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

一世相伴论文网 2023-08-14 02:34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篇1

现在的孩子难教——这是许多老师的共识。是啊,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教育也在变革,我们如果还是用昨天的教育理念和单一的方法来解决今天教育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势必会造成当今的学生越来越难管、越来越难教,而且不知道怎么管、怎么教。近二十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要教育好学生,首先就得了解和研究学生。班主任工作是否有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学生的了解是否全面、深入、客观。只有掌握了学生的思想动态,个性特点,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我经常采取如下方法:

一、观察。开学初,我就留心观察全班同学,了解哪个学生勤快,哪个学生懒散;哪个学生上进心强,哪个学生学习缺乏自觉性;哪个学生活泼开朗,哪个学生郁郁寡欢……发现有情绪低落的同学,及时查找原因,及时引导。例如:吴妍同学本来性格内向,开学报名时我要求家长必须带孩子一起报名,其他学生家长都来了,唯独她一人背着书包来到我的面前,当我问及其父母情况时,她两眼通红,低声告诉我父母都出去打工了。开学来我有意识地多关心她,但她还是郁郁寡欢,学习成绩不断下降,究其原因是因为她太想父母。不能让这种情感影响到她的学习,因此,我找她谈心,告诉她如果你想父母了可以打电话或写信来向父母表达,为何憋在心里使自己难受呢?当天晚上我就布置学生回家写一篇日记,内容为:父母不在家的日子,我该怎么做?果然她的日记满满的都是对父母亲的思念,但却忘了我要求写的“我该怎么做?”,除了思念还是思念,我就在她的日记中写下这样的话:父母出门在外是为了什么?是希望你有一个好的学习条件。你应该从思念他们中振作起来,做一个懂事的孩子。当你学有所成之际也是你妈妈喜悦归来之时,耐心等待吧!一段热情洋溢的话激发了孩子求知的欲望,她不再沉溺于念念不忘当中,情感得到了归宿。这正是我的观察与引导使学生走出困惑,走向坚强。

二、谈话。谈话是沟通的极好方法,谈话时注意倾听学生说话,边听边思考;谈话后联系学生一贯的思想言行和平时的观察印象,综合分析,公正认真地得出结论,然后根据结论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如我班的童欣健同学,头脑机灵,课堂上喜欢积极发言,课堂作业完成得非常好,但家庭作业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且有拖欠现象。因此我就有意识地与他聊天,了解到原来是爷爷奶奶对他过分宠爱,觉得他现在还小,每天在校很辛苦,放学回家就该先放松放松。吃好饭再写作业又说迟了,要休息了,不然会影响长身体……结合我平时对他的观察,我断定他没有说谎,因此我双管齐下,继续找童欣健聊天,让他知道他爷爷奶奶的做法是出于对他的关心,但同时让他明白爷爷奶奶的做法不够正确,学生应该以学习为重,不可因为爷爷奶奶而影响自己;另一方面我进行了一次家访,与他爷爷奶奶进行了一番沟通。从那以后,他作业基本能按时完成。

三、调查访问。我经常向家长、同事们调查了解,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保证学生健康成长。我班的程颖同学,头脑反应快,课堂回答问题非常积极,在学校她是不容置疑的好学生,可放学一回到家她就把学习丢在一边,家庭作业基本没有完成的时候。我多次打电话给她父母(父母亲都在屯溪打工,但平时极少回家,她随外公外婆生活。)她们都说程颖就是懒,再说每天又不在一起,她们也拿女儿没办法。父母没办法,作为她的班主任我不能放弃不管,因此我又询问她的外公外婆,从与他们的谈话中我看得出外公对她还是很关心的,但外婆的言语中透露出更多的是不耐烦,甚至是厌恶。程颖也是家里的独生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后来我通过向与她同村的学生家长了解到:原来程颖在家确实很不听话,每天放学回家自行车骑得飞起来,而且玩得很迟都不回家,外公外婆每天做事回家还要到处去找她,每当问起作业她都说做好了,久而久之大家都听之任之。了解了她的情况,为培养她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专门来到她家当着她面向她外婆汇报了她在学校的优秀表现,她外婆听了感到些许安慰,而后我悄悄告诉她外婆小孩子不能一味地批评,当她表现有进步时还应给予适当的鼓励。第二天,我与程颖进行了一次长谈,她说她外婆不喜欢她,老叫她回山里奶奶那去读书,不要呆在她家,她不喜欢外婆,所以放学回家她也不愿呆在家里。听了她的叙述,我告诉她外婆这么说的原因,并毫不掩盖地指出她的缺点,要求她马上改正。我让她担任学协助我检查其他同学的作业。也许是她感受到存在的价值,开始写家庭作业了,但还不能按时完成,我却佯装不知,我知道事情的发展总是有一个过程的,不能急。几天后,课代表把她的作业本拿给我看,我装作吃惊的样子说“我一向对她非常放心,她没做作业可能有什么特殊情况。不过我很伤心。”我瞥了她一眼,只见低她着头,满脸通红。从那以后,她学习倍加努力,外婆也不再嫌弃她,现在已成为班内的优等生了。

现在的孩子是越来越聪明,思想越来越复杂,孩子的内心世界对于老师来说,就像一个未知宇宙一样,是个神秘的世界,只有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全部,因人施教才能成为可能,德育工作也才能落到实处。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篇2

教育专家朱永新曾经说过,中小学教师的“论文”应该是“记载、整理和思考自己的案例”,应该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客观反映,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个要求对农村教师的教科研活动很有启发。只要教师依托课堂和学生实际选择自己最拿手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就是从事教科研工作,就应该得到鼓励和表彰。

那么,农村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教科研呢?根据我个人的体会,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对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或是对课堂教学的利弊得失的反思,或是对学生管理方法得当与否的反思,或是对教材内容的独特理解,只要是倾注了真情,有切身感悟,对教育教学有指导作用,都是很好的教科研。

二是对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进行总结和反思。中小学教师每个学期都要参加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讨,参加各种名目的培训,这些学习和培训,对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提高教学能力大有裨益。在每次学习和培训之后,依据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把自己感悟最深的方面写成心得体会,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也是教科研的一种形式。

三是针对学校和班级教育教学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进而制定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这就是被很多人称道的“小课题研究”,它应该成为农村教师从事教科研工作的主要途径。

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对中小学教师每个学期都必须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要求,也应该给予必要的辨析。对农村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撰写理论性强、前瞻性强的“论文”有点勉为其难,既然中小学教育教研的重点是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解析,从而找到理想的解决方案,那么教师依托教学实践所写的教育案例分析、教育故事、教研心得、读书体会等都应该算“论文”,切忌盲目地给教师“论文”定字数、定格式、定内容,一味地要求在某级别报刊上发表等形式主义的东西。

只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农村学校教科研恰当地定位,对农村教师的“论文”写作给予科学引导,相信农村学校的教科研会大有作为,农村教师会爱上“论文”写作的。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篇3

“克隆”期刊为何能敛财过百万

交了钱,开了票据,论文也刊发了,但在今年具备评教师职称的教师名单里,却没找到自己的名字!海口市琼山区第二中学的李老师傻了眼。随着名单的下发,一场惊人的论文造假案震惊了海南教育系统。

今年6月16日,海口市公安局琼山分局接到报案,称发现了海南教育期刊社旗下杂志[新教育]2008年第二期的“克隆版”。经调查,今年3月至6月,[新教育]编辑部主任董国柱与从事印刷行业的沈学军密谋,利用海南中小学教师要在[新教育]上作为本年度评定中、高级教师职称的需求,决定“克隆”杂志敛财。

两人敛财的伎俩其实并不“高明”:董国柱负责向每个教师收取750元到900元不等的“刊登费”,中介每介绍一篇可获利100元,由沈某负责印刷。今年4月,董国柱与沈学军将收集到的论文印刷在假冒的第二期[新教育]杂志上,先后非法印制4种版本,共计3020册。两人还将这些期刊私下邮寄到被骗教师手中,每人两册。据查,截至案发前,他们共收取教师稿件1202篇,骗取了100多万元,涉及教师1400多名,遍及海南省18个市县及农垦、铁路、港务、矿山等教育部门。

目前,犯罪嫌疑人董国柱、沈学军已被海口市琼山公安分局刑事拘留。

论文的现实利益链为何难斩断

海口市某重点中学的王老师对记者表示,此案的背后,是庞大的客观社会需求。此言不虚,据海南省教育厅统计,全省8万多名中小学教师中,2008年可以评职称的就有3万多人。

据了解,海南省中小学教师的中学高级、一级和小学高级的职称评选,除工作业绩、资历、学历、外语和计算机等级等条件外,还要求至少有1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级以上教育专业刊物上发表。而[新教育]杂志正是海南省具有该条件的刊物之一。

作为月刊,[新教育]每期容量有限,虽然杂志特地将2008年第二期辟为“厚刊”,刊发论文376篇、近400个页码。但即使这样,编辑部里等待刊发的论文仍然堆积如山。

让人惊讶的是,无独有偶,前不久刚被海南省文体厅、海口警方联合端掉的[中华实用临床杂志]非法出版物也是以刊登学术论文为幌子,大肆骗取教师、医生的钱财。根据制作窝点内的电脑记录,3年间全国共有上千名教师、医生与该团伙联系过,被诈骗金额数百万元。

海口市桂林洋某中学郑老师的两篇论文花了1600元,发表在“克隆”期刊上。他有些无奈,“花钱发论文确实有损教师形象,但如果不发,会阻碍自己的前途。”

海南华侨中学高三年级老师罗丹文也说:“职称直接和工资挂钩,事关个人利益。现在花钱发论文,甚至找人论文,都不再是什么秘密。”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一名医生3年前就符合高级职称评定条件,唯一“不合格”的就是没在部级刊物上发表过文章。他说:“我一直不想在上造假。可这3年里,很多同事都以各种渠道发表了论文,我也被同行一再劝说,最终选择了妥协。”从花钱找人论文,到找关系让杂志社,他为此共花了约1万元。

职称评定标准如何才合理

“克隆”期刊为何能屡屡得手?学术尊严如何才能不被侵犯?围绕着职称评定标准改革,海南省相关人士近日也在思索。

海南大学三亚学院院长陆丹说,教师承担着教学科研的任务,以论文作为考核其水平的标准,出发点是好的,但目前暴露的种种问题值得反思。

海南省人事劳动保障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处长王卓说,论文能反映出专业人员的学识素养、理论水平。如果没有这一条件,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便不全面。现在出台的新[办法],对中小学教师提交的教育教学与否不做硬性规定,但对其数量和质量仍有严格要求。相关部门将全面开展教育教学论文代表作鉴定工作,避免杂志社受利益驱动的违规行为。

新[办法]同时带来了新问题。海口一中教师罗晓晓提出了质疑:论文鉴定中的人为因素如何控制?对此,王卓表示,在今后的职称评审过程中,将通过单位审核、公示、论文答辩等形式来鉴定论文质量。海南省人事劳动保障厅今年也将开展专题研究,对各类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作出调整,使其更符合实际,更人性化。

海南[人才研究]杂志执行总编仇世文说,一篇论文、一项科研成果的好坏,最有发言权的是专家,应该把学术评判的标准和权力交给专家。他建议,应尽快从改革和完善现行的职称申报制度与教育制度入手,建立公正的学术价值评定机构,健全合理的学术评价体系,“这才是治本之策”。

版权声明:本文为一世相伴论文网(www.14380.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