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技术论文范文篇1
海洋科技查新可促进海洋领域挖掘新的研究内容
20余年来,海洋科技查新为申请国家“863”、“973”项目以及在海洋卫星遥感综合应用技术研究、海-气相互作用研究、海洋气候异常研究、海洋灾害预警技术研究、海洋安全与海洋防卫战略研究和海洋综合管理研究等海洋科技创新项目立项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支持,这不仅节约了海洋科研人员查阅文献时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又可以让科研人员充分了解相关研究在国内外最新的技术发展动态、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及其发展水平;同时也对海洋科技项目立项是否具有新颖性提供客观依据,为科研管理部门对项目立项的决策提供参考。
海洋科技查新可以提高海洋科技创新项目成果鉴定和申报奖励等的公正性
海洋科技发展迅速,专业分工越来越细,而各领域的项目评审专家知识面和对相关信息的了解也受专业和信息源的限制,显得不够宽泛和及时,若无查新部门提供可靠的科技查新报告作为评审的客观依据,单凭专家小组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难免会有不公正之处,得出的结论亦可能存在偏差。这样既不利于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又妨碍了成果的推广应用。海洋科技查新是通过检索出的国内外最新最密切的相关文献信息为依据,经过与查新委托项目的内容进行一一对比分析,给出客观公正的查新结论,成为成果评审专家对海洋科技创新成果的验收、鉴定和申报奖励等新颖性评估的客观依据,保证了海洋科技创新成果评审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客观公正性。
海洋科技查新是海洋科技创新的重要前提
海洋技术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 海洋技术 实习基地建设 特点 目标
海洋技术专业是综合了原海洋物理、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地质等专业中侧重于应用的部分而产生的新专业。盐城工学院海洋技术专业成立于1999年,是为适应江苏“海上”的开发战略而设,在目前[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时仍然是人才培养与输送基地之一。作为一所地方性普通工科院校,盐城工学院海洋技术专业主要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海洋技术专业(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监测、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和相近专业的理论知识,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能在水产养殖、饲料、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海洋保护与管理相关行业从事生产、营销、质检、科研和企业管理等工作的本科应用型创新技术人才。
应用型创新技术人才就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表现出灵活、开放、好奇的个性,具有精力充沛、坚持不懈、注意力集中、想象力丰富及冒险精神,能够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生产中去,具备深厚的科学基础理论的人才。对大学生进行对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新、创造、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高校的重要任务,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1]。实习基地应成为学生自主训练,激发创新思维的基地。
一、实习基地的现状与不足
盐城工学院海洋技术学科经过10年的建设与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学科发展方向明确、教学规模适中、科研水平有一定提升、教师学缘组成相对合理,尤其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思路与实践上有了较大的收获,但由于学校的整体发展要求、所处的地区性差异及其他一些客观条件,我校海洋技术学科仍然有诸多改进与提高之处,尤其表现在培养应用型创新技术人才的实习基地建设上。
1.基地没有完全体现海洋技术人才培养特色
海洋技术专业主要是培养具备海洋高科技和海洋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海洋高新技术开发研究的能力,具有从事海洋调查和海洋科学研究方面的基本能力,能从事海洋高科技、海洋资源开发及海洋工程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各个学校可以根据实际状况进行适当调整,我校的海洋技术专业目前偏重向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在目前的实习基地中大多数是与淡水养殖相关的一些企业,如养殖饲料生产厂、鱼种繁育场等,而对于以海洋生物资源、海洋化学资源等研究对象及一些海洋高科技研究的实习场所很少。
2.实习基地提供的实习内容单调
培养计划中实习包括认识实习、综合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四个方面,不同的实习时间、内容是与理论讲授的内容相适应的,目前除毕业设计需要投入系统的研究过程外,其他的实习形式基本上都是观摩学习,浮于表面,对实习基地的整体没有深入的了解。
3.部分实习内容档次低
毕业论文(设计)是对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程度与水平的一种检验方法,也是对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体系优劣的考核,目前海洋技术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大多数是由本专业理论课老师指导,绝大多数内容是在学校实验室中完成,研究内容基本上是理论课多个实验内容的重复,更重要的是学生自主思路少,完全是按照老师的完整方案执行。
4.适应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习基地较少
海洋技术专业主要是以海洋科学、海洋资源与环境等方面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盐城工学院海洋技术专业方向是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监测、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是以生物体为具体研究对象的,生物的生长周期较长,如盐地碱蓬的一个生长周期需要6―7个月,鱼从幼体长成成体也需要数月,而目前较多的实习单位是饲料生产企业、水产品养殖企业,以直接程序化操作为主,加上实习单位的管理章程、效益要求,学生到实习单位后仅仅是看看、望望、逛逛,无法真正上手操作。
二、应用型创新人才实习基地的建设目标
盐城工学院是面向地方建设的一所省市共建普通院校,服务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其发展定位,在目前沿海大开发的利好形势下,海洋技术学科的发展前景广阔。
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加强学科实习基地建设是重头戏之一,在海洋技术学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实习基地建设过程中,地方政府、业务单位和高校三个方面要共同参与基地建设;调整与提升现有基地层次,发展与完善基地特色;在发展过程中只有相互尊重、目标明确、效益兼顾,才能完成海洋技术学科创新应用型人才实习基地的建设目标。
1.基地组成的层次性
实习内容的多样性决定了基地组成的层次性,包括认识实习、综合实习、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设计四个方面,针对不同的实习内容,可以组建不同内涵层次的单位。不同层次包括有单位的整体经济实力、研究实力、与海洋技术专业的相关程度等。认识实习、综合实习主要是给学生以加强专业知识的了解、明确专业在社会的应用状况,学时较少,基于此目的的实习单位需要与海洋技术学科相近的即可,如水产养殖场、水产品加工、微生物研究所、滩涂湿地保护区等。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是给学生专业课程的全面检查与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所耗的时间较长,基于此目的的实习单位就需要与专业科学较为密切的单位,如海洋化工生产企业、滩涂资源研究机构、海水养殖场、海洋生物技术研究机构等。
2.发展方向的多元性
人才培养方向与发展的多元性决定了实习基地发展的多元性,海洋技术专业创新性人才包括创新应用型人才、创新研究性人才。由于自身的发展,实习单位在基地组成层次中可以易位,原来主要作为认识实习的单位可以发展成毕业实习单位,原来科研型单位可以发展成科研生产一体化的单位,实习单位多元化与创新人才的多元化培养是相辅相成的。
校内实习基地建设与发展是必不可少的,校内基地是校外实习基地多元化发展的必要补充,校内基地的建设应当采用最先进的仪器设备和软件系统,实习指导教师也应具有较强的科研和实践能力,保证学生学到本行业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完善校内基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功能[2]。
3.实习内容的完整性
整合基地单位优质资源,同类实习基地要各具特色,采取学生在不同单位轮换实习的方式弥补实践内容单一的缺陷,保障实习效果,并对不能达到要求或效果不理想的实习基地及时予以淘汰。在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实习内容的完整性显得更为重要。海洋技术主要是以生物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对象生长周期长,任务完成需要时间也长,要求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及与社会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如果研究失败,则付出的时间和经济上的代价就较大。因此,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的时间要相互调剂,与实习单位的生产周期或者研究周期相适应。
4.实习过程的理论性
实习指导教师是专业实习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发挥着主导作用,实习指导老师的素质、水平是学生实习质量的保证,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理论老师更为重要。高水平的实习基地离不开高水平的实习指导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既要有较全面的专业理论水平,更重要的是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同时还应了解和熟悉企业的运营情况[3]。
在校外实习基地指导的老师大多数都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解决实际工作的能力较强,但及时给学生以专业理论归纳解释则缺火候,如果让校内教师充当实习指导老师,则理论强而实践弱,因此需要注重校外基地指导老师的培训工作,让校内指导老师可以作为带队老师直接深入到校外基地进行实践,通过理论、实践、提高、再应用,讲懂、讲通深奥晦涩的理论,提高实践经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校要把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和健全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快建设一支理论与实践共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海洋技术学科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育体系。
5.基地建设的动态性
实习基地建设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是一致的。实习基地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从内容上看,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物质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从布局上看,有不同地域、不同背景、不同条件的实习基地的建设。同时,教育实习基地需要高等院校、教育行政部门、实习学校、当地政府等多方面通力合作与共建,因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4]。
在当今市场经济起主导作用的社会,效益是企业的生命线。要想实习基地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校企双方就要本着“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的原则进行合作,最终实现学校、企业、社会都受益的“共赢”目标[5]。创新性实习基地的组成是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体系,优胜劣汰,去劣存优,校企共赢是保证其良性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春潮,王平祥.校内教学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5):137-139.
[2]阎玉科.论创新型人才特征及培养关键[J].江苏高教,2004,(2):87-89.
[3]申忠宇,赵瑾.加强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sup.):106-107.
[4]李志敏.新建本科院校教育实习基地建设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59-61.
[5]李崇爱.对教师专业化进程中教育实习三个基本问题的探讨[J].教育探索,2007,(2):73.
海洋技术论文范文篇3
【关键词】海洋技术;实践教学;教学体系;教学平台
【Abstract】“Multi-channels and Multi-levels” was used as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practice teaching in marine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of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The innovation included the practical teaching idea, practice teaching platform and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the employment competitive power was greatly improved, and high quality talents of marine technology was cultivated.
【Key words】Marine technology; Practice teaching; Teaching system; Teaching platform
实践教学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1-2]。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国家对创新实践型人才的培养日益重视。教育部在教技〔2012〕6号文件中提出了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强调“创新能力是提高(教育)质量的灵魂”[3]。因此,加速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新世纪优秀人才,是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刻不容缓的任务。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海洋技术专业作为广东海洋大学的特色专业诞生于2009年。本研究通过分析我校海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海洋专业办学的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以重点提高学生的海洋技术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了新的实践教学理念和新的实践教学形式,构建了适应新形势,符合新要求, 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具有时代特点和学校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推动了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深入。
1 海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在四年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海洋技术专业的理论教学模式逐渐成熟,但实践教学环节远远落后于理论教学环节,存在着实践教学资源配置不足、实践教学理念及体系不完善及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不等问题,还远远满足不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1)实践教学理念不完善。我校海洋技术专业建设之初,限于实验条件的不成熟,人才培养理念以传授专业知识为主。随着2014年第一届海洋技术专业学生的毕业,以及海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第一次修订,如何将创新的实践教学理念有效地应用于实践教学环节及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中,提高海洋技术专业人才的实践动手能力及科研创新潜力,是教学团队不断思考的问题。
2)实践教学平台资源不足。实践教学资源包括财务资源、实验室环境资源、设备资源、人力资源等。目前的实验教学平台情况,包括专业实验室的数量、实验室设备的台套数、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及师资队伍的建设,均满足不了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提高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质量及加快建设速度,包括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网络教学辅助平台及师资队伍,以及发挥现有实验教学平台的开放程度,更好发挥实践教学支撑作用,是培养综合素质较高、适用面较宽、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高素质的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保障。
3)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建立科学、完整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重视实践教学,促进实践教学质量快速提高,加强宏观管理的主要手段。如何优化整合我校海洋技术专业的实验、实习及课程设计等多形式的实践教学安排,构建体系完整、结构合理、功能齐全、质量保障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前提条件。
2 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
针对海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组织调研组,到中国海洋大学、同济大学及厦门大学等高校开展调研,了解兄弟院校海洋技术专业课程实践安排现状,全面掌握全国高校实践教学中的改革方向及其研究成果。另外,到涉海相关的用人单位进行调研,了解更多全国涉海用人单位对高校海洋技术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需求。根据调研结果,分析我校海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现状与兄弟院校的差距理念,结合我校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实践教学平台、实践教学体系、实践师资队伍等多种途径的创新,加强实践教学体制的改革。
根据海洋科学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及提高人才竞争力的目标,积极加强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与改革,构建“基础-综合-创新”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和“实习-科研-业务”的多渠道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1)完善实践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实践应用和科研创新能力为核心,夯实海洋基础理论,强化海洋调查和仪器维修技能,提高数值预报和仪器研发能力,培养科研创新意识,为南海海洋环境调查、海洋灾害预警及资源开发培养能安心、能吃苦、能创业的“三能”人才。
2)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和多渠道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1)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包括理论夯实型基础实验、操作实践性综合实验及科技研发型创新实验a.理论夯实型基础实验,是指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学科基础课的实验教学,以实验室为主要平台,以理论实证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实验教师演示并引导学生自主操作为主要教学形式,如流体力学实验,让学生掌握流体力学的原理及方法;海洋动力学实验,通过模拟海洋动力学变化,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海洋动力学理论,同时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并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实验作风。b.操作实践性综合实验,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专业所需的能力为主,如针对海上观测的海洋调查实验课,主要让学生掌握进行海上观测所需仪器设备的使用等基本业务技能。海洋数据处理及可视化、计算流体力学实验,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海洋数据处理的能力。结合学院每年两次的出海考察工作,让部分有兴趣的学生加入进来,一方面对专业知识进行更直观的认识;另一方面,对实践实战能力进行加强。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挖掘动手能力强、有科研潜力的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开展科技研发创新实验。c.科技研发创新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团队方式申报创新实验项目,自主定题和设计方案,并合作实施;然后以创新设计实验为基础,深化、拓展科学研究方向,综合运用实验技能,并完成毕业论文。通过创新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科学素质,以及项目设计与科学研究能力。
(2)多渠道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主要针对海洋科技以海上调查和数据分析为基础、人才培养必须注重海上实践的特点所设置。渠道一,是依靠学校的实习经费支持,开展课程实习,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操作有了系统的认识;渠道二,依靠学院教师的科研航次或其他单位的开放航次,选派本科生参加外海科研调查,并授予一定的科研角色,使其对海洋调查相关设备够熟练掌握,同时锻炼其科研动手能力方面独挡一面的能力;渠道三,依靠业务部门的业务支持,进一步加强锻炼,为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3)加快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针对以上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多渠道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加强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实习基地及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加强流体力学、海洋动力学及海洋调查实验室的实验教学条件建设,建设满足学生从基本技能操作训练、综合实验到参与进行科研项目研究等的实验室;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在实践教学中把学校与社会、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等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并通过实习业务部门的调查任务增加海上调查实习的渠道;建立网络教学辅助平台,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加强实践教学队伍建设
在师资队伍提升方面,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一方面从涉海单位引进有实践经验的工作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理论教学过程中,使得丰富的实践经验走进课堂,实施好课内实践,弥补海洋技术实验室建设滞后于理论教学的不足,实现人才培养的对接,同时,与用人单位合作指导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培养社会适应性较强的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选派教师外出学习进修,提升实验教学动手技能和实验项目开发技能,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素质。
3 实践教学改革的成效
1)在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支撑下,海洋技术专业的学生通过在低年级开展基础实验,夯实了理论基础;在高年级,通过加大操作实践型综合实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进一步通过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在科技研发创新实验的过程中,科研创新能力进一步得到了提高。通过这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有很好的科研创新意识,在多项部级和省级大学生知识竞赛及“挑战杯” 科技竞赛中获奖。另外,海洋技术专业的学生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其中廖周鑫同学在与211、985院校的学生竞争中胜出,被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录用。
2)通过“课程实习”、“科研调查”和“部门业务”多渠道的海上实践,
海洋技术专业的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多名学生评借较强的动手能力,与著名的海洋仪器公司如上海泛际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厦门斯坦道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等签约。同时,海洋技术专业2014届毕业生凭借较强的创新能力,考研上线率达到30%,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厦门大学及河海大学等海洋系统注明高校所录取。
3)平台建设。经过建设,完善海洋调查实验室、海气相互作用实验室和内波与混合实验室,新建海洋有机化学实验室1个和海洋地质实验室1个,在这些平台支撑下,结合实验教师最新的科研思路,更新20个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同时增加创新实验项目5-10项用于学生课外科研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创素质及动手能力,增强海洋技术专业的宽口径基础的培养目标。新建海洋气象及海洋监测相关实习基地8个。
4)师资队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师资队伍数量、学历结构、国内外进修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三年内新增加高水平教师20名,职称结构士达到55%,,国内进修8人次;给缺乏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提供参与科研、定期进修和上海实训的机会,提高了实践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将实践活动中的成果和经验反馈于教学。
开发海洋,向海洋要财富,变海洋优势为经济优势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广东省既是经济大省,又是海洋大省,为了把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必须大力发展海洋教育,尤其是海洋高等教育,以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海洋类专业人才。本研究围绕海洋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展开,从实践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理念及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强化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了高素质海洋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郑春龙,邵红艳.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7(4):85-86.
[2]张放平.强化实践教学,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7(17):29-31.
版权声明:本文为一世相伴论文网(www.14380.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上一篇:时政热点论文范文(精选3篇)
- 下一篇:金融管理与实务论文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