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护理学会论文范文(精选3篇)

一世相伴论文网 2023-08-24 03:24

中华护理学会论文范文篇1

*7年是我国继续深入卫生体制改革、切实贯彻实施医院管理年活动的一年。是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为我国的各项事业提出更明确发展目标的一年。*护理学会在自治区卫生厅党组的重视及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科协、自治区民政厅的监督管理下,在中华护理学会的业务指导和卫生厅学会办的直接领导下,学会领导班子精诚团结,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结合工作实际,与时俱进,努力拼搏,创新工作,坚持"依会养会,为会员服务"的办会宗旨,紧紧依靠专家、广大会员和护理科技工作者,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的大力支持和全疆各地、州分会、各专科委员会大力配合与共同努力下,抓住机遇,加强管理,在组织建设、促进护理学科发展、繁荣护理学术、大力开展护理继续教育、开展科普宣传、强化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及提高护士社会地位等各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主管部门及广大会员的认可和赞誉,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7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建设,增强学会活力

(一)严格按照社团管理要求及[*护理学会章程]以下简称[章程],按时换届,加强学会组织力量。

学会领导班子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以促进学会发展为共同目标,精诚团结,齐心合力,努力工作,按照社团及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强化学会的规范管理和质量要求,通过各专业委员会及各地、州护理学会的大力支持和不懈努力,学会的组织建设和管理工作已走上规范、有序的发展道路,呈现出蓬勃向上、充满活力的崭新面貌。

为适应学会不断发展的要求,经第九届理事会多次讨论确定了理事、常务理事、委员推荐名额及代表产生办法等,建议并增加了第十届理事会领导班子职数,增加了理事、常务理事和委员人数。

经*护理学会第九届常务理事会的积极筹备和努力工作,*护理学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七届护理学术年会于*7年12月15-18日在乌鲁木齐市昆仑宾馆隆重召开。

来自全疆15个地、州、市150多家单位的253名各民族正式代表和80名旁听代表参加会议,大会开幕式由第九届理事会副理事长梁艳同志主持,由第九届理事会理事长聂淑娟同志做工作报告,自治区卫生厅副厅长朱新安、自治区科协副主席陶鹏、*医科大学副校长张向阳及自治区民政厅社团处处长闫鹏参加了开幕式并讲话,各位领导在讲话中强调,本次大会是在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时刻召开的盛会,是学会提高科技工作者凝聚力、提高服务意识、规范学会管理的重要平台。讲话充分肯定了*护理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在繁荣*护理学术、强化继续教育培训、规范学会管理及承担政府移交职能等方面做出的突出成绩,对*护理学会提出表扬并号召其他学(协)会向他们学习,对第十届理事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新一届理事会成员要精诚团结、再接再励,创新学会工作理念和思路,拓展学会工作范围,广泛学习和宣传我们身边像聂淑娟同志一样的先进人物和事迹,扩大学会的社会影响,巩固学会良好的社会形象,充分发挥学会的学术影响力,真正做好政府的参谋助手和桥梁纽带作用。

参加大会的有自治区科协学会部及卫生厅医政处、科教处、中医民族医处、机关党委、学会办的领导和13个自治区级医药卫生学(协)会的领导和负责人。

在大会开幕式上对评选出的17个先进单位、12个先进个人及3个地、州、市级先进学会予以表彰和奖励。由卫生厅学会办唐培作主任和科协学会部孙林同志参加并主持了选举大会,经民主选举,产生了第十届理事会并对下属8个专业委员会一并进行换届,选举产生第十届理事会理事82名(空缺一名),其中常务理事29名,副秘书长以上人员13名,其中名誉理事长1名。8个专业委员会共产生新一届委员141名,其中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共28名。

第九届理事会卸任理事31名,占第九届理事会理事总数的51.7%。第十届理事会理事最大年龄为52岁,最小为26岁,平均年龄43岁,45岁以下占62%,新增理事53名,占理事总数64.6%,少数民族理事21人,占25.6%,副高以上职称49名,占59.8%。

改选后的8个专业委员会委员最大年龄60岁,最小年龄33岁,平均年龄43.4岁,45岁以下96名,占委员总数68.1%,新增委员105名,占74.5%,少数民族委员36名,占25.5%,副高以上职称101名,占71.6%,中级职称40名,占28.4%。

改选后的第十届理事会组织力量及领导班子力量加强了,吸收了地、州、市的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及卫生局负责护理工作的同志担任理事及委员,对乌鲁木齐推荐的委员职称作了特别要求,增加了新鲜血液并保证了学术团体的学术权威性。本届理事会及8个专业委员会人员在学历、职称结构方面比上一届有了明显提高,年龄结构更偏向年轻化,并考虑到一定比例的民族比例,选举程序合法,符合社团管理有关规定及[章程]要求。

会议期间组织安排了与会代表和8个专业委员会的分组讨论,对学会今后的发展思路、*8年工作计划以及在专业学科发展、继续教育培训、提高护士社会地位和在医院管理年中存在的热点问题等方面进行讨论、交流和探讨,代表们畅所欲言,踊跃发言,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很多建设性、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本次代表大会组织严谨、内容丰富、时间安排合理紧凑、会议质量较高,效果很好,圆满的完成了大会的各项议题,得到与会有关部门和兄弟学会领导的赞誉和好评。

第十届理事会理事长梁艳同志代表新一届理事会和8个专业委员会表态,一定不辜负领导及广大会员的信任与重托,要团结和依靠广大护理科技工作者,开拓创新,努力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下,坚持办会宗旨,统一认识,凝聚人心、明确学会工作方向,强化学会组织管理,为*护理学会规范、健康发展做出更大成绩。

第九届常务理事会、理事会对[章程]进行了多次讨论、修改并提交第十届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学会重视发展会员和对会员的管理工作,实行两级会员管理制度,会员形式分为个人会员、团体会员和荣誉会员三种。截止*7年12月,我会共有个人会员10350名,荣誉会员9名,*7年发展新会员250名。乌鲁木齐地区的大多数会员单位(特别是常务理事单位)和部分地、州、市护理学会都积极支持学会工作,按时交纳会费,为学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强化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机制,坚持民主办会宗旨。

建立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定期召开常务理事会和工作联系会。无论举办任何会议、学习班或形成任何决议都必须经过常务理事会或理事会研究,表决通过后实施,充分发挥民主办会宗旨。日常工作也由理事长、秘书长和各位副理事长研究决定。本年度共召开常务理事会8次,工作碰头会2次,理事会1次,会员代表大会1次,各专科委员会工作联系会1次,有计划地部署年度各时期的各项工作重点,对具体工作的实施和任务完成情况逐项落实,逐渐形成了自制、自律、讲奉献、求实效的良性运行机制。

(三)在各常务理事单位的大力支持下,*7年有四名护理人员到我会协助秘书长工作,很好的完成了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保证了学会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经常务理事会讨论,向中华护理学会第25届理事会推荐常务理事一名(梁艳),理事两名(阿依仙、王梅新)参加了于*7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华护理学会第25届会员代表大会,经选举全部当选。

二、主动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职能不断转变,带动了学会职能的拓展。学会积极努力创造条件,发挥学术团体的优势,主动适应政府职能的转变,卓有成效地完成了自治区卫生厅、自治区科协、自治区民政厅及卫生厅学会办委托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重视护理工作规范建设

自治区卫生厅多年来重视护理工作规范建设,*护理学会积极主动承担医政处委托的各项工作任务。在护理质量标准化建设方面,学会与护理质控中心一道组织专家完成了6本工具书的撰写、出版工作,为全疆统一护理质量管理标准、规范护理行为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强化学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可和肯定。

1、积极参与自治区科协组织的各种科普宣传活动

根据科协的要求和安排,学会理事长、秘书长每年都亲自带队参加各种科普宣传咨询、义务服务活动,并制作展板进行宣传。

在科协组织的每两年一届的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我会积极倡导并鼓励护理人员广泛参与,组织专家对上报的科研论文进行认真讨论,向自治区科协第九届优秀论文论文推荐上报的7篇论文获评选三等奖3篇。

2、因工作成绩突出,经学会办及厅领导讨论推荐,我会荣获自治区科协第七次代表大会表彰的"先进社团组织"称号,秘书长阿依仙荣获"学会先进个人"光荣称号。

3、按要求及时完成了中华护理学会"中国护理事业世纪回眸"画册资料的遴选和上报工作,得到中华护理学会的表扬。

4、我会秘书长兼管*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办公室工作,年内组织鉴定47例,组织举办全疆各类培训班15期,举办医鉴工作座谈会一次,并带队组织14名医鉴工作者到南方考察学习,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受到学会办领导、专家和医患双方的认可和表扬。

5、圆满完成了卫生厅学会办、科协、民政厅、中华护理学会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三、繁荣护理学术,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积极开展高质量的学术交流,为会员提供学术交流的机会和平台,鼓励会员广泛参与,不断提升护理水平,是学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今年的护理学术年会与全疆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一同举办,今年年会的主题突出了护理管理与安全,征稿160余篇,稿件质量比以往均有所提高,论文涉及护理管理、护理教育、临床护理、心理护理、感染管理等各方面,内容丰富,从投稿的文章中评选出83篇论文制作了论文汇编,并在大会进行了书面交流,有10篇文章在大会以多媒体形式进行了交流并回答了提问,会议学术氛围浓厚,大家讨论热烈,对提高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和学术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为加强与其他兄弟学会的交流与学习,学会领导非常重视每年一度的西北五省(区)护理学术会议,积极征集稿件并组织人员参加,今年由梁艳理事长带队组织20名护理人员参加了在甘肃兰州市召开的西北五省(区)第十四届护理学术年会,并制作论文汇编一册。

(三)学会重视护理研究和科研成果的推广,积极参与中华护理学会护理科技进步奖的申报工作。*7年我会申报推荐2个护理科研项目(护理人员艾滋病临床实践培训、糖尿病临床护理系列研究)均荣获中华护理学会护理科技进步三等奖并受到中华护理学会的表彰和奖励。

四、积极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提升护理队伍整体素质

(一)为了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结合"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严格按照继续教育"四新""四性"的要求,组织我区护理专家到地、州举办各类学习班,将最新、最有价值的学术信息、管理知识和专业技术及时传授给广大护理人员,得到广大护理人员的一致好评。今年在吐鲁番、哈密、阿克苏举办"护理质量与患者安全"培训班三期,共有1050人参加培训。

(二)我会8个专业委员会在学会领导的重视和指导下,在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的努力工作和委员的大力配合下,通过举办专科学习班、学术交流、专题讲座等形式充分发挥各专科委员会的学术带头作用,为提高我区护理人员的科研及专科护理水平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年内由门急诊、外(妇科)、内(儿科)专业委员会在乌鲁木齐市举办继续教育培训三期,共参加900余人次。

(三)在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期间举办了部级继续教育学习班一期,题目为"护理管理与护理安全",有4位专家从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应注意的问题、职业暴露与防护、护理质量管理与控制、医院管理年评价指标等方面作了精彩的专题讲座,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

五、国际护士节庆祝活动

国际护士节是广大护士姐妹们自己的节日,学会组织乌市各大医院举办形式各异的活动,鼓励各地、州、市护理学会及各级医疗机构通过不同形式向护理工作们传达节日问候。强化广大护理人员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教育,烘托节日气氛,在全社会宣传和弘扬南丁格尔精神,让全社会了解护理工作的特殊性,理解护士,尊重护士,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

"南丁格尔奖"的评选活动鼓舞着奋斗在临床一线的护士姐妹们,*4、*6年连续二届我会推荐并经卫生厅批准上报,通过自治区红十字会向中国红十字会推荐,由国际红十字会批准,我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长聂淑娟同志荣获国际红十字会颁发的第41届"国际南丁格尔奖",并得到总书记的接见。这是*护理工作者首次获得的国际奖项,是*护理学会的荣誉,也是*广大护理人员的荣誉和光荣,这个荣誉的取得极大地提高了我区护士姐妹们的职业自豪感,也更激发了我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

六、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

学会严格遵守国家的财务政策及[章程]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卫生厅学会办财务费用支出项目及暂行标准],按照财经管理及审核手续,严格执行财务审批程序。向第九届理事会理事及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代表通报了届期内财务审计情况。每年年底都向常务理事公开各会员单位会费交纳及年度财务收支情况,得到学会办领导的表扬及兄弟学会的好评。

七、存在的问题

(一)我区现有护理人员4万多名,截止目前无护理专刊,[*医学]版面有限,学会创刊工作难度很大,这是制约我区护理人员开展学术交流、职称晋升和学术论文质量提高的重要原因。

(二)有些地、州护理学会多年来不交纳会费,不按时换届改选,学会工作处于停止状态,应引起主管部门的重视。

(三)与内地发达省市及国际间学术交流的机会很少。

展望未来,我们相信,在全疆广大护理工作者的大力支持下,第十届理事会成员将团结协作,更新观念,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学会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在拓展学会业务空间、维护护理工作者的权益、建设高素质的护理队伍等方面为学会的不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8年工作计划

1、由管理(教育)、外(妇)科、内(儿)科、手术(供应)、门(急诊)、中医(民族医)专业委员会在全疆各地举办专科学习班九期;

2、*护理学会*8年第十八届学术年会拟定在布尔津县召开;

3、*护理学会在乌鲁木齐、巴州、阿克苏、克拉玛依举办"护理管理新理念"培训班四期;

4、积极组织护理人员参加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的西北五省(区)第十五届护理学术交流大会并制作论文集一册;

5、结合国务院出台[护士管理条例],在全疆范围内举办各种形式的宣传、学习活动。

中华护理学会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 耳鼻喉科;临床护理路径;应用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46-01

耳鼻咽喉科原名“五官科”,后经历卫生部改革之后正式命名为“耳鼻咽喉科”。“耳鼻咽喉科”是诊断治疗耳、鼻、咽喉、及其相关头颈区域的外科学科,常见的耳鼻咽喉科疾病主要有:耳部疾病:中耳炎、耳鸣、外耳炎、耳聋、鼓膜穿孔、鼓膜修补、听力障碍;鼻部疾病:急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过敏鼻炎、鼻部整形;咽喉疾病:喉炎、慢性咽炎、扁桃体炎、鼾症、声带息肉、急性咽炎以上为耳鼻咽喉科疾病分类中比较常见的病症[1-3]。除这些之外,耳鼻咽喉科还有慢性中耳炎、鼻中隔偏曲等等。由于耳鼻咽喉科的疾病种类繁多,对于耳鼻咽喉科的护理要求也越来越高[4]。我院对耳鼻喉科的患者采用了临床护理路径这一护理模式,取得了令人满意跌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96例耳鼻喉科患者,将其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48例,其中男性57例,女性39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72岁,两组患者各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病种、文化程度等各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办法,具体做法为护理人员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并进行常规的检查,遵照医嘱对患者给予护理。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这一护理模式,具体做法为:①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医护人员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基础,因此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管理。首先,对于一些新上岗的护士和实习生要进行系统的培训,保证新人护士和实习生能够牢牢地掌握专业知识,技术操作熟练而又规范,另外,对医护人员进行安全警示教育,不断强化安全意识。利用晨会等时间对于医护人员进行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5]。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责任感和道德情操,对于工作认真细致,给患者带来安全感和信赖感。鼓励医护人员参加技能培训、网络学习或者自学考试,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能力。②心理疏导:医护人员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恰当的心理疏导,帮助病人尽快的进入角色,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并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③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人生病后会产生较强的依赖感和对疾病的恐惧心理,此时医护人员应耐心向患者解释手术的过程,打消患者不必要的疑虑,增加患者的安全感[6]。④对患者家属进行医学知识的普及教育,包括患者的饮食营养、心理安慰等方面,使得患者能够保证饮食的营养以及心情平静,另外对于经济能力较低的家庭积极帮助患者家属办理医疗保险等各项手续,解决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后顾之忧[7]。

1.3 各项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各方面的数据进行整理、对比分析。主要观察数据有两组患者在住院总天数比较、住院总费用比较以及对医院和医护人员满意度的比较三方面。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1.5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χ±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 结 果

所有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各方面的数据进行整理、对比分析,发现研究组患者住院总天数为4.71±1.36天,对照组患者住院总天数为6.81±2.75天;研究组患者住院总费用为2361.2±548.3元,对照组患者住院总费用为3376.3±683.2元;研究组患者对医院和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为97.9%,对照组患者对医院和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为89.6%。三组数据均有明显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病人在住院期间的护理模式,是针对特定的病人群体,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接诊时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教育、出院计划等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制成一个日程计划表,对何时该做哪项检查、治疗及护理,病情达到何种程度,何时可出院等目标进行详细的描述说明与记录[8]。护理工作不再是盲目机械地执行医嘱或等医生指示后才为病人实施治疗护理,而是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工作。病人亦了解自己的护理计划目标,主动参与护理过程,增强病人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达到最佳护理效果,护患双方相互促进,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工作模式[9-10]。

我院耳鼻喉科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这一护理办法后,研究组患者对医院和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为97.9%,对照组患者对医院和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为89.6%,且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总天数以及总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三组数据均有明显的差距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规范化、标准化的护理办法,能够减少患者住院天数、为患者节约住院费用、并且能够提高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是一种科学的护理办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桂涛.临床护理路径[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01):1-3.

[2] 王秀君.临床护理路径让护理变得有计划[N].健康报,2010-10-25007.

[3] 王玉玲.临床护理路径应用管理的研究进展[J].天津护理,2009,(04):242-243.

[4] 潘筱玲,张红梅,邓婕.耳鼻喉科护理工作中常见危急安全隐患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0,29:2694-2695.

[5] 张月林,张冬梅,李海永.耳鼻喉科护理隐患及“四注”护理法的成效[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08:621.

[6] 杜芳.护理记录模板在耳鼻喉科护理记录中应用[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五官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中华护理学会,2010.2.

[7] 戚敏,蔡克文,黎志成,曾祥丽,岑锦添.耳鼻咽喉科护理人员的临床听力学水平评估[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五官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中华护理学会,2010.3.

[8] 李红,王俊华,藤敬香.耳鼻喉科在实施病人护理满意度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效果评价[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眼耳鼻喉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中华护理学会,2011.3.

[9] 刘彩凤.开展优质服务工程提高耳鼻喉科护理满意度[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眼耳鼻喉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中华护理学会,2011.3.

中华护理学会论文范文篇3

【关键词】 护理学 回顾 发展

福州在我国护理学发展史上曾留下光辉的扉页。1888年,美国护士约翰逊(EIIa.Johnson)在福州创办我国第一所护士学校,从而使福建成为中国现代护理教育最早的发祥地。1907年,在福州协和医院工作的美籍来华护士信宝珠〈E.Simpson〉的建议下,促使了我国护理专业学术团体“中华护士会”的成立。1909年由外国护士Eligabeth Mokechnine Thomson与N.D Gage等10人在牯岭筹备并召开了第一次会议,选出第一任中华护士会会长赫师母〈Mrs.Hart〉。1912年在牯岭召开了第二次会议,与会7人讨论制定了有关护士教育问题并成立护士教育委员会。1923年,在福州教会医院的护士中,曾建立了中华护士会福州分会的组织,当时人数很少,活动范围较小。1951年中华护士会更名为中华护士学会。

新中国成立后,1954、1956年我省曾先后在福州、厦门成立了中华护士学会福州、厦门分会,并发展了部分会员,设立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专业组,开展了护理专业学术交流和专业技能训练等活动。

1959年7月,福州地区先后成立的医药、护理、中医等学会进行了合并调整,成立了“福建省医药卫生学会筹委会”,福建省护理专业学术活动正式纳入筹委会活动计划之内,与此同时,成立了福建省护理学会的筹备组,主要负责全省护理专业学术活动的开展与管理。

1964年中华护士学会更名为中华护理学会,成为我国广大护士科技工作者的学术团体。同年5月,福建省护理学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在福州召开,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正式成立了福建省护理学会。40多年来,福建省护理学会在推动全省护理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我省护理学科发展迅速,成绩显著,逐渐成为健康科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学科。

一、完善的护理教育体系,培养高级护理人才

1920年,中国协和医学院联合国内五所高等院校开始培养学士学位的高级护士。1951年我国学习“前苏联”模式,停办了高等护理教育,将护士教育列为单一层次的中专教育。导致我国护理教育、护理研究、临床护理等高级人才的严重短缺,造成我国与先进国家之间护理专业的差距。1983年我国大陆地区高等护理教育恢复,1985年在省护理学会和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福建医科大学创办了高等护理教育开始培养高级护理人才,并成为国内较早开办高等护理教育的省份。20多年来福建省护理教育迅速发展,目前已形成了全日制、在职教育、继续教育等多种形式,中专、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等多层次护理教育体系,为提高我省护士队伍素质起到积极作用。全省现有开设护理专业的中专护校9所,专科院校7所,本科院校4所,研究生院校2所,每年培养专科学历护士400~500人,本科学历护士300~400人,硕士研究生6~17人,高等护理院校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不断提高。

二、护士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护理工作重要性日益显现

目前全省护理工作者已有4万多名,护士队伍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达到25.6%,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广大护理工作者在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保障和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护理理念、工作内涵、专业技术和服务领域得到一定发展

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新的健康观念对护理理念产生了深刻影响,丰富了护理工作内涵。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以保障病人安全和诊疗效果为目标,满足病人身心健康需求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发展的方向。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高新技术在诊疗工作中的应用,临床护理专业技术水平显著提高,护理在急危重症、疑难症患者的救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贯穿“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病人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护理专业技术服务,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正确实施各项治疗、护理措施,提供康复和健康指导,人文化的护理服务,保障了病人安全和护理工作质量。同时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护理服务不断向家庭、社区延伸,家庭护理、临终关怀、老年护理、日间病房等多样化的社区护理服务有所发展。

2.护理管理观念转变,管理职能不断完善

为保证护士队伍基本素质,保障护理质量和病人安全,各级各类医院在对护理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目标,建立医院内部护理质量管理与外部护理质量评价相结合的机制,明确护理岗位职责,开展对医院的护理质量评价工作,在健全护理管理组织体系,完善护理工作制度、工作标准和规范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全省各级医院不仅建立了完善的护理管理组织机构,还有10多家省、市、县级医疗机构配备了护理副院长,加强了护理管理队伍建设,建立并实施护理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制度,每年省护理学会都开办各类培训班,对护理管理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努力培养一支既精通护理业务又具备科学管理知识、能力的护理管理队伍。

3.护理科研得到重视,科研成果成绩显著

在推动我省护理科研工作方面,福建省护理学会作出了重要贡献,学会每年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培训班],指导培训护理人员开展科研工作,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科研意识,使我省护理科研水平不断提升。在1997年省护理学会就创立了“福建省护理科技进步奖”评审项目和奖励基金,每两年评选护理科技成果奖,表彰优秀科技工作者,促进我省护理科研水平的提高,目前已评选出五届福建省护理科技成果进步奖,共评出一等奖5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42项、组织奖16项。70多位护理科技工作者获此殊荣,并在此基础上向省部级科技成果奖进行推荐,其中9位护理工作者先后荣获中华护理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6位护理工作者先后荣获第六届、第七届“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三等奖。2000年以来省部级科研成果显著,6项成果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成果获福建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2年以来1位护理科技工作者荣获“福建省第十届运盛青年科技奖”、第七届福建省青年科技奖。1位护理科技工作者荣获“福建省第四届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第三届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上述成果不仅提高了我省护理学科在国内护理界中的学术地位,使我省护理学会成为华东地区护理学术活动的带头人。同时也表明了我省护理科研水平在不断提高,广大护理工作者科研意识在不断增强。

三、护理学术团体组织健全,学术交流活动频繁

在我省护理学术团体――福建省护理学会的努力推动下,我省护理界与国内外护理界的学术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国内外先进的护理理念、教学方法、管理模式逐步引入我省,促进了我省护理学科的发展。

1.完善的学术组织机构,奠定了学术交流基础

发展新会员、不断壮大学术队伍是增强学术团体生命力和活力的一个重要工作。2004年以来省护理学会对全省会员进行摸底和重新登记工作,截至2006年11月,福建省护理学会会员总数17325人。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省护理学会设有9个设区市分会及112个团体会员单位,下设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儿科护理、妇产科护理、中医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护理科普、预防院内感染、青年护理、五官科护理、精神病护理、急救护理、静脉输液护理、肿瘤护理、手术室护理、老年病护理等17个专业委员会。从而保证各项学术活动的顺利开展。

2.积极开展省内外学术交流,加速护理学科人才培养

为促进学科的快速发展,及时交流学科进展、研究成果与信息,各专业委员会都在突出本学科发展特点、会议主题上下功夫,举办多层次、多形式、具有新意、内容丰富的学术交流和讲座,紧密联系实际,将学术会议作为交流经验、展示护理研究成果的平台。2002年以来学会共举办学术交流会议38场,其中主办华东地区学术交流会议6场,共收到护理论文10000多篇,11000多人参加会议交流经验。举办部级、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各类培训班90期,培训护士9577人。培训内容涉及到各专科新理论、新技术进展、护理职业保护与危机管理、护理文化建设、护理科研设计、人文护理与人际沟通、护士礼仪与行为规范、护理管理理论与进展、人力资源管理与领导者素质、护理法律问题与对策等,使护理管理者更新了管理观念,使护理工作者获得了现代护理知识与方法。学会还为省医学继续教育讲座组稿并选派专家讲座150场,参加培训总人次为30000多人。2003年及2005年省护理学会共表彰了40个继续教育先进单位,4位继续教育先进个人,有效地促进了我省继续护理学教育工作的开展。

3.发挥专业优势,进行科普宣传

为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省护理学会组织护理工作者积极参加省科协举办的各项科普宣传活动。2003年成立了以理事长为团长的[福建省护理学会社区科普志愿者服务团]配合省科协等部门举办科普宣传周活动,并组织6次较大规模的社区咨询、宣传活动。同时各专业委员会、各设区市护理学会也纷纷将科普宣传工作当作重点工作来抓。2002至2005年底据各设区市护理学会统计资料,全省护理专业举办宣传专刊版报4026期,科普讲座及咨询活动64场,受益群众7000多人,各种场合发放各种宣传资料10.7万册,3600多名护理工作者参与了科普工作。科普知识的宣传涉及到家庭护理、老年病护理、各种慢性病护理、传染病的预防、艾滋病的防治、健康生活行为等内容,为人民健康养生提供了知识和优质服务,在社会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4.开展多形式公益活动,努力提升护理专业社会形象

2002年省护理学会与省红十字会联合开展活动,号召福州市护理工作者向“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福建分库”捐款建库,募捐捐献了17万余元资金,并组织在榕各医院护理工作者在福州市五一广场进行千名护士宣誓仪式,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003年在“非典”期间,学会与省科协联合向全省护理工作者发出倡议和慰问信,共同慰问了抗“非典”一线的护理工作者和老前辈。同时积极组织编印[SARS预防知识]小册子3000余份深入病房、社区发放,配合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组织青年志愿者到福州浦下、苍霞等社区开展防“非典”宣传活动,联合企业向民众免费发放宣传单和消毒剂,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为了展示护理专业的新形象,增强学会的凝聚力,几年来学会将“5.12”国际护士节做为宣传护士、展示护理专业形象的重大活动来组织。2002年省领导亲临千名护士升旗宣誓仪式,2004年黄瑞霖书记专门为“5.12”护士节发表书面讲话,省护理学会与省卫生厅共同举办“天使风采”、“天使颂”等大型文艺汇演,庆祝“5.12”国际护士节活动,省领导、人大、政协及各有关厅局领导70多人以及护理工作者300多人参加。精彩的节目、丰富的蕴意,弘扬了护理工作者的高尚情操,受到了领导和来宾的高度赞赏。同时学会还和福建电视台、福州电视台、福建日报等10多家媒体联合报道了全省各级医院中优秀护理管理者和护士的先进事迹,向社会展示了护理工作者的风采。2004年5月为了促进护士的行为规范和专业技能的提升,学会举办了“天使形象”大赛,对护理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行为规范进行了竞赛,评出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优秀奖7项。2005年“5.12”国际护士节学会与省卫生厅联合召开“5.12”护士节暨全省优秀护士表彰大会,全省216位优秀护士受到省卫生厅表彰。

5.拓展视野,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

近年来,我省护理学科注重对外交流和地区间的学术交流,特别注重发挥闽台、闽港地域优势特点。2006年7月与台湾财团法人护理人员艾滋病防治基金会在福州共同举办“海峡两岸艾滋病护理与管理学术交流会”,来自台湾的8名护理专家与我省4名专家在大会发言,140名护理人员参加了会议,对艾滋病的护理与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知识有了进一步认识。同年7月,由我省学会牵头组织的华东地区护理学会理事长秘书长一行16人赴台参访,受到了台湾省护理学会、台湾财团法人护理人员艾滋病防治基金会、台湾长庚集团医院、台南成功大学医院等护理专业团体的热情接待,并在台北共同举办了“两岸护理专业研讨会”。2002年以来,各级医院、护理院校接待欧美国家、港、澳、台地区护理专家学者60多人次,举办会议及专题讲座10多场。先后有25人被推荐参加台湾护理学会举办的两岸护理学术交流会。有56位护理工作者受香港护士教育与训练基金会资助前往香港接受2~3周的专业培训,至1997年以来,我省护理教育、护理管理、临床护理领域已有94人被该基金会资助。2人受福建省科协“闽港”交流基金会资助前往香港参加学术交流会。4位护士长受世界健康基金会(Hope)资助参加“中国健康心脏教育”项目培训。目前我省护理界已与香港护士教育与训练基金会建立了比较稳定的项目合作,与台湾长庚集团医院、财团法人护理人员防治艾滋病基金会和护理学会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增进了友谊和相互了解,为进一步的发展和项目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展望未来――任重道远

回顾过去,信心百倍,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在各级护理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全省4万多名护理工作者共同努力下,我省护理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在当前医疗卫生行业抓质量、抓服务的大前提下,福建省护理学专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难得的发展机遇,今后如何加大专业改革发展力度,充分发挥学科整体优势,用科学发展观推进专业的新跨越是每位护理科技工作者面临的新问题。根据我省的专业发展状况,未来应在以下几方面注重改革与发展。

1.推进护理教育改革与发展

为适应护理工作发展趋势、满足实际工作需要,护理教育应进一步调整教育的层次结构。高等护理院校应加快教学改革,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突出护理专业特点,在护理基础课程设置中,增加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知识的比重;在专业知识中,增加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公共卫生知识、康复指导、保健等内容;在能力培养方面,注重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与团队合作等能力的培养。

2.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根据诊疗技术的发展和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合理设置护理岗位,统筹护士人力资源,保证临床护理岗位的护士配备,扭转目前医院临床一线护士缺编的状况。各级各类医院在达到国家规定的护士编制标准的基础上,应遵循以人为本、能级对应、结构合理、动态调整的原则,按照护理岗位的任务、所需业务技术水平、实际护理工作量等要素科学配置护士,逐步在医院实施以实际护理工作需要为基础的护士配置方法,加强对护士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

3.合理调整临床护士队伍结构,提高护士队伍整体素质

根据临床护理岗位的工作职责和技术水平要求,调整护士队伍结构。将护理岗位工作职责、技术要求与护士的分层次管理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不同层次护士的作用。逐步提高护士队伍整体素质。到2010年,护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应不低于30%,三级医院工作的护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应不低于50%,二级医院工作的护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应不低于30%。

4.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贯穿“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病人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护理专业技术服务,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正确实施各项治疗、护理措施,为病人提供基本的生活护理服务,提供康复和健康指导,保障病人安全和护理工作质量。建立医院内部护理质量管理与外部护理质量评价相结合的机制,明确护理岗位职责,完善工作标准、技术规范,建立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开展对医院的护理质量评价工作。

5.根据临床专科护理领域的工作需要,有计划地培养临床专业化护理骨干

分步骤在重点临床专科护理领域,包括:重症监护、急诊急救、器官移植、手术室护理、肿瘤病人护理等专科护理领域开展专业护士培训,培养一批临床专业化护理骨干,建立和完善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护士队伍专业技术水平。

6.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理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能力

加强医院护理管理工作,推动护理管理体制的完善和机制创新,建设职责明确,权责统一,层级合理,管理到位,监管有力的护理管理体系。重点加强三级综合医院护理管理体制建设,发挥三级综合医院示范作用。加强护理管理队伍建设,建立并实施护理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制度,开展对护理管理人员的规范化培训,尽快培养一支既精通护理业务又具备科学管理知识、能力的护理管理队伍。

7.发展社区护理,拓展护理服务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大力发挥护理服务的作用和功能,提供符合社区人群健康服务需要的多样化护理服务。社区护理服务应当关注老龄人口、慢性病患者、残障人群、妇女和儿童的护理服务需求,丰富服务内涵,创新服务方式,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贴近生活的护理服务。提高社区护士队伍的业务素质。一方面,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区护士规范化岗位培训制度,依托高等医学院校,开展社区护理继续教育;另一方面,建立社区与医院之间的护理业务协作关系,发挥医院的护理专业技术力量,对社区护士进行经常性的业务指导。

8.继续加强护理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护理服务理念、专业技术经验、教育和管理模式,积极争取国际社会在护理人才培养、业务技术、管理、教育和科研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护理科研、护理教育和护理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小妹.[护理学导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

2.卫医发[2005]294号.中国护士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0):721.

版权声明:本文为一世相伴论文网(www.14380.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