅意见进行连续分析,做到了解各位专家评审结果的合理性,建立相应的监督检查机制,从而有利于学位论文送审专家的不断优化选择,进一步完善专家库,提高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工作的成效。

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工作是一项需要多角度持续研究完善的工作,通过认真研究和开展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工作,加强学位论文的质量管理,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学术水平,以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苏日娜.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匿名评审制度的实践与反思——以TJ大学为例[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5-27,37.

[2]陈建俞,唐国瑶.我院博士学位论文双盲评审现状与对策[J].医学教育探索,2006(8):692-694.

[3]张德勤,龚道华,杨勇.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实行网上评阅的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3):34-37.

Perfecting double blind assessment of postgraduates’ dissertation

GU Yue-huaa, LU Ai-huab,c

(a. Division of Graduate Students; b. Office of Party Committee; c. President Office, Zhe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P. R. China)

Abstract: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s’ dissertation, postgraduate training units universally implemented double blind evaluation system. Implement measures included how to determine dissertations to be double blind assessed, adopting additional evaluation and review system, and us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At the same time, how to perfect double blind assessment of postgraduates’ dissertation was researched based on the practice.

论文评审意见篇2

关键词 编辑责任 同行评审 审稿人制度

钟雨倩,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山地科学学报(英文)编辑部。

一、同行评审

学术期刊的同行评审是保持期刊学术水平的举措之一。期刊的声誉、影响因子和同行评审质量是论文作者对期刊最为关注的三个方面。[1]同行评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作者编造实验结果、篡改数据或将他人研究成果据为己有等学术不端行为。[2]它是决定科研成果是否能发表最关键的一环,对的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行评审制度虽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是暴露出不少问题。评审有时会受到评审者主观意志和专家知识水平的局限以及评议过程中偶然因素的影响,容易带有个人主观偏见和片面性。[3-4]

在同行评审中编辑是主体,评审专家只是被动地应邀按照编辑的要求提出作为同行专家对该文的意见, 帮助编辑在专业上更好地理解某篇论文。[5]在整个同行评审过程中,编辑只有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细节,才能使专家充分发挥其专业学识水平,同时尽可能地降低同行评审的缺陷,实现对期刊负责的工作目标。下面从同行评审的整个过程谈谈编辑需要落实到位的责任。

1. 送审前的稿件处理

审稿人的态度可以总结为以下几条:[6](1)如果一篇论文恰好和审稿人的研究兴趣点和经历相关,那么他往往很乐于接受审稿。(2)优秀的稿件选题有趣,有科学价值,能够给审稿人提供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信息,审稿人也乐于接受审稿。(3)质量差的稿件,没有学术交流价值,审这样的稿件等于浪费时间;或某些稿件语言表达有问题(特别是国内作者写作的英文论文),致使审稿人无法完全理解作者的研究意图和结果等等原因,往往直接导致审稿人拒绝接受审稿。

由此可见,送审之前对稿件的处理就非常重要,这直接关系到审稿人接受或者拒绝审稿的态度,而且还关系到期刊给审稿人的整体印象。编辑必须把好初审关,将选题不好、没有科学价值的稿件直接退掉。而对语言表述有问题以及论文格式(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不符合期刊规定的稿件退修。由于国内大多数编辑并不做科研工作,对某些论文的学术价值可能把握不够准确,这时,可以将这些稿件送给编委或者科学编辑初审。

同行评审在多年的实践过程中有一些问题是由于审稿人不公正造成的。例如,审稿人对作者的国籍、母语、所属机构甚至是性别的歧视,[7]或审稿人的倾向性(给有人情关系的作者有利的审稿意见,给有竞争关系的作者不利的审稿意见)问题等等。针对这种情况,很多期刊采用了对作者和审稿人信息互不公开的双盲审形式。如果期刊确定是双盲审的审稿形式,编辑在送同行评审之前还要注意核查稿件中是否已经将作者信息去掉。除了首页作者的内容外,还需要注意文中有无隐藏的签名或者水印,如果有必要的话也可以将容易暴露作者身份的致谢内容从外审稿件中去掉。

2. 审稿人的选择培训和管理

(1)审稿人的选择

第一,筛查作者推荐的审稿人。很多期刊在审稿人信息库储备不足的情况下,会要求作者自己推荐审稿人。作者推荐的审稿人有可能是他在阅读相关参考文献时发现的审稿人,这种审稿人往往具有审核这篇论文并发掘其价值的能力。但有些作者对论文送国外评审或者知名专家评审有所顾虑,[8]仅仅推荐了自己认识的人,或者是自己小范围内的专家。这些被推荐的审稿人有可能没有做过相关研究,或者直接根据人情打分。这种审稿意见一旦被编辑采用,极有可能造成编辑对该论文质量的误判。因此,编辑必须仔细核查作者推荐的审稿人,包括通过网络核查审稿人简历,通过数据库查审稿人发表的论文情况。一旦发现作者推荐的审稿人不合适,编辑要及时和作者沟通,让其重新推荐审稿人,并打消作者顾虑,让作者明白稿件经过国外或其他有一定资历的学者的认真审阅,会对论文有很大的帮助。如果是英文论文,国外审稿人还会指出一些国内审稿人容易忽略的语言问题。

第二,搜索自己需要的审稿人。作者得到多个审稿意见后对论文进行修改,论文质量要明显好于仅有单个审稿意见的情况。[9]一篇论文有越多的审稿人审稿,越有利于编辑公正地评估论文的发表意义。Ware M 指出如果要得到值得信赖的审稿意见,需要每篇论文选择6个审稿人[10]。但是由于国内外的期刊数目庞大,在研究领域内比较活跃的审稿人往往遭到多家期刊的“抢夺”,很多专家同时担任了多家期刊的审稿人或者编委,审稿任务已经超负荷。在这种外环境下,每篇论文6个审稿人这个标准很难达到。比较通用的做法是,每篇论文选择2~3个审稿人。

如果每篇论文的审稿人在数量上不能达到理想值,编辑则要好好把握审稿人的质量,以达到对论文质量负责的目的。如果作者推荐的比较合适的审稿人不止1个,编辑也应该尽量只用1个,多余的可以做审稿人储备,今后再做审稿邀请。另1个审稿人通过自己寻找,以尽量保证评审意见的客观性。对于国内作者写的英文科技论文,可以邀请1个国内专家和1个国外专家作为审稿人。国内审稿人对研究区域往往比较熟悉,而且同领域的专家很有可能在该地做过相关研究,可以更容易地在内容上把关。而国外审稿人可以从国外读者的视角核查该文的学术意义和区域意义,这对于一个国际期刊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国外审稿人往往能提出一些国内专家容易忽视的问题。例如,国内作者受到语言的习惯或口语化的影响,经常写出一些很中国化的语句和用词。这些词句语法结构等都没有错误,国内审稿人往往会忽略,而国外审稿人会很容易发现疑惑的地方,并提出相关的修改建议。

论文评审意见篇3

XX大学学位委员会:

我是法律专业自考生___.我于____年x月取得法律专业自考本科毕业证书。我在本科阶段平均成绩为__分。论文答辩成绩为良,并于____年x月通过天津市学位英语考试,符合南开大学申请学士学位的条件,特向贵校提出学士学位申请。望贵校给予审批。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申请日期:

申请博士学位流程说明

1、预答辩

学位论文初稿完成后,经导师审查同意,学生向所在院系教学秘书申请预答辩权力下放。教学秘书登录研究生办公系统(简称“系统”),为学生下放预答辩权力及学位信息录入权力,学生登录系统逐项录入学位信息,同时还应维护本人的学籍信息,填写并下载[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情况表]。

导师填写对申请预答辩的意见。博士生携带经导师审阅认可的学位论文及原件,请分委会主席签署审查意见并审查确认博士生发表文章情况。分委会审查通过后,博士生可进行预答辩。预答辩程序见[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工作细则]。

预答辩通过后,根据预答辩委员会提出的意见修改论文,修改后的论文经导师确认、分委会审查(包括格式审查)通过后,方可向校学位办提出论文送审申请。

2、论文评审

非涉密博士学位论文送审前须提交学位论文电子版,以便使用“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对论文进行检查。要求为word格式,文件名为“姓名_学号.doc”。提交方式:通过电子邮件发送。

论文送审时需提交以下材料到学位办:

(1)填写完整的“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情况表”1份。

(2)匿名处理的博士学位论文2册。删除学位论文士生姓名和导师姓名及其相关信息;删除论文中致谢和个人简历;对于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隐去所有作者的姓名,标出博士学位申请人在该文中的作者排序。

(3)与博士学位论文工作直接相关的已发表或已正式录用的最具代表性的学术文章1篇(一式两份,匿名处理,双面打印或复印)

(4)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清单,以及原件或论文检索证明(会议论文必须携带检索证明)

(5)匿名评审用“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评审意见”2份,在网上下载、填写并用A4纸正反双面打印。学生需打印“评审意见”封面及内页中的论文题目、研究方向和所属学科,论文编号和送审日期由研究生院负责填写。

(6)持“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审交费单”(网上下载,网址同)到校财务处缴纳匿名评审费980元,收据送交学位办核实。

涉密博士学位论文,需提交保密处出具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位论文定密通知单]及2份[哈尔滨工业大学送审论文保密提醒通知书];同等学力申请博士学位人员需提交两位推荐专家名单。

学位办在每周二、周四受理博士学位论文匿名送审事宜。由于各高校寒暑假起止日期不同,放假前寄出的论文因对方院校无人受理很容易出现差错,故放假前10天不受理匿名送审事宜。为保证校学位会、各分委会的学位审核工作,在每次校学位委员会会议前后各一周内不受理匿名送审事宜(校学位会每年4次,一般为1月、7月第二周周四及4月、10月第四周周四)请在规定时间提交论文及相关材料。

3、申请答辩

博士生到分委员会秘书处领取[博士研究生成绩单]2份(需加盖研究生院培养处公章),匿名评审意见全部收回且评审结果符合答辩要求后,答辩秘书进入研究生系统(博士生录入学位相关信息时一定要录入答辩秘书成员编号,否则秘书无法工作),录入专家评审意见各分项结果、答辩日期,并录入评审意见汇总材料相关信息。导师登录研究生系统,审查学生学位信息,录入对该学生学位论文的评语及推荐意见,并在系统中确认提交。系统中导师审查确认后,学生只能查看无权修信息,故请学生在导师审查前仔细检查,保证其学位信息的准确与完整。博士生从系统中输出答辩系列用表。

为保证各位博士研究生论文答辩的顺利进行,充分发挥答辩委员会的把关作用,请答辩委员会秘书于正式答辩一周之前(特殊情况至少需在正式答辩三天前)到校学位办办理答辩审核手续,并于论文答辩一周之前将学位论文送交至答辩委员会成员。校学位办审核须携带的材料及顺序如下:

(1)有博士生本人签字的答辩申请书(2份);

(2)有教学秘书、院系及研究生院盖章确认的课程成绩单(2份);

(3)有导师、学科负责人、分委会主席签字同意的答辩资格审查表(2份);

(4)有分委会主席签字同意的答辩委员会成员审批表(2份);

(5)有导师、院(系)主管领导签字确认的发表学术论文清单(2份);

(6)有导师、分委会主席签字审核的评审意见汇总材料(1份);

(7)博士学位情况表(1份);

(8)专家匿名评审意见(2份)

(9)博士学位论文(1册)

校学位办审查批准,发给投票,在系统内录入答辩审查情况,

同时在网上公告博士生答辩信息。系统中学位办审查通过后,导师、学生均只能查看无权修改,故请在学位办审查前将学生的学位审查信息填写完整、准确。

4、答辩

答辩程序见[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工作细则]。

5、整理材料

答辩通过后,由答辩委员会秘书整理有关材料,答辩秘书登录研究生系统录入答辩决议和答辩结果,输出答辩情况表,将答辩系列用表装入材料袋,交相关分委员会秘书;博士生按照答辩委员会意见修改、整理论文,按分委员会要求装订若干册交分委员会秘书,待各级学位评定委员会进行审查。

注:为保证校学位会、各分委会的学位审核工作,学位办在每次校学位委员会会议前后各一周内停止办理学位论文答辩审核手续。

版权声明:本文为一世相伴论文网(www.14380.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