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理论论文篇1
根据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结合企业的组织特性和知识管理的特点,从知识创新能力、知识转化能力、知识保护能力、知识管理设施、企业效益五个方面设计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并选取多个子指标,建立了一套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2知识管理绩效灰色多层评价模型实证研究
对知识管理绩效的评价,首先应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制定评价指标的评分等级标准,依据评价模型进行综合评价值的确定,然后采用灰色多层综合评价模型对企业知识管理绩效对某公司的知识管理进行综合评定。A代表一级指标Ai的集合,记为A=(A1,A2,…,Am);Ai代表二级指标Bij的集合,记为Ai={Bi1,Bi2,…,Bin}。则多层次灰色评价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制定评价指标Bij的评分等级标准,通过制定评价指标评分等级标准,并赋予一定分值,将定性指标Bij转化成定量指标。本文制定如表2所示的二级评价指标Bij的评分等级标准。
步骤二,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为了尽量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利用组合权重法,即综合采用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两两比较法等,设一级指标Bi的权数分配为ai(i=1,2,…,m),各指标权重向量:A=(a1,a2,…,am),(ai≥0,Σai=1,i=1,2,…,m)同理二级评价指标Bij的权数分配为:aij(i=1,2,…,m;j=1,2,…,n);各指标权重向量:Ai=(ai1,ai2,…,ain(i)),(ai≥0,Σaij=1,i=1,2,…,m)本文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向量。
步骤三,组织专家评分并建立评价样本矩阵。组织5位专家对组织知识管理绩效按评分等级标准进行评分,求得评价样本矩阵D(因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值)。
步骤四,确定评价灰类,即确定评价灰类的等级数、灰类的灰数及灰数的白化权函数。设评价灰类序号为e,e=1,2,…,g,即有g个评价灰类,为了描述上述灰类,需要确定评价灰类的白化权函数fe(dijk)。本文按“优”、“良”、“中”、“差”设定4个评价灰类,其相应的灰数及白化权函数:第1灰类“优”(e=1),灰数1∈(4,∞),白化权函数f1;第2灰类“良”(e=2),灰数2∈[0,4.0,8.0],白化权函数f2;第3灰类“中”(e=3),灰数3∈[0,3.0,6.0],白化权函数f3;第4类“差”(e=4),灰数4∈[0,2.0,4.0],白化权函数f4。
步骤五,计算灰色评价系数。对指标Bij,被评对象属于第e个评价灰类的灰色评价系数为xije,xije=Σfe(dijk),k=1,2,…,p)。对指标Bij被评者属于各个评价灰类的总灰色评价数为xij,xij=Σfe(dije),e=1,2,…,g)。对于指标B11,被评对象属于第e个评价灰类的灰色评价系数x11e,当e=1时,x111=Σf1(d11k),k=1,2,…,s)=f1(5)+f1(5)+f1(4)+f1(3)+f1(5)=1+1+1+0.7500+1=4.7500同理有e=2,x112=4.000;e=3,x113=2.6665;e=4,x114=0.5000。则受评者就评价指标B11属于各评价灰类的总灰色评价数为e=1,2,…,g。x11=Σx11e(e=1,2,3,4)=11.9165。
步骤六,计算灰色评价权向量及权矩阵。评价者就指标Bij对被评对象主张第e个灰类的灰色评价权为rije,rije=xije/xij,则被评对象的评价Bij指标对于各灰类的灰色评价权向量rij=(rij1,rij2,…,rijg),将被评对象的Bi所属指标Bij对于各评价灰类的灰色评价权向量综合后,得被评对象的Bi所属指标Bij对于各评价灰类的灰色评价权矩阵Ri,Ri=(ri1,ri2,rin(i))。就评价指标B11,主张被评对象属各灰类的灰色评价权向量为:r11=(r111,r112,r113,r114)=(4.7500/11.9165,4.000/11.9165,2.666/11.9165,0.5000/11.9165)=(0.3987,0.3357,0.2236,0.0420)同理可得其他权向量,将被评对象的B1所属指标B1j,对于各评价灰类的灰色评价权向量综合后,得被评对象B1所属指标B1j对于各评价灰类的灰色评价权矩阵R1:按照上述的方法可以依次得到R2~R5。
步骤七,对Bi作综合评价。对被评对象的Bi作综合评价结果:Bi=Ai×Ri=(bi1,bi2,…,big),所以:B1=A1×R1=[0.3736,0.2535,0.0394,0.0826]按照此方法同样可得到B2~B5。步骤八,对A作综合评价。对被评对象A作综合评价的结果记为B,则有B=A×R=[0.3820,0.3568,0.2469,0.0543,0.0239]步骤九,计算综合评价值。设将各灰类等级按“灰水平”赋值,得各种评价灰类等级值化向量C,按前述方法得:C=(5.0,4.0,3.0,2.0,1.0)于是受评者的综合评价值W=B×CT=4.2104。由此可见,知识管理绩效的综合评价值为:该组织知识管理绩效评价属于“好”灰类。这与实际中专家所得的结论一致。
3结论
本文提出知识管理绩效多层次灰色评价方法,将组织知识管理绩效的定性分析转入定量分析,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文中评价样本矩阵是由评价者根据预先给出详细指标和评价标准情况下得到的。本文的研究工作只是对知识管理绩效评价分析的初步尝试,以求为知识管理的定量研究工作探索一条适合实际的技术路线。
灰色理论论文篇2
【关键词】毕业论文;评价指标体系;灰色层次分析法
邓聚龙教授1982年提出的灰色系统理论,其核心思想是可将信息根据明确与否分成三个系统:完全明确的白色系统、信息未知的黑色系统和介于其间部分信息明确但部分信息不明确的灰色系统。由于该理论模型对实验观测数据要求不高,因此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大学毕业论文评价是一个典型的多因素综合评价问题,其评价时需要的信息部分为潜信息,同时所采用的评价指标不能完全涵盖所有情况。加之评价指标间的复杂关系,造成该评价过程具有很大的灰性。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呢的评价过程中,通常需要评价者的主观判断来确定等级,比如对毕业论文评价常用的学术严谨性、创新性等指标的评价,采用传统评价方法难以客观公正的评价。实践证明,灰色系统理论能有效克服模糊评价中信息丢失和主观性强等问题。通过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并依据评价指标设计模型,并运用灰色层次分析法(GAHP)对区间灰数的白化处理,可使本科毕业论文的综合评价更客观公正。
一、灰色层次分析法
一般而言,灰色层次分析法在应用到综合评价中过程大致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指标体系建立及权重确定。本科毕业论文的评价指标由目标层(W)、准则层(Ui)、一级指标层(Vij)和二级指标层(Vijm)构成。根据建立的目标层次结构,各指标权重则运用层次分析法,根据评价专家对同一层次的各元素对上层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互反判断矩阵,采用最大特征根法计算相邻层次中下层对上层元素的组合权重。
步骤二,确定评价灰类。确定评价灰类包括一般确定评价灰类等级数、灰数及白化权函数三方面内容。一般采用四个评价灰类:第一灰类“优”(G=4),灰数为1∈[4,+∞],其白化权函数为f1(dijm);第二灰类“良好”(G=3),灰数为2∈[0,3,6],其白化权函数为f2(dijm);第三灰类“及格”(G=2),灰数为2∈[0,2,4],其白化权函数为f3(dijm);第四灰类“不及格”(G=1),灰数为1∈[0,1,2],其白化权函数为f4(dijm)。
步骤三,组织评价专家打分。根据本科论文评价需要,邀请p个专家,且对每个评价专家进行排序,序号为m=1,2,…p。组织专家对评价指标进行实测值和目标值间的比较,然后依据专家经验对各指标打分,并填写评分表。为简便起见,一般规定评分范围为1-5分,待评价指标Vij给出评分dijm由第m个专家评出。
步骤四,计算评价系数、评价权向量及矩阵。对评价指标Vij,先确定指标Vij属于第G个灰类,然后根据灰类的白化隶属函数计算出灰色评价系数,XijG=∑fG(dijm),m∈[1,p],同理可构建评价样本矩阵;在灰色评价系数已知基础上,加总同一评价灰类的评价值,可得各评价灰类的总灰类评价数,记为Xij=∑XijG;至于灰色评价权向量,则是通过对灰类评价系数的归一化处理,可得各类评价灰类的灰类评价权矩阵Wij。
步骤五,综合评价。首先进行指标层的综合评价,其评价结果记Bij;其次根据指标层的评价结果构建准则层对各评价灰类的灰色评价权矩阵Bi,进而进行准则层的综合评价,其评价结果记Bi;同理根据评价结果Bi,按照最大原则确定受评对象归属的等级数,根据E=U×CT可求出综合评价值,其中C表示各灰类等级按“灰水平”赋值形成的向量,可设置为G=[4,3,2,1]。
二、应用实例
本研究以广西财经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评价为案例,采用灰色层次分析评价进行验证,具体应用过程如下。
1.建立毕业论文质量评审的指标体系
广西财经学院的本科毕业论文灰色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如表1所示。根据灰色层次分析法建模需要将指标体系设计成指标系统、权重系统和评价标准系统三大系统组成。
2.专家评分
根据项目需要,选取专家5名,通过调研数据与数据配比对各指标进行评分,赋分范围为1-5,指标等级介于相邻两等级之间时,相应评分值为4.5,3.5,2.5和1.5,根据调研结果和获取的相关数据,评分结果略。
3.计算灰色评价系数、灰色评价权向量及权矩阵
对于指标(V111),被评指标属于第G个评价灰类的灰色评价系数V111G,当G=1,有
V1111=f(1.5)+f(2.0)+f(2.5)+f(2.0)+f(2.0)=2.5;同理可得V1112,V1113和V1114及其他指标的灰色评价系数及灰色权向量。
4、逐级对指标层进行综合评价
第一步,对二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B11=[0.4514,0.3523,0.1518,2902];
B12=[0.4013,0.3950,01913,0.3875];
B13=[0.5563,0.3863,0.0575,0.2500];
B21=[0.2900,0.3763,0.2050,0.7050];
B22=[0.3600,0.3900,0.2600,0.0000]
第二部,对一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B1=[0.4574,0.3719,0.1448,0.8826];
B2=[0.3180,0.3818,0.2270,0.8230]
第三步,对准则层进行综合评价;U=[0.4086,0.3754,0.1736,0.8617]
第四步,可得综合评价结果:E=U×CT=3.97。
5.评价结果
根据评价最终得分,评价小组对被评审论文初步结论进行深入分析判断,总体看该论文结果评为“良好”,非常接近优秀水平。
三、结束语
本文采用灰色层次分析法评价广西财经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系统地提出了三个一级指标和十二个二级指标,该方法的应用有效地实现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统一。由于该方法能充分考虑了指标之间的内在关系和评价系统的灰性,所得量化值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论文水平的实际情况,因此,该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模型的建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我们随着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不断检验和完善毕业论文评价体系,以使论文的评价更客观公正。
参考文献:
[1] 邓聚龙.灰色系统基本方法[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年
[2] 黄勇,查道林.基于灰色层次分析法的大学院长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研究[J].财会通讯,2010年6期上
[3] 演克武,朱金福,刘锋.基于灰色层次分析法的航空公司机型适应性综合评价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9年7月
[4] 李文谦,茅燕勇,贾建波.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在本科毕业论文评价中的应用[J].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1年12月
灰色理论论文篇3
【摘 要 题】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
【关 键 词】灰色文献/网络灰色文献/资源建设
【正 文】
灰色文献是指通过正常途径难以获得的文献。传统的灰色文献主要包括会议论文、科技报告、内部刊物、政府报告、学位论文、档案文献、产品样本、广告样本、翻译文献等。1997举行的第三次灰色文献国际会议,就灰色文献的定义基本达成了共识,认为灰色文献是指不受商业出版者控制的,由各级政府部门、学术机构、工商业界生产的各类印刷或电子形式的文献资料。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传统的出版费用的增加,通过网络出版、传播和获取灰色文献成为重要的手段。网络灰色文献不仅包括传统灰色文献的网络载体形式,而且还包括许多非正式出版但具有学术性的在线信息、电子预印本等。一般来说,网络灰色文献资源主要是对科研和生产有较高利用价值的学术信息资源。本文主要对我国网络灰色文献资源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对策进行探讨。
1 我国网络灰色文献资源建设的现状
我国网络灰色文献资源的建设开展时间较晚,就目前而言,主要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技术报告以及其他学术资源方面的建设。
1.1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一种重要的网络灰色文献资源,它是一种原创性的研究成果,理论性、系统性较强,内容专一,具有一定的独创性,目前,我国的学位论文数据库方面的建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calis的高校学位论文数据库。该数据库是一个集中检索、分布式全文获取服务的calis高校博硕士学位论文文摘与全文数据库,由清华大学图书馆牵头组织,协调全国86所高校合作建设的文摘索引数据库。系统收录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著名大学在内的83个calis成员馆的博硕士学位论文,内容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各个学科领域。
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的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该数据库是万方数据库的子系统,由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提供。它的记录来源于1977年以来各高等院校、研究生院及研究所向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送交的我国自然科学领域的硕士、博士和博士后论文。其文摘记录数量到2006年7月23为止已达到766609条,每日更新,而全文数据库收录了自1986年以来的博硕士论文,涵盖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各学科领域,全文数量到2006年7月23日为止已达到492562篇。
中国期刊网的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该系统是目前国内相关资源最完备、收录质量最高、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博硕土论文全文数据库,至2006年7月23日,它收录了1999年以来305家博硕士培养单位的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约321506篇。覆盖的范围有:理工a(数理化天地生)、理工b(化学化工能源与材料)、理工c(工业技术)、农业、医药卫生、文史哲、经济政治与法律、教育与社会科学、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该数据库及各镜像站点每日更新,专辑光盘每月更新,专题光盘年度更新。
国家图书馆学位论文收藏中心。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指定的全国惟一负责全面收藏和整理我国学位论文的专门机构;也是人事部专家司确定的惟一负责全面入藏博士后研究报告的专门机构。迄今已收藏自 1981年实施学位制以来的博士论文(包括所有博士授予单位及其专业)近12万种,收藏率达98%;收藏近年来硕士论文和博士后研究报告万余种。此外,自 1992年至今,已向海外征集到中国留学生的博士论文千余种。该馆并建置了“全国博硕士论文资讯网”,自 1986年至今共建立全国65所大学院校、882个研究所的126000余篇博硕士论文的摘要资料。
1.2 会议论文
会议论文也是一种重要的网络灰色文献资源,目前,我国会议论文数据库的建设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的中国学术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是国内惟一的学术会议文献全文数据库,主要收录1998年以来部级学会、协会、研究会组织召开的全国性学术会议论文,每年涉及600余个重要的学术会议,每年增补论文15000余篇,数据范围覆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林、医学等领域。到2006年7月,总共收录会议论文 407004篇。
中国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数据库。该库是解放军医学图书馆数据库研究部开发的以医学学术会议论文为来源文献的数据库,收集了1994年以来的中华医学会所属专业学会、各地区分会以及编辑部等单位组织召开的全国性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的医学文献,约700多个会议15万多篇文献。会议论文大部分只在大会上宣讲或传阅,只有少部分会议在医学期刊上。数据库收集面广、会种多、内容丰富,是目前我国收集较为齐全的医学会议文献数据库。
中国知网的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收录 2000年以来(部分回溯至1999年会议论文)中国国家二级以上学会、协会举办的重要学术会议、高校重要学术会议、在国内召开的国际会议上发表的文献。年更新约100000篇文章。至2005年12月31日,累积会议论文全文文献38万多篇。中心网站及数据库交换服务中心每日更新,各镜像站点每日更新。
1.3 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作为一种重要的网络灰色文献资源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国研网的国研报告。国研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创建于1998年3月,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主办、北京国研网信息有限公司承办的大型经济类专业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它全面汇集、整合了国内外经济金融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经济信息。其国研报告是一种有关中国经济和社会诸多领域的调查报告,内容丰富,设有社会发展研究、宏观经济研究、农村经济研究、金融研究、产业研究、企业研究、政府管理研究、技术发展研究和区域经济研究等9个专题报告,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预见性。每年约200期,不定期出版,网络每天在线更新,印刷版每月出版。
中国商业报告库。它是中国资讯的子库之一,收录1993年以来经济专家及学者关于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市场、行业等的分析研究文献及政府部门颁布的各项年度报告全文,主要为用户的商业研究提供专家意见的资讯。到2006年7月23日为止,共收录218723篇报告,数据库每日更新。
1.4 电子预印本资源
电子预印本资源是开放存取资源的一种主要类型,也是一种新兴起的网络灰色文献资源。国内的电子预印本系统建设起步较晚,2003年以来,许多研究机构和个人组织纷纷建立电子预印本系统,收集电子预印本资源,主要有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奇迹论文、中国预印本系统等。这些预印本系统提供了向科研人员提供方便稳定的预印本服务,方便科研人员第一时间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在中国学术界中推广开放存取的思想和理念。目前,国内的电子预印本系统基本上覆盖所有的学科。
2 我国网络灰色文献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一个全国性的网络灰色文献收集管理中心
国外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灰色文献的收集管理和开发利用,成立专门性的全国灰色文献机构,如:英国大英图书馆文献供应中心、德国灰色文献中心等,集中收集整理本国以及其他国家的灰色文献,并建立了许多灰色文献网站,如:灰色文献网(greynet)、美国的灰色文献门户网站(greylit network)等。而一直以来,我国由于缺乏对网络灰色文献的开发意识,并没有专门设立一个统一的机构对网络灰色文献进行集中、系统的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现有的灰色文献系统一般都偏重于搜集某一类型的灰色文献,如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政府报告等等,各自为政,缺少合作,同类资源重复建设的现象较严重,缺乏系统的开发利用,缺少一个含多国家、多类型、跨学科的大型综合性网络灰色文献信息系统。
2.2 网络灰色文献类型少,规模较小
国外针对灰色文献开发利用的类型多种多样,涵盖了灰色文献的所有类型。如sigle收集有科技报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译文、预印本、政府出版物等,另外,除收集本国的各种灰色文献资源外,还积极开发利用其他国家的灰色文献资源。
而我国目前对于灰色文献的开发类型还主要集中在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和科研报告方面,近几年来开展了针对电子预印本资源的开发利用,并建立了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奇迹文库和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等三大电子预印本服务系统,但由于电子预印本系统还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小,论文的提交量还相当有限,其中许多学科提交的论文数量只有几篇甚至从来就没有。另外,在译文方面的开发利用也还未能开展。而且我国的灰色文献资源来源也主要局限于国内的高等院校、研究所、协会、学会和政府等,对国外灰色文献的收集和开发利用也很少。
2.3 网络灰色文献开发利用缺乏标准化建设
网络灰色文献开发利用的最终目的是资源共享,而标准化与规范化则是灰色文献资源共享的前提,没有规范和统一的技术标准,资源共享将成为空谈。目前我国网络灰色文献资源的建设仍处在一种零星分散的状态,数据格式多种多样,数据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而且数据的建设重复较多,覆盖的广度也不够,这些问题给实现数据共享带来很大障碍。而国外对网络灰色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由于有一个相对集中的管理中心,该中心已通过建立起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对灰色文献进行集中收集和管理。
2.4 网络灰色文献的版权保护问题期待重视
网络灰色文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的知识产权问题,一般来说,对于任何形式的复制、分发、租赁、存储等目的的使用权限需要向文献的版权所有者申请。虽然有合理使用的范畴,但为了不侵犯灰色文献版权者的权益,在开发和利用网络灰色文献资源时,首先要保持文献资源的完整性,并注明资源版权者的姓名,如带有营利目的,还应向版权者支付版权费用。就目前来说,许多大的灰色文献收藏机构往往能够获得文献的版权,并向用户提供一般意义上的使用权,如个人的研究需要或非商业目的的使用。但有些灰色文献收藏机构只对一部分特定用户提供使用权,而大多数用户在使用或下载时需要申请权限。另外,还有很多灰色文献没有明确的版权说明,有些甚至没有明确的来源信息,更无从考证版权,这些都给网络灰色文献的收藏和利用带来了很多隐患和困难。
3 我国网络灰色文献资源建设的对策
3.1 建立全国性的网络灰色文献资源管理机构
我国政府和各个灰色文献收藏机构应该重视网络灰色文献的开发利用,政府应根据需要制定网络灰色文献资源建设的总体规划,并统一和协调各个灰色文献收藏机构的具体规划,从而保证对本机构范围内的网络灰色文献的收藏和开发利用。目前,各种类型的网络灰色文献资源中,学位论文的收藏和利用较为系统化和规范化,建立了国家学位论文服务体系,成为国家科技文献资源建设与共享服务平台的重要保障之一。但其他类型的网络灰色文献资源如会议论文、技术报告、国家标准、开放资源等等的收藏和开发利用并不系统。因此,有必要像欧美国家一样,成立全国性的、统一的国家网络灰色文献资源管理机构,加大对网络灰色文献开发和利用的资金投入力度,并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加强各收藏分机构间的合作,统一协调开发利用工作,避免重复建设,以收集更多的网络灰色文献资源,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灰色文献资源服务。
3.2 切实加强收藏和组织利用各种网络灰色文献资源
如前所述,网络灰色文献资源是一种重要的学术信息资源,网络灰色文献资源种类多,国外针对灰色文献开发利用的类型多种多样,涵盖了灰色文献的所有类型,如科技报告、学位论文、学术会议论文、译文、预印本、政府出版物等。而我国对于网络灰色文献资源的建设主要集中在学位论文、学术会议论文和科研报告方面,特别是对于最后几年出现的网络开放存取的学术资源,并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收集。另外,除了多途径多类型、广范围地收集各种网络灰色文献外,还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发利用网络上的灰色文献,通过有效的方式对灰色文献资源进行组织管理,并制定管理章程、规范和条例,确定灰色文献的收藏范围、原则和保管细则等具体的管理办法,加强灰色文献研究与开发,以便人们更好地利用。有必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大对网络灰色文献开发利用的力度,进一步加强对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和报告的开发外,还要加强对开放存取资源、译文和政府出版物等类型网络灰色文献的开发利用。
3.3 加强对网络灰色文献资源的版权保护
加强对网络灰色文献资源的版权保护有利于灰色文献资源建设的持续发展。由于对网络灰色文献资源的收集、整理、加工、翻译、复制、传播、利用等方面,不可避免地涉及知识产权问题,网络灰色文献资源版权保护方面存在较大的复杂性和难操作性,有必要重新修订[知识产权法]中的有关条款,加大对网络灰色文献资源的保护力度和违反后的惩罚力度。同时,应该大力宣传[知识产权法],加大宣传以及采取专门措施,逐步强化人们的知识产权意识,长期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网络灰色文献,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4 加强网络灰色文献的开放存取
在加强对网络灰色文献资源版权保护的同时,有必要加强网络灰色文献资源的开放存取,国外的网络灰色文献资源中,有许多是开放存取资源,用户在遵守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础上,能够免费利用这些开放存取资源。而国内由于利益方面的问题,资源共享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只停留在本机构范围内、系统内的资源共享,如大学校园网外的用户并不能有效利用大学图书馆购买或开发的网络学术资源,包括许多网络灰色文献资源。因而,有必要进行网络灰色文献资源的开放存取,机构生产者可以在本机构建立机构库或学科库,用户将自己撰写的灰色文献资源通过网络提交到机构库或学科库中,而机构库通过特定的协议如oai元数据收割协议(oai pmh)和其它机构库或学科库实现互操作,形成更大范围内的网络灰色文献资源的开放存取。
3.5 加强网络灰色文献建设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
标准化和规范化是网络灰色文献资源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要实现资源共享,就必须要有统一的标准规范。欧美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完备的网络灰色文献数据库,并遵循较统一的、易操作的标准和规范。我们在建立网络灰色文献数据库时,一定要充分研究与国外接轨的规范和标准,实现网络灰色文献资源著录格式、标引规则、数据指标、符号转换等方面的标准化,并根据国际标准和通用规范,逐步推出资源标识、描述、存贮、查询、交换、管理和使用等方面的标准规范,形成我国网络灰色文献资源建设所需的标准规范体系,真正使我国网络灰色文献信息资源能够被社会以最方便的形式获取和利用。
【参考文献】
[1] http://www. chinainfobank. com/dir/baogao/bg00. htm
[2] http://gz. wanfangdata. com. cn/cddb/cddbft. htm
[3] http://www. paper. edu. cn/home. jsp
[4] http://www. qiji. cn/
[5] http://prep. istic. ac. cn/eprint/index. jsp
[6] http://ckrd. cnki. net/grid20/navigator. aspx? id=2
[7] http://edu. drcnet. com. cn/drcnet. channel. web/report/ index. aspx
[8] 王新.因特网上灰色文献的开发与利用.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2):209-212
版权声明:本文为一世相伴论文网(www.14380.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上一篇:艺术素养论文范文(精选3篇)
- 下一篇:项目整体管理论文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