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

一世相伴论文网 2023-08-08 01:12

硕士毕业论文篇1

在举笔即将完成这篇致谢的时候,我猛然发觉自己即刻将离开校园,人生又将写下新的篇章。在这离别之际,尽管依依不舍,却很珍惜,因为在我的生命中有那么多可亲可敬可爱的人值得感激。

首先,我要感谢我敬爱的导师吴小萍教授。从本科毕业设计开始便师从于吴小萍教授,老师给我最大的印象便是待人和蔼可亲、治学严谨。在三年的研究生生涯中,很幸运又得到老师的抬爱,师恩如母,永刻于心。难忘老师美丽的心灵和身影,难忘老师给予国家重点课题研究的机会,难忘老师坚强的性格与不屈的意志。做为我的导师,感谢您对我科研学习上的严厉与教诲;做为我的长辈,感谢您给予我母亲般的关怀与香甜可口的饭菜;做为我的朋友,感谢您对我知心好友般的促膝而谈以及耐心地倾听我的心声。此刻,似乎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我的感激之情,惟愿师生情谊一生延续。祝愿老师及家人健康快乐,永远幸福!

对我学业最支持的当然是父母,感谢你们竭尽所能地为我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给予了我健康的体魄,诚朴正直的品质,这些都是我受益终身的财富。我亲爱的弟弟,感谢你对哥哥的爱,我很爱你,愿你学习进步,你是我最大的牵挂与希望。感谢爷爷奶奶和所有亲人们给予我成长的关怀,祝你们永远健康平安。

衷心感谢答辩委员会的各位老师们,你们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审阅论文,为我指点迷津;感谢王卫东老师和蒲浩老师平时对我的关心与指导,谢谢你们。

感谢刘虹师姐、杨晓宇师兄在我考研时对我的帮助;感谢秦曦青师姐的雪中送炭,谢谢你在我找工作的时候给予的大力帮助;感谢冉冒平、杨舟、李俊芳、郑小燕和陈剑伟几位师兄师姐,还有李洪旺、李文、苏卿、梅盛四位师弟师妹在学习上的帮助;感谢我的五位同门立国,洪强,松真,小乔,小可爱,正是因为你们这三年来的陪伴,在一起开心玩闹,互相倾听,规划未来,从此我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愿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感谢和我朝夕相处的同寝室三年的华仔和中流,能与你们共处一室相处三年也是缘分,谢谢你们在学习上对我的帮助,还有生活上对我的关心,我们相知相惜,毕业也不会使得我们因为分隔两地而显得那么的遥远。

感谢我的本科同学兼好友兰玉、陈轶君、赵练横、杨峰、付黎龙、马玉林,谢谢你们平时对我的关心与帮助;感谢远在德国的好友谢欢,谢谢你帮找到了需要的参考文献;感谢那群与我在篮球场上一起奔跑的矫健身影,刘竞、老秦、罗玉、高杰、华山、友华、阿根、老卢、凳子、朝辉、周峰等等;感谢那些和我一起骑单车在春天里驰骋的飒爽英姿,曲曲、祝志恒、胡文军、方薇等等。感谢在大学里给予我家一般温暖的一个个伙伴们,兄弟们,与你们在一起的日子我终生难忘,与你们在一起的日子里我的生活一丝都不孤寂。为了理想和爱情,我们每个人做出了不同的抉择,祝福我们都能快乐,今后再相聚,我们干杯!

硕士毕业论文篇2

先生恩师,传道授业,矢志不渝,以耆宿之贤为梯愚之事,弟子十代,泽被累世。学生无甚天资,稍缺禀赋,蒙先生不弃,循循善诱,谆谆教导,孜孜无倦,恳恳以求;先生之耳提面命,铭心刊骨,立谈之间,顿开茅塞,常如醍醐灌顶,天光大亮。先生高风亮节,淡泊名利,唯尊学术,尤重德行,事无巨细,躬自作则;奈何良师益友,河梁分袂,感喟之情,无以言状,拳拳服膺,伏惟珍重。

同门同窗,铺左砚右等人,盖师兄师姐、同学同宿者也,智慧藏于内而英华发于外,谨逊抑于怀而志趣达于天,日后便非名士,必是英才。古人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又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响清,形正影直”,吾积三生之造化,方得与诸君同案研修,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间品格之升华、修养之蜕变,不胜唏嘘。窃临筵散,欲语不能,抱拳作揖,聊表谢忱。

师弟师妹诸人,精而敏,多通达,皆伶俐聪明、堪当大任者也。师弟如谦谦君子,温良敦厚;师妹似天降佳人,璞玉浑金。吾尝闻研究生者,烟、酒、僧也,其枯燥乏味之甚,可窥一斑,幸有此一干人等,出则同行,入则同乐,精灵古怪,其乐融融。若不然,诚难脱烟之苦涩、酒之迷离、僧之空净也,如是之实例,目之所及,不可枚举,吾不忍视矣。然泣别之日,刻刻迫近,自此不见温香,难觅清谈,伤感备至,说与谁知?纸短情长,多谢不表。

父亲、母亲大人膝下,请受儿一拜,再拜,三拜。父亲年届六十,须发皆白,仍劳作不息;母亲已近耳顺,鬓上染霜,尚耕耘不辍。二老半生福衰祚薄,含辛茹苦,以肉体凡躯,负万钧之重,育我姐弟三人之难,虽可比蜀道,犹决无怨悔,天下父母心,大地山河动。舐犊情深,寸草春晖,无以为报,但祈康安。大姐、二姐,平素嘘寒问暖,接济银钱,手足同心,常为外人所羡,一并谢过,毋庸赘言。

除此而外,所有老师朋友,多有所助,恕不一一,敬谢不俱。

硕士毕业论文篇3

后 记

学术研究,有两种境界。孟子有云: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①]此为学术的第一种境界,即学问乃为己之学。又王阳明有云: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②]此为学术的另一种境界,即学术乃天下之公器也。然而于我而言,至第二种境界似乎已经显得荒唐,然用知识充实自我的一己之学,却从未懈怠。正是在这种境界的支撑之下,我躲避了纷纷扰扰的世俗缠绕,用三年的时光潜心读书。尽管在书海森森的世界里,曾有多次放弃的念头,但一次次与古典名人的触碰又让我在艰难之中,捡起了那颗想要放弃的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年的坚持使我终于敲完了论文的最后一字。仰望窗外,已经是夜深人静。细细的小雨好似在诉说着巴山蜀地的绵绵情怀。

三年前,我负笈西南,满怀着希望与憧憬来到美丽的西南大学,清幽淡雅的文渊湖,清脆碧绿的樟树林,鳞次栉比的教学楼,云雾飘渺的缙云峰,碧水清清的嘉陵江,熙熙攘攘的步行街,都曾留下我的足迹。然而如水的时光,却悄悄的带走了那如歌的岁月。唯一没有带走的,便是心中那唯有的感激。三年之前,我有幸的成为黄大宏先生门下的一员,恩师严谨的治学之风,敏锐的洞察力,孜孜不倦的教诲,深深的激发了我对学术的兴趣。自幼便喜欢文学的我,在恩师的引导之下,更加懂得如何去查阅文献,如何在最快的时间,做好高难度的工作。这所有的一切,都可以用论文来作为见证。从当初的语句不通,用词不准,到后来的框架整理,论文定稿,其中都包含着恩师的心血。此时此刻,我想所有的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然而,我仍然想要大声的喊出那句话:谢谢!同时,责深任厚的刘明华老师,知识渊博的熊宪光老师,机智敏锐的韩云波老师,温婉淡雅的张桂萍老师,治学严谨的何宗美老师,风趣幽默的胥洪泉老师,你们的教诲,我将深藏心底!

感谢同门张艳、卢笑涵、宫月以及先秦方向的薛瑾、王涛、樊祥恩;唐宋方向的向素萍、张华;室友郭小龙、陈经卫;师弟张晓芝、刘巍,师妹梁晓燕、李忭玉、张洁、王静清等人,和你们的相遇相知,让我懂得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除此之外,还要感谢一直以来支持我的父母与我那至亲的弟弟,你们默默的付出,才使我拥有了今天的成就,无论我走到哪里,你们都将是我最爱的人!

版权声明:本文为一世相伴论文网(www.14380.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