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运能力分析论文范文(精选3篇)

一世相伴论文网 2023-08-08 00:36

营运能力分析论文范文篇1

关键词:成本粘性效应反成本粘性制造业营运能力

一、引言

随着企业经营模式的改变,对成本的管理已深入到企业方方面面。企业的成本管理不仅仅是成本的节约,更是一种充分利用增值作业的流程重组过程,在有些情况下,成本的削减反而会损害企业的效益和核心能力。美国学者Mark Anderson(2006)发现成本和收入的变动不成比例,尤其在收入下降时,成本降低的幅度是有限的,在后续研究中,他将这种非对称性的收入成本变化称为成本粘性。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忽视了企业运营框架中的各个部分的组成比例、构成方式的差异对成本性态的影响。而这些结构特征上的差异,影响了企业运营的全过程,同样也对成本决策的效率、效果及成本性态的变动规律产生影响。面对精细化的成本管理需求和日益膨胀的成本压力及逐渐缩小的利润空间,成本粘性的研究将极大地帮助制造业企业做出科学合理的成本决策。从空间范围来看,成本粘性影响因素可分为公司属性因素、行业因素和国家形势因素三个层面。在公司属性层面,企业的资本密集度和劳动力密集度对成本粘性有影响,且这两个因素与成本粘性程度均表现出正相关(Anderson,2003),也有学者指出,存货储备越多的公司,成本粘性也越大;在行业层面,不同行业成本粘性的影响因素不同(刘武,2006);在国家形势层面,GNP增长率与成本粘性呈现出正相关关系(Anderson,2003),同时国家的法律环境对成本粘性也有着影响,Kenneth,Micheael & Dylan(2006)指出,判例法国家的企业成本粘性较法典法国家弱。本文拟从成本粘性对企业经营产生的影响出发,探究企业成本粘性对企业营运能力的驱动作用,以期对基于成本粘性的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有所贡献。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制造业企业的营运能力,体现为资产的收益能力强弱。从资产投入企业伊始,经过价值的流转形成价值的创造和产出,进而为企业创造盈利。从生存和发展的视角,企业的营运能力强弱直接决定了企业竞争能力的强弱(范旭君,2010),是企业能否基业长青的重要判断标准。从财务评价标准来看,衡量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主要指资产的周转率,包括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丁玲,2012)。而成本粘性的客观因素,包括宏观经济环境、固定资产密集度、劳动力密集度、存货比率、公司特征属性等(孔玉生、朱乃平、孔庆根,2007;韩飞,2011),因而成本粘性或反成本粘性(陈磊等,2012)与企业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存在某种程度上的相关性。成本粘性高的企业,其成本管理空间较小,存货的积压、管理者在无奈之下选择处理固定资产等决策都会对企业的固定资产周转率以及存货周转率造成影响。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a:成本粘性或反成本粘性越高,企业存货周转率越高

假设1b:成本粘性或反成本粘性越高,企业存货周转率越低

假设2a:成本粘性或反成本粘性越高,企业固定资产周转率越高

假设2b:成本粘性或反成本粘性越高,企业固定资产周转率越低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国泰安CSMAR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为了保证数据的相关性以及之后回归分析的准确性,数据经过了一系列的选取和筛选,过程如下:(1)选取2009年至2013年在深交所与上交所上市的制造业企业的数据;(2)剔除ST股与存在异常数据的企业;(3)剔除不是连续五年都在深交所和上交所上市的企业,如在2009-2013年期间才上市或在此期间不再上市的企业;(4)剔除成本与业务量的变化非同向的企业,因为这类企业不符合成本粘性的研究要求;(5)剔除变量计算过程中错误及异常的企业。经过筛选,共得到样本企业824家。

(三)变量定义和模型建立 本文参照前人研究,并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选营运能力指标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固定资产周转率(TFA)与存货周转率(ITR)并取对数作为被解释变量,选择成本粘性(STICKY)作为解释变量。影响成本粘性程度的因素有很多,客观因素有宏观经济环境、固定资产密集度、存货比率以及劳动力密集度等(韩飞,2011);主管因素有股东持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等(潘颖静,2009)。而这些影响因素会通过影响成本粘性间接对企业的营运能力造成影响,故本文选取了固定资产密集度、存货比率、劳动力密集度、股东总数以及独立董事比例作为控制变量,以期降低回归分析的误差,保证回归的准确性。本文所选取的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成本粘性通过在研究中进行模型验算获得,本文借鉴Weiss(2010)提出的新模型,从公司角度出发计算成本粘性,将其量化用以回归分析,克服了Anderson的模型的局限性。

STICKYi,y=log(■)i,?滋-log(■)i,?滋?滋,?滋∈{t,…,t-3};?驻COSTi,t=COSTi,t-COSTi,t-1;?驻REVENUEi,t =REVENUEi,t

-REVENUEi,t-1…(1)

其中:STICKY:若STICKY0,证明反成本粘性存在,且值越大,反成本粘性越强;若STICKY=0,则收入与费用是绝对的对称变化;COST:为总成本,考虑数据的获得性,用营业成本、管理与销售费用之和进行替代;REVENUE:为企业的营业收入,用以反映企业的业务量;?滋:反映营业收入较上期减少的季度;?滋:反映营业收入较上期增加的季度。在此基础上,为了验证假设,本文建立的研究模型如下:

lnITRi,t = ?茁0 +?茁1*lnSTICKYi,t+?茁2*Inventoryi,t+?茁3*lnlnFAi,t+?茁4*ln

Employeesi,t+?茁5*lnGCi,t+?茁6*lnDDi,t+?着i,t (2)

lnITRi,t = ?茁0 +?茁1*lnSTICKYi,t +?茁2*lnInventoryi,t +?茁3*lnFAi,t +?茁4*

lnEmployeesi,t+?茁5*lnGCi,t+?茁6*lnDDi,t+?着i,t…(3)

三、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本文依细分行业的不同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统计对象为计算后得到的成本粘性、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的对数值,存货比率、固定资产密集度、股东总数、劳动力密集度与独立董事比例;统计指标包括最小值、最大值、均值与标准差。具体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发现,各统计对象的标准差都较小,说明各个行业内样本企业的这些变量之间差距并不大。对各个行业的成本粘性程度进行单样本T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所有样本行业的成本粘性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成本粘性与反成本粘性的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2009年至2013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大多呈现出反成本粘性,即业务量增加时的成本增加量要小于业务量减少同比例时的成本降低量,而整个制造业企业也表现为反成本粘性。2009年至2013年各样本行业都存在着反成本粘性,其中食品、饮料行业与医药、生物制品行业的反成本粘性最为显著,造纸、印刷行业与石油、化学、塑胶行业的反成本粘性并不如其他行业显著。

(二)相关性分析 利用SPSS20.0对全行业的样本数据相关性进行检验,所得到的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STICKY与ITR在5%水平上负向显著,即制造业企业的存货周转率与成本粘性(包括反成本粘性)的强弱呈现负相关关系,与假设H1b相符。STICKY与TFA在5%水平上正向显著,即企业的固定资产周转率与成本粘性(包括反成本粘性)的强弱呈现正相关关系,与假设H2a相符。

(三)回归分析 利用模型(2)得到的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可以得出:(1)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中,成本粘性或反成本粘性与存货周转率表现为负相关关系,即成本粘性或反成本粘性越强,企业存货周转率越低,而成本粘性或反成本粘性越弱,企业存货周转率就越高。这可能是因为成本粘性较强的企业往往都处于市场不景气的时期,销售量出现下滑导致存货的积压,使得企业的存货周转率下降。与假设H1b相符。(2)食品、饮料行业、石油、化学、塑胶行业、机械、设备、仪表行业以及医药、生物制品行业的成本粘性都与企业存货周转率呈现负相关关系,即β10,与假设H2a相符。而且除了木材、家具行业仅在5%的水平上显著外,其余行业都在1%水平上显著。这说明回归分析结果与假设H2a相符,即成本粘性或反成本粘性越高,企业固定资产周转率越高。在回归系数上,纺织、服装、皮毛行业,木材、家具行业,造纸、印刷行业,石油、化学、塑胶行业与医药、生物制品行业的成本粘性效应回归系数都较高,而金属、非金属行业对应系数较小,样本量最大的的机械、设备、仪表行业则与全样本水平相近。

四、结论

本文从企业营运能力视角出发,收集、筛选之后得到了824家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9年至2013年共5年的数据作为样本对成本粘性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探求成本粘性以及反成本粘性对企业营运能力的影响,并得到结论如下:(1)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成本粘性与反成本粘性,且反成本粘性现象较成本粘性现象更为普遍。前人的研究大多关注的是成本粘性,而对反成本粘性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而通过实证分析可以发现,反成本粘性在制造业各具体行业间的普遍性正在逐渐提高,甚至已经超过了成本粘性。(2)通过对全样本以及分行业样本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在我国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中,企业的存货周转率与成本粘性及反成本粘性存在负相关关系,即成本粘性及反成本粘性的增强会使得企业的存货周转率降低;企业的固定资产周转率与成本粘性及反成本粘性存在正相关关系,即成本粘性及反成本粘性的增强反而会提高企业的固定资产周转率。这说明成本粘性以及反成本粘性可以对企业的营运能力财务指标产生影响,进一步影响企业营运能力。企业管理者在针对公司营运能力进行决策时,可以考虑控制成本粘性的影响因素来控制企业的成本粘性的强弱,利用成本粘性效应调整企业的固定资产周转率以及存货周转率,达到提高企业营运能力的目的,保证企业具有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与资源分配效率。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突破价值链锁定的零部件企业成本竞争战略研究(项目编号:13YJC63004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突破价值链锁定的制造业企业成本战略研究” (项目编号:WUT:2014-Ib-001)和“基于价值链突破的零部件企业总成本竞争战略研究”(项目编号:2014-zy-052)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孔玉生、朱乃平、孔庆根:[成本粘性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会计研究]2007年第11期。

[2]宋华雨:[我国上市公司成本粘性问题研究],[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

[3]文颖:[制造型企业成本费用粘性实证研究],[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4]江伟、胡玉明:[企业成本费用粘性:文献回顾与展望],[会计研究]2011年第9期。

[5]孔庆根:[我国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的实证研究],[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6]朱乃平、刘志梧:[成本粘性及应对策略],[财务与会计]2009年第6期。

[7]Otavio Ribeiro De Medeiros, Patricia de Souza Costa, Cost Stickiness in Brazilian Firms,Financial Economics,2004..

[8]Mark Anderson, Rajiv Banker, Rong Huang, et a1.Cost Behavior and Fundamental Analysis of SG&A Cost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uditing & Finance, 2006.

营运能力分析论文范文篇2

摘 要 本文对国美电器的营运资金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将营运资金各指标与苏宁电器进行比较,总结出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希望对整个家电零售行业的营运资金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国美电器 营运资金 周转率

一、前言

国美电器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1月1日,是一家以经营各类家用电器为主的全国性家电零售连锁企业。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国美电器已成为中国驰名商标。为了系统、全面、科学的对国美电器的营运资金进行分析,本文所选的比较对象为苏宁电器有限公司,分析的依据为国美电器和苏宁电器2004、2005、2006、2007、2008连续五年的年末数据。

二、营运资金的结构分析

零售业是个竞争激烈且需要大量资金的行业,由上表(数据由表1计算所得)可知,国美流动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较高,基本上保持在70%左右,04、05年都高达90%以上。在流动资产中货币资金虽说呈下降趋势,但除08年以外都在40%以上;其次是存货,每年所占资产总额的比例都在20%左右,其中05年最高为29.1%。对于家电零售企业,应收账款所占比例较低是合理的。所以,对于家电连锁销售企业应把管理重点放在货币资金和存货上面。

三、营运资金的周转分析

企业资产营运能力的强弱,关键取决于周转速度。一般说来,周转速度越快,资产的使用效率越高,则资产营运能力越强,反之,营运能力就越差。周转速度的快慢通常由周转次数的多少与周转期长短来体现。与营运资金有关的周转数据如表2。

(一)存货周转速度分析

存货周转率越高,存货周转天数越短,说明企业的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的资金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企业的经营效率就越高,反之则越差。从以上图表和数据可以看出,苏宁的存货周转率高于国美的,说明苏宁在存货管理方面优于国美,国美应加强存货管理。因此,建立相应的经济订货批量和再订货点,尽量缩短存货储存时间,加速存货周转,是节约资金占用,降低成本费用,提高企业获利水平的重要保证。

(二)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分析

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应收账款天数越低,说明企业应收账款变现能力越强,因而正常经营也越顺畅,企业盈利能力也越强。从以上数据和图表可以看出,苏宁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均低于国美,周转天数也高于国美,尤其05年,与国美的差距更大,说明苏宁的应收账款变现能力不如国美。国美的应收账款周转率维持在500左右,远远高于苏宁,平均为苏宁的二倍;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维持在0.6天左右,远远短于苏宁,这方面可以说是国美的核心竞争力。

(三)货币资金周转分析

为了反应企业货币资金的管理能力或者说货币资金产生现金的能力,本文从货币资金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去分析:

货币资金占销售收入比重=货币资金/销售收入

数据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从上面的平均数据可看,国美取得一元钱的销售收入需要0.27元的货币资金,而苏宁取得一元钱的销售收入仅要0.09元的货币资金,其货币资金的利用效率比国美电器高出三倍。从各年数据可以看出苏宁的货币利用率远远高于国美。但是过低的货币资金存储会发生现金短缺现象,给公司带来危机。

四、小结

营运资金被称为企业的血液,它对企业运作的重要程度是不言而喻的。营运资金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如何确定营运资金战略,如何对货币资金、存货和应收账款进行管理,对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熊燕芳.国美电器二级市场营销战略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厦门大学.2006.

[2]穆林娟.财务报表分析.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25-55,133-157.

营运能力分析论文范文篇3

关键词:企业价值;股利支付能力;偿债能力

企业能力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持续发展的特定资源和特殊能力的组合体。企业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在不同时期企业能力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许多学者也对其进行了不断的研究,而无论是在西方国家还是国内大多数的学者都是从资源基础论、核心能力论、知识基础理论、动态能力论来探讨企业能力的问题,而较少从企业能力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着手进行研究所,本文从企业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入手来探讨企业价值与企业能力的关系,并采用实证的方法来剖析它们的关系,这样会更具有说服力。

一、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以2012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所有A股作为样本,为了增强样本的可比性,本文对样本进行了如下处理:(1)本文是以年度分配报告为基础,着重利用年度财务会计资料来研究企业价值与股利政策之间的关系;(2)去掉2012年年底缺少收盘价的企业;(3)去掉同时发行B股的上市公司;(4)剔除其他相关指标数据缺失的样本;(5)剔除ST、PT的上市公司;(6)剔除异常值。在去掉不符合条件的样本后,共得到535个样本,文中所有财务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回归分析和数据处理利用SPSS17和Excel2003完成。

(二)变量构造

1.被解释变量。本文的被解释变量是企业价值,企业所做的所有政策决策,其主要目的都是为了提升企业价值,提高企业的能力也是为了提高企业的价值,本文使用TobinQ值来衡量企业的价值。

2.解释变量。企业的能力包括各个方面,本文主要选取了股利支付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五个指标来描述企业的能力。股利支付能力使用股利支付率作代表,盈利能力使用净资产收益率作代表,偿债能力使用资产负债率作代表,营运能力使用资产周转率作代表,成长能力使用营业收入增长率作代表。

(1)股利支付率。本文采用现金股利÷净利润来衡量股利支付率,用Pcash表示。

(2)盈利能力。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有: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本文选用净资产收益率(ROE)作为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即净利润÷净资产。

(3)偿债能力。衡量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有:产权比率、权益乘数等等,本文采用资产负债率(DA)作为衡量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即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4)营运能力。衡量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有: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本文采用总资产周转率(TAT)作为衡量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即收入÷总资产。

(5)成长能力。衡量成长能力的指标有收入增长率、权益增长率和资产增长率。本文选用收入增长率(SGR)来衡量企业的成长能力。

(三)研究假设与模型设计

1、研究假设。

假设1:企业价值和股利支付能力正相关,企业支付越多的股利即股利支付率越大,企业价值越大。

假设2:企业价值与盈利能力正相关,企业盈利越多即净资产收益率越大,企业价值越大。

假设3:企业价值与偿债能力正相关,企业偿债能力越强即资产负债率越大,企业价值越大。

假设4:企业价值与营运能力程正相关关系,企业营运能力越强即资产周转率越大,企业价值越大。

假设5:企业价值与成长能力成正相关关系。企业成长能力越强即营业收入增长率越大,企业价值越大。

2.模型设计。根据对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以及研究假设的分析,本文将模型设计如下:

TombinQ=β0+β1Pcash+β2ROE+β3DA+β4TAT+β5SGR+μ

(四)描述性统计

由图1描述性统计的分析图形可以知道各组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均值、方差。

图1

(五)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由图2、图3可以看出,企业价值和资产负债率的自然对数的简单相关系数为-1.269,相伴概率值为0.000。如果显著性水平为0.05,由于相伴概率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因此认为两个变量之间是显著相关的。

企业价值和净资产收益率的自然对数的简单相关系数为0.330,相伴概率值为0.000。如果显著性水平为0.05,由于相伴概率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因此认为两个变量之间是显著相关的。

企业价值和资产周转率的自然对数的简单相关系数为0.133,相伴概率值为0.002。如果显著性水平为0.05,由于相伴概率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因此认为两个变量之间是显著相关的。

图2

图3

(六)变量之间的回归分析

由图4、图5、图6可以看出引入回归方程的变量有: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股利支付率,其他两个变量被踢出回归方程。由于方程中有多个解释变量,因此应参考调整的判断系数,Durbin-Watson为DW统计量,接近于2,说明残差不存在自相关。结果表明,当回归方程包含不同的解释变量时,其相伴概率分别为0.000。如果显著性水平0.05,相伴概率均小于显著性水平,因此最终的回归方程应该包括这三个解释变量,且方差的拟合效果很好。

模型的共线性诊断为:容忍度分别为0.894,0.988,0.901,没有出现很小的数值;方差膨胀因子分别为1.118,1.012,1.110,没有出现很大的数值,说明方程中各解释变量之间没有出现共线性问题。

二、结论与启示

通过本论文的实证研究可以知道:企业价值与和盈利能力、营运能力正相关,接受原假设。企业价值与偿债能力负相关,拒绝原假设。企业价值与股利支付能力、成长能力没有明显的关系。

图4

图5

[参考文献]

[1]李琳.中美企业价值观差异研究―文本分析法[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2.

[2]王烨.企业价值观的塑造及其实施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

[3]李正.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来自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06,2(0):0.

[4]余伟萍,崔苗.经济全球化下基于企业能力的价值链优化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3,5(10).

[5]苏启林,朱文.上市公司家族控制与企业价值[J].经济研究,2003,8:36-45.

[6]李海舰,冯丽.企业价值来源及其理论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3(5):45.

[7]胡援成.中国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研究[J].金融研究,2002(3):110-122.

[8]李志能,尹晨.从知识的角度回顾企业能力理论[J].经济管理,2001(4):44-49.

版权声明:本文为一世相伴论文网(www.14380.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