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心理学论文篇1
当前,社会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在享受物质的同时却也面临着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健康的心理,实现人们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而在生活中掌握一定的健康心理学知识,不仅提高人们的工作学习效率,还将有效提高生活质量。本篇论文简单概括了心理健康出现的背景,又主要从身心健康、人的潜能、人际关系以及事业发展等多个方面论述了心理健康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及作用。
【关键词】
心理学;心理健康;生活质量;影响及作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为满足时代的需求,帮助人们更好的适应这个快速发展变化的社会,健康心理学随之而出现。健康的心理表现的是一种持续、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状况,在这种健康心理的影响下,人们能够更好的适应外界,并充分发挥自我潜力。但是长期发展以来,人们并没有充分重视心理健康,对心理健康概念的理解较为片面。不过,近年来,健康心理越来越受关注。心理健康在保证人类健康的同时,对提高生活质量也起到显著作用和重要意义。
1 心理健康出现的社会背景
近年来,心理学知识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人们的生活中不断得到普及,大家对心理学的认同度也逐渐得到提高。人们对自身认识,对心理健康的认识都得到长足发展。只有生理与心理都健康,并且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这样的健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大,精神的欠缺及人情的冷漠,也致使心理发病率严重,人们生活中物质与精神严重失调,随之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掌握一定的健康心理学知识,以满足和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2 心理健康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及作用
心理健康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我们主要从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人的潜能、人际关系以及事业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论述。
2.1 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健康心理学知识有助于人们保持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在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的心理上承受着来自学习、生活、工作各个方面的压力。学生因为压力无法正常学习和完成学业,而工作者则无法有效的完成工作任务,严重者甚至不能过正常的生活。所以,面对巨大的生活压力,现代人如果不学会和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对自己的心理及时调整,那么很容易就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影响到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特别是在当前“亚健康”在全球范围及其严峻的形式下,对于保持人们身心健康提供重要保证的就是健康心理学知识。
2.2 对人的潜能的影响
劳动创造了人们生存与发展所需的一切物质,满足生活所需。一个人在劳动中,创造越多的物质文化财务,那么这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也就越大,其得到的尊重也就越多。经过现代心理学研究得出,人的心理因素影响着个人的创造性,也决定着人的潜在能力的发挥。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心理潜在能力能充分发挥,其工作效率与学习成绩也必然在心理不健康者之上,而其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也最大。心理健康的人具有坚强、乐观等优秀品质,能够在困境与挫败中成长,激发和挖掘出潜在的能力,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变化,提高自身的物质生活水平。
2.3 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健康的心理对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在社会生产、社会发展中,人际关系必不可少。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本质就是心理关系,其属于人们之间心理距离的一个真实反映。研究表明,人在集体中深受欢迎的个性品质,与心理健康的标准保持一致。相反在集体中受到排斥的个性品质,也与心理健康标准相悖。由此可见,人的心理健康程度直接影响到人际关系。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他与他人相处融洽和谐,其人际关系就好。同时,他本身的个性在这种和谐的人际关系中,也不断完善和变得越来越成熟。总之,健康的心理是提高生活质量和品质的重要前提。健康的心理标准为,正常的智力状况、情绪稳定和积极乐观、意志力坚强具有良好的克制力,再就是协调和谐的人际关系及良好适度的反应能力。此外,正常健康的心理,还表现为行为与年龄的相符。
2.4 对事业发展的影响
高智商并不等同于高成就,一个智力高学习好的人,并不一定能够在进入社会后作出一番成绩。这主要和人的健康心理有着紧密的关系。研究表明,人的成功只有20%受智力因素影响,而其他80%则受到了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则主要指的是心里因素中的调节情绪的能力、自信心与意志力等。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来说,自信心与积极乐观的态度,再就是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这些个人因素都影响到了这个人在自我认识、自我控制等方面的表现。一个人能否正常开展工作,人际关系存在缺陷的影响要比技术能力的影响严重。因而事实证明,一个人的事业发展成功与否,与其掌握和运用健康心理学知识有着紧密的关系,只有通过健康的心理调节情绪,培养自信心,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有效的保证事业的成功发展。
总之,一个人只有处于全面的健康状态中,才能更好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保证生活质量和生活品质的有效提高。
3 如何拥有健康的心理
拥有健康心理,掌握健康心理学知识,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生活,对事物一分为二,对好的方面强调的同时,也要坦然面对不好的一面,一个人在有积极心态的同时,也不否认消极因素,那么在恶劣的情境局势中也能够寻求好的办法解决问题。
建立健康的心理,要彻底将与过去失败有牵连的经验,消除那些影响决策的不良因素;建立自我目标,并持之以恒的去做去实现;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用于面对挫败和困难;要多参加活动,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4 结论
本篇论文通过具体论述健康的心理对于人们生活、学习以及工作中方方面面的影响,指出了心理健康对人们的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和作用。因此,要实现健康快乐的生活与工作,提高物质生活水平,保证身心的健康全面发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掌握一定的健康心理知识极其有必要。
【参考文献】
[1]孙兴玲.[浅谈心理健康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护理研究.2001年第15期
[2]王沛.[社会认知心理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3][美]查理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 著.王垒,王,等译.心理学与生活(第16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
[4]贾启艾.人际沟通(第2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
[5]黄志雄.[心理学与生活质量关系的浅析].民营科技.2012年第2期
【作者简介】
健康心理学论文篇2
[关键词] 循证护理;神经梅毒;心理干预;效果;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37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1(b)-0193-04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anxiety-depression of patients with neurosyphilis
TAN Yan YUAN Jun ZHONG Ying-yun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and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henzhen Nanshan District for 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Shenzhen 518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on improving negative emo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neurosyphilis. Methods From May 2011 to May 2014,46 patients with neurosyphilis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al objects.By random grouping in computer, 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In the control group,regular hospitalization nursing was provided,whil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on the basis of regular nursing,evidence-based nursing aiming at improving negative emotion was added.The SAS,SDS score and each dimension score of quality of life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atively analyzed. Results SAS,SDS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respectively lower than that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Evidence-based nursing;Neurosyphilis;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Effect;Quality of life
神经梅毒为苍白密螺旋体感染神经系统所引起的疾病,该病患者有很强的病耻感,无法和其他人倾诉,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无法宣泄,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1-2]。如何最大限度地帮助患者摆脱精神煎熬一直困扰着学者们和护理人员,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循证护理的出现,以临床护理服务为中心,综合考虑临床经验与患者及照料者的需求、科研等多方面情况来设定护理方案能够做到及时处理患者的实际情况[3-4]。迄今为止,尚未见到神经梅毒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循证护理相关报道,为此,笔者尝试探讨循证护理对本院收治的神经梅毒患者负性情绪及其生活质量的作用,获得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46例神经梅毒患者为观察对象。患者均能够与医师有效交流,不存在交流沟通障碍,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者处于特殊时期,比如妊娠期,哺乳期,老年期等;②患者处于各种考虑拒绝参加本次研究。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在对照组23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4例;年龄38~65岁,平均(53.03±10.62)岁。观察组23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5例;年龄38~65岁,平均(52.95±11.87)岁。两组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有无及其严重程度,采用生活质量调查问卷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调查员来自本院自愿报名参加的住院一线临床医师,在住院一线临床医师开始进行问卷调查前,先组织住院一线临床医师进行培训,并于培训结束时进行临床一致性检验。调查进行时,使用统一指导语。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健康宣教、饮食护理、用药指导等常规住院护理措施,而观察组则在常规住院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改善负性情绪的循证护理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1.2.2.1 提出问题 在神经梅毒患者住院治疗时为其进行焦虑、抑郁情况调查,详细评估每位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笔者召开座谈会,经过本科医生和护理人员的讨论,发现解决以下问题对缓解神经梅毒患者的负性情绪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分别是: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差与哪些因素有关,用什么手段可以帮助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患者出院后如何处理情绪问题。
1.2.2.2 循证支持 即证据检索和文献评价。针对本院讨论的循证问题,进行问题检索,以神经梅毒、焦虑、抑郁、生活质量、调节方法、心理干预等为关键词,检索期刊为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服务系统、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外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服务系统、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美国国立指南数据库等,下载文献质量等级均为“C”或“D”级文献,对证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价选择,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进行筛选。
1.2.2.3 循证护理的应用 根据上述证据与神经梅毒患者的具体病情相结合,考虑本院现有资源和目前神经梅毒治疗及其护理水平,制订针对性的最适合的护理方案。①神经梅毒相关知识健康宣教:患者多因缺乏医学知识而无法正确评估自己的病情,再加上此病患者病耻感严重,很少求助于身边的专业人士,为此,加强神经梅毒相关知识健康宣教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电脑、手机及网络的普及,患者及其患者家属容易通过网络与医护人员联系,并且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可以采用神经梅毒相关知识健康咨询QQ、飞信、微信等方式一对一的网络平台交流,能够减少面对面咨询的尴尬,让患者毫无保留地吐露自己的心声,全面了解该病相关知识,减少盲目的担心和恐惧。由于网络沟通手段众多,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合他们的交流沟通方式,并对患者不产生额外的身体及经济上的负担。②音乐疗法:首先,选择适合的音乐种类:患者因性别、年龄、文化背景、个人喜好不同所喜好的音乐种类也不一样,包括现代舒缓音乐、古典音乐、轻音乐、戏曲、民歌等6种类型;其次,音乐疗法干预时间:每日早晨8:00和夜间入睡前20:00;再次,音乐疗法音量: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不至于太小,也不能太大,以患者感觉最佳为宜。③放松训练:患者出现负性情绪时,如果条件允许,放下手头上的活计,装作啥事情都没有,控制呼吸,用全肺呼吸,避免仅用胸腔的上部来呼吸。刚开始时,以躺着的姿势练习,当你躺着能够熟练运用时,就可以站着或坐着练习。具体步骤如下:一只手放在胸部,另一只手放在上腹部;通过鼻子吸气,让你的胃部鼓起来,尽量使上胸部活动最少,保持缓慢的吸气;缓慢且均匀地将气从鼻子呼出;重复几次,保持一定的节律。以8~12/min呼吸为宜。避免快速深呼吸或快速浅呼吸。④小组心理干预:本研究主要以目标转移法和德育中的体谅模式为基础,采取小组心理干预的方法来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即采用集中心理干预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耐心地聆听患者倾诉,鼓励患者在小组活动时大胆说出自己的焦虑和不安,然后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患者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神经梅毒患者为同伴,两人为一小组,互相安慰,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最后,再由护理人员集中对小组进行健康宣讲,向患者讲述控制焦虑抑郁情绪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使每位患者学会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帮其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缓解负性情绪发生。⑤出院后一对一的疑难解答:患者在家期间,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疑问,如果能够第一时间得到专业人员的帮助,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将最小限度地受到影响,建立网络交流平台,每天有专门的护理人员在电脑前就患者的疑问进行有效及时地解答,安抚患者的内心,使患者在一个集体环境中得到安慰和劝解,定期对患者反应较多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制订对策,然后在群共享和公告中进行公布,有效地提高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
1.3 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进行评分,评估两种护理方式对缓解患者负性情绪的效果,将结果按照标准分的形式表示,其中,焦虑标准分=焦虑自评量表测评得粗分×1.25,当标准分≥50分时认为患者有焦虑情绪,抑郁标准分=抑郁自评量表测评得粗分×1.25,当标准分≥50分时认为患者有抑郁情绪[5]。生活质量调查问卷得分:主要采用目前比较流行的李凌江[6]主编的生活质量调查问卷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此问卷包括躯体功能维度、社会功能维度、总体生活功能维度3个方面,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
3 讨论
神经梅毒是较为常见的内科疾病之一,为苍白密螺旋体感染神经系统所引起的疾病,因该病无法彻底治愈,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和其他内科慢性疾病一样常见[7-8]。本病主要由于不洁的性交导致感染,也可经黏膜及接触带病原体之血液而感染人体[9-10]。梅毒螺旋体进入血液后,历时1~3个月即可进入脑脊液并侵及中枢神经系统,如未经驱梅治疗,在3~20年内出现神经系统损害的表现。约10%的患者神经系统感染梅毒后,可能不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为无症状性神经梅毒。当螺旋体损害脑膜及血管时属间质性梅毒,若累及脑或脊髓则称主质性梅毒[11-12]。患者往往因为感染了梅毒而感到羞愧再加上疾病本身困扰导致其常常表现出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影响治疗的依从性。为此,如何优化神经梅毒患者的护理管理是学者们和护理人员关注的新焦点。循证护理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新型护理模式,该模式以临床护理服务为中心,综合考虑临床经验与患者及照料者的需求、科研等多方面情况来设定护理方案,能够做到及时处理患者的实际情况[13-15]。为了有效缓解神经梅毒患者的焦虑抑郁负性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本研究笔者尝试探讨循证护理对本院收治的神经梅毒患者负性情绪及其生活质量的作用,结果发现:两组患者干预前的SAS、SDS评分及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模式应用神经梅毒患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适宜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Ghanem KG.REVIEW:Neurosyphilis: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and review[J].CNS Neurosci Ther,2010,16(5):e157-e168.
[2] Beauchemin P,Laforce R.Neurocognitive changes in tertiary neurosyphilis: a retrospective chart review[J].Can J Neurol Sci,2014,41(4):452-458.
[3] 王晓瑜,万丽红.鼻咽癌患者放射性治疗后脑干损伤的循证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5):416-418.
[4] 张国英.开放式吸痰中应用循证护理对早产儿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5):1426-1428.
[5]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94-197,235-237.
[6] 李凌江,杨得森.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 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88-100.
[7] 谭清澈,张家堂,崔荣太,等.三级综合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特点[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 22(5):667-680.
[8] 韩桐师,万憬,徐珀.内科门诊慢性病患者焦虑抑郁特点及其与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9):1321-1323.
[9] Freitas DR,Santos JB,Castro CN.Healing with malaria:a brief historical review of malariotherapy for neurosyphilis,mental disorders and other infectious diseases[J].Rev Soc Bras Med Trop,2014,47(2):260-261.
[10] 荣光雄,杨帆,黄亚铭,等.2004-2010年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淋病、梅毒、AIDS/HIV疫情分析[J].现代医学,2012,40(2):163-166.
[11] Sadeghani K,Kallini JR,Khachemoune A.Neurosyphilis in a man with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J].J Clin Aesthet Dermatol,2014,7(8):35-40.
[12] Wang C,Zhu L,Gao Z,et al.Increased interleukin-17 in peripheral blood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of neurosyphilis patients[J].PLoS Negl Trop Dis,2014,8(7):e3004.
[13] 钱美英.28例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循证护理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2):1179-1182.
[14] 张旭媛,Naomi Morick.体位策略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循证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2):1238-1240.
[15] 钱文茹,陈璐,钱满芹,等.循证健康教育在癌性疼痛病人护理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 17(10):1183-1185.
[16] 李桂兰,陈建华,刘新民.音乐放松训练对癌症放疗患者的心理干预[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7):798-799.
[17] 翁赛峥.音乐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干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10):1542-1544.
[18] 宗丽春.放松训练辅助治疗抑郁症的效果观察[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8):912-914.
[19] 崔英丹,郭德纲,王昭,等.放松训练对舰艇军人焦虑情绪的干预效果[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1):74-76.
[20] 张艾华,段截,王晓红,等.妇科恶性肿瘤病人小组心理干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8):692-694.
[21] 王维丹,日芳,赵国秋,等.HIV/AIDS患者“病友小组、疾控医务人员、心理专家”心理干预模式及其效果[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0):1529-1531.
健康心理学论文篇3
关键词:专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特点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2
近年来,我国国民收入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但是还有一部分家庭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经济收入不高,生活比较困难。生长在这些家庭中的大学生成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又称贫困大学生,简称贫困生)。有学者调查发现,在全国1000多所高校中,贫困大学生的比例为20%,特困生的比例在5%一l0%之间,且二者还有上升的趋势[1]。李春山等人通过调查发现贫困大学生在大学生总数中所占比例逐年提高[2]。笔者所在的学校每年提出申请并被评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比例至少是20%。
陈菊珍[3]、陈秋莉[4]、蔡雨沁[5]、张静[6]、李海星[7]、陈雯[8]、李锐[9]等人的多项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贫困大学生是心理问题高发人群,且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非贫困学生。但是,也有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如邓硕宁等人发现大一新生中贫困生某些方面心理健康水平略高于非贫困生[10]。
笔者曾经从事过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此过程中接触了不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为该群体的学生具有一般大学生的特点,同时又具有特殊的特征。为了更好的了解这一群体的心理行为特点,笔者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管领导、在校大学生、辅导员、心理社团成员、心理学任课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辅导教师等进行了深入访谈,并使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大学生人格问卷(UPI)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并结合个体咨询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如下:
一、访谈资料分析
笔者在访谈过程中,发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不少人性格开朗,自强不息,学习刻苦,独立性强,有恒心、有毅力,力争靠自己的双手摆脱贫困,但是也有些同学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心理困扰,可以说是人格特征的优劣并存。对访谈资料与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后,总结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具有以下心理、行为特点。
(一)学习压力大,紧张焦虑情绪多
贫困生比普通学生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求学过程中有着更大的期望和更大的心理压力。许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看重学习成绩,认为好好学习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在重压之下,许多贫困生在学业上存在明显的焦虑情绪,这一情绪又会对学习产生干扰,导致学习成绩不佳,进而学生深感痛苦、自责,对学习更充满焦虑,从而陷入恶性循环。有的学生理论课成绩较好,但操作性、实践性科目(如计算机操作、外语听力等)成绩不佳,可能与经济条件有限无力购买相应的学习用品有关。也有的学生因为生活窘迫,为了生活而选择做兼职,这又会占用他们大量的学习时间,不能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
在学习上,贫困生除了学习压力大,紧张焦虑情绪多之外,还存在某些与学习相关的行为问题,如挂科、沉迷于网络、旷课、考试作弊等,不少贫困生因学业不良而重修甚至无法正常毕业。
(二)自强自立,挫折经验多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许多贫困生从小生活在贫困的环境中,他们的自理能力、生活能力强,尽量在生活、情感、学习等方面独立支撑,不给家长添负担。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各种挫折不可避免,而贫困生又得不到或者得到很少来自家庭的支持,挫折经验比普通学生多的多。许多贫困生陷入无助、无奈的状态。有的学生变得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学习的动力降低;也有的学生变得怨天尤人、愤世嫉俗,甚至有少数学生可能出现反社会行为。
(三)身心俱疲
贫困生对现实的不满、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使其具有发奋图强的动力,但是现实中又会遇到衣食住行的诸多障碍,有的学生因物质方面匮乏导致影响不良,生了病也没有钱接受治疗,心理上紧张焦虑、无助无望,身体与心理的双重压力常使他们的身心俱疲,甚至有的贫困生表现出心身疾病的症候。
(四)人际交往方面渴望关怀又消极退缩
贫困生内心渴望得到温暖的关怀,希望大学生活五彩缤纷,享受美好的情感生活,也希望通过参加多种活动展示自己的才华和青春活力。但是贫困生却很少参加集体性活动。因为各种集体活动、社交活动有时需要额外的开销,许多贫困学生日常生活都难以为继,面对此类活动只能消极退缩;此外,许多贫困生因家庭贫困而自卑,并且认为别人会因此而瞧不起自己。但作为一个即将踏上社会、自我意识已经成熟的个体,他们又有强烈的自尊要求。因此,许多贫困生对某些事情非常敏感,容易形成情绪和感情上的强烈波动,处理人际关系问题时容易带来矛盾和冲突。此外,许多贫困生在文艺、体育等方面自幼缺乏锻炼机会,常常“自惭形秽”而与普通同学保持一定距离,时间久了就慢慢脱离了集体,疏远了同学,把自己退缩在自我的小圈子里,情绪低落、抑郁,从而给人以孤僻、不合群的感觉。这又会导致普通同学不敢主动靠近,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五)羡慕与嫉妒同在,感恩与不满并存
在大学校园中,形形色色的消费项目越来越多,贫富差距也明@显现出来。在社会流行的影响之下,校园里不时泛起的各种消费热潮让贫困生开了眼界,也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许多贫困生羡慕家境好的同学可以衣食无忧、追逐时尚,但有的贫困生“羡慕不成成嫉妒”,甚至产生了“仇富”心理。还有少数贫困生由于贪图虚荣,打肿脸充胖子,用为数不多的生活费或助学金大肆摆阔,最终陷入欠债累累的局面。大多数贫困生对社会、学校、老师的帮助心存感恩,但有些贫困生认为,自己家境贫寒,就应该得到学校、老师的照顾,“等、靠、要”思想较严重,而一旦别人的照顾不够,心里就会不满意、不痛快,烦恼、哀叹甚至不满、愤怒的情绪和心理也随之而生。
二、心理测验结果分析
笔者从本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随机选出445人,从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随机抽取445人,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一)SCL-90y验结果分析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从数据统计结果来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总分及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10个因子分均高于非贫困生(见表1)。从该数据中可以看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二)UPI分析结果
利用大学生人格健康调查表(UPI)进行测查,调查发现“有明显心理问题,须尽快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为101名,占22.8%(见表2)。这一比例与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没有显著差异(p>0.05)。
(三)个体咨询案例分析
在研究期间,本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共接待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个体咨询128人次。在个体咨询的过程中,发现寻求心理援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主要问题为就业,学习(含升学)、恋爱、情感,人际交往(含家庭关系),经济压力,其他。详细分布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单纯因经济压力大而前来咨询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并不是很多,但是家庭经济困难所带来的影响会体现在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不可忽视。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贫困生身上存在的心理特点主要是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因经济困难可能导致学习、生活、交往等其他方面的困难。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我们身边,不乏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他们变压力为动力,成为其他学生和社会的榜样和楷模。因此,政府和高校在设法解决贫困生生活困难的同时,更应在提升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其压力管理能力,端正其对贫困的正确态度,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等方面做些实事。各高校都有大批优秀和健康的贫困学生,说明贫困并不必然导致心理问题,这也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留下了有所作为的空间。需要我们每一位高校教育工作者认真地研究和解决贫困生身上出现的心理特点,加强沟通与交流,共同撑起他们的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1]胡建文.用系统原理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的新思路[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8):178-179.
[2]李春山,等.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自尊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7).
[3]陈菊珍.株洲高职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以湖南工业大学冶金校区为对象[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47-149.
[4]陈秋莉,修丽娟,陈玲燕,吴燕燕,静进.某医科大学贫困生自我和谐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7(1):66-67.
[5]蔡雨沁.贫困和单亲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6,5.
[6]张静,汤雅婷,等.贫困大学生心理状况及人格特征分析[J].中国校医,2006,20(5):479-481.
[7]李海星,等.大学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9(6):424-425.
[8]陈雯,陈新,王国平,廖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6).
[9]李锐.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4):385-387.
[10]邓硕宁,廖婷婷,刘文政,叶海燕,程科.大一新生中贫困生和非贫困生社会支持和自我价值感之比较[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4-56.
版权声明:本文为一世相伴论文网(www.14380.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上一篇:管理心理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
- 下一篇:资本论论文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