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篇1
1.照搬往届毕业设计资料,缺乏创新性桥梁设计是一种创造性工作,但学生长期以来习惯了“填鸭式”“满堂灌”的被动学习方式,主动思考的意识和能力较差[2]。由于可以采用计算机出毕业设计的计算书和图纸等资料,不少学生比较早就获取了往届学生的毕业设计电子版,然后整个计算书的结构和文字内容完全套用,图纸也在原有电子版上直接修改。此外,现在有些桥型有电子版的标准图,网上也可以下载,学生也有利用这些资料进行修改或直接利用的。在这种情况下,毕业设计与规范的学习完全脱节,因为有了这些资料就根本不用再去查阅学习规范,因此许多学生虽然经过了毕业设计但对规范还是不熟悉。同时也不清楚这些结构尺寸为什么要这样拟定,为什么要计算这些内容,往往只是“机械式”地修改,这样的毕业设计完全有悖于其教学目的。
2.重表面成果,轻实际收获目前毕业设计所出的成果越来越多。有的计算书100多页,图纸有的达50多张,再加上其他材料,毕业设计档案袋装得满满的。从表面上看,内容很多,很充实。但实际上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很难出这么多的成果,现有毕业设计成果中有很大一部分不是自己的,如施工图中附有的伸缩缝构造图、泄水管构造图、栏杆构造图等,很多学生的都差不多一样。
3.软件计算占用时间长,实际效果差目前在我国桥梁设计领域,普遍采用的商业有限元软件有:GQJS、桥梁博士、韩国的MIDAS/Civil、SAP2000和TDVRM2006等。虽然在电算课上已学习了“桥梁博士”软件的操作,但大多数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几乎仍然不会应用。特别是做连续梁方案的学生,往往在预应力筋的布索和调索阶段花费大量时间,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急于求成想着套图,由于所套图纸跨径不同或桥宽不同,预应力筋布置完全靠“拍脑袋”想当然地去做,没有按设计要求进行预应力估算分析。有的学生在答辩前三周还没有完成软件计算,为了完成任务只能想办法瞒天过海草草敷衍了事。
4.计算书以程序输出表格为主,概念不清楚对于计算书的撰写,大部分学生喜欢将程序输出的内力计算数据和验算结果数据不加任何整理地罗列在计算书中,导致计算书中许多内容都是程序输出表格,整个计算书长篇累牍,让人眼花缭乱,找不到重点。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计算结果进行正确的判断,以为程序可以输出结果就算完成任务。另外,表格的验算结果往往用“是”“否”来表示,如果其验算结果不满足规范要求,学生可以把输出的“否”字改为“是”,指导老师也无从判断。
5.对制图基本要求不熟悉,图纸错误多在毕业设计阶段多数学生对制图的基本要求还不能较好地把握,导致施工图图面质量较差。表现形式有:图面布局不合理、标注字号和箭头大小不合适、尺寸线规格使用混乱、图中文字字号设置不合理、线宽设置混乱、图中线条主次层次不分、点划线使用不规范、桥台构造不理解等。导致CAD图质量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学生平时缺乏锻炼,对CAD软件操作不熟练,对结构3维构造不理解;二是学生一般都把绘图放在毕业设计的最后阶段来进行,往往比较仓促,没有太多的时间进行修改和完善。
6.缺乏科学、合理、实用的评价体系目前毕业设计的成绩主要根据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的评判,加上毕业答辩情况来进行综合评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只知道自己最终的成绩等级,并不清楚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很好,哪些方面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因此最终的成绩只是一个模糊的评价。在成绩评定过程中,部分成绩无法准确体现学生毕业设计成果的水平,对是否抄袭也无法甄别,以致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往往避难就易,只求毕业设计顺利通过。对毕业设计过程中学习态度欠佳、设计工作不认真、设计任务完成不好的学生,教师基本上都给予及格成绩,这种做法使考核流于形式,从而使毕业设计达不到预期效果。更为严重的是,这对很多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极易产生不良影响,可能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毕业设计质量逐年下降[3]。
7.指导教师经验不足由于指导教师自身知识和工程经验的不足,或工作责任心不强,时有指导不全面、过程控制不严格、质量评价不客观等现象出现,以致毕业设计中对学生放任自流,学生间相互抄袭,而使毕业设计流于形式[4]。此外,毕业设计的有些标准不统一,不同教师的要求又不一样,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指导产生怀疑,从而影响学生对毕业设计的态度。
二、对存在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1.毕业设计启动时间前移为了避免就业和研究生复试与毕业设计在时间上的冲突,比较有效的措施是有意识地将毕业设计时间从传统的第八学期向第七学期前移[5]。具体做法有两种,一种是利用第七学期初生产实习最后一周进行毕业设计选题、开题等工作。另一种做法是将毕业设计安排在第七学期未进行。这样学生至少在第七学期后的寒假期间可以熟悉毕业设计的内容。在毕业设计开始时,应提前将毕业设计的注意问题和流程向学生进行说明,否则有的学生在毕业设计后的一两周内还较迷茫,不知道该做什么,从而影响毕业设计的进度。
2.严格控制各阶段完成的时间从几届学生毕业设计所用时间来看,由于软件计算占用较多时间,导致后面出计算书、施工图等的时间可能只有三四周,有的可能更少,时间上太仓促。桥梁总体布置图有的学生在答辩前还在不断调整修改。因此,控制毕业设计各阶段的工作时间特别重要,这里面最重要的是控制软件计算所占用的时间,它是影响毕业设计总体进度的主要因素。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解决这个问题。(1)将电算课与桥梁工程课相互结合起来学习专业计算软件。多数学校选择学习“桥梁博士”软件,但它属于平面杆系计算程序,还应该学习空间杆系结构计算程序,如midas。在这两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要帮助学生了解该部分内容在今后工作(或毕业设计)中的定位和作用,使其主动学习这些计算软件。建议学生利用大三结束的暑假自主学习。(2)所有指导教师均要严格控制好各时间段。按照表1时间规定进行检查督促,对每一个时间节点要进行有效控制,对进度慢的学生要给予重点关注和督促。
3.规定计算结果形式针对桥梁工程结构计算的特点,应详细规范计算书的结果文件形式,能以图形表达的尽量不要采用表格出结果,如内力图、应力图、裂缝宽度图等,以使计算结果更加直观。其目的是结合专业理论知识有效判断结果,如有问题也可及时进行修改。另外,电算计算结果首先要看结构支座反力结果,从恒载支反力首先检验电算数据输入的正确与否。所以,在此阶段应该要求学生不仅要会计算,还应该清楚如何判断结果的对与错,如何出计算书。
4.选题多样化针对毕业设计电子版资料主要来源于上一届学生的情况,应增加毕业设计题目,尽量做到题目3年以上循环。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新的桥梁结构,如增加钢箱梁桥、钢桁梁桥、组合结构桥梁、钢拱桥。空心板梁还可斜交变化,各种桥型可以做成弯桥,也可尝试做斜拉桥和悬索桥等大跨径桥型。尽量将毕业设计的内容与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研究生的研究方向有效地联系起来。如目前本科生大多数就业去向是施工单位,因此可以安排一些有关施工方案设计与计算的题目,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毕业设计的激情和兴趣,而且也将有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除毕业设计外,还应增加一定比例的桥梁毕业论文,在符合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要求的前提下,选题应尽量结合生产实际、科学研究的任务,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选题管理采取双向选择的形式进行师生互选,统一调整,严格做到“一人一题”,从源头上杜绝抄袭现象。
5.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毕业设计的评分标准事关学生毕业设计的导向问题。应根据毕业设计的教学目的制订合理的评分标准。评分标准不能制订得过细,否则难以操作,就只能成为摆设。应采用公开答辩方式,欢迎其他学生来旁听和提问,使答辩过程成为学生相互学习和借鉴的机会,引导学生更加重视答辩。
6.教师间应加强交流在毕业设计(论文)期间,指导教师应定期进行例会,将各阶段遇到的问题提出来,相互讨论,统一应对方法,从而有效地给学生以切实的指导和帮助。
三、结语
毕业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多年的实践中,福州大学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在新形势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还在不断优化的过程中,需要指导教师时时关注学生的需求,有效地调整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相关方法,从而使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有更大的收获,为将来的工作打好扎实的基础。
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篇2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 毕业设计(论文) 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8(c)-0162-03
Analysis on the Reason of the Low Enthusiasm for the University Graduat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Graduation Project
Hou QingYu Si SongHua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anshan Anhui,243002,China)
Abstract:The reasons of the low enthusiasm for the university graduat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graduation project (thesis) were analyzed. It has been proposed that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university graduates having low enthusiasm to participate in the graduation project (thesis) was the resistance of the university graduates to the instruction model.In addition,the excessive emphasis on the goal of the graduation project (thesis),the large random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xisting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 were the two important reasons for the university graduates having low enthusiasm to participate in the graduation project (thesis).
Key Words:University graduate;Graduation project (thesis);Enthusiasm
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大学生进行工程设计或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其进行知识创新的有效手段,是实现教学、科研、创新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训练过程[1-3]。然而,当前高校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却有逐年下降的趋势,降低了社会对学校所培养毕业生的认可程度[2-5]。因此,有必要对造成大学毕业生参与毕业设计(论文)不高的原因进行分析,为改善大学毕业生参与毕业设计(论文)的积极性提供改进基础。
1 对指导模式的抵触是造成大学生参与毕业设计(论文)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
一般四年制高校毕业设计(论文)都安排在第八学期进行,而这段时间正是学生找工作以及考研复试的关键阶段。因此,部分专家和学者认为大学生参与毕业设计(论文)积极性不高的直接原因是时间冲突[2,3,5]。实际并非如此。一般而言,学校的双选会或企业的招聘会均安排在第七学期进行,大部分学生在毕业前半学期就基本落实了工作意向。另外,考研复试则基本集中在3月末到4月中旬。因此,导致大学生参与毕业设计(论文)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并不是时间上的冲突。
根据笔者多年从事高校教育工作的经历以及和毕业班学生的交流来看,导致大学生参与毕业设计(论文)积极性不高的罪魁祸首在于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视程度不够。而造成学生重视程度不够的重要原因是很多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模式存在抵触心理。以实验为主的工科毕业生为例,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流程包括:指导老师确定选题,布置学生进行相关的文献检索并撰写文献综述。在此基础上,在指导老师主导下进行实验方案的制定并由学生进行实施。然后学生对实验所得到的数据和图表进行整理与分析并撰写学位论文。最后组织学生参加学位论文答辩并评定成绩。也就是说,学生应该是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主体。然而事实却远非如此。
由于大多数参与指导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老师同时又在指导若干个研究生,因此,大多数大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是在研究生的带领下进行的。这本无可厚非。但现实情况是,大多数在研究生带领下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大学生认为是在为研究生白白劳动,所做的事情其实与自己关系不大,完全是在被动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因而大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即便部分大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在最初能够充分重视,但因自己很少能够有机会与指导老师直接交流,而只能与研究生进行交流,导致自己的工作往往不被指导老师认可和理解,使得指导老师或研究生成了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主体,而大学生则完全于被动状态。以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例,由于不同指导老师的专业方向不同,有的方向甚至与学生所具有的知识体系完全没有关联。在确定大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时,指导老师通常从自己的研究方向或科研课题中进行选题,然后布置学生在3周左右的时间进行文献检索并撰写文献综述。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即使排除学生可能的找工作或研究生复试时间,学生也无法对指导老师布置的选题给出充分理解和消化。基本上采用的“Ctrl-C+Ctrl-V”模式敷衍了事,否则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文献综述和相关的英文翻译工作。其结果是,开始做实验时,学生对自己需要做什么、怎么做、所作的目的和意义完全没有认识。其结果是被动地在指导老师引导下或研究生的带领下进行实验,并机械地记录,实际上大脑一片空白。导致部分毕业生认为毕业论文就是抄抄,就是为指导老师做苦力,就是在帮助研究生完成实验任务。而毕业设计(论文)对自己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几乎毫无帮助,简直是浪费时间,还不如洗洗睡觉。
针对毕业生对毕业设计(论文)重视不够这一现象,许多高校通过加强宣传教育的方式对毕业生进行引导,但收效甚微。特别是近年来学校扩招导致的毕业生人数增加,有的高校老师甚至要在半学期内指导超过10名以上的大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而且设计(论文)选题又不能重复,交叉也不能太多。加上专业老师还需要承担较为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因此,给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老师造成了很大的工作压力,使得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老师没有充分的时间把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思路和目的与学生进行交流[6]。
上述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模式导致许多大学生参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有抵触情绪。其结果造成了指导老师和大学生之间相互埋怨,大学生和研究生之间相互推脱,最终导致大学生参与毕业设计(论文)的积极性不高进而影响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2 对目标结果的过分强调是大学生参与毕业设计(论文)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由于各指导老师的专业方向或科研课题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存在很大差异。以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的特点来看,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几乎决定了最终的评价结果。如果某一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平泛,其实验结果也必然平泛,但如果该大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努力认真完成了选题内容并能做出非常好的论述,那么该如何对其毕业论文的成绩进行评定?从目前来看,该生的成绩通常会比选题且有前沿性的大学生的差,即使他们参与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相当,所运用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相当。究其原因是另一名大学生的选题具有前沿性且结果看似“惊艳”,而该生却因为选题平泛且结果也平泛而无法获得相当的好评。
但就笔者来看,一个看似平泛的选题,对于一个刚刚学完专业课的大学生而言,其对该选题的理解可能并不简单。如果他能通过自身努力给出对于该选题的认识和理解,就应当给予肯定的评价。但如上所述,事实往往并非如此。试想,他参与毕业设计(论文)的积极性又怎能提高呢?
虽然对选题和结果的强调与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目标相一致,而且看上去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但现实却远非如此。试想,在短短的半学期内,一个刚刚学完R悼蔚拇笱生,怎能够在有限的一学期内实现上述目标?答案显而易见。
3 现有的管理与评价体系是大学生参与毕业设计(论文)积极性不高的另一主要原因
国内高校大学生学位论文成绩评定大多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即根据选题、文献综述、外文翻译、学术水平与实际动手能力、综合应用基本理论与技能的能力、文字表述与图表质量和规范要求等,综合指导老师、评阅老师和答辩委员会三方面给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的评定。该评价体系存在主观性强、评价指标单一等诸多不足[1]。
此外,由于高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是否有优良且充足的生源是各高校必须考虑的重要课题。而就业率又是社会衡量高校好坏的最直接因素之一。为此,学校在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上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为控制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学校希望严格把关。但为了不影响学生的就业和升学,学校又希望灵活处理大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在这种体制下,许多大学生对指导老师的从严管理可以不予理睬。在他们看来,不管如何对待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最后肯定会顺利通过毕业答辩[4]。也正是如此,许多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毕业设计(论文),不能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老师安排的任务,直到临近答辩的时刻才在慌乱中参考别人的设计(论文)工作,套用别人的论文模板。如此完成的毕业设计(论文),其质量可想而知。
参考文献
[1] 周科峰,赵锋军,李宇峙.提高工程类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质量途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8):206-208.
[2] 吴益锋,张淑敏,田夏.上海交通大学提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7):193-195.
[3] 孙承志,熊田忠.采用“多位一体”方法提高毕业设计质量[J].中国校外教育,2012(27):76-77.
[4] 钱骥.工科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及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5(10):218.
[5] 仇中柱,陈小江,任建兴,等.改革工科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几点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2(4):94-95.
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篇3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管理
1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
应用性本科,以开展应用型研究、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在大学期间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综合性训练,也是学生四年大学获取知识的深化和升华的一个重要过程.它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与人协作能力、独立工作和科研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影响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原因分析
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出现滑坡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整个本科教育的整体质量.纵观其原因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2.1社会环境
首先,激烈的就业竞争形势是造成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下滑的主要因素.应用性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当前,就业竞争日趋激烈,本科学生做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正好与用人单位招聘时间相矛盾,这种社会大环境必然导致本科毕业学生不得不分心于求职择业.他们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时间用在找工作上,而用在潜心研究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上较少.其次,考取研究生的过程对毕业设计(论文)也造成很大的影响.应用型本科毕业生把考取研究生当作是自己的第二次择业,这些致力于考研的大学生,大三、大四正是他们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时期,他们在准备复习、初试和复试的过程中,做毕业设计(论文)自然成了他们的一个重要包袱,很少有精力顾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2.2学生自身
首先,很多大学生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学习不够扎实.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既是一个消化知识、整合知识、训练思维的过程,也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对于初涉科学研究领域的本科毕业生来说,要求毕业生设计(论文)具有创新性是一项重要挑战.因为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将来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而不是搞科研或学术研究,他们对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只是为了应付,在考试前一个月搞突击,平时很少去深入探究,所以这些学生在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时,往往由于专业知识的不精或能力的缺乏造成毕业设计(论文)无深度,或缺少新意,搬运别人的观点居多.其次,在大学生中存在对毕业设计(论文)不重视、态度不端正的现象.当前,大学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是其人生最重要的大事.许多用人单位在本科毕业学生大四的第一学期进行招聘,这正是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收集资料、选题、调研等环节的关键时期,许多学生因时间紧迫,觉得毕业设计(论文)做得好坏,不会影响他们的就业,从而对毕业设计(论文)消极对待.
2.3指导教师
首先,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开展应用型研究、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除了具备普通高校教师的基本素质外,还需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普遍引进较多的青年教师是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和学生实习的主力,由于大部分青年教师理论基础和社会实践能力缺乏一定深度和高度,致使这部分教师指导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高.其次,一些青年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中责任心不强,对学生要求不够严格,指导一两次就定稿,指导基本是流于形式.因当前严峻的就业态势所迫,本科毕业生不得不奔波于各种各类的招聘会,指导教师出于学校学生就业考虑,对学生是否按照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去做而不予理会,毕业设计(论文)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低水平拼凑现象,导致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每况愈下.最后,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普遍存在着教师重课堂教学,轻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的倾向.毕业设计(论文)和课堂教学相比,教师授课是其首要任务,课堂教学时间相对集中,有学校质量监控做保障,课堂教学得到了足够重视.而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方式比较灵活,时间跨度长且耗时多,需要反复修改与改进,如学校过程管理监控不严,教师本身对自己要求松懈,投入指导的精力不足,就很难有高质量的毕业设计(论文)出现.
2.4学校管理机制
首先,学校监管不力是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当前,尽管各高校制定了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各环节流程均做了相关规定和评定标准,但在实施细则方面还很不完善,职责不明、执行不严,缺乏督促措施.特别是在“过程管理”方面执行力度不够,从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调研、收集资料、撰写论文、修改、定稿到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一系列过程性管理制度执行不严,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失去了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的优先监控.有的学校虽然对指导教师所具备的条件有明确要求,但在具体执行时,有学院因指导教师不足或其他等因素,仍存在老师指导学生人数过多,或有不符合条件的青年教师指导的现象.其次,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在职青年教师业务培训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与完善,学校没有制定相应的配套培训政策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大部分青年教师闭门造车,未能得到较好的业务培训.针对以上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要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3提高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管理策略
3.1加强过程管理,使过程管理制度化,程序化
3.1.1制度化管理
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是高校教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集计划性和经常性管理为一体的基础性工作.为使我校各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有计划、按进度科学规范运行,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学校专门制定了[成都学院(成都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修订)]、[成都学院(成都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标准]、[成都学院(成都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试行)]、[成都学院(成都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成都学院(成都大学)校外毕业设计(论文)(暂行)]一系列文件,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组织机构、职责、选题工作等一系列工作均做了明确的规定和说明.在此基础上,为使过程管理制度化,学校组织各学院根据其专业实际,按照学校统一标准要求,制定了各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实施细则和标准要求来指导具体工作.3.1.2程序化管理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的严格有序的进行是提高和实现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关键.我校对此项工作的一系列环节均制定了规范、清晰的工作流程和脉络,使学生和指导教师在有序的程序框架下明确自己的职责.各二级学院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具体执行,做到环环相扣、有章可循,能行之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3.2建立校外实习基地,鼓励校企合作
校外实习基地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为保证本科生校外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我校特制定了[成都大学校外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暂行)]来规范校外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工作.我校鼓励教师在企业进行实践教学和科研,鼓励指导教师加强和企业合作.具体办法是根据学生的专业,安排学生深入企业单位进行现场实习与交流,同时聘请技术辅导老师,学校指导教师负责考核学生,这种做法既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机会,也保证了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和质量,同时缓解了学生就业和学习的矛盾.
3.3加强毕业设计(论文)与学生实践科创活动的结合
为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我校资助、鼓励大二、大三的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等实践科创活动.如大学生参加的学科竞赛有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软件创新大赛、机械设计大赛、大学生智能汽车大赛等活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是按照自然年度申请立项,每个项目学校给予一定资金资助,以帮助学生完成科创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科创活动兴趣小组等各种实践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探索方向,为毕业设计(论文)提前打下良好的思想和专业基础.3.4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与指导教师的指导质量密切相关.指导教师的工作态度、业务能力、责任心等是影响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关键因素.我校实施了有效的奖励机制对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具体操作上,学校设立不同等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奖,二级学院按照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选出院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学校在院级评优的基础上,再次评出校级获奖等次,按照校级优秀等级对获得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和优秀指导教师分别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
3.5加强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的培训和交流
为使我校一些新进的年轻指导教师能准确把握学校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各环节的要求,学校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校内外培训学习.在此基础上,学校要求各学院分阶段定期组织指导教师交流经验,通过以老带新、经验总结等多种方式互相交流和学习,随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和工作方法,以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总之,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提高离不开科学的管理机制.我校在强化过程管理、加强学生科创活动和校企合作等思想指导下,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实践,建立并完善了科学、规范、系统的管理模式,取得了明显效果,保证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作者:李瑞瑾 单位:成都大学
参考文献:
〔1〕朱治橙.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管理的改革与实践[J].科教导刊,2012(4):53-54.
〔2〕张依凤等.地方高校毕业设计管理模式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9):12-13.
〔3〕季民,马德刚.建立毕业设计管理体系,提高毕业设计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7(5):20-22.
〔4〕汪明义.对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4(8):8-10.
版权声明:本文为一世相伴论文网(www.14380.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上一篇:毕业论文系统设计范文(精选3篇)
- 下一篇:传统美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