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风险管理论文范文篇1
全面风险管理,由于其更加契合商业银行的高风险经营的特点,具有更好的风险管理效果,因此,得以在各种风险管理方法中脱颖而出,成为更为优越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法。
二、我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长期的发展,到目前为止,中国基本建立健全了银行机构体系,银行基本实现了从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型,各主要商业银行也基本实现了股份制改造,大大提高了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效率。尽管如此,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发展快、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和市场环境较差等原因,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还存在许多问题。
1.尚未形成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
风险管理理念决定了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风险管理的行为模式,它渗透到银行业务的各个环节,影响到银行内每个员工的行为,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理念还比较落后“,重业务、轻管理”的情况比较普遍,科学发展模式和全面风险管理理念亟待建立。并且我国商业银行普遍缺乏差别化的管理理念。不同地区、不同业务、不同风险之间是存在差异的,这就要求在实施风险管理的时候需要区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在实际情况中,我国商业银行普遍缺乏这种理念,这不仅不能降低银行的风险,反而容易增加新的风险。此外,我国商业银行没有形成全员风险管理的意识,风险管理意识还没有渗透到全部员工,没有贯穿到业务拓展、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依法、合规经营意识薄弱,大多数员工对风险管理的认识不够充分。
2.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
在我国,绝大部分的商业银行缺乏能够进行独立经营与有效管理各种风险的管理部门和管理体系,风险管理需要的运行机制与组织得不到有效保障。目前,我国风险管理的重点仍然是信用风险领域,而操作风险以及市场风险得不到足够的重视,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不够优化合理。除此之外,我国银行的分支行普遍存在综合风险管理部门缺失的问题,内部的审计职能还有很大的空白需要补充。
3.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技术手段落后
国外商业银行为实现全过程监督和控制风险管理,大量运用金融工程、数理统计模型等先进方法,而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尚处于初级管理阶段,主要依赖专家管理,主要手段是质量控制,以主观经验的定性分析为主,科学的量化分析不足。在风险识别、度量、监测等方面不够精确和科学。在国外广泛使用的一些计量模型,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并没有采用。另外,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工具的开发相对滞后,风险计量技术达不到要求。例如,许多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尚未进行公司、国家、银行、零售贷款、专项贷款、股权投资方面的细分;评级体系仍实行5级甚至4级分类法,与先进银行10级以上分类方法有较大差距。
三、构建我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对策建议
1.制定清晰的风险管理战略
风险管理战略是指从经营管理全局和长期发展的角度,对银行风险倾向和风险防范与化解的总体安排和原则,它是银行具体风险管理政策和操作的基础。风险管理战略的主要步骤包括风险辨识与评估、风险测绘、风险定量、风险机会辨识、风险降低行动方案规划、资本调整决策等。
2.建立运行有效的风险组织结构
好的风险管理结果要靠科学的风险管理流程来实现,科学的风险管理流程要靠严谨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来保障。风险管理流程的设计必须与风险管理组织结构相互呼应,如美国银行的6σ管理方法等。中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流程大多分为风险识别、风险测量、风险监测、风险控制等几个环节,很少将这些流程和组织结构的职责和岗位相关联,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流程和组织之间的支持关系。这就需要中国商业银行业在对风险管理体系进行整体规划的基础上,调整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和部门职责的相互关系,并建立相应的监督和考核机制,务必使流程的每一个环节落实到确定的部门。从组织结构方面来看,风险管理工作必须从上而下推动,有必要设立“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办公室”的组织架构。董事会决定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监督策略,并对银行所承担的风险富有完全的责任。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董事会制定的风险管理战略和决策、拟定银行年度风险限额、从风险管理角度审批银行重大经营活动等重大风险管理事宜。风险管理办公室则作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委员会的常设机构,主要承担银行的日常风险管理工作,对银行的各类风险进行监测和评估,并形成风险报告。
3.构建审慎的风险管理文化
商业银行管理层需要在全体员工、全体部门和全部业务流程中建立风险成本的概念,风险管理的过程应该让每个员工都参与,从上到下各个阶层的人员都要有风险意识,将风险管理文化发展成为商业银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还应该将风险管理融入到商业银行日常的业务活动和经营管理之中,在日常的工作中创造风险文化与合规文化。
4.加大商业银行IT系统的投入,提高风险计量水平
信息系统可以为量化风险提供有力支持,而量化风险是商业银行落实全面风险管理的必然要求。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许多学者提出了多种测量风险的模型,如摩根的VaR模型,目前,受到金融界的广泛认可,是应用最多的风险管理模型。此外,还有KMV模型和RAROC模型等。这些模型的应用,对于风险计量水平的要求很高,需要我国商业银行加大对IT系统的投入,同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提高对风险的前瞻性预测的准确程度。
5.加强风险管理专业的人才队伍建设
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能力的高低最终体现为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全面风险管理对员工的素质要求很高,不仅是在量化风险的方面,还有对宏观经济走向的预测,对经济周期和经济政策的分析等方面,都要求风险管理人员具备很高的理论素养和综合素质。因此,风险管理对员工的理论知识和计量技术的要求都很高,这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不仅要招聘到这样的人才,还需要在银行内部建立科学完善的培训体系,加快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队伍建设。
四、结语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在全面风险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我国在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方面还存在着诸多挑战。为了弥补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方面的不足,我国银行业应该努力在风险管理战略、风险组织结构、风险管理文化、风险管理人才建设等方面进行优化,改正风险管理方面的不足之处,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
全面风险管理论文范文篇2
全面风险管理方法是风险管理流程实施的具体手段,建立风险管理方法体系有助于各个流程的具体执行。经过多年的发展,项目风险管理的方法更加成熟和多样化,为房地产开发项目全部风险的全面分析提供了可能。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管理方法体系犹如一个方法库,将各个流程的风险管理方法汇总起来,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找出其在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管理中的适用范围,在进行项目风险管理时,可以针对各个阶段的特点快速选择有效的方法进行风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在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中目标体系是核心,所有的人员、流程和方法必须围绕风险管理的目标制定和执行;组织体系是基础,从组织制度上保证风险管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培养全员风险管理的氛围;流程体系是关键,房地产开发项目全过程的风险都要按照风险管理流程进行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处理和风险监控;方法体系是手段,促进全部风险的管理。四大体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房地产项目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各个体系的具体关系(如图1)。
2房地产开发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的流程
2.1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识别
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主要用来确定风险来源和进行风险分类的过程。风险识别是在房地产开发项目工作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即针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不同阶段,进行风险识别。不同阶段的风险因素不同,风险分类和分组的依据也不同。
2.2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评估
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评估是通过对风险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估计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可能产生的后果,在此基础上将风险按照高、中、低风险对风险进行排序,编制风险列表,最后根据风险的程度进行专题风险研究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进度、成本、质量风险分析的范围比建筑工程项目的进度、成本和质量的范围要宽,应该从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规划设计、建设和经营各个阶段的工作特点来对其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
2.3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监控
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监控是对风险应对计划执行情况的修正和提高的过程,也是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管理有效实施的保障。风险监控不仅仅依据风险应对计划采取风险应对措施,还应该随着项目的深入,对风险识别、评估的结果进行修正,对风险应对计划进行修改,即风险识别、评估、应对、监控和再识别的循环过程。
3房地产开发项目全面风险的应对策略
3.1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是根据风险预测评价,经过权衡利弊得失,采取放弃、中止开发项目,或改变开发项目条件,以避开风险源地,从根本上消除风险隐患的措施。通常潜在威胁发生可能性太大,或可能损失后果太严重,又无其他风险管理措施可用时,常采用风险回避。风险回避的做法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放弃或终止某项可能引起风险损失的活动;另一种是改变活动方案,或改变工作方法。可以看出,风险回避是一种消极的防范手段,有些迫不得己的意味。因为回避风险虽然能避免损失,但同时也失去了获利的机会。所以,在选取风险应对措施时最好慎用风险回避这种防范手段。
3.2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前、发生时及发生后,采取的降低风险损失发生概率,缩小风险损失程度的措施。根据风险控制目的,风险控制可以分为风险预防和风险抑制。前者以降低风险损失发生概率为目的;后者以缩小风险的损失程度为目的。风险控制从主动采取预防措施入手,消除和减少风险隐患,降低损失发生频率和损失程度。因而,它是一种积极的风险管理措施。由于风险控制措施成本低、效益好,不会产生不良后遗症。因此对于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种种风险,应优先采用风险控制措施。
3.3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指开发商在开发过程中,有意识地将自己不能承担或不愿承担的风险转嫁给其他经济单位承担所采取的措施。风险转移与风险回避不同,它不是放弃或中止项目开发,而是将开发活动中风险可能所致损失的法律责任转嫁给他人承担。风险转移也不同于风险控制,它不像风险控制那样是直接调节风险因素达到降低风险损失概率和程度,而是将风脸转移出去而间接达到降低自身的损失程度。
风险转移的主要途径有合同、保证、期货和保险。合同形式有固定总价合同、成本报酬合同、单价合同等;保险有财产保险、责任保险和人身险。各种合同的对开发商和承包商的风险影响程度不同,开发商可以根据项目的情况,采取适当的合同形式,合理转移风险,参见表1。
风险转移一般在以下情况下采用:(1)风险的转移方和被转移方(风险接受方)之间的损失可以清楚地计算和划分,否则双方之间无法进行风险转移;(2)被转移人能够且愿意承担适当的风险;(3)风险转移的成本低于其他风险管理措施。
3.险自留
风险自留是房地产开发者自己承担风险事件所致损失。在房地产开发中,对一些无法回避,难以控制和转移的风险,或因冒该风险可能获得较大利益时,在不影响开发者根本利益、大局利益的前提下,常采取风险自留措施。风险自留可分成两大类:计划性风险自留和非计划性风险自留。计划性风险自留是主动风险自留,其具体措施有:(l)自己保险;(2)专属保险;(3)损失摊销;(4)借款补偿;(5)自负额保险。非计划自留是被动自留,通过风险应急准备金来应对。风险自留对策应与风险控制对策结合使用,实行风险自留对策时,应尽可能地保证重大项目风险己经保险或实施了风险控制计划。风险自留对策也应与保险对策相比较,以便做出更利于节约风险管理成本的决定。
3.5风险利用
风险利用是指开发商利用人们惧怕风险、追求安全的心理,通过参与确实存在风险的开发活动,依靠自身扎实的风险管理工作,兴利抑弊,谋求自身最大收益的行为。风险利用是风险管理的较高层次,对风险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要求较高,必须具有丰富的项目经验,娴熟的技巧和高度的应变能力,才能对风险的可利用性和可利用价值进行分析,有效利用。例如在当前的土地市场化的条件下,经营性土地必须通过招拍挂的方式取得。但是有些精明的房地产开发商却另辟蹊径,从土地一级开发入手,通过争取某地块土地一级开发的开发权,为获得二级开发权打基础。因为如果进行了土地一级开发,就从某种程度上提前对土地的相关信息进行了了解。在进行土地进入二级市场上市交易时具有先天的优势,获取二级开发权的几率就更大。即所谓的“曲线拿地”,就是很好地利用了政策风险。
4房地产开发项目全面风险应对中注意的问题
4.1制定风险应对计划应具有针对性
风险应对计划的制定是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由于项目的独特性和唯一性,在制定应对措施时不可能照搬现有的模式,必须根据项目自身的条件和项目风险识别、评估的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同时在制定应对计划时必须克服侥幸心理,为了减少费用支出,不对风险做有效的防范。
4.2注重应对管理方法的组合
无论是风险控制、风险转移还是风险自留等,每种风险应对措施都有它的局限性,面对复杂多变的风险,应注重多种方法的组合,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做出多种方案,按照优先级进行排序,避免单一方案无效带来的措手不及。
4.3注意应对管理的经济性
为了避免或减轻风险获取较高的回报,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是本着节省的原则,有必要对应对措施的有效性和经济性做一个综合评估。比如在应对不可预测的风险时,往往可以采取保险或风险自留的方法,但是哪个方法更
经济有效呢,就可以根据投保的费用和风险预留金的支出做一个比较,从而选出更加经济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陈蕾.当前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特点及政策效应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07,(8).
[2]陈煌红,张欣.房地产开发项目全面风险管理[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6,(3).
[3]陈祖.关于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难点的探讨与分析[J].四川建材,2006,(2).
[4]邓田生,徐杰军.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管理体系设计初探[J].企业技术开发,2006,(11).
摘要:目前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普遍存在“小,散,差”的特点,房地产开发只重视项目开发而不重视管理,更不重视风险的管理,风险管理意识淡薄、风险管理机构缺失、风险管理手段单一,使房地产项目中的诸多风险因素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导致房地产项目的失败。为了避免和减少风险因素对项目的影响,认真探究了房地产开发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的相关内容,以期能够为有效化解房地产开发项目运行中的风险提供一些参考。
全面风险管理论文范文篇3
关键词:医学文献康复护理管理
1做法
自2001年至今,对[护理管理杂志]、[中华护理杂志]、[中国疗养医学]等核心及部级期刊做到每期必读,对其他类杂志选择性的阅读,并做好阅读笔记。把认为适合自己科室管理的方法尝试性的应用,并根据使用后的结果进行适当修改、补充完善。
2讨论
2.1提高了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科室护理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长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借鉴护理管理文献中的理论和经验方法,是掌握新观念、新知识、新方法的捷径。例如阅读顾海波等[1-4]的论文,可以较全面地掌握在教科书上学不到的适合护理管理者应具备的实践经验理论,用这些理论加强自身人品、人格、工作方法和技巧以及领导艺术的培养。运用权变理论充分使用护理人力资源,按每个人的能力安排合适的工作,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阅读张凤花等[5-7]的文章,注重培养具有专业素质的护理人才,比如定期组织护士对个案病例进行学习、分析、讨论,总结因护理原因导致误诊的直接因素或间接因素,以此为借鉴,避免工作中的差错发生;针对康复病人的特点,培养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康复护理能力、心电图临床诊断能力、卒中护理单元的管理能力、护士骨干的组织管理能力等。阅读刘军等[8-10]的论文,改进了技术训练的方法:技术上提高一针见血率、心理上训练护士参加技术比武的适应性,训练项目依照季节和病人的病情特点而定。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提升,使笔者在工作实践中科学安排,把握重点,康复护理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2.2调动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
护士长能够顺利开展工作,保证临床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离不开护士的大力支持,如何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文献中介绍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阅读李凤等[11-12]的论文,笔者意识到开展护士群体同事支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缓解护士的工作压力是护士长的任务,并在管理时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实行民主管理,摒除家长式作风,解决护士的实际困难。比如对年轻护士尤其是独生子女护士经常与其谈心,了解思想状况;对孩子小的护士,遇到孩子生病、家庭生活出现问题时,在排班、工作时间上给予照顾;护士过生日时送上一句“生日快乐”、节日时发送一条祝福短信。另外注重宽容待人、虚心听取同事的意见,使用精神鼓励法、奖罚激励法等,调动护士的工作热情,增加主动性,使护士之间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相互补台,形成了一种讲正气、讲奉献的良好局面。
2.3加强了对护理风险的管理
目前,风险管理已是护理管理工作者探讨的热点问题,姜旖菲等[13-14]对风险管理从不同的角度作了阐述。阅读这些文献后,笔者加强了对护理文书的管理力度,专门建立了错误护理文书登记本,把不合格护理记录收集、整理、装订后作为护士的学习资料;建立了“护理留言簿”;月质量分析会上分析不安全因素;设立警示牌,张贴警示语;严格毒麻药品的专人专管制度;为加强护士的风险意识,开展了[康复护理实践中风险问题的调查与研究]的科研课题,带领全体护士在科研中培养风险意识,在学习中强化风险意识。
2.4开展了特色化护理服务
现代护理观念、理论和方法层出不穷。借鉴护理文献中的观念和方法,对临床护理措施考虑的更加科学、细致、周到。从席淑华等[15-17]的管理模式中受到启发:注重护士的仪容仪表、礼仪服务培训,把护理工作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在护理服务中注重细节,开展了需求服务护理,应用关怀照护行为,创建和谐环境。如为病人提供针线,为在住院期间过生日的病人送上生日贺卡和一句祝福,为新入院病人送上第一壶开水等。对临床护理路径以前只是理论上的认识,不知道如何使用,阅读盛华丽等[18-20]的论文后,根据康复科工作特点,制定了脑卒中康复病人护理路径,提高了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在卒中护理单元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5提高了撰写护理管理论文的水平
要学会撰写护理管理文章,必须先阅读有关护理管理文献。通过阅读笔者受到了很大启发,知晓了各类杂志的书写格式和要求,写作水平不断提高。多年来,笔者把学到的管理知识应用到工作中,认真总结经验,完成护理管理论文5篇,均已发表在核心医学期刊上。
总之,护理管理工作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华护理杂志]、[护理管理杂志]等均是军队和国家最高层次的医学期刊,观点新颖,联系实际密切,临床实用性和指导性较强。笔者正是通过学习护理管理中的新观念、新理论、新方法,有针对性地应用到工作中,从而改进了管理方法,提高了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带领全科护士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各项护理工作,为康复病人提供了更科学、更系统、更优质的护理,有效地避免了各类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顾海波,杜美芳,邹月珍.怎样做好新时期的护士长[J].护理管理杂志,2007,7(4):56-57.
[2]李海兰,吕娟.新护士长在管理工作中应重视的问题[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0):766-767.
[3]康琳,宿桂霞.新任护士长工作方法与领导技巧[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0):765-766.
[4]刘万芳,张利岩,龙彬,.权变理论在救援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2):918-919.
[5]张凤花,李跃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17(8):4140.
[6]姜永飞,刘学文.青年脑卒中脑血管病变研究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27(8):6567-6569.
[7]贾美英.低血糖昏迷误诊为脑血病18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27(8):6687-6688.
[8]刘军,林志芳,寻丽彬,等.在动态微光下进行静脉输液操作训练的方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45-47.
[9]刘晓联,靳晓玉,毕越英,等.静脉穿刺训练量化管理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2):927-928.
[10]陈风桂,李玉芳,肖高尚.静
脉穿刺操作技术训练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7):566.
[11]李凤.军队疗养院护士压力源分析及干预对策[J].中国疗养医学,2008,17(1):19-20.
[12]颜艳萍.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实施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5,5(8):53-54.
[13]姜旖菲,张瑶,刘慧珠,等.我院实施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54-55.
[14]李亚洁,张立颖,李瑛,等.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18-920.
[15]席淑华,周立,张晓萍,等.开展礼仪服务提高服务质量[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2):929-931.
[16]韩英.突出以人为本管理提高护士整体素质[J].护理管理杂志,2008,8(2):1-2.
[17]李美华,谭惠仪,李书琴,等.细节管理对护理服务流程再造效果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9):826-827.
[18]盛华丽,施长春,刘志聪,等.临床路径构筑主动护理平台[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6):455-457.
[19]马燕,李欣,朱淑兰,等.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住院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及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5,5(2):42-44.
版权声明:本文为一世相伴论文网(www.14380.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上一篇:论文格式模板范文(精选3篇)
- 下一篇:两岸布袋戏文化历史论文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