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毕业论文范文篇1
一、正确利用数据资源
大数据时代为“读书人”带来了丰富的数据资源,如何正确利用数据资源也成为论文写作者首先要面对的问题。中国古代文学是中文系一门传统的重要学科,也是历年毕业生进行毕业论文创作时选题的重要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是我们的文学瑰宝,为毕业生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但也正因其丰富,使毕业生在选题和选择材料时常常陷入迷茫,而网络资源的快捷有效为学子们提供了一定导向性和便捷性;同时为投机取巧者提供了滋生懒惰的温床,创造了作弊的便利条件。目前中国古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中普遍存在选题大而空、创新性不强、行文不规范、文献考证欠缺、写作功底薄弱、抄袭现象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当然不能简单的归结为是由于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网络资源的丰富,但也不可否认这些问题的突显与数据时代、网络资源有着密切的关系。以学生对“中国知网”的利用为例。一方面,充分合理地利用数据资源为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利用中国知网上的资源,可以了解研究对象的发展动态,整合分析后做出相对客观的研究综述,明确选题的意义与价值。另一方面,丰富的数据资源也成为抄袭者的资料来源。写作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将与选题相关的论文拼凑成自己的本科毕业论文。随着“大学生论文抄袭检测系统”在高校中的推广使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拼盘”论文的出现,但并未能彻底消除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抄袭剽窃行为。一些改头换面的通过论文的中国古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不但缺乏创新性,而且选题空泛。解决这一问题,则需要在正确利用数据资源的基础上,有效地利用数据资源。
二、有效利用数据资源
在中国古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中,相当一部分论文在选题、论证中存在着显而易见的问题,这不仅反映出论文写作者自身的问题,也反映出在学风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存在着更深层次的问题。在大数据时代,中国古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与学生、教师、学校三个方面皆有密切关系。
(一)资源丰富性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不仅实现了数据资源的丰富性,而且带来了资源共享的公平性。与历史上的其他时代相比,当今的“读书人”无疑是幸运的,很多以前无缘得见的珍贵典藏文献,以数据资源的形式出现在我们触手可及的计算机中。各种电子文献、数据库资源,如四库全书电子版、中国基本古籍库、国学网、读秀等,为学生创作中国古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提供了丰富的文献和资料。从学校层面来说,各校的数据库资源虽不尽相同,但都为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提供便利条件。对一些纸质文献馆藏不甚丰富的偏远高校来说,不断丰富学校的数据资源,对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尤为重要。中国古代文学毕业论文的选题,特别是涉及先秦典籍的选题,更需要核实原典、精选版本,才能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资料更全面、材料更准确,这对提高中国古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无疑是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教师引导性在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数据资源前提下,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学生有效利用数据资源的保证。首先,在日常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本科毕业论文是学生学习成效的集中展示,是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后的外化。没有日常学习的积累,是无法形成一篇合格的本科毕业论文的。如同学生知识的积累离不开教师的传授一样,学生科研意识的培养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自身必须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一方面,只有教师关注学术发展动态,才能提供有价值的选题;另一方面,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正如梅贻琦先生所言:“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1]教师只有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开拓学生的学术视野,才不至于使学生在最后的毕业论文创作中束手无策。教师的这种言传身教,为学生创作出合格的毕业论文奠定了基础。举例来说,如果一位中国古代文学教师在讲[诗经]时,只停留在背几首作品、分析一下艺术特色的层面上,而不曾引导学生去关注现今学术界对[诗经]研究关注的热点是什么,又怎么能去期待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时会有所创见呢?其次,在日常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术规范意识。学术规范意识的形成同样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可能靠上几堂论文写作课就培养出来了。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们去读书,还要引导学生们去读学术期刊。比如说学习[红楼梦],让学生去读原著的同时,不妨让学生去看看[红楼梦学刊][明清小说研究]等学术期刊,去中国知网上查找一下关于[红楼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最后,在日常教学中锻炼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教师在带动学生思考之外要鼓励学生“练笔”。让学生就所关注的问题去搜集资料(包括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研究分析,形成一篇较为规范的学术论文后以作业的形式上交。通过这种“练笔”,让学生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本步骤,为日后创作符合学术规范的毕业论文夯实基础。
(三)学生自主性在学校为学生提供丰富数据资源的前提下,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还需要学生有自主性,即自觉主动地为创作出高质量的中国古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而努力。通过大学阶段的学习,对中国古代文学及承载其的文化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兴趣确定选题方向后,要以端正的态度、刻苦的精神去搜集资料、分析材料,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拟定有价值的题目,按照学校规定学位论文写作要求,进行本科毕业论文的创作。首先,在形式上要达到学校本科毕业论文格式的要求。从表面上看,字体、字号等格式上的要求比起论文结构的合理、内容的完整、创新性的鲜明来说似乎是无伤大雅的“小问题”,但这些“小问题”却反映出学术态度不严谨的“大问题”。没有严谨的学术态度,就可能出现引文错误、参考文献谬误等问题。利用网络资源的便捷,采用未经核实的二手材料,使用人云亦云的参考文献,这样的中国古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怎能有鲜明的独创性?显然,要保证“合格”,才能有“提高”。其次,在内容上体现出自己的创新。要强调的是,在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的初期,应当要求学生写“综述”。比如学生要写[左传]中的女性形象,那么他必须了解当前学术界对这个问题已经有了怎样的研究?在阅读精良版本的[左传]原典基础上,利用丰富的数据资源收集相关资料,归纳总结出这一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分析出在哪些方面尚有进一步探讨的空间,这就是写“综述”。郑而重之地提出“写综述”的问题似有小题大做的之嫌。然而,在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发现写综述的学生并不多,认真写的就更少了。这意味着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其所研究的对象并没有做到具体深入的了解,而对研究对象尚不了解,又如何能有创新呢?这样的中国古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即便不是拼凑的抄袭之作,也流于随声附和的敷衍之作。
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上述问题不仅影响到中国古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还影响到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而且从长远发展来看,这些问题必将影响到学校的发展和建设。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因而这些问题是不容忽视的。不仅是学生要对此问题加以重视,所有高校教育工作者和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对这一问题也要高度重视。应当在正确利用数据资源的基础上,有效地利用数据资源,在学校、教师、学生三方共同努力下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大数据毕业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深度挖掘匹配算法 毕业论文管理 应用
在毕业论文管理工作不断加强的情况下,注重管理模式的更新和合理选用,提高匹配算法的针对性,才能真正提高高校教务管理水平。因此,对深度挖掘匹配算法在毕业论文管理中的应用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才能为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1 深度挖掘匹配算法的相关分析
根据深度挖掘匹配算法在毕业论文管理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来看,其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方面:
1.1 志愿自动匹配算法的相关分析
对学生和课题的选择关系进行合理分析可知,两者的最优、最大匹配,最好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做,才能真正实现课题与学生的最完美匹配。因此,教师提出相关题目时,需要对学生的情况、特性和要求等进行全面分析,才能在学生对课题的特性、关联性等有一定了解的情况下,提高课题与学生的匹配概率,最终让学生选定最合适的课题。在实践过程中,志愿自动匹配算法的合理运用,需要根据毕业论文的管理流程,从教师出题开始。一般情况下,教师应该先提出大题让学生自由选择,在匹配学生确定好以后将大题分成几个小题,从而将每个小题分配给合适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设定的课题需要从修读课程达到的分数、难度、所属类别等多个方面确定,并从教务管理系统中获取学生的成绩和选题积分点等,才能根据分数线来判定学生是否符合相关选题。其中,选题的难度在简单、一般、难、很难和非常难几个等级,对应的成绩是及格、良好、优秀、极好。在实际进行选题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三个题目作为志愿,以在系统完成匹配后,自定将题目下发给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初始化志愿显示的是学生的第一志愿,在经过while、if、else、break、continue等流程后,系统会将题目和学生进行适当分类,以确保题目与学生的匹配最合理、最科学。由此可见,志愿自动匹配算法是优先对具有课题相关能力的学生进行匹配的,在学生人数低于匹配数量的情况下,可继续为积分点高、能力稍差的学生进行匹配,对于确保课程成绩与积分点的完美结合有着极大影响。
1.2 调剂学生算法的相关分析
在经过上述算法进行匹配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层挖掘,可以实现课题与剩余学生的完美调剂。因此,对上述阶段中匹配失败的学生志愿所选的教师、课题类别、难度等因素进行深度挖掘,并将搜索结果作为匹配课题的依据,才能在缩小搜索范围的情况下,找到与剩余学生最合适的课题。如果出现相近课题较多的情况,则需要有学生、工作人员共同协商,以确定最终和最适合学生的课堂。在实践应用中,调剂学生算法的运用需要对需要调剂的学生进行合理分析,并通过if、else、return、while、continue、else等多个流程,才能真正匹配出最适合学生的课题。
2 深度挖掘匹配算法在毕业论文管理中的实际应用
根据深度挖掘匹配算法的实际应用来看,在毕业论文管理中学生可以了解到最适合自己的课题信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积分点和成绩等确定课题,从而避免选择某一课题的学生过多或过少的情况出现,对于提高第一志愿自动匹配成功率有着极大作用。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注重教师、课题类别、难度的合理设定,确保它们的排序科学,将课堂与学生的匹配关系看作是二分图,并且,每个学生可以选择的课题有三个,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自动匹配,最终深度挖掘与学生志愿匹配的课题。例如:志愿自动匹配和调剂学生的总数都为102人,通过深度挖掘匹配算法匹配成功的人数分别为72人和90人,成功率达到了70%、88%。在不使用任何算法进行匹配的情况下,两者的成功率是52%左右。由此可见,在毕业论文管理系统中,深度挖掘匹配算法在科学应用,可以为教务管理工作提供可靠参考依据,对于提高毕业论文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深度挖掘匹配算法不断推广的情况下,其在毕业论文管理中的实际应用受到了很多教务管理工作人员的青睐。因此,充分发挥深度挖掘匹配算法的作用,提高深度挖掘匹配算法在毕业论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才能更好的满足学生的选题需求。
参考文献
[1]冯丽慧,冯立智.数据挖掘在毕业论文成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30:7150-7153.
[2]徐章韬.用信息技术深度挖掘课程内容――以数学学科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15,12:29-33.
[3]连伊娜.深度挖掘高校档案文化内涵,更好为教育事业发展服务[J].黑龙江史志,2013,11:104-105.
作者简介
刘冰洁(1983-),女,江西省南昌市人。工程硕士学位。现为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数据、系统集成、智能化技术。
作者单位
大数据毕业论文范文篇3
实现B/S结构的管理信息系统涉及到的技术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服务器端技术和客户端技术。客户端技术主要涉及HTML、JavaScript等与网页设计制作有关的内容显示技术;服务器端技术主要涉及Web服务器技术、数据库访问等与内容生成相关的技术,目前服务器端技术可以划分为基于Windows平台的ASP技术和基于JAVA平台的JSP技术。论文针对后者进行讨论,主要讨论了构建B/S结构的日常教学管理系统所涉及的关键技术:Tomcat/Web服务器技术、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JSP技术、JavaScript客户端技术。
论文的主要工作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是总结目前Web程序开发过程中采用的典型模式,仔细分析了笔者工作单位日常教学管理的特点和规律,提出了Web环境下B/S结构的学校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基本方案。
二是按照软件开发过程的时间主线及软件工程的传统方法给出了“基于B/S结构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的需求分析及功能设计报告、代码类设计说明、JSP文件设计说明、数据库设计说明,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开发环境设计jdk1.6.0_07.JDK(Java Developer’s Kit)是sun公司推出的Java开发工具集。MyEelipse中集成了此工具,也可不单独安装。JSP容器: apache-tomcat-6.0.18,Tomcat服务器是一个免费的开放源代码的Web应用服务器,它是Apache软件基金会 (APache Software Foundation)的Jakarta项目中的一个核心项目,由APache、sun和其他一些公司及个人共同开发而成。由于有Sun的参与和支持,最新的Servfet和JSP规范总是能在Tomcat中得到体现,Tomcat支持最新的Servlet2.4和 JSP2.0规范。因为Tomcat技术先进、性能稳定且免费,因而深受Java爱好者的喜爱并得到了部分软件开发商的认可,成为目前比较流行的web应用服务器。
一、数据库 SQL Server 2000
SQL Server 是一个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它功能强大,操作简便,日益为广大数据库用户所喜爱,越来越多的开发工具提供了与SQL Server的接口。SQL Server是一个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最初是由Microsoft、Sybase和Ashton-Tate三家公司共同开发的,于1988年推出了第一个OS/2版本。在Windows NT推出后,Microsoft与Sybase在SQL Server的开发上就分道扬镳了,Microsoft将SQL Server移植到Windows NT系统上,专注于开发推广SQL Server的Windows NT版本。SQL Server 2000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最新版本,该版本继承了SQL Server 7.0版本的优点,同时又比它增加了许多更先进的功能,具有使用方便、可伸缩性好、与相关软件集成程度高等优点。
二、数据库的设计
1.数据库是信息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把信息系统中大量的数据按一定的模型组织起来,提供存储、维护、检索数据的功能,使信息系统可以方便、及时、准确地从数据库中获得所需的信息。2.数据库是信息系统的各个部分能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及如何结合的关键所在。3.数据库设计是信息系统开发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4.数据库设计涉及的相关技术和知识: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和数据库设计技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知识和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技巧;软件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应用领域的知识。
三、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中文显示问题,刚开始编写代码时,不能输入中文,也不能在屏幕上显示,只能输入字母。问题解决办法:在编码的最前面加上:<%@ page contentType="text/html;charset=gb2312"%>。2.会话状态及用户权限管理。为什么需要会话跟踪?在web服务器端编程中,会话状态管理是一个经常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HTTP是一种无状态协议,即站点服务器将网页的每个HTTP请求都当作独立的请求,服务器不保留与以前的请求有关的信息,即使它们只早于当前请求几秒钟,因此它与FTP、Telnet等协议是不同的。HTTP这种无法记忆先前请求的缺陷使得编写某些应用程序非常困难,比如当用户登录系统后,根据用户类型的不同应得到不同的服务,有不同的访问权限,但服务器如何才能在用户登录后记住用户是属于哪个用户组呢?为了跟踪用户的操作状态,ASP应用session对象,JSP使用一个叫做HttpSession的对象实现同样的功能,统称为会话机制。本系统实现了用户的帐号管理、权限管理、新闻通知、论文的出题和选题、文档的上传与下载、自动生成统计表格、成绩管理等功能。这一系统的开发,让我学到了许多新知识、新技术,让我把所学的课堂知识得以充分的融合运用,让我对软件的开发与控制过程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本系统由本人和信息学院另一个同学共同完成,主要工作包括:(1)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2)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概要设计。(3)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4)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5)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教师子系统部分代码设计及实现。
版权声明:本文为一世相伴论文网(www.14380.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上一篇:秦地民间文化艺术论文范文(精选3篇)
- 下一篇:古代哲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