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小论文篇1
一、宗旨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充分挖掘学生内在潜力,展示学生特长,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活动主题:体验生活,健康成长
三、组织机构
1、组委会组长:
副 组 长:
成 员:
2、辅导老师
科普“征文”辅导:语文老师
科普板报辅导:班主任老师
科普绘画辅导:各部美术组老师
科技制作辅导:物理教师 邢宇老师 曹云老师
四、活动内容
本届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活动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科普宣传
1、利用国旗下讲话,做好校主题科技节宣传发动工作。
2、利用板报、广播、电视进行宣传,班级各出一期科普教育黑板报 。
3、各班级通过班会、团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途径,结合学生特点开展主题教育。
4、各学科也可根据学科特点,向学生进行相关的科普教育。
(二)、科普实践
1、利用班级活动,开展各项科普活动竞赛选拔活动。
2、学生每人选读一本科普读物,写出读后感。
3、开展一些科普实验、饲养、栽培活动,写一篇科技小论文或观察日记。
4、举办一次科普知识讲座。
5、组织学生观看科普录相片
(三)、科普比赛
1、科技创新制作活动
(1)主题、说明
a: “科技创新小制作”——用身边的旧电器、旧玩具等废旧物品,运用“声、光、电、磁、机械”等科学原理创新制作科技玩具、模型等作品。
b: “生活中的小发明”——发现生活、学习用品中的不足、缺陷,发明创造出可以弥补不足与缺陷的小发明,或发明出实用、多功能的新型用具。
(注:如无制作条件,也可以只写出创造发明创意,包括设计思路、设计原理、设计图纸)
(2)活动要求:
a. 根据给出的创造发明主题,进行准备与制作,每位学生可独立或与家长共同制作1至2件科技小发明、小制作作品参赛。(每班择优选送,数量3至5件)
b. 比赛作品应围绕科技节主题,有科技含量、创新性、实用性、美观性与学生课余生活联系密切,并提倡利用废旧物品为材料进行科技制作。
c.作品上贴注:作品类型(小制作或小发明)、作品题目、作者班级、姓名、年龄。
(3)评奖方法:由组委会邀请相关专业老师作初评筛选出后选作品。推荐参加上级比赛。
(4)负 责:各部主任
(5)截止时间:XX年4月28日 (参赛作品统一交部主任处)
2、科普板报比赛
(1)参赛对象:各年级各班
(2)板报内容:根据主题 “探究身边的科学”进行集体创作。
(3)参赛办法:以各班教室内的板报为板面,自行设计、参赛。
(4)负责部门:教务处
(5)比赛方式:现场打分
(6)比赛时间:XX、4、21——XX、4、28
3、科技创新绘画比赛
(1)参赛对象:各年级各班
(2)比赛内容:各班围绕科技月主题进行训练、选拔、参赛
(3)比赛办法:每班选送参赛作品2至3件
(4)作品要求:
a. 参赛作品一律用400mm x 600mm的纸(材质不限),作品要求整洁,反面右下角注明:作品题目、作者班级、作者姓名、年龄。
b. 本次科普绘画比赛采用“绘画形式多样化”的比赛方法,作品大小8开纸,纸张要求不限,绘画形式可以是油画、国画、水粉画、水彩画、钢笔画、蜡笔画、剪纸画、粘贴画、电脑画或综合技法画等多种技巧、风格、材质表现(但不包括非画类其它美术品与工艺品)。
c.作品要具备想象力、科学性、绘画水平(设计、色彩、技巧)、真实性(必须自己原创,不得临摹或抄袭他人作品)。
(5)比赛时间:5月11日前交稿,统一交至教务处。
(6)评奖方法:由组委会邀请相关专业老师作初评筛选出后选作品,各年级各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名。优秀作品推荐参加上级比赛。
4、科技小论文与观察日记竞赛
(1)参赛对象:各年级各班
(2)比赛内容:各班通过开展实验、栽培、饲养等活动写一篇观察日记;或通过学习查阅书籍、网络资料,结合科技兴国、科技兴市、科技兴校的思想,写一篇科技小论文。体裁不限(如科技小论文、科普童话、科普幻想。)
(3)比赛要求:各班认真指导,选送2—3篇(不超过3篇)参加校比赛。
格式要求:用300字方格稿纸、兰黑或黑墨水誊写或用电脑打印稿,在题目左上方注明:“科技小论文——观察日记(科普幻想类)”
(4)截止日期:XX年5月11日 (参赛文章统一交各部主任处)
(5) 评奖方法:由组委会邀请相关专业老师作评委,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
五、活动时间:4月11日—5月11日
(4月11日—14日宣传动员阶段;4月有15日—5月7日准备阶段, 5月8日—11日总结阶段)
六、参赛对象:全校学生
七、奖励措施
1、奖项设置:
集体奖:小学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初中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高中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
个人优秀奖若干名。
学校将视情况专门设立优秀组织奖和科技辅导员奖。
2、奖励办法:
凡上交作品学校将组织评比,作为班级考核内容之一。
八、备注
科普小论文篇2
一、坚守一个理念
我校的科技教育理念是“用科技教育筑起孩子们的精神家园”。校园就是科技的乐园,是孩子们享受教育,体验美好人生的地方。学校强调普及,强调全员参与,全体师生都是快乐的参与者,自觉的行动者,自信的创新者,让科技成为师生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二、找准两个定位
我校的科技教育特色的定位分为特征定位和发展定位。特征定位为“关注热点,呵护生命”,发展定位为“省市科技教育示范学校”。
三、打造三个平台
科技节平台。东周科技节定于每年11月份第一个星期举行,为期半个月,全校师生参与。科技节前半段安排展示类项目,后半段安排比赛类项目。东周科技节活动内容包括六大系列:科幻绘画、科技小发明、科技小论文和科技实践活动、机器人和四模。
创新大赛平台。创新大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项目有科幻绘画、科技小发明、科技小论文和科技实践活动、机器人和“四模”。选送优秀作品参加区级比赛,并组织师生观摩市级、省级及全国科技创新比赛。
校外交流平台。科技校外交流活动以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辅导教师的专业成长为主要目标。充分利用省、市科普基地及基地科技特色学校资源,组织学校优秀科技活动团队前往,认真学习别人的成熟做法和先进经验。
四、建设四个阵地
课堂教学阵地。在课堂教学中,以科学课、综合课、美术课、机器人教学课教学为主,以其他学科渗透科技教育为辅,结合校本课程[科技坊][科幻梦]等进行教学。这些课程全部纳入教学处的日常管理。
课外活动阵地。在课外活动中,各中队都以科学教育的项目进行命名,每周三下午的第三节为科技活动课,并将科技教育与少先队工作进行整合,在各中队科技辅导员的指导下,积极引导全体学生全员参与科技教育活动。
社区活动阵地。每学期5月份、12月份各组织一次向社区宣传科普知识、展示科技教育成果,学习社区科普做法,共同营造科技教育氛围。
基地活动阵地。每学期组织一次全体学生外出参观科普基地和绿色环保设施,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新能力。
五、搞好五个结合
科技教育与少先队工作相结合。大队制定科技教育呼号:“科技,科技,我生命的日记!”每周的科技教育活动集队时,全体少先队员要高呼这个口号。各中队均以科技教育内容命名,如:机器人中队、科幻绘画中队等等。各中队要选择自己最强的项目来命名自己的中队。相同名称可以附加序号来区分。大队部每周对各中队的科技教育活动进行巡查和反馈。
科技教育与各学科渗透相结合。各班除按学校课程设置科技教育课外,各学科均应渗透科技教育的知识和宣传科学的精神。每学期两次的教案检查,渗透科技教育作为一项指标参与量化分评定。教学课评价同样也有渗透科技教育这项指标。
科技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每周一组织学生参加清洁美化校园的劳动,在劳动中启迪培养学生的科技思想;利用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到基地进行劳动,让学生了解农科知识;组织学生利用掌握的农科知识,培育高产优质的农作物,探索农业科学的新天地。
科技教育与社会调查相结合。关注社会热点,保护环境,造福人类,是我们立足社会调查的基点。社会调查一是针对周边社区的污染问题进行调查并提出解决的措施;二是针对周边的资源进行了解,提出利用的有效方案。
科技教育与参观活动相结合。每学期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学习一次,要求教师提醒学生留意并发现参观物的科技信息,把发现的东西及启迪到的思想用文字把她记录下来,当作作业上交。
六、形成六大系列
科幻绘画。科幻绘画是东周小学科技教育特色的龙头项目。东周小学的科技教育,最早就是从科幻绘画入手的,科幻绘画在省市以及全国等各级大赛中取得傲人成绩后,其它项目也跟着铺开,从而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科技教育特色。科幻绘画主阵地在美术课堂。
机器人。东周小学是深圳市机器人定点学校。建设机器人教室和机器人教学训练场,开设机器人教学课,组织学生参加各级主管部门组织的机器人比赛。机器人教学和比赛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四模。“四模”包括车模、空模、航模和建模。由于“四模”普及率高,而且容易,希望能够通过四模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动脑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对科技方面的兴趣。“四模”活动主要安排在第二课堂进行。
小发明。小发明的创意多数来自生活中的发现,因此我们想通过小发明让学生能够更加贴近生活,善于发现,善于创造,为今后的大发明奠基。
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指学生通过参加一些校外的实践探索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学校把环境保护及资源利用当做社会实践的重点。
科技小论文。学校规定语文教师是小论文的指导者。科技小论文主要是对科普知识的介绍,如对生活用品或食品的介绍。科技小论文不要搞高深的东西。
七、制订七个措施
普及教育。学校科技教育通过课程化的手段,使普及率最大化。教学课程化的做法包括每个年级开设科学课,体育安排三模训练课,数学安排七巧板训练课,美术引入科幻绘画内容,语文安排小论文写作,综合课安排社会实践活动,三年级以上开设机器人课程。
常态管理。学校注重对科技教育的常态管理,包括课程管理和活动管理都纳入教学处的日常管理之中。每周由教学处负责把各班的科技教育开展情况记录在检查表中,汇总成反馈表,每学期期末统计各班的科技教育开展情况,纳入各班、各科技特色中队辅导老师的量化分,使科学教育真正成为师生全体参与的领域。
龙头牵引。科幻绘画是本校科技教育的龙头项目,以科幻绘画为龙头牵引机器人、“四模”、小发明、小实践、小论文的发展,是本校科技教育的基本模式。
激励创新。通过集会对师生进行荣誉表彰,将在科技创新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师生事迹入选“东周小学科技教育展示厅”;选拔优秀师生参加省级、部级等培训和参加对外交流活动,这些行动为师生的科技创新注入了活力。
比赛检阅。通过一年一度的科技节和创新大赛检阅师生的科技普及效果,选拔优秀选手参加校内外各个层面的比赛,如机器人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四模”比赛。科技节和创新大赛是检阅学生科技素养和水平的重要平台。
宣传推动。制作影视资料供学校师生、家长、外宾观看,利用社会报纸、网络、电视台进行宣传,利用东周小学报、黑板报、手抄报及制作宣传册进行宣传,制作学校科普宣传网页、网站,建立学校科技QQ群、博客、微博等形式的宣传,来推动学校的科技教育和提高学校科技教育特色的知名度。
科普小论文篇3
为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学校校本教研的不断深入。学校决定在__年开展科技创新教育活动。
根据学校提出的“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抓住聘请原平湖黄姑中学科技老师、全国优秀辅导员姚爱英老师为校外辅导员的契机,努力打造学校品牌,凸显办学特色。为培养学校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法,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学校决定开展以“追科星、学科技、报祖国”为主题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二、目的和要求:
(一)目的
1、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迎接未来世界的挑战。
2、满足三个需要:学生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的需要;社会进步的需要。
3、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实践大教育思想理念。
(二)要求
1、全员参与、点面结合。既要让每个学生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又要注意参赛项目的数量、质量。
2、体现特色、突出个性。各班在组织科技活动时,要根据学生实际、注重实效和个性特色。
3、科技创新、与时具进。紧密结合我校科技教育方面的特色,围绕活动主题,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创造性、能动性。
三、组织机构:
1、组委会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辅导老师
科普氛围营造:校长室
科普“征文”辅导:语文教研组负责
科普黑板板和小报报辅导:少先队负责
科普绘画辅导:美术教研组负责
科普电脑绘画:信息技术教研组负责
科技制作辅导:科学教研组负责
四、活动内容:
本年度青少年的科技教育创新活动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活动:
(一)科普宣传
1、利用国旗下讲话,做好校主题科技节宣传发动工作。
2、利用板报、广播进行宣传,班级各出一期科普教育黑板报。
3、各班级通过班会、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途径,结合学生特点开展主题教育。
4、开展与科学家通信活动,建立长期的联谊制度。
5、努力打造“科技长廊”,营造浓厚的科技氛围。
(二)科普实践
1、利用班级活动,开展各项科普活动竞赛选拔活动。
2、学生每人选读一本科普读物,写出读后感。
3、开展一些科普实验、饲养、栽培活动,写一篇科技小论文或观察日记。
4、举办一次科普知识讲座。
5、组织学生观看科普录像或进行科技参观活动。
(三)节日性科技活动
1、“植树节”树种、品类及生存环境科学调查活动。
2、世界环境日(6月5日)“保护眼睛、预防近视”专题讲座等。
3、世界环境日“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征文、绘画比赛。
4、世界无烟日(5月31日)——①吸烟有害健康科学调查活动;②吸烟与理财调查活动。
5、举办阳光小学第一届科技周活动。
6、科技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四)科普比赛
1、科技创新制作活动
2、科普板报比赛
3、科普绘画和电脑绘画比赛
4、科技小论文与观察日记竞赛。
5、科技英语比赛。
五、科技各项活动奖励
版权声明:本文为一世相伴论文网(www.14380.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上一篇:中美关系论文范文(精选3篇)
- 下一篇:数据库论文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